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99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三国,伤不起!》:三国第一神贴,你没见过的高手对决!(每日更新)

正文 第220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典说|新快|-1112:46:17

    在韩浩为了扑灭叛军不惜牺牲夏侯惇时,曹操没有批评韩浩,而是大加赞赏,此时满宠诛杀曹洪的人,曹操再次将满宠立为官员表率,在于禁诛杀夏侯惇乱军时,曹操再次重用于禁,其余毛玠、枣祗这些良臣都能在曹操麾下发挥才能,这说明什么?

    说明夏侯惇和曹洪这批元老身上都有很多毛病,如果不及时纠正,任由他们发展下去,就会毁了曹操的大业,让曹操的军队在老百姓中声誉受损,而曹操及时扼制了这股风头,任用良吏打击豪强,在这个问题上,曹操经受住了历史的考验,他身为曹魏集团主公,却把老百姓的利益放在首位,这种做法是符合老百姓根本利益,而且也是无比正确的,能广泛得赢得民心,这才是曹操最终能统一中原的根本原因。

    曹操的这些举措,迅速稳定了以许昌为中心的兗州地盘,而在公元196年,他还收容了一位颇有声望的人物:孔融,征用他为将作大匠。

    这个将作大匠,是掌管宫室修建之官。秦代称将作少府。西汉景帝中六年(前144),改称将作大匠,职掌宫室、宗庙、陵寝等的土木营建,秩二千石。

    将作大匠也算是九卿之一吧,虽然可能是闲职,但地位很高,可见曹操一开始对孔融还是不错的。

    只是孔融本来是在徐州任北海相,他怎么愿意放弃他的小地盘来给曹操打工呢?

    这个事情还与袁绍的儿子袁谭有关。

    对于孔融这样只适合当诗人学者,政治军事才能平平的人,我不大想多说,总之就是眼高手低,前文已经讲述过他被黄巾余部管亥围困,赖太史慈和刘备相救才保得性命。

    关于孔融的军政才能,《后汉书·孔融列传》记载:融负有高气,志在靖难,而才疏意广,迄无成功。在郡六年,刘备表领青州刺史。

    在地图上看了一下,孔融所在的北海国治所大概在今山东省潍坊市昌乐县东南,此地隶属于青州,是袁绍和公孙瓒争夺的焦点之一。

    当时袁绍和公孙瓒首尾相连,攻战不休,而孔融兵弱粮寡,孤立一隅,两不相帮。

    其实孔融虽然未投向袁绍和公孙瓒任何一方,但不代表他没有后台,实际上孔融的后台是徐州的陶谦,陶谦死了以后继续与刘备交好。这才有刘备做徐州牧之后表孔融为青州刺史一事。

    但是到了公元196年,刘备自己都将徐州玩丢了,陶谦就更显得孤立,在这个时候,孔融的一个谋士左承祖劝他找个有实力的诸侯做依靠,孔融不但不听,还认为他瞧不起自己,一气之下把左承祖杀了。

    另一个谋士刘义逊见孔融心**如此狭隘,愤而挂冠而去。

    前文说过,袁绍在和公孙瓒达成和解以后自己撤离青州前线,只派了长子袁谭负责青州战事,这个袁谭在196年开始重点进攻孔融,想扫清青州境内的残余势力,这样从春天打到夏天,孔融的军队所剩的只有几百人。

    但是孔融表现的非常稀罕,你要说他勇敢吧,他在战场上基本就没有打赢过,你要说他不勇敢吧,他面对敌人寒光闪闪的刀枪又仿佛丝毫不惧,《后汉书·孔融列传》记载:流矢雨集,戈矛内接。(孔)融隐几读书,谈笑自若。城夜陷,乃奔东山,妻、子为谭所虏。

    才学不能打仗,所以孔融输了,连老婆孩子都被袁谭抢去,自己逃亡而去,这才被老朋友曹操请到朝廷里担任将作大匠。

    典说|新快|-1113:37:33

    这个袁谭身为袁绍长子,又在青州战场立下大功,按说开场不错,甚至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之势,可是袁谭在占领青州后就迅速腐化堕落。

    《资治通鉴》记载:(袁)谭北排田楷,东破孔融,威惠甚著;其后信任群小,肆志奢滢,声望遂衰。

    但是关于袁谭,《后汉书·袁绍列传》有不同记载:谭长而惠。

    《后汉书》又记载:逢纪、审配宿以骄侈为谭所病。

    从《后汉书》的记载来看,袁谭可能并不是骄奢**逸之人,否则也不会敌对逢纪、审配最后丢掉自己的储君之位。

    但是历史上的袁谭究竟是什么样子,也很难查证,目前只能采取《资治通鉴》里的说法。

    在公元196年,曹操除了赢天子招贤纳士,还有一件事情值得注意。

    就是在这一年,曹操采取了羽林监枣祗的建议设置屯田,《资治通鉴》记载:(曹操)以祗为屯田都尉,以骑都尉任峻为典农中郎将。募民屯田许下,得谷百万斛。于是州郡倒置田官,所在积谷,仓廪皆满。故操征伐四方,无运粮之劳,遂能兼并群雄。军国之饶,起于祗而成于峻。

    以上就是大名鼎鼎的曹魏屯田制。

    关于屯田制的功劳,史学家们已经说得太多了,大家到百度上查查就知道了,总之对恢复汉末以来的农业生产起到了重大作用,而且屯田制本身也在我们农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意义。

    在曹操的屯田制出台以前,东汉帝国连年饥荒,又加上地震、蝗灾,造成了严重的军粮短缺,在公元194/195年曹操和吕布的战争中还为缺粮不得不忍痛裁军,我想军粮问题也是压在曹操心头的一把利剑。

    据《资治通鉴》记载,当时不仅仅曹操缺粮,几乎当时的所有军阀都有缺粮的记载,据说袁绍的军队在河北,严重饥饿时只能吃桑椹度日,而袁术的军队在江淮有时只能捞取水草螺肉裹腹,甚至达到“民多相食,州里萧条”的境界。

    曹操在东汉三国之际率先采用屯田制,在当时具有开创性的意义,我想后来诸葛亮在治蜀时所采用的“休士劝农,军屯耕战”制度起到了启发作用。总之,这又是曹操所采取的造福万民的一件大好事。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文分解。

    典说|新快|-1113:42:43

    楼主无时无刻不忘黑刘备,提到荀攸又顺带黑了一把刘备,说荀攸在刘备手下无法发挥聪明才智,在曹操手下就能统一中原,黑得够敬业的——

    我真没黑刘备,只是你戴了有色眼镜而已。

    荀攸到了蜀国又能怎么样?无非是帮刘备拿下四川,他能干的庞统法正都能完成,难道荀攸到了蜀国就能帮刘备拿下长安?!

    有诸葛亮在蜀,呵呵,有荀攸的立足之地吗?

    .</b>,,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