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99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三国,伤不起!》:三国第一神贴,你没见过的高手对决!(每日更新)

正文 第8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2011-11-1009:52:36

    第七章父子隔阂:为漂白杖杀宦亲

    其实上文我已经提过,曹操和袁绍袁术同为洛阳官场中的希望少年,升官一个似龟爬,两个似火箭,而且二袁也不用上战场去当地方官,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出身。

    曹操的出身,一句话,就是他是阉宦之后;而袁绍,袁术,简单说,就是四世三公。

    虽然很多人看过,但是在这里我也提一下,让没看过的再看一遍:袁绍出身于世家大族汝南袁氏,袁家自其高祖袁安官至司空、司徒,袁安的儿子袁京为司空,袁京的儿子袁汤为司空、司徒太尉,袁汤的儿子袁逢亦至司空,袁逢的弟弟袁隗亦至司徒、太傅。四世中居三公之位者多达五人,故号称“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布天下。

    再换句话说,曹操开始和袁绍交朋友,在我看来是公卿子弟的正常交往,双方都是江湖大哥,谈不上谁巴结谁,可是在某些人眼里,却变成曹操为抬高自己的身份而去巴结袁绍等权贵子弟,这在我眼里是扯淡,因为曹操自己的出身也不低,也是三公之后。

    如果曹操是这样的趋炎附势之辈,他也不可能有以后的成就了。而从世说新语里的故事反应,在曹操和袁绍的交往之中,曹操还显现出是领袖。退一步也是平等的关系。

    虽然曹操自己觉得他和袁绍、袁术是平等的,甚至他的才智心计还要胜过二袁,但是别人未必这么看,因为他的祖父曹腾是太监,他的爸爸曹嵩是太监养子,俗话说,老子英雄儿好汉。他上两代的名声已经在那里了,所以曹操的出身,对他来说,既是一个机会,也是一个沉重的包袱。

    曹操是个聪明人,如果他一辈子都背着这个包袱,那么他这辈子就完了,所以他虽然是宦官后代,但是他在最开始为官时就力图摆脱这个身份,而且他做的极为成功,不仅欺骗了当时的一大部分人们,就是连近两千后的我们,也被欺骗了不少。

    那么曹操是如何让人们淡忘他是臭名昭著的宦官一派的呢?!

    我们来看这则很多人写过的著名故事:

    曹瞒传曰:太祖初入尉廨,缮治四门。造五色棒,县门左右各十余枚,有犯禁,不避豪强,皆棒杀之。后数月,灵帝爱幸小黄门蹇硕叔父夜行,即杀之。京师敛夡,莫敢犯者。近习宠臣咸疾之,然不能伤,于是共称荐之,故迁为顿丘令。

    这则故事很多人理解为曹操是整顿吏治,不避法纪,打击豪强。

    这样的判断不错,但也不全对。

    因为在这个事情上,曹操玩了一个很大的障眼法,所以才把当今的许多人都欺骗了。

    曹操的高明之处在于,他虽然用五色棒打杀豪强,但也不是谁都敢打的,而且他打杀的最高权贵是蹇硕的叔父,这位蹇硕我们前文提过,在曹操干这事十四年之后,还被封为西园八校尉之首,再次成了首都禁军的首领,而且是曹操和袁绍的顶头上司,深受灵帝宠幸,而且贵为“十常侍”之一,可以说是宦官势力的代表人物。

    曹操在二十岁的时候就敢拿蹇硕的叔父开刀,很多人又说曹操是初生牛犊不畏虎,这事干得太莽撞了。

    但是他们没弄清曹操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以曹操的狡诈多计,他会花这么大力气干一件对他没有好事的蠢事吗?

    只要我们想想曹操自己的出身,答案就呼之欲出了:即曹操这次表面上打杀的大太监蹇硕的叔父,实际上打杀的却是自己的宦官后人的身份。

    事实上曹操干的非常成功,虽然他这次行为得罪了包括蹇硕在内的宦官集团,但是他成功地为自己漂白了,以至于在何进要谋诛宦官势力的时候,还动用了曹操身为西园八校尉之一典军校尉所掌的兵权。

    而且在何进被宦官杀后,袁绍袁术尽诛宦官的时候,也没有人对曹操这个宦官之后的实权掌军人物有什么戒心。

    曹操在与宦官集团阵营决裂的效果上取得了重大胜利,但是他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代价之一是他从此只能依靠早先排挤他的士官集团了,但从大将军何进想诛杀宦官时是找袁绍袁术商议而不是找他曹操来看,士官集团对曹操也没有什么好感。

    代价之二是原先无保留支持他的宦官阵营现在也视他为叛徒,不再倾力支持他了,这也是他的为官生涯一波三折的根本原因。

    对于这两个推断我也有一个侧面证据,即上文提到过的:

    《后汉书-曹腾传》:嵩及子操起兵,不肯相随,乃与少子疾避乱琅邪,为徐州刺史陶谦所杀。

    我们可以想想看,曹操是曹嵩中年得子,又是长子,又长期都是独生子,而且是曹嵩儿子之中最先做官的,而且甭管官大官小,在洛阳官场还颇有名声,曹嵩开始也是非常宠着惯着曹操的,否则曹操也不可能在二十岁就在洛阳为官,还敢杖杀蹇硕的叔父。

    但是曹操在与宦官阵营决裂后,连带着他的爸爸曹嵩在官场之中也难做人了,所以我基本可以推断,在曹操杖杀蹇硕叔父之后,他与乃父曹嵩的关系越来越紧张了,最后走向了决裂,乃至于在他起兵的时候,连他爸爸曹嵩都不支持,而是带着其他儿子避乱琅邪,也才导致最后被徐州刺史陶谦所杀的悲剧。

    而且曹操在乃父曹嵩被杀后,起雷霆大怒,做出了他人生中最不理智也最为人诟病的行为:屠城。

    这样失去理智地为曹嵩报仇,我想一部分原因是曹操想报杀父之仇,另一部分原因是不是他在弥补曹嵩呢,如果当年不是他与宦官阵营决裂,那么曹嵩在他起兵时肯定是会和他在一起的,也就不至于惨死人手了。

    .</b>,,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