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99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山人宰相李泌传奇》解密大宰相的丰功伟绩,传奇人生!

正文 第204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2011-12-0718:52:32

    5

    突然之间,李隆基控制不住自己的思绪,不由得狂笑了起来,一下惊醒了还在熟睡的人们。从酣睡中被突然惊醒的人们,茫然四顾,头脑混沌,不知这有些凄厉的笑声从何处而生。

    李隆基有些癫狂地自语道:“朕是谁?朕是万王之王!是大唐皇帝!是天可汗!谁敢逆朕,谁敢背朕!顺朕者昌,逆朕者亡!禄山叛贼,小撮叛军,朕何惧哉!来吧,来吧!朕会将你们捏得粉碎!”

    自豪,高傲的情绪,又重新占据了李隆基的心灵。

    不久,李隆基高傲的思绪又很快从云霄掉入了地狱。他的耳边又回响起了逃难人丛的哭泣声,埋怨声,咒骂声。

    现实的忧虑,重新回荡在李隆基的心底。

    三千禁军卫士,从昨天早上出发一直到这个时候,已经很长时间都没有进食了。虽然有陈玄礼,太子父子的率领与弹压,将士们会不会有什么怨言,有什么不满的情绪呢?朕父子亲人如今一心依靠的就是他们,朕最担心的也是他们啊!

    第四回忧危局玄宗思贤臣逃西蜀昏君盼良相

    1

    “有谁能够帮助朕扭转当前这种错综复杂、混乱不堪的局势,拯救天下无辜无助的黎民百姓呢?”李隆基茫然无计地自言自语道,“在这危急的关头,朕到底应该依靠谁呢?”

    李隆基想到自己手下的衮衮诸公,不由得皱起眉,叹息起来。他们这些人做官行,因循守旧,墨守成规地办事还行,但要想要与他们探讨探索国家的大政方针,研究和制定治国的方略,却是万万不行的啊!

    他们不是没有才能,而是才能没有用到正路啊!个人的私利与贪欲常常会迷惑他们的眼睛,使他们变得目光短浅,只能够看见眼前的个人的利益,最终让他们个个唯利是图,利令智昏,哪里能够顾得上江山社稷的长远利益呢?

    他们既没有高贵的心灵,悲天悯人的慈悲心怀,也没有长远的宏大的谋略。他们一心看重的,就是充满诱惑的蝇头小利,实实在在的**宣泄。

    李隆基觉得自己迫切需要的,就是能够帮助他们父子,扭转乾坤的能人,是能够卫护朝廷,保卫江山社稷的勇士和智者啊!

    李隆基知道,自己一向宠信的副总管袁思仪之流,凡事皆是利益当头,他们没有表现出一点点的高节信义。既然他们一切都是利益至上,那么他们就可能会为了一己之私而投靠安禄山叛贼,甚至出卖他们父子的。

    李隆基到了今天才终于开始逐渐清醒和明白,平日哪些一贯对他这个皇帝唯唯诺诺,对他这个皇帝信誓旦旦的人,他们是会为了各自的利益,抱着首鼠两端之心的,甚至可能会背离一直厚待他们的朝廷和皇帝的。

    他们既不会全心全意地尽忠于朝廷,也不会满腔热忱地为朝廷服务,为皇帝分忧的。

    可是,要成就光复大唐社稷的大业,扭转危急的时局,只有依靠诸葛亮,王猛之类贤才与智士才行啊!只有他们,才能拯救社稷于危难之中啊!

    而像诸葛亮,王猛这些有识之士,他们如今又在哪里呢?李隆基不停地在自己的脑海中搜寻。

    “如今,朕的确不能再把国事寄希望于那些花言巧语,甜言蜜语,道貌岸然,一心揣摩皇帝心意,一心讨皇帝欢心的那些人了。朝廷的危急关头,他们是一点用处也没有。和平年代,用他们这些人来装饰装饰朝廷的门面,讨取讨取皇帝的欢心还行。但在国难当头的危急时刻,要依靠他们独当一面,成就千秋大业是万万不行的。他们权高位重,争权夺利行,但当处理国家大事时,却只能够表现出他们的弱智和短视。”

    “但如今,朕究竟应当依靠谁来帮助朕,协助太子,平定叛乱,使国家复兴呢?”李隆基陷入了深思之中。

    “一定要深思熟虑,当机立断。优柔寡断,草率行事是会葬送一切的。”李隆基不停地告诫自己。

    郭子仪,李光弼等统兵将领,的确可算是朝廷中最优秀的大将,将帅之才,他们带兵打仗的智慧勇敢与忠诚,也足够令李隆基放心。而在身边伺候的御史大夫魏方进,左丞相韦见素等人,处理一般政事还行。但要让这些文臣武将们担负起拨乱反正,光复社稷的大任,他们大多数人却缺少应有的智慧,魄力和能力。

    想起郭子仪,李光弼,李隆基感到了一阵欣慰:“当初,在安禄山发动叛乱的危急关头,朕还算没有完全地糊涂啊!朕慧眼识英才,力排众议,提拔郭子仪担任卫尉卿,兼灵武郡太守,赋予他复国重任。

    不久,朕又把郭子仪从朔方右兵马使的位置上,提升为朔方节度使(唐方镇名,镇治在今宁夏灵武西南)。朕当即命令郭子仪立即率兵向东讨叛军。

    郭子仪也的确没有辜负朕的希望啊!他接旨以后,立即亲赴校场,检阅三军,誓师出征。后来,郭子仪果然不负重望,率军与友军配合,取得了辉煌的胜利。要是多有几个郭爱卿这样的能人,朕就放心了啊!可惜,朕如今却是朝中无人。”

    “李光弼呢,虽然和安禄山叛贼一样都是蛮族人。可是,他这个契丹部落人,却一向对朕的朝廷忠心耿耿啊!他上任伊始,也取得了很多骄人的战绩啊!

    可是,要让他们俩为帝国的大局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之外,他们能行吗?这些事情,恐怕不是他们这些将帅们的所长了吧!他们决策军政大事的能力能够令朕放心吗?”李隆基越想越焦虑。

    “文官刘晏呢,虽有绝顶的智慧和胆识,具有卓越的理财能力,但他太锋芒毕露,太直率,太缺乏谋略和急智。同时他也缺少历练和威信,恐怕难以服众,难以让众人都听从他的调配啊!朕坚信,刘晏经过磨练,一定会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的,成为和平时期的杰出宰相的。但如今,他的威望和智谋,恐怕还不足以应付纷乱的危局啊!

    其他大臣呢,更是等而下之。他们是守成的材料,却不是开拓之才。成就大业,复兴社稷,需要力挽狂澜,文韬武略兼备之人。”李隆基突然感到了一种决策者的孤独与悲哀,寂寞与恐惧。

    .</b>,,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