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998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猫头鹰的万花筒

第五十六夜 亲子抚育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我们再从子女的角度来看待亲子抚育:

    一是子女有先天残疾导致无法很好的繁育,传递基因。

    大量证据证实,尽管是亲生父母,当子女有严重的残疾,他们会在刚出生时选择送到中介机构,也即放弃子女,大部分被遗弃、被杀害的婴儿都多少有身体残疾。

    二是婴儿健康水平将会影响母亲投入,这个会随婴儿长大逐渐提高。

    例如,调查表明,四个月内的婴儿,母亲对待健康子女和身体有病子女的偏健康子女投入比例为一半(一半无区别对待,一半对健康子女投入较多),但到八个月婴儿,母亲明显会增加健康子女的投入,并且全部母亲都会偏向健康子女投入(健康子女投资增加率百分之百)。

    其次,女性年龄与杀婴比例成反比,年轻的女性更高比例杀害自己刚出生的婴儿,18岁以下的比例最高,38岁以上很低,这是因为年轻女性如果将大量时间和精力花费在抚育后代上,她将会失去更多的竞争机会,失去更有投资力的男性,她还有很长的时间能用来繁殖后代。

    对于年长女性,可能这个婴儿就是自己生育的最后一次机会,她会毫不犹豫的将自己所有资源用于抚育后代。婚姻状况也被证实是女性杀婴的因素之一,并且也与年轻成反比,越年轻的未婚女性,杀婴的可能性越大。

    女性照顾孩子(幼儿)的时间平均是男性的10倍以上。

    通过对世界各地不同种族人类调查,即使花费时间最多的非洲中部AKA部落的男性,其花费时间也只是女性的七分之一,现代社会即使发明了奶嘴奶瓶等工具,男性喂养和照顾时间也不足女性的四分之一。

    单亲中抚育子女的90%是女性。男性倾向择偶投资,女性倾向亲代投资。女性在观看婴儿照片时,瞳孔放大,而男性几乎没有这一现象。女性能快速准确觉察婴儿的情绪和需要,男性则很差。

    父母与子女冲突理论。

    虽然子女基因有一半与父、母相同,但也有一半差异(母、父),子女总想更多的得到父母的投入,远大于父母认为足够的投入。

    特别是存在兄弟姐妹的情况,每一个个体基因都不同,虽然他们的基因相似度很高,但与自私基因相比,资源投入全部到自己身上,对自己的基因是最大化效益。

    但站在父母角度,在健康和其他情况基本一致的时候,平均分配资源才是利益最大化的选择。这种冲突是如何解决的呢?

    一个是父母要求子女团结协作,多考虑资源平均分配来解决子女独占。

    二是母亲强制断奶来解决子女强占。

    子女与父母冲突其实从受精就已经开始了,包括卵子的着床(胎儿从开始就显露出自私的本性,为了防止流产,会分泌HCG绒膜促性腺激素,封闭经道,防止排斥),供血(着床成功后会提高母体血压,强制母体给胎盘供血,吸取营养,甚至不惜造成伤害),发育(**的膨胀,羊水增加都是母亲为子女做出的牺牲),分娩等都存在着冲突。

    同时,随着子女不断长大,父母逐渐衰老,这种冲突也会发生转变,当子女成年,无论从身体素质和生存能力都远超其父母,此时,父母对其已经不再重要,冲突的天平就会逐渐偏向子女。

    即使父母此时所占资源远超子女,从进化心理适应器来看,父母也会处于劣势,他们的强势再也不会从本质上决定子女的选择,此时,年迈的父母却需要子女去抚养照顾,即使他的资产能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雇佣等方式,但进化心理却不会让他好受。

    亲属关系:

    亲属关系比陌生关系更难研究,现代社会亲属关系已经不如远古那么紧密,现代社会分工细致民主平等理念致使个体对亲属的过度偏爱(成年)产生羞辱感,因为这种行为从其他个体看来是没有种的表现,当然,也有不在乎这种态度的个体。

    如何理解个体的利他行为?

    C<=RB,C指利他者所付出的代价,R是受益者携带利他者基因的概率(例如子女携带父母基因各50%),B是受益者从利他者得到的收益值。

    这样,从自私的基因角度我们就能解释利他行为存在的原因,举个例子,父母之所以会为子女牺牲,其付出的生命与子女的生命价值已经不等同,特别是已经年迈的父母与成年(正值繁殖期的)的子女,当父母一方的生命价值小于或等于子女价值的50%,牺牲行为从父母基因角度看就是值得的。

    这里要注意的是,不同的个体的判断差别巨大,有的个体当子女还在幼儿期就认为子女的生命价值大于自己生命的一半。有的则在死后将财产全部捐出,不留给子女一分,虽然其基因角度认为将财产分给子女将会更好的将其基因继续延续,但个体主观评价已经认定子女与自身的关系基本为0。

