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99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三国,伤不起!》:三国第一神贴,你没见过的高手对决!(每日更新)

正文 第356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W.DSNT|-1412:16:38

    2,袁绍为何无视了田丰“犯上”的忠谏,放弃了奇袭许昌的良机呢?除了他所说的幼子生病,还有没有其他原因呢?

    我认为是有的。

    因为袁绍军团并不缺乏能人,当时颜良文丑俱在,还有张郃、淳于琼等大将,袁尚生病了,那大可以派另外的人统袁尚部兵马出征嘛,因人废事,这是相当愚蠢的做法。

    但是袁绍是个笨人吗?

    绝对不是。

    袁绍做的事,通常都是别人看来愚不可及,可是等事情一揭晓,却又让人觉得聪明透顶,所以袁绍此举,其实还有他说不出口的深义。

    (1)袁绍此次出兵是要奉天子而清君侧,他大起十万精兵,又是联结刘表又是联结张绣,最后还和刘备达成了君子协定,这件事情甚至传到了关中长安,所谓万众瞩目诚非虚言。

    而袁绍也自我感觉良好。他要战胜曹操,就要光明正大地将曹操打败,这才能昭示他袁绍一统山河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光辉形像,这样等他将曹操一打败,就可以顺理成章地称帝,可以向天下宣称他是天命所归。

    所以袁绍的这一仗不仅要打败曹操,还担负着为他称帝铺路的重任。

    有了这一层的政治考虑,他袁绍还能偷鸡摸狗一般地去搞偷袭吗?

    这样的话,即使他打赢了曹操,别人也会笑话他袁绍只会背后搞小动作,根本不配成为新朝的天子!

    再说了,以袁绍当时的十万大军,他的确也没有必要占曹操这个偏宜,袁绍虽然聪明,但是他是个爱面子的人,他在有选择的时候,还是想和曹操光明正大地打一场,他的心思,是田丰这样的二流谋士无法猜透的。

    所以袁绍绝非愚蠢,这样为了政治而不打仗或者故意打败仗都是战争史上常有的事情。

    当然,从纯军事角度出发,袁绍又的确犯了一个无法弥补的错误。

    聪明反被聪明误,这大概就是袁绍的命吧。

    (2)按现在的分析,我支持田丰口中的“婴儿”就是袁尚,而袁绍之所以要等袁尚病好了再出征,还有另外一层深义:为袁尚将来成为合法继承人比如太子作铺垫。

    众所周知,废长立幼是古代的大忌,要想废长立幼,也不是不可以,前提条件是这个幼子或者二子比长子精明强干太多,而且有军权和社会声望,比如李世民后来杀兄登基就没有引发后人的太多非议。

    而袁尚显然不符合这个条件,反倒是他大哥袁谭在青州非常神勇,将田楷和孔融都打得屁滚尿流。

    所以袁尚要想挤掉袁谭成为太子,那就必须要有军功。

    要有军功就得打仗。

    可是袁尚很不巧,却在关键时刻生了病。

    所以袁绍没有去突袭曹操后方。

    所以袁绍输了官渡之战,袁尚不仅连太子也没捞着,连父子兄弟的命都丢了。

    所以袁绍父子的悲剧告诉我们,只有抓到手里的东西才是自己的,在大战之前,心理负担最好不要太重!太重了反而容易患得患失导致发挥失常!

    W.DSNT|-1412:29:42

    除了这两点,田丰摸不透袁绍的心思就犯颜进谏,最终导致了丢掉大好头颅,难道真是偶然吗?恐怕也未必,因为臣子干涉皇帝立储家事本来就是大忌。

    在曹操击破刘备,又回到官渡的时候,袁尚的病也好了,袁绍也不用担心别人说他是欺负阿瞒了,便重新部署准备进攻许昌,可是这个时候田丰又进谏道,“曹操既然打败了刘备,现在许都不再是空虚的了。而且曹操善于用兵,变化无常,兵众虽少,也不能等闲视之,所以不如作持久之计。将军据有山河之固,拥有四州之众,外结英雄,内修农战,然后选拔精锐,分为奇兵,速速打击敌人势力薄弱的地区。他救右则击左,救左则击右,使敌人疲于奔命,百姓不得安居乐业。这样,我方还没疲劳,敌方已经困乏,不出三年,可以安坐而战胜它。如今放弃必胜的策略,以一战决定成败,倘若不能如愿,悔之晚矣!”

    袁绍不仅不听田丰的劝告,但是田丰性子上来了,和袁绍当众争论,于是袁绍恼怒之下,积前后之怨,加以扰乱军心的罪名,把田丰拘押起来。

    田丰的建议我们并不陌生,无非是沮授之前提出来的持久战,且不说持久战的优劣,问题是袁绍已经搞出了这么大的动静,又是准备登基称帝,又是打算为袁尚当太子铺路,他怎么可能收兵回府呢?

    古人有句话叫“成事不言,遂事不谏”,就是说人家已经拿定好主意的事情你就不要再去插言插语了。

    单是从这个角度来说,田丰就不是很聪明的人,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拿田丰沮授和贾诩这样的人精一比,那真是一个天一个地。

    .</b>,,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