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99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凿西域

正文 第十五章:金鼓振,羽书驰,征马萧萧向汉边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第十五章:金鼓振,羽书驰,征马萧萧向汉边

    副题:略施小技逸胡寇

    受气候、环境和地理等条件影响依水而居、逐草生活的游牧民族,对于粮食的极度渴求,历来是他们觊觎农业发达的汉地中土的原始动力。.在漠北草原迅速崛起的匈奴人,当兵马强盛,具备与中原王朝抗衡的势力后,从冒顿单于开始,二百年来,屡屡南下黄河流域,入侵汉边,掠夺粟谷、人口和牲畜。战争和侵掠,成为匈人生存和壮大的必要手段。眼看又到了巡游边境收受贡赋的时节,右贤王出阴山过居延一路走去,临近汉界,远望汉地田野紧张劳作的农耕场面和成群牧放的牲畜,甚至汉家屋顶上飘散的袅袅炊烟都让他心生贪羡!狼看到羊焉有不扑之理?但陇西郡有李广驻守,右贤王不敢惹;听说北地新*潢色小说 http://WWW.HXIAOSHUO.Net/duanpian/1.html来了个糟老头子,兵单力薄好欺,于是带人剽向北地郡。赶到城下,恰拂晓时分,城上寂然无声。“城里人还都在酣梦乡里呢。”右贤王暗自得意,手挥指点,胡骑疾速冲向城门,拟出其不意突袭入城。哪知刚贴近城根,忽听城上鼓声大振,瞬间旌旗林立,箭如雨下!惊得右贤王几从马上跌落,呼哨着撇下几具胡尸几匹胡马向北逸去。

    李广巡边发现右贤王行踪,尾追至北地郡,匈兵已惊逸,郡守韩安国接住迎接入城。“李将军还是那样精力充沛,不显老啊!”韩安国望着长大黎黑的李广说。“老将军计虑深沉,老当益壮,让右贤王半点便宜也没捡上。”李广恭敬地说。俩人互相赞许,又嘘寒问暖寒喧了阵儿,方各个落座。

    “李将军真是恪尽职守。你我相距不过睁闭眼的路程,却从未舍得移驾敝城。”韩安国诚恳相邀,若不嫌鄙陋,将军可趁此闲暇小住数日。”“谨遵台命,就叨扰啦!”李广爽快答应,“老将军孝景年间即为梁王相,苦心经略,力挽梁国于将覆,足智多谋,末将正要讨教一二。”“往者逝矣。”安国捋须笑笑,“天色将晚,将军稍漱洗,晚间老夫略备薄酒给将军接风。明天再陪将军城内随喜观赏。”李广抱拳应声:“诺!”

    韩安国表字长孺,老成持重,智足相国;更难得的是,知道韬光养晦,迎合世俗,不恃才傲物,善于调停人际关系。孝景三年,吴楚反,当时长孺事梁孝王为中大夫,毅然率兵驻于东界,捍抵叛军,使叛军没能越过梁国半步,为朝廷有效打击吴楚军事力量创造了先机,由此显名。梁孝王是景帝母弟,帝母窦太后很是怜爱,养就平昔洒脱不拘小节性子,况有窦太后撑腰,更且游戏人生,放浪形骸,常常自拟于天子。景帝闻知,心中老大不快,在太后面前难免有所诟责。太后以为是梁王身边人教唆所致,对梁王派到朝廷出差的官吏,不但拒而不许他们觐见,还安排人严厉鞫审梁王的所作所为。梁王知道后很是慌恐,委派安国亲赴朝中以图转寰。安国找到景帝姊大长公主泣诉:“像梁王这样的大孝子大忠臣,太后是最明白最清楚的,为什么还要派人审查他呢?”接着十分委屈地说,“前些时七国谋反,梁王怀着对太后之孝、对帝兄之忠,涉险举兵西向,力斥乱军于国门外,为王师从容平定叛乱立下汗马功劳,太后、皇帝大为嘉许,赏赐丰厚,梁王服之、乘之、载之,出称跸,入言警,只是向诸侯国夸耀一番,让他们知道太后、帝兄褒爱孝子忠臣啊!可是现在太后不能体谅梁王用心,还派人审查斥责,梁王恐,日夜涕泣无以自白,不知如何做是好。”太后听了长公主告白,谅解了梁孝王所为,也把安国所奏情衷转告皇帝。皇帝解除了误会,与梁王更加亲欢,对安国益加倚重。这也是李广所说“力挽梁国于将覆”。后来梁王卒,安国因贪利,坐法失官,赋闲在家。武帝龙腾,素知安国大材,大力起用,擢为北地都尉。