    一个漂亮年轻女子自愿将自己的肾脏捐献给自己亲兄弟,这种同父母不同卵亲子间的利他行为不容易用亲子利他解释,兄弟姐妹间的基因同化率,针对父母基因为50%,针对兄弟姐妹间为11.7%(基因一半相同的概率,因为从遗传相关度看,兄弟姐妹间遗传相关度可以是0-100%的任何值,但概率不同而已,0和100几乎不存在,这里我们仅以50%相同来说明),(人23对染色体每一对都是一条来自父亲一条来自母亲,而父亲某对染色体(一条来自祖父一条来自祖母)中哪一条遗传给子女也是随机的,如果兄弟姐妹(异卵双胞胎和普通兄弟姐妹没有区别)要恰好一半物质相同,每一对染色体都必须有一条继承父亲或者母亲的同一条染色体且另一条遗传父亲或者母亲的同源染色体。

    比如对于一对染色体来说,父亲是AB,母亲是CD,哥哥遗传到A染色体,弟弟也遗传到A的的概率是0.5,没有A的概率也是0.5.

    所以人体一共46条染色体,一半相同的话概率是46C23×0.5^46=11.7%

    所以从统计上来说兄弟姐妹之间大概只有11.7%的基因相同,而且这还是不考虑交叉互换、突变等因素,放到实际情况下要远远小于11.7%。

    而对于某个个体来说,这种统计的期望值更是没有实际意义。 当然以上计算都是从染色体角度出发,如果从更细的基因考虑,计算过程会很复杂,但肯定的是结果会更小,会得出50%基因相同几乎是不可能事件的结论,纵然人与人之间甚至人与老鼠之间都有很多基因相似,但也仅仅是相似而已,和相同还是有很大区别的,不然人和人之间也不会依靠SNP就能区分彼此。)

    所以从基因自私角度看,不是同卵亲兄弟姐妹相似度仅为父子母子的1/5,也就是说兄弟姐妹间的利他行为远没有父子母子间强,当然这不包括个例。

    从统计上看,总体上个体表现是这样的。概率分布可能很好的解释为什么会出现个例,例如正态分布,两端极少数取值就是特例,存在是合理的,相对论也同样告诉我们,在某一指定系统中,没有完全绝对的事物,尽管在某一方面相同,但总有不同的部分。

    个例可以看作是进化过程中的变异行为,它与绝大部分基因个体选择不同,通过本人《自私基因读后感》论证,变异是基因进化的关键因素之一,变异个体数量少,但往往是进化的选择方向,环境适应是外在的关键因素,是变异基因的筛选器。

    兄弟姐妹间以命相救的这种行为已经不能很好的用C<=RB来解释(年纪相仿,生命价值相似),现实中甚至存在完全没有血缘关系的陌生人以命相救的情况,例如不会游泳却下水救人(不包括下水前认为自己不会死的情况)等。

    与之相反的手足相残,例如古代皇子为争夺皇位,杀亲行为十分普遍却很好的证明自私基因的进化选择。所以为什么自私的基因进化到现在,还存在这种无法解释的利他行为?

    这是我们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当然现在我们已经知道,这种无法解释的利他行为只占相当少的比例,而且我们知道基因变异是没有方向性的,因为变异无所谓好坏,完全是环境选择的结果,就好比尖牙基因在食草动物身体上就是坏的,最终被淘汰,在食肉动物身体上就是好的,最终繁殖壮大,但无论结果怎样,都不会影响变异的多样性,也就是说,不会因为这次变异被淘汰,下次就不会进行这样的变异。

    因为存在这样的可能,在几万年后,环境的变化相反会选择这种变异,也就是说环境是变化的,这一变量无法被基因掌控,变异无所谓好坏,所以变异就不能有方向。

    这就能解释为什么基因进化这么多年,依然存在着这种完全不利己的利他行为,因为变异没有方向性,这种变异还会继续下去,可能再过上百万年,环境会选择这种专门利他,不利己的基因繁殖壮大(这是什么样的环境?我想不到,这是种冲突的假设),那时,我们现在的自私基因反而会慢慢被淘汰。

    环境的变化是强大的,决定变异要无方向性,因为每一种可能,都可能是正确的方向。

    所以有选择性的行为,严格意义上说不能叫变异,例如个体自认为能认清自然的选择方向,而向着利于自己生存的方向改变,但是放在群体中看,总会有少部分个体做着相反的事,例如,大部分人都认为科学技术进步能加强人类生存能力,但也有少部分人认为科学技术进步最终会加速人类灭绝,所以在大部分人都在利用科技成果带来方便的同时,也有小部分人反对这样的生活,他们保持古代人生活模式,深入原始自然。

    也许,再过几百万年,科技产品具备自我意识,将所有与之有交集的人类全部杀死,或是奴役,而这些小部分人因为从来没有接触,与其他生物一样继续生存下去呢?

    因为从能源理论讲,地球环境与各种生物进化这么多年,其自身形成的能量循环系统完善,如果科技产品灭绝全部生物,重新建设能量系统,可能会产生不可控的环境变化,例如行星风暴等,这样做的成本远大于逐渐进化,甚至会导致环境不可控,对自身产生危害。其他生物不构成威胁,所以只要解决人类这一个物种即可。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