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99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山人宰相李泌传奇》解密大宰相的丰功伟绩,传奇人生!

正文 第336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2012-05-2610:10:23

    却说这个御史大夫崔光远,很有几分随机应变,投机取巧的本事。

    当初,天宝十五年(756年)六月十二日,李隆基带同侍卫的六军士兵和百余名官员以及亲友离弃长安,仓皇出逃后,这座当时世界上最宏伟的大城-京师长安城,立即陷入了巨大的混乱之中。

    城里的人争着出去,四下逃命;城外的人争着进来,想借机发些国难财。

    宦官宫女四散逃离禁宫,宫室禁苑、王侯宅第都无人把守了,市井百姓也能够随意出入。

    于是,便有一些暴徒打起了国库和那些达官贵人的主意。他们进入宫城公然抢劫,最后还放了一把火,将剩下的那些搬不动的财物全部烧毁。

    面对城市中这一切混乱之景,西京留守、京兆尹崔光远一时却也无能为力,根本无力制止。

    眼看大敌当前,那些享受朝廷丰厚俸禄的官员差役,借用官府的资源和力量,逃走的比谁都快,而且人数是不计其数。就连西京留守、京兆尹崔光远,一时也找不到自己的下属了。

    李隆基逃离京师的一月前,崔光远才刚刚出使突厥汗国回来。他压根还没真正弄明白,朝廷内外究竟发生了什么重大的危机,就被仓皇逃走的皇帝李隆基,匆匆任命为京兆尹,给他留下了这么个烂摊子。

    面对京师这一团混乱的局面,崔光远唯有摇头苦笑,焦虑恼怒而已,实在很有些无能为力。

    但维持京城治安,是京兆尹应尽的职责,不能因为皇上不在京师,自己就撒手不管了。崔光远虽也算是一个官场混混,但也的确有些本事。

    于是,崔光远一面亲自带着人四处灭火,一面临时招聘补充人员,担任各级主管,处理京城的事务。

    接着,崔光远采取强硬的手段,努力恢复京城秩序。在崔光远下令,一连诛杀了十几个乘乱盗抢财物的暴徒之后,京城内的混乱局势,才逐步地稳定了下来。

    六月十七,安禄山的部将孙孝哲,带领军队到达了长安城下。

    崔光远非常懂得识时务者为俊杰的含义。此前,他见唐朝廷大势已去,早已经派自己的儿子,携带亲笔信,前往洛阳觐见安禄山,表示了自己愿意归降的愿望。

    因此,安禄山的叛军兵马一到,崔光远和边令诚就命令部下打开城门迎接燕军。叛军就这样兵不血刃地进入了长安城。

    崔光远虽然没有尽到守土有责的职责,对不起唐朝廷,但暂时拯救了长安万千百姓的生命,也算是历史的功臣。

    燕帝安禄山大喜,当即任命崔光远仍旧担任京兆尹。崔光远在名义上归属了安禄山的大燕国。

    燕军进入京师以后,并没有他们宣称的那样实行仁政,保护平民百姓,而是开始烧杀抢掠。

    于是,叛军统治下的长安百姓,顿时陷入了血雨腥风,水深火热之中。

    早先,叛将孙孝哲秉承安禄山的旨意,令人先在崇仁坊,设立起安禄山长子安庆宗的亡灵。然后,他下令将城中搜捕到的,所有的大唐王朝的皇亲国戚、朝中显贵大臣和相关人员八十三人,全部押到了崇仁坊。

    这些俘虏都被捆绑在了灵位前的木桩上,最后一个个都被叛军剥光衣服,挖出心肝杀死,用来祭奠安庆宗的魂灵。

    皇亲国戚的死者中,身份最高的是霍国长公主。霍国长公主是唐睿宗李旦的女儿,李隆基的妹妹。霍国长公主性格刚烈,临死不屈,死前骂声不绝。霍国长公主的丈夫,驸马杨朏也一同被叛军杀害。

    其它皇族众人,如永王李璘的妃子侯莫陈氏、义王的妃子阎氏、陈王的妃子韦氏、信王的妃子任氏等人,或者魂不附体,或者哀哀痛哭,或者放声痛骂,或者临危不惧,也都在叛军的屠刀下凄惨的死去了。

    就连尚在襁褓中的婴儿,叛军也绝不放过,杀的一个不留,统统被斩草除根。当年曾经依附杨国忠、高力士等人的朝臣,以及安禄山平素所讨厌的人,也都被安禄山下令,一个个处死了。

    叛军下手时极为狠毒。他们甚至将人的脑盖骨,用铁棒揭去,以至脑浆四溅,血流满街,惨不忍睹。

    七月十七日,叛兵又搜捕到了二十余个漏网之鱼——皇孙及郡主、县主,也一并将他们杀死。

    这些郡主、县主是太子、诸王之女,也是些金枝玉叶。先前跟随李隆基逃离长安的大臣们,他们在京的家人和族人也全部被安禄山杀害,惨遭叛军的荼毒。

    安禄山又以百姓中有些无赖地痞曾经进入皇宫抢劫为借口,放纵部下在城中大规模搜查和掠夺。

    燕军们不仅搜查宫中器物,连老百姓的一点私产都一抢而光,许多百姓因此家徒四壁。

    安禄山还令“府县推按”,对百姓进行严刑逼供,牵连搜捕。哪怕是涉及到一些细小的物品,都严加追查。一连十,十连百,株连无数。城中动荡不安,长安百姓都人心惶惶。

    此时的崔光远毕竟还有些血性。眼见叛军的残暴,百姓的惨景,崔光远心生了反抗之意。

    正好此时,安禄山的同盟军同罗部落酋长阿史那从礼,突然率领五千骑兵离开安禄山叛军出走。他们同时还偷走了皇宫马厩的两千匹御马,离开长安,径直向北方边塞,自己的根据地逃去。

    长安城中的官吏百姓不明真相,均以为阿史那从礼反正,出城投奔唐朝廷去了。

    安禄山任命的各级官吏,也都以为叛军大势已去,唐朝廷的反攻大军即将杀到。于是,城中突然恐慌起来。他们逃的逃,藏的藏,各自逃命。监狱里的囚犯也无人看管,自己跑了出来。

    .</b>,,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