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99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山人宰相李泌传奇》解密大宰相的丰功伟绩,传奇人生!

正文 第220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2011-12-2420:41:52

    看到皇上居然不顾一切,要丢下无助的黎民百姓们,执意西去,百姓们是大失所望,失望已极。目送皇上的人众渐渐地远去,百姓们的心已经凉了半截。

    无计可施,乡亲们只好团团地围住太子李亨,坚决不让太子一行离去。

    百姓们有些怨恨和愤怒起来。大家七嘴八舌,带着一些激愤的语气,纷纷上前为太子献计献策:

    “太子殿下啊,既然皇上不肯留下来照顾我们,就让我们追随太子殿下吧!让我们大家一道,积聚我们的力量,收拾残军,一起向东讨伐安禄山叛贼,收回京师。

    如果太子殿下也执意同皇上一样,前往蜀郡,势必使民心尽失啊!失民心者失天下啊!殿下肯定一定明白这个道理。

    如果皇帝陛下,太子殿下都走了,那么,谁还肯为我们中原的人民作主呢?祖宗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社稷,怎么能够随意地丢弃呢?太子殿下你想,如果你也像皇上那样做,最后的结果必然就是,天下黎民百姓群龙无首,一定会分崩离析。”

    不多一会儿,太子李亨的周围,就已经聚集了数千逃难的民众。李亨更是寸步难行,根本就无法脱身。

    太子李亨又急又怒,着急中带些无奈。他拼命地婉言拒绝乡亲们叫他留下的善意建议。

    李亨非常理解父皇的心思,他不敢公开与父皇唱对台戏。在父皇的高压管教下,李亨一直都非常担心自己会与父皇两人父子相忌,闹得彼此不高兴。

    李亨其实心里早就已经明白,父皇迟迟不肯交班的根本原因,只是他不愿过早地表露自己的心思,害怕招致父皇的猜忌。

    “各位父老乡亲,大家的心意,我很明白!我也十分感谢大家对皇上,对朝廷的一片忠心!我对此是感激涕零,不胜感激。但皇上高龄远幸,冒险犯难,做臣子的我,怎能安心地离开陛下的左右,不前去进一点臣儿的孝心呢?

    如今,儿臣还没有当面向父皇辞行,怎么敢自作主张呢?请大家允许我马上回去,先向父皇禀告这里的情况以后,然后再行决定臣子的行止。

    各位父老乡亲啊,请你们体谅我的难处,原谅我不敢擅自决定!”

    李亨流着眼泪,既有些感激,又有些悲戚。说完,他一提手中的缰绳,就准备冲出人众的包围,纵马西行,前去追赶上他的父皇李隆基。

    李亨的三儿子建宁王李倓见势不妙,害怕乡亲们激愤之下,会有什么异常的举动出现。他急忙与掌闲厩(主管宫廷的马匹簿籍)李静忠冲上前来,紧紧地拉住太子李亨的马头,大声地进谏说:

    “太子殿下,你此时千万不能抛下大家,独自西去啊!你不要因为尽一点微小的孝心,而损害祖宗的江山社稷,伤害帝国的千秋大业啊!这一点,皇帝陛下最终是一定能够理解和谅解的。

    殿下啊,胡虏安禄山叛变,侵犯帝国的宫阙,全国陷入分崩离析之中,帝国遭受了严重的浩劫,黎民百姓流离失所。如果我们此时不能够依靠和拢系人心,帝国怎么能够复兴呢?

    假如殿下此时也追随皇上前往蜀郡,如果盗贼焚烧栈道,断绝了西蜀与关中的交通,则广大的中原地区,就等于拱手捧给了安禄山逆贼啊!这势必会给帝国带来更大的伤害,帝国怎么可能复兴呢?

    而人心一旦涣散,就不可能再聚。即令我们千方百计地想重新回到这个地方,怎么能够办到呢?

    如今国事十分危急,国家存亡,就在眉睫之间,正是殿下果断出击,大展宏图的时机。当断不断,必受其害。违背天意民心,必将招致天下百姓的怨恨,请殿下三思。

    殿下啊,你千万不要优柔寡断,犹豫不决。起先,我们大家对我们的行踪已经有了研究和考虑。大家的意见是:请太子殿下首先留下来,拢系人心;然后,我们再结集西北边防军,召回在黄河以北与叛军作战的郭子仪,李光弼大军,妥善商议讨伐和反击安禄山恶贼的计划,此为上计。

    计议已定,准备充分以后,我们的勤王大军就可以联合东征了。这样,我们就一定能够讨平逆贼,收复两京,平定天下,复兴社稷。我们也一定能够使国家从危险复归安宁,使政府由瓦解复归完整。

    到那时,太子殿下再扫除宫殿灰尘,然后用盛大的銮驾向西,迎接皇上回归京师,岂不是大孝呢?

    太子殿下,你为什么要向一个乡下人那样,局限于在父皇面前嘘寒问暖,像小儿女一样哭哭啼啼,对父皇恋恋不舍呢!

    成败在此一举!望太子殿下不要犹疑,早作决定!否则,人心一失,就会大势已去!”

    李亨闻听儿子此言,很是赞赏,不由得认真地看了儿子几眼,思索起来。然而,他想了半天,依然在沉吟不语,无法决定。人群中又再次骚动起来。

    掌闲厩李静忠,见势不妙,立即把太子李亨拉到自己的身边,悄悄地在李亨的耳边嘀咕起来:

    “太子殿下,难道你现在还没有过够寄人篱下,仰人鼻息,看人眼色的日子吗?如今,殿下最忌惮的杨国忠已死,正是殿下大展宏图,展翅高飞的大好机会啊!如今,殿下你的手里已经有了飞龙军的支持,你还担心和畏惧什么呢?”

    太子李亨的大儿子广平王李俶,这时也拍马挤上前来,恳切地请求父亲李亨顺应民意,留下来拢系民心。

    乡绅父老是越聚越多,大家的议论声也更加地激烈。在李亨身边的百姓,也都十分赞同建宁王李倓等人的意见。

    “是啊!太子殿下!小民们粗鄙无知,听了建宁王的建议以后,也觉得是最佳的选择啊!殿下英明,你千万不要再犹豫不决啊!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啊!”

    乡绅父老一边称颂着建宁王的意见,一边继续对太子李亨进谏道,“殿下啊,请您赶快做出决定吧!时间不等人啊!如今天色阴沉,暴雨就要降临。建宁王的话是很有道理的啊!你千万不要因为孝顺父皇,而断了天下百姓的希望啊!如果天下百姓没有了希望,他们就会因为绝望,而最终对朝廷心生怨恨啊!

    太子殿下,你怎么还迟迟不做出决定呢?我们已经等不及了!如果殿下一意孤行,那就要请殿下原谅我们的犯上了!皇帝陛下已经抛下我们走了,我们怎么能够让太子殿下你,抛下我们这些百姓,也西去逃难呢?”

    乡绅父老更紧地围住了太子李亨的坐骑,拉住了太子李亨的马缰绳,不让太子脱身。

    侍卫太子的龙武军将士们如临大敌,紧紧地护卫住太子李亨,生怕有什么乱子会突然发生。

    太子李亨此时,根本就已经无法脱身西去了。

    .</b>,,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