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99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三国,伤不起!》:三国第一神贴,你没见过的高手对决!(每日更新)

正文 第216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典说|新快|-1106:50:21

    一句话:军事才能不是吹出来的。

    各位说曹操不是超一流军事将领我同意。

    但是各位在同样的时代能找出比曹操更优秀的吗?

    周瑜的防守是很厉害,但在进攻方面是否比曹操牛恐怕还很难说。

    我认为曹操、周瑜和诸葛亮的军事水平在伯仲之间,都是那个时代的领军人物。其中周瑜最闪耀,也污点较少,但是也与周瑜死得早有关。

    而曹操在中原大战中的表现,证明曹操至少在中原战场是最杰出的军事领袖。

    典说|新快|-1109:39:56

    第127章

    我们先来看荀攸。

    作为汉末三国之际最聪明的几个人之一,荀攸和荀彧一向有魏之良、平之称,陈寿在《三国志》里评他为“庶乎算无遗策,经达权变,其良、平之亚欤!”

    被史学家论为曹操身边的张良,就算是程昱和郭嘉也没有这么高的声誉,所以荀攸的智慧可见一般。

    既然是如此奇人,小时候自然也不一般。

    前文说过,荀氏家族虽然和二袁的家族不能比,但也是东汉朝廷里的大姓,名望地位有可能比曹操还要贵重。

    荀彧的叔父荀爽就位至三公之一的司空,荀攸是荀彧的侄子,自然也是辉煌的荀家一份子,而荀攸这一系稍微差一点,只有荀攸的祖父荀昙做到了广陵太守,而荀攸比刘备还惨,很小的时候就父母双亡,所以他可能是由祖父荀昙抚养长大。

    大概是早年父母双亡,而荀攸又是在大家族里长大,所以像林黛玉那样,从小就养成了擅长察言观色的本事,而且还有些内向寡言,但是虽然他看上去愚钝懦弱,内心却无比机智勇敢。

    《魏书》里记载了一则故事:(荀)攸年七八岁,衢曾醉,误伤攸耳;而攸出入游戏,常避护不欲令衢见。衢后闻之,乃惊其夙智如此。

    这里记载分明,荀攸在七八岁的时候曾经被叔父荀衢喝醉旧时“体罚”,这件事情给荀攸幼小的心灵造成了巨大的伤害,后来经常躲着荀衢,而这个行为也让荀衢觉得荀攸非常聪明。

    这里的记载很平常,但是我想,荀衢之所以酒醉后会打荀攸,还是因为荀攸的父母双亡没有人保护,在这里也可以看到荀攸在小时候过得很辛酸,所以才会养成后来沉默寡言的性格。

    荀攸第一次算无遗策时才13岁,那一年他的祖父荀昙去世,过去祖父手下一个叫张权的官吏,主动找来要求为祖父守墓(孝)。荀攸对叔父荀衢说:“这个人脸上的神色反常,我猜他是做了什么奸猾的事情!”荀衢似乎明白了,就趁机盘问。果然张权是因杀了人,逃亡在外,想以守墓隐藏自身。

    这件事以后,荀攸的名声日隆。

    到了何进秉政的时候,征召海内名士二十余人,当时王允和荀攸都在其中,而荀攸到达洛阳后官拜黄门侍郎。

    后来董卓执掌朝政,将天子迁到长安,此时荀攸参与了议郎郑泰、何颙、侍中种辑、越骑校尉伍琼等人谋杀董卓的事件,但是荀攸此时官位尚低,能起到什么作用很难说。

    刺杀董卓事件就快成功的时候,却被董卓发觉,于是何颙和荀攸都被关进监狱。

    前面多次提到的大名士何颙非常害怕,竟然想不开自杀了,而荀攸却表现出了大将风度,史载“攸言语饮食自若,会卓死得免。”

    董卓死了以后,荀攸弃官回乡,后来又被三公征辟,被升迁为任城相,却因为兵荒马乱没有成行。

    前文说过,荀攸的叔叔荀彧是个很会趋安避危的人,荀攸也不差,他看天下大乱,又觉得四川险固,向来有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之说,而且百姓富足,就想去做蜀汉太守,但又因为道路不通而没有去成,最后留在荆州。

    荀攸想去四川和当年刘焉想去四川不大一样,刘焉是因为听说四川有王气,而荀攸却是想在乱世中保全自身,可惜未能成行,不过这也是好事,如果荀攸去了四川,最后成为刘备的属下,我想也很难发挥他的聪明才智,而他没有去成,却辅佐了曹操统一中原,也是大功一件,为三国这段历史平添几分色彩,也为中国史书增添一位奇人异士。

    .</b>,,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