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99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明朝时代——别样视角正论明朝三百年大历史

正文 第84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2012-05-1309:29:02

    这种茶陵诗派就是复古派,主要是模仿唐代李白、杜甫的风格。李东阳和他的同僚们受制于官场和身份的限制,不能够赋予诗歌以新的颜色和寓意,也不能够创作出跟时代发展紧密结合的诗体。李东阳这样的官僚依然逃脱不了礼制的束缚,他一方面对旧有的台阁体不满,另一方面对士风的转换也没有一个切身的体会,只好在故纸堆里寻找残存的信心。但这早已不是盛唐的时代,对于那个已经远去的年代如何去追寻只能是就地打滚,甚至是弄巧成拙。

    跟庙堂上的沉闷甚至是复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正德年间民间的诗歌开始活跃起来,在江南以唐伯虎为首形成了后吴中诗派,前吴中诗派的四人已经全部被朱元璋干掉了,后吴中诗派除了唐伯虎之外,还有文征明、祝枝山、沈周。

    后吴中诗派的这些人大都生活在民间,文采风雅、仕途不顺。他们没有官场的羁绊,甚至没有多少道德上的束缚,他们对生活,对自然有属于自己的心灵体验,这种情感上的自然流露也就反映在了诗歌上。

    对于后吴中诗派我们无法说其所创作诗歌如何富有影响意义,实际上其口语化的风格、生活化的风格并不能在明代的思想文化上带来多大的影响,但他们却反映了明代社会的萌动性,在上层结构仍旧保守、禁锢的情况下,底层社会已经在进行着自我改造,而后吴中派的诗歌恰巧反映了这一点。

    唐伯虎名寅,字伯虎,生于成化年间,苏州府吴县人,祖上为山西商人。15岁考取秀才,19岁那年双亲、妻子相继离世,家道开始中落,好友祝枝山劝唐寅潜下心来好好读书考取功名。28岁那年,唐伯虎去南京参加乡试得中第一名“解元”,故而唐伯虎又名唐解元。弘治十二年(1499年),29岁的唐伯虎赴京参加会试。

    此次会试唐寅是与江阴巨富徐经一同前往的,徐家在江南是大家,徐家世代在大明朝皆是知名人士,徐经祖父徐颐、父亲徐元献、玄孙徐霞客都是载入史册的人。徐家有一“万卷楼”,里面所藏皆是宋元战乱以来遗留下来的古卷,徐经好友钱福曾游览过万卷楼,后来专门写下《万卷楼记》,钱福在《万卷楼记》中写道:“兹楼也,储川岳之精,泄鬼神之秘,究古今之奥,焕斗牛之躔,知不可以金谷,平泉视也。”

    徐经自然是名声在外,就连京城也知道他。此次他与唐伯虎结伴而行进京赶考,唐伯虎是去年应天府乡试解元,如此阵势你想不关注都不行,果然,两人还没到,京城便早已闻声。两人抵达京城后便赁下一处宅子,随即在京的同乡、熟人纷纷前来拜访,一时摩肩接踵。徐经带着六名童子,每次出门都是招摇过市,把个北京城搞的是喧闹异常,这几天从大内到中枢的眼睛都在盯着他们俩人。偏偏这个时候,徐经又领着唐伯虎拜访此次会试的主考官程敏政,人们不禁浮想联翩,程敏政也是南直隶人,对徐、唐二人极为推崇,平日里就有书信来往。

    2012-05-1309:30:44

    此次会试的主考官除了程敏政,还有一个是李东阳。而这次会试试题出的生冷、怪癖,众考生皆答的一塌糊涂,唯有两张卷子写的颇有文采,主考官程敏政说这两张卷子一定是徐经和唐寅的。程敏政的这句话很快传遍了京城大街小巷,也终于印证了人们先入为主的想法,那就是徐经、唐伯虎并无真才实学,此次进京想通过贿赂的手段取得功名,而且唐伯虎还邀请程敏政为自己的诗集作序,这些都加强了人们的这种看法。

    很快一场科场舞弊的大案的奏书搁在了弘治皇帝的案头,弘治皇帝读完后勃然大怒,下令将程敏政、徐经、唐寅三人投入大理寺的诏狱,徐经受刑不过便招供自己拿金子贿赂程敏政,然后程敏政将试题给了自己,不仅如此,唐寅也使了黑钱。

    对于这段经历,唐伯虎在给好友文征明的信中写道:“身贯三木,卒吏如虎,举头抢地,涕泗横集。”养尊处优的文人哪里见过牢房的架势。弘治皇帝让李东阳复审,李东阳在复审中发现被程敏政赞扬的那两篇稿子并非出自徐经、唐伯虎之手,而且后来徐经在刑部和吏部会审时翻供,说自己是屈打成招,到了此时,此案已再无悬念。但迫于舆论压力,会审认定徐经和唐伯虎在考前拜访主考官也是犯法,仍然有举人身份的徐经和唐伯虎被贬到浙江的县城为吏。程敏政出狱后不愿为官,忧愤而死,唐伯虎耻于为小吏,从此远离官场,徐经还盼望新天子正德能够为其平反,故而于正德二年前往京城打探,但终是无望,徐经却于杭州的永福禅寺病死。

    徐经的祖父徐颐曾任过中书舍人,当时朝中风议徐颐的官职是拿赀财贿赂王振而得,王振死后,徐颐自然也被罢官。徐经的父亲徐元献会试不中,回乡后发愤读书打算来年再考,结果用功过度而死,而他们的后代徐经也是如此。科举考试摧毁了徐家三代人,不仅如此,后世子孙虽多加努力,仍旧是无缘官场,一直到徐霞客童试不中的时候,母亲便没再要求,此后徐霞客大半生便在游历中度过。社会的发展给知识分子更多的选择途径,你可以教书育人、你可以经商、你可以出版自己的书籍、你还可以游历和当一名医生。

    发端于弘治年间的科场大案表面上看是民众对两个明星人物的排斥,更深层次的原因乃是我们这个社会中农耕文明与商业文明的那种冲突,历史虽然已经进入到弘治年,底层的商业已经开始踊跃,但对于中枢来讲,它依然容不得商业文化的存在。而这种反映在人事安排上的冲突只是两种文明的一种小冲突,如果它能在底层社会中引起大的爆发,那才真正意味着大时代的到来。

    唐伯虎回到家乡后,第二任妻子离他而去,他开始寄居在吴趋坊巷口的一处小楼中,以卖画为生。

    .</b>,,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