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99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山人宰相李泌传奇》解密大宰相的丰功伟绩,传奇人生!

正文 第164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2011-5-2512:58:00

    谢谢朋友!

    如果从前的府兵制度没有被废除,怎么会有今天不断加剧的,犯上作乱的灾难呢!陛下考虑恢复府兵制度,正是国家之福啊!预示着太平盛世,指日可待。

    然而,府兵制度虽然具有那么多的优点,如今却还不是恢复府兵制度的最佳时机。微臣之所以这样认为,是因为今年,征调关东士卒参加京西秋防任务的军队,总共有十七万人。微臣粗略地估算了一下,光是粮食一项,就需要粟米二百零四万斛。按现在的市价计算,粟米每斗一百五十钱,则总共合计需钱三百零六万串。

    帝国一连几年都遭受战乱和饥馑的蹂躏,国库十分空虚,经费严重不足。最糟的是,即令如今国库有那么多钱,也没有地方可以购买到这么多的粮食。臣以为,现在,还不是讨论恢复府兵制度的最佳时机。这些都还不是当务之急!”李泌胸有成竹,侃侃而谈。

    李适很是失望,脸色一下子变得阴沉。他有些焦急地询问:“先生,既然情况这样,那可怎么办呢?如果立即减少秋防部队的数量,遣送他们回去,是不是可以呢?”

    李泌歇了歇气。他看着皇帝焦急的样子,急忙安慰说道:“陛下,你也不用如此地着急。遣送防部队,也不是一件说干就干的事情,何况如今吐蕃的威胁尚在呢!如果陛下肯接受臣的建议,那么用不着裁减边防部队,也不会过分地骚扰百姓,就可以使粮食充足,满足秋防部队的供应。而且,粟米,小麦等粮食,还会一天比一天便宜。府兵制的征兵制度,当然也可以重新建立。”

    “先生,真有这样的好事吗?你究竟有什么妙计啊?请立即说来听听。假设真能这样,朕为什么会不接受呢?”听见李泌那么肯定的回答,李适更加急不可耐地想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案。他急切地询问李泌。

    “有了陛下的承诺,臣就放心了。陛下,这件事必须采取紧急措施,立即实施才行。如果拖延,再过十天半月,就会来不及了。”李泌依然是不慌不忙的语气,他担心皇上又是优柔寡断,久久不能决定,因此故意把时间说得很急,“陛下你看,吐蕃军队长期盘踞原州,会州一带,他们军队的军粮,都用牛来运送。粮食运完,牛就没有多大用处了。

    臣建议,我们立即清理中央仓库里,因年久变质或受到污染的绸缎,把他们染成彩色,然后透过党项部落,拿去与吐蕃王国换取牛只。每头牛,不过价值绸缎二三匹,总计用去十八万匹绸缎,就可换回六万头牛。

    陛下下令所有的铁工厂,加紧时间制造农耕器