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99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山人宰相李泌传奇》解密大宰相的丰功伟绩,传奇人生!

正文 第316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2012-05-0316:12:23

    1

    闻此败绩,李亨大怒欲狂。他立即下旨,欲将房琯处死。李泌闻讯,立即进宫为房琯求饶。

    李亨满脸的不高兴。他阴沉着脸,闷闷不乐,一言不发地用生气的眼睛,恨恨地盯着李泌。

    李泌故意埋着头,装着没有看见李亨眼神的样子。他先是与李亨随意地聊着天,然后才慢慢地转入正题—为房琯求情。

    见李亨的脸色渐渐地舒展开来,不再那么阴沉,李泌这才委婉地劝说起李亨来:

    “皇上啊,微臣知道房琯这次失利,的确是罪该万死,就是一死也难以赎罪!皇上当然也不希望任何人来为房琯求情!微臣认为,陛下处死他,是理所应当的。陛下这样做,完全不是因为私人的恩怨,而是为了整肃军纪,维持法律的尊严。

    陛下知道,微臣与房琯并没有什么太深的交情,其实犯不着冒着危险,与皇上唱对台戏,为房琯求情,惹怒皇上。朝廷上下,都一致认为,房琯此次领军失败,造成的损失非常惨重,大伤了官军士气,的确是罪不容诛的。

    但陛下知道吗?微臣这次冒死前来为房琯说好话,为他求情,却并不是为他一个人考虑啊!

    陛下认真想过这件事的前因后果没有,房琯是一个文臣,根本就不懂军事,所以,他会将军事交给手下人去办理。另一方面,我军准备也并不充分,他的失败,其实并不完全是他一个人的责任啊!

    如果陛下诛杀房琯,就可能会彰显出陛下的责任和过失,甚至会有人猜测陛下杀人灭口之类,不足以显示陛下的恢宏大度的气质!

    更主要的是,房琯是太上皇派来的最亲信的人啊!陛下羽翼未丰,怎么能够与太上皇对立,招致天下人的反对呢?我们做臣子的,处置这些事情,不能不考虑到太上皇的感受,也不能不考虑到太上皇的反应啊!太上皇毕竟是几十年的皇上啊!也免得后人非议陛下的所作所为。”听到这里,李亨悚然一惊,不得不叹服李泌所讲,全是事实。

    李泌看见皇上大悟的样子,心知事情有了转机,立即趁热打铁,“何况如今,我们朝中人才十分缺乏,也需要陛下用宽宏大量来笼络人心!

    陛下当初在灵武登基时,跟随陛下的文武大臣不过二三十人;就是到现在,朝廷也还远远没有达到人才济济的地步。房琯这人死不足惜,但微臣希望陛下能够暂时留下房琯的老命,让他戴罪立功,为国效命,以免损害贤才异士的上进之心。

    陛下如果能够饶恕房琯,不仅能够显示陛下有恩必报的宽广**怀,也能彰显陛下对太上皇的一片孝心啊!不至于因为这件事的处理,而影响其他人对皇上的追随和感激之心。”

    李亨的脸色终于开朗起来,脸色不再那么阴沉可怖。

    李亨坐在座位上,挺直他的身子,静静地注视了李泌很久。见李泌一脸诚恳,问心无愧,李亨不由得肃然起敬。

    李亨终于让步说道:“先生言之有理,就依先生的建议吧!朕决定留下暂时房琯的老命,对房琯进行撤职处理,以警示其他将领大臣。”

    2

    十月底,李亨的使者敦煌王李承寀,终于抵达了回纥汗国的中央御帐。回纥汗国二任可汗药罗葛延啜,很是欣喜,就把女儿嫁给了李承寀为妻,并派重要高官陪同仆固怀恩等人,回来向皇帝李亨报命。

    李亨见盟约达成,非常高兴,就封可汗的女儿为“毗伽公主”,隆重招待回纥使节,送使节们回国。李亨的借兵协议顺利达成。

    十一月八日,回纥援军抵达呼延谷(内蒙古包头市),与郭子仪的大军会师。

    十一月十一日,郭子仪与回纥汗国联军在榆林(内蒙古托克托县)黄河北岸联合作战,大破同罗部落军,杀三万人,俘虏一万余人,河套地区完全平定。

    胜利消息传来,李亨终于长舒了一口气。这次胜利,重新拯作了官军的士气,暂时挽救了朝廷的危局。

    3

    元帅府中,行军长史李泌,广平王李俶整天忙过不停,甚至通宵达旦地处理着军国大事。

    宫中,李亨也常是彻夜难眠,日夜为朝廷大事运筹帷幄,几至殚精竭虑。

    一天晚上,李亨下旨儿子广平王留守元帅府,他把李泌招进了内宫里,一同饮酒谈天。其时,颍王李璬(李隆基第十三子,母高婕妤),信王李瑝(李隆基第二十三子,母卢美人),益王诸王也在宫中侍候。

    李亨忙碌着,亲自动手,烹制李泌最喜欢吃的梨子。君臣煮酒小酌,闲聊了起来。

    李亨兴致勃发,还和大家联起了诗句:(赐梨李泌与诸王联句)

