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99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原来清朝很精彩》—好看的清朝全景史诗(长篇连载—每日更新)

正文 第12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W.DSNT|-0121:45:48

    下面介绍下明末三大铁骑之一的辽东铁骑。

    辽东铁骑指的是辽东李成梁父子麾下的部队,李成梁和他的儿子擅长骑兵突袭,麾下最精锐的部队为李家家将骑兵队,人数约三千,装备精良,训练有素,在征服蒙古土蛮部和万历朝鲜之役中战无不胜,还多次平定女真、蒙古叛乱,女真叛乱首领王杲和努尔哈赤的父、祖就是死于辽东精骑刀下。但是在李如松战死之后,李家再无良将能加以统领,在后来与努尔哈赤的大战中没有多大建树,逐渐瓦解。

    辽东铁骑使用的兵器也很厉害,叫做三眼神铳。三眼神铳全长约120厘米,共有三个枪管,枪头突出,全枪由纯铁打造,**击时可以轮流发**,是辽东铁骑的标准装备。发起冲锋时,辽东铁骑即冲入战阵,于战马上发动齐**,基本上三轮下来,就能冲垮敌军。

    但问题似乎也未完全解决,三枪打完后怎么办呢?一般说来,换兵器是免不了的了,但中国人的智慧在此得到了完美的验证,这把火铳之所以用纯铁打造,枪管突出,是因为打完后,吹吹枪口的烟,换个握法,把它竖起来使,那就是把十分标准的铁榔头。人骑着马冲进去,先放三枪,也不用装弹,放完抡起来就打,这么几路下来,估计神仙也扛不住

    辽东铁骑虽然后来逐渐瓦解,但并没有消亡,十多年后,一个明朝进士重新恢复了辽东铁骑的血性和荣耀,并且赋予了它一个新的名字——关宁铁骑。

    这个进士曾留下一首诗:

    一生事业总成空,半世功名在梦中。死后不愁无勇将,忠魂依旧守辽东。

    他的名字叫袁崇焕。

    W.DSNT|-0123:34:37

    第五章战事初起

    【真真假假的七大恨】

    1618年,此时李如松已死20年,李成梁已死三年,努尔哈赤面前已无劲敌,当年4月13日,据说是上午十点钟,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焚表告天”誓师,宣读了与明朝结有七大恨的讨明檄文。

    需要说明的是,努尔哈赤之所以选在4月13日念七大恨和马市有关,后面大家会明白的。

    如果我们穿越到当时的努尔哈赤面前,肯定会失望,因为咱们一句话也听不懂,当时努尔哈赤念的是满文,后来为了达到宣传的目的,翻译为汉语,做成了传单,然后雇人到关内发传单。“七大恨”檄文汉语版比较长,贴到这里大家也不一定愿意看。所以我先仔细阅读,然后在这里给大家分析下。

    七大恨其实可以归纳为六点,为了方便大家阅读,分析都附在每条的后面。:

    一、明朝杀了他的祖、父。

    分析:事实成立,明朝已给相应的补偿。

    二、明朝抢女真人土地和粮食。

    分析:这个其实是第三次外交交锋里的内容,明朝只是说要重划界碑,粮食归明朝,努尔哈赤拒绝后,此事并没有实现。

    三、明朝帮助海西女真欺负他。

    分析:这个属于典型的选择性失明,明朝打击海西女真的时候更多。

    四、明朝帮助叶赫部将答应给他的美女给了蒙古人。

    分析:努尔哈赤会因为一个女人而兵戎相见吗?

    五、明朝老百姓到他的地盘挖人参,他把这些人杀了,明朝索要十个人抵命。

    分析:努尔哈赤仅仅因为到明人他的底盘挖人参,就将其杀死,明朝跟努尔哈赤要人抵命,也不为过,更何况努尔哈赤给的十个人都是俘虏。

    六、明朝派萧伯芝到我这里说难听话。

    分析:萧伯芝的大话并不是明朝的本意,而且萧伯芝在努尔哈赤面前也没讨到便宜。

    从上面的分析可见,“七大恨”更多的是发动战争的动员令,以达到师出有名的目的,其中除了为祖、父报仇为起兵的部分原因外,其他的六大恨基本上都是起兵的借口。

    如果说努尔哈赤十三副遗甲起兵是为父、祖报仇,那么现在身为后金大汗的他,起兵的目的更多出于自己的野心。

    值得一提的是,七大恨原文在念完后就烧掉了(焚表),现在我们看到的“七大恨”有两个版本,一个是明朝官方记载的版本,一个是后来清朝官方记载的版本,两个版本的区别在于清朝的版本写的比较详细,内容大致都是一样的。

    烧完“七大恨”纸片后,努尔哈赤开始耍他的政治手腕,他对贝勒(皇室爵位,一般是大老板的直系亲属)大臣们说:

    “发动这场战争并非出自我的心愿,主要是因有七大恨,其余小恨难以说尽。愤恨已极,才发动战争。尽管如此,在作战中俘虏的人,不要虐待,抵抗的人可以杀,不为敌的不要乱杀。”

    看来努尔哈赤也明白群众基础的重要性。

    .</b>,,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