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99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隋唐后宫风云    长篇原创连载

正文 第20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2011-05-1520:37:21

    十八、锐意改革安天下

    隋文帝杨坚在天下基本稳定、政治机构完善后,接受高颎等人的建议,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进一步巩固自己的皇权。但隋朝北部边境面临突厥的威胁,突厥原是活动于中亚一带的游牧民族,后来东迁,活跃在蒙古草原。在北齐、北周时,突厥经常向内地侵扰。杨坚初执周政时,采取和亲政策,努力缓和双边关系。杨坚代周后,突厥大举南侵,攻掠甘肃和陕北一带。公元581年,当沙钵略攻隋时,隋朝大将长孙晟便针对突厥内部的矛盾,上书献远交近攻、离强合弱之策。即遣使结好西面的达头、阿波可汗与联络东面的处罗侯及奚、霫等部,使沙钵略分兵防备左右,以分化削弱其力量,然后俟机击破之。隋文帝纳其策。582年,突厥40万众攻隋,长孙晟通过沙钵略之侄染干,诈告铁勒等反,欲袭其牙帐,使沙钵略回兵出塞。583年,隋文帝杨坚派杨弘、高颎等出兵大举反击突厥,沙钵略、阿波等均战败,长孙晟又乘机说服阿波连结达头,归附于隋。随后突厥内乱,相互攻战不息。584年,任副使随副总理虞庆则出使突厥,还拜左勋卫车骑将军。585年,沙钵略上表称藩于隋,隋北部边患基本消除。为进一步阻止突厥南下扰民,杨坚多次征发民众大修长城,并加强防御。后来,突厥分裂为东突厥和西突厥,西突厥向西面发展,东突厥接受隋朝的控制,北部边防渐趋巩固。

    2011-05-1520:40:42

    杨坚在称帝之后,首先是把自己的儿子封到战略要地去驻守,同时掌管当地及周围的军事要塞。为了更好地管理国家,杨坚罢黜了一些没有能力的大臣,将一些有能力的人提拔上来,辅佐自己管理国家事务。

    在政权基本稳定之后,杨坚便开始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包括了中央和地方的政治体制、赋税、土地制度、法律、货币、对外关系等方面。

    在中央机构方面,杨坚废除了北周的官制,将秦、汉、魏、晋、南朝各代的中央官职作了一次大综合,在中央设立三师,三公,五省———内史、门下、尚书(吏部、礼部、工部、兵部、刑部、户部六部)、秘书、内侍。掌握军政大权的是内史、门下、尚书三省及六部,三师是荣誉称号没有实际权力。三公虽然也有臣属,也参与国家政务,但仅仅是顾问性的机构,没有实权。

    三省是内史省、门下省和尚书省。其中内史省是中央的决策机构,负责起草和颁布皇帝的诏令,长官称内史令;门下省是中央的审议机构,负责审察政令,驳正违失,长官称纳言;尚书省是中央执行机构,负责执行全国的政令,长官称尚书令。三省互相独立,又互相牵制,共同担负丞相的职责,以避免丞相权力过大而危及皇权。三省制度的确立使丞相的权力大大削弱,而皇帝的权力得到加强。尚书省下设六部,即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分别负责官吏任免考核、户口赋税、礼仪、军政、刑法、工程营建等方面的事务。六部长官皆称尚书。六部尚书分掌全国政务。

    在地方组织方面,杨坚把东汉以来的州、郡、县三级制,改变成州、县两级制。在南北朝时,州郡县的设置既滥又多。杨坚废除郡这一级,撤郡500多个,并且合并了不少州县,裁减了大批官员。这种对地方行政机构大刀阔斧地精

    简,节省了财政开支,提高了行政效率,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直接管辖。

    .</b>,,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