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99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三国,伤不起!》:三国第一神贴,你没见过的高手对决!(每日更新)

正文 第104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2011-12-1308:03:48

    第80章奉天讨逆:曹操结盟李郭

    公元192年,毛玠对曹操说了如下一席话:“现在东汉天下已经分崩离析,天子也东飘西荡,百姓们也无法安居乐业,因为饥荒而到处流亡,朝廷也没有储蓄,这样的局面肯定撑不了多久还要出事。现在袁绍、刘表两强,虽然地大兵强,但是都没有深谋远虑,缺乏成大事的根本;行军打仗,正义的一方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要想长期保持高位就必须有财力支持,将军您应该奉天下以令不臣,注重农业耕种来积蓄实力,这样坚持下去,则霸王之业可水到渠成。”

    这一段话非常重要。

    毛玠干的是萧何的事情,却能提出张良的建议,这个人虽然名声远没有二荀、郭嘉、程昱和贾诩大,但是这段话却是给曹操的霸业打下了坚实的地基。

    简单地说,毛玠短短的几句话,给曹操未来的路指明了三个方向。

    1,奉天子以令不臣。

    世人都知道曹操向来是“挟天子以令诸侯”,却不知道其实曹操最早的方针是“奉天子以令不臣”。

    这两句话的区别是多大,大家多读两遍就什么都明白了。

    关于这件事,还可以再看一个例子。

    我们都知道**老人家的一句话:“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与人斗,其乐无穷”。

    很多人用这句话来攻击领袖的思想,但是很多人不知道,这句话其实是被人别有用心地改造了,因为领袖的原文是:“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

    斗与奋斗,一字之差,谬以千里,个中的区别大家也只需读一遍就能明了。

    既然曹操没有提过“挟天子以令诸侯”,那么这句话又是从哪里出来的呢?!

    在史书上,“挟天子以令诸侯”出现两次,分别如下:

    (1)《后汉书·袁绍传》:“今州城粗定,兵强士附,西迎大驾,即宫邺都,挟天子而令诸侯,蓄士马以讨不庭,谁能御之?”

    (2)诸葛亮《隆中对》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

    看到这里,我们就非常明白了,“挟天子以令诸侯”先是被袁绍帐下的沮授提出来,后来被诸葛亮拿出来攻击曹操,然后又被《三国演义》引用,这样便坐实了曹操的“罪证”,可谓相当滑稽。

    2,毛玠以刘表、袁绍为反例,提出了“兵义者胜”的观点,这和《孙子兵法》中的慎用兵和兵以义动的观点不谋而合。

    在汉末三国之际,军阀横行,像董卓、公孙瓒这些军阀,一味迷信军队和暴.力,却不知道打仗到底是为了什么,在这样的时候,毛玠向曹操提出来什么样的军队才能最终取得胜利,这是具有重大意义的,因为有了这个方针,曹操的军队便能以正义之名得到广大百姓的拥护,这与其他军阀的穷兵黩武形成了鲜明对比;

    3,毛玠在这段话中提出要注重农业和储备军需用品,即“脩耕植,畜军资,”这为曹操后来的屯田制度提供了理论基础,按毛玠自己的话来说,这两样才是与天下英雄争锋并最终取得胜利的“根本”,有了这两样,哪怕打了败仗也有翻身之日,而没有这两样,哪怕暂时战胜一两仗,最终也将被雨打风吹去。

    后来一些大名鼎鼎的诸侯的败亡,都印证了毛玠这段话的正确性。

    .</b>,,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