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99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三国,伤不起!》:三国第一神贴,你没见过的高手对决!(每日更新)

正文 第416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百\|度\|搜\|經\|典\|小\|說\|免\|费\|下\|载\|小\|说】-0313:33:35

    所在在这种情况下,高干没有迎接袁尚为并州之主,这让袁氏在河北的号召力从山腰一直坠到山谷里去了,从此河北袁氏地盘群龙无首,已经形同散沙。

    高干这个袁尚的至亲都对重打袁氏大旗如此冷淡,那牵招这个外人……

    经过高干事件,牵招大概是对袁氏集团已经彻底死了心,干脆一咬牙一闭眼到东方投奔曹操了,曹操仍任用他为冀州从事。

    从此,牵招就成为曹魏的一员大将在历史上定格。

    袁谭、高干、牵招、鞠义、李孚、臧洪,这样看来,袁绍部下能文能武的统帅级别人才其实不在少数,为什么袁绍还会输掉官渡之战呢?

    倘若他用袁谭和高干来代替颜良、文丑这样有勇无谋的莽夫,或者让他们任意之一替换淳于琼,官渡之战会连内.裤都输掉吗?

    有大将而不能用,却信任郭图、审配、逢纪等一帮小人,袁绍到老的时候如果不是刻意打压诸将,就真是老糊涂了。

    崔琰是河北名士,曹操成为冀州牧后,延聘他为别驾。

    虽然崔琰是个名士,但他能被曹操重视,可能还因为他有一些人脉,因为崔琰曾因为拒绝加入袁尚或袁谭集团而被投入大牢,在大名士阴夔和陈琳的搭救下才免于被杀头。

    既然阴夔和陈琳已经投降了曹操,那他们必然会为崔琰说话,所以崔琰就被曹操召为属官,有一次,曹操高兴地对崔琰说:“昨天,我翻阅冀州的户籍,可以征召到三十万人,所以是个大州。”

    崔琰回答说:“如今天下分崩离析,袁氏兄弟自相残杀,冀州的百姓陷于水深火热之中,死尸遍布原野而无人掩埋。如今朝廷大军进驻冀州,没有听到有慰问民间疾苦,拯救百姓的举动,反而先计算兵员的数量,唯独将此放在首位,这岂是敝州百姓对您的期望呢!”曹操改变态度,郑重地向崔琰道歉。

    这一件事貌似崔琰战胜了曹操,但事实未必,因为关于此事,《三国志?崔琰传》明明白白地记载:于时宾客皆伏失色。

    那些宾客失色,是因为他们知道曹操的可怕,他表面上宽恕了崔琰,不代表以后不会秋后算帐,而他当场严厉,不代表他和该人不亲近。

    而十二年后崔琰被曹操果断赐死,是不是在他们第一次见面的时候就埋下了伏笔呢?此是后话暂且不提。

    【百\|度\|搜\|經\|典\|小\|說\|免\|费\|下\|载\|小\|说】-0313:34:50

    事实上曹操对另外一个人的处置,就充分显示了曹操“笑面虎”的本色。

    《三国志?魏书?崔琰传》裴松之注引《魏略》记载:许攸仗恃功劳,态度傲慢,曾在众人坐在一起的场合中,喊着曹操的小名说:“曹阿瞒,要不是我,你得不到冀州!”

    曹操笑着说:“你说得对。”但心里感到不高兴,后来竟杀掉了许攸。

    此事就发生在曹操攻下邺都的204年,刚坐上冀州牧的宝座,就杀掉了官渡大功臣许攸。

    公平地说,许攸的智虚机谋是袁绍手下谋士中最强的,几乎可与二荀、郭嘉和贾诩媲美,但是他做人的智慧却比二荀郭嘉贾诩差远了,如此杯具也算是咎由自取吧。

    高干既然不打算拥护袁尚打袁氏旗号,他下一步是如何走的呢?

    答案是向曹操投降。

    当然是诈降。

    204年冬季十月,高干归降曹操,献出并州,曹操仍任命他为并州刺史。

    问题来了,既然高干是诈降,曹操怎么会看不出来呢?为什么仍然任命他为并州刺史?

    答案很简单,并州的兵马钱粮都在高干手里握着,高干说投降只是说着玩玩的,你曹操不继续任命他为并州刺史又能奈他何?

    曹操这样做只不过是为了暂时安抚高干而已,因为眼下他已经顾不上并州了,因为袁绍的长子,他现在的儿女亲家袁谭又背叛了。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文分解。

    .</b>,,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