    “老将军履新不过期年,北地郡变化甚大。城防严密,将士用命,百姓乐业,一派和穆盛景。”上午巡视了北地郡城防体系,下午观看了军伍习勒现场,走访了几处黎民,李广称赞不已,见安国习惯性地捋着髭须面呈得意色,依然不改由衷赞服的口吻,“老将军麾下多少兵马?临战可能应付?”

    “材士五千,轻骑三千,轻车五百,守城绰绰。”安国答完,又问,“不知将军何意?”

    “兵不在多,将不在广,在善用。”李广肚里咽下了“若皇上敕千里追胡应有所准备”的话,嘴上依然赞叹着,“老将军被敌不乱调度有方,不战而退右贤王,可敬!”

    “李将军见笑了。北地郡实在只有两千人马。”安国不得不说了实话。“此次吓退右贤王,一是得益于斥候探报及时,准备充分;二是右贤王不知实情,让我虚张声势计得逞;三是有将军在后迫逼,不得不仓皇而逃。退匈兵实是天幸。北地郡辟远,朝廷给的几个饷钱不足以谋生,虚报兵数老夫也是无奈之举。”

    李广愕然,心中嘀咕:人说韩长孺贪利,果见不虚。

    厅外军士急报:上郡烽火烈!李广、安国几乎同时从椅子上跳起来:“右贤王破了上郡!”敌情紧迫,急性子的李广抱拳就要告辞:“末将归了。”“嗳,不急,今晚住下,明早回也不迟,安全为上!”安国倒显得从容镇定,苦苦挽留。

    李广想想也是:陇西有敢儿驻守谅也无妨;安国盛情,倒也不能拂了主人面,扫了大家兴。但李广虽是勉强留下,却是整宿未睡,好不容易熬到天亮,用过早饭,便要告辞返程。

    外面军士接连禀报:上大夫韩嫣携皇帝敕到!小将军李敢率陇西兵马到!

    “哎呀,韩老将军好!”随声进来位粉面少年,和安国礼毕,又转向李广,“李大将军让小子好找哦,宣皇敕!”展开手中圣诏,“李广、韩安国听敕:匈奴右贤王背约犯边,敕陇西郡太守李广领骁骑将军,北地郡都尉韩安国领护军将军,僇力击寇。上大夫韩嫣监军。”宣毕,又强调说,“临行,圣上面授机宜,军马行止均受李广将军从权节制。”说完“嘻嘻”笑着,向李广连连作揖,“小子也受李将军节制。”“韩大夫折杀末将了。”李广谦恭还礼,指指李敢说,“末将三子均在帝侧,贵为侍臣,皇恩浩荡,广虽肝脑涂地无以为报。韩大夫和敢儿往来悉熟,不必见外。末将有不当处,请辱教。”

    “报!金城羌酋呈李将军启文,附张骞西使急函。”军士趋进,捧上驿递函件。李广狐疑地接过来,果然是贴有三羽鸡毛的加急件。他扫了眼众人,驳去蜡封,在人们焦急的注视中匆匆览过。“妙啊!”李广高兴地说,“张西使拿下了金城,打开了通往西域门户,要我们派兵速往驻防。”“李将军,我们是否要仔细地合计合计。”韩嫣建议。

    “哈哈”李广笑笑,“行伍之事本将自有安排,就不劳韩大夫啦!”转询安国,“韩大夫驾临,老将军今晚可有安排?”“有,有!”安国哈哈笑着,韩嫣也跟着讪讪而笑。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