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99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明朝时代——别样视角正论明朝三百年大历史

正文 第208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2012-07-0312:47:39

    崇祯二年十月份,皇太极率领七万大军越过喜峰口向遵化杀来,十一月十七日皇太极的大军抵达北京城郊牧马场,此时朝廷乱成一锅粥,从内阁到兵部拿不出任何有效的应对措施,朱由检在那里不停的骂。当皇太极的大军抵达京城牧马场的时候,朝廷还以为他的大军在遵化。大同总兵满桂在没有接到兵部调兵函的情况下,自行带兵进京勤王。

    很快各路勤王之师向京城奔来。据高原神鹰考证,十一月二十日,大同总兵满桂、宣府总兵侯世禄在德胜门击退后金军的进攻,王承胤部不战而退,袁崇焕、祖大寿带领关宁军稍战且退,将他们后面沙窝门前充当预备队的京营暴露给了后金军队,京营士兵在游击刘应国、罗景荣,千总窦浚三位将军的率领下正面迎击后金军,一直追击到运河,杀敌千余,自己损失数百人。

    至此,京城保卫战结束。二十二日,皇太极让被俘虏的王姓太监送议和书进城给崇祯,眼见递进去的议和书了无音信,十二月初一,皇太极率大军开拔,在京畿附近又劫掠了一些物资。

    京城保卫战后,崇祯知道是由于袁崇焕在底下瞎议和导致皇太极入关。王者不臣认为袁崇焕既然想议和,所以不可能跟后金死战,所以无论是有意识,还是无意识,袁崇焕在蓟镇放跑了皇太极,基于这些因素,朱由检便将袁崇焕下狱。由于袁崇焕在议和的事情上跟内阁钱龙锡和兵部尚书王洽商量过,所以,此事最终还牵扯到在朝的东林党人。而对于皇太极来说,他还是过于理想化,他简单的认为带书信给崇祯皇帝会促成和议,他也简单的认为带兵入关能够逼和,但是他不知道即使打入北京城绑了崇祯皇帝,大明朝廷在南京另立个皇帝也不一定会议和,这点在洪武宪法里已经明确了的,包括皇帝在内,没人敢提出议和,即便他们想议和。

    崇祯二年的这场皇太极入关事件被称作“己巳之变”,他可以看作崇祯元年党争的延续,因为这一突发事件最终摧垮了东林党内阁。

    “己巳之变”对于非东林党人来说,或者对于“后阉党”成员来说无疑是个机会。锦衣卫在狱中拿到了袁崇焕的供词,袁崇焕说关于杀毛文龙和议和等事情曾经跟内阁阁臣钱龙锡,兵部尚书王洽商量过,袁崇焕以为抬出这两个人可以解救自己,但殊不知,不仅没能解救自己,反而害了自己。接着,御史高捷、史范相继以袁崇焕的事情弹劾钱龙锡、王洽,结果钱龙锡被迫致仕,王洽被下狱。

    2012-07-0312:48:25

    后阉党分子除掉了钱龙锡与王洽,但内阁还有首辅韩爌、次辅李标,接着,阉党分子又继续发动对韩爌的攻击,将袁崇焕杀毛文龙的事情往韩爌身上攀扯。韩爌自从再次入阁以来,毫无建树,不能设一策,不能拨一人,坐视成败,他已经感到时事不可为,便主动辞去职务。韩爌既走,李标接任首辅,阉党分子接着又弹劾李标,李标走后,周延儒成为首辅。这样,从崇祯元年冬天的这场党争一直到崇祯三年基本稳定下来,这场党争主要原因是东林党在会推中踩偏了脚,但深层原因还是朱由检在执政开始发现了这个党派一些问题,实际上还是跟他的哥哥一样,那就是东林党出身的官员不合用,只会空谈,在面对“己巳之变”这样的突发事件毫无对策,这个时候,朱由检跟朱由校一样产生了将东林党人全部罢斥的想法,而“己巳之变”无疑加速了这种想法的到来。

    崇祯三年八月份,皇帝将袁崇焕凌迟处死,钱龙锡被下狱,皇帝固然痛恨袁崇焕私自议和招来了皇太极,但深层原因还是为了给打击东林党树立一种合法性,在这方面似乎跟熊廷弼之死有些类似,但崇祯残酷的对待袁崇焕也显示出了这个皇帝偏激的性格。

    崇祯二年的“己巳之变”跟正统十四年也先携明英宗进北京,还有嘉靖二十九年俺答进犯北京皆有异趣同工之处,都是部落民族在议和不成的情况下,直接率兵来到明王朝的首都,一来直接带信给皇帝,二来带有逼和的味道。

    当年也先也是通过英宗宦官喜宁来跟北京议和,后来每次议和书信都被于谦阻挡,在这种情况下,也先便携明英宗前往京城议和;嘉靖年间,蒙古俺答部也是在长期议和无望的情况下,在严重的生存危机威胁下才于嘉靖三十九年进入大明境内劫掠。

    现在看来,当天启皇帝正准备收拾东林党的时候,如果熊廷弼不让家人贿赂汪文言,也许他就不会死;同样看来,当崇祯皇帝正在一步步斥退东林党的时候,如果袁崇焕不在私下里跟钱龙锡、王洽密谈,或者在锦衣卫审问的时候不交待此事,他大概也不会这么快惨死。毕竟像杨镐、王化贞这样比袁崇焕更失职的文官也是在被关押多年后才死去,如果形势有好转,他们不会死也不是没有可能。

    当崇祯想罢黜东林内阁的时候,苦于找不到理由,所以便将袁崇焕定成死案,东林人既然跟死案分子有接触,那么自然可以凭借此事打人,关于这点,黄宗羲有清晰的看法,他在写给钱龙锡的墓志铭中写道:“逆党之恨公者,以为不杀崇焕,无以杀公。”

    无论如何,洪武成例有许多准则是人们要遵守的,尤其是阁臣切勿接近边臣。

    .</b>,,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