    “先生年几许,颜色似童儿。”颍王李璬率先咏道,“夜抱九仙骨,朝披一品衣。”信王李瑝也不甘示弱,

    “不食千钟粟,唯餐两颗梨。”益王即景咏诗,

    “天生此间气,助我化无为。”李亨感叹地称颂。

    联完诗句,君臣都哈哈地大笑了起来。

    看见皇上亲手为李泌烹梨,诸王似乎有些嫉妒,上前抢夺了起来,李亨急忙大声喝止。诸王无趣,又眼见李泌将与皇上商讨大事,只得假装生气,溜了下去。

    等诸王下去,李亨就拿起眼前的军政要务,与李泌磋商了起来,探讨着应对的措施。

    “先生啊,近些日子的军情政情令朕十分揪心啊!朕如今是四面受敌,内部不稳不说,近有安禄山叛贼的威胁,远有天下黎民百姓对朕的向心力,还没有完全形成,在他们心目中,太上皇还是他们至高无上的皇帝啊!”亲王们一下去,李亨就又恢复了他忧郁的本性,他一边亲手为李泌送上烹制的鲜梨,一边对着李泌述起苦来。

    李泌急忙道谢,把梨子接在手中,感激地注视着皇上说话,“你看啊,先生,更加严重的是,前不久,朕的亲兄弟永王李璘也开始与朕作对了啊!朕不是四面楚歌了吗?永王李璘,他的母亲郭顺仪早死,朕接受太上皇的旨令,把弟弟永王李璘亲自接到自己的府中来抚养,朕时常抱着他睡觉,照顾弟弟长大**。可是如今,这个朕亲手养大的弟弟,忘恩负义了,他居然仗着太上皇的宠爱,开始不把朕这个新君放在眼里了,他竟然敢于不听从朕的号令了。

    太上皇当初听从房琯等人的建议,打算任命永王李璘为江南节度使时,谏议大夫高适就表示反对,太上皇却没有接受。朕如今叫他回去侍奉太上皇,永王李璘他居然敢于对朕的旨意置若罔闻,不听指令了。现在,他竟然明目张胆地,在江淮地区公开招兵买马,独树一帜,将来朕势必又会多了一个敌人。这就是朕忧心忡忡的原因。”李亨越说越生气。

    李亨看着李泌咽下了一小口梨子,然后接着说道,“叛军方面,也令朕不得安宁。他们依然人多势众,气焰嚣张啊!朕何时才能平定他们,让天下人重享太平呢?朕现在可说是内外交困啊!朕的敌人是如此之多,又是如此之强。朕真是日夜担忧,不知何时才能消灭他们啊?”

    “陛下请宽心!”看着皇上满脸焦虑,对自己推心置腹地谈论弟弟永王李璘的事情,李泌一阵感动。

    李泌镇定了一下自己激动的情绪,不停地安慰起李亨来:“陛下放心吧!微臣以为,这些事,都不值得陛下焦虑,陛下还是按部就班地正常处理军政事务为是。连日来,微臣也在元帅府中,与元帅广平王认真研究和探讨过这些问题,也在思考着如何破解朝廷如今面临的处境,如何平定叛军各部的问题。

    陛下啊,微臣以为,皇上的弟弟永王李璘,根本就不足陛下为虑。其实道理很简单,处理国事政事,并不是光凭血气之勇或者一厢情愿就可以完成,必须顺应潮流,懂得民心向背。永王李璘一直在宫廷的富贵生活中长大,他根本就不知人生的艰难与疾苦,也不懂得人情世故,人心所向,他只知道听从儿子等不懂事的人的建议,想建立当年晋帝国偏安一隅的局面。这样**无大志,不懂得顺应历史潮流的人,是根本不值得陛下忧虑与担心的。

    永王李璘既不懂得用人之道,用兵之道,又不懂得为人处世,人心所向,拢系民心的道理。微臣预料,他绝对不可能有什么大的作为。”听着李泌的剖析,李亨不停地点头称是。

    李泌喝了一口梨子汁,然后继续分析道:“陛下放心,太上皇方面,应该没有什么大的问题。太上皇既然已经派人册封皇上,就表明他已经承认了陛下登基的事实。

    叛贼方面,微臣也在时刻观察和关注着他们的动静。微臣发现,叛贼虽然貌似强大,其实却是外强中干,也根本就不值得陛下忧心。叛贼既不知人心的向背,又不懂得如何笼络民心,怎么能够成大气呢?他们鼠目寸光,目光短浅,只知道把掳掠的女人和抢劫的金钱珠宝,全都运回他们的范阳老巢去。由此可见,他们的志向鄙陋不堪,不思进取,他们哪里有称霸天下,统一全国的雄心壮志呢?以此判断,叛贼绝不可能有什么大的作为!”

    听着李泌的剖析,李亨的心情轻松了一些:“先生分析的十分在理,请先生继续说下去,以释朕心中的犹疑。”

    4

    .</b>,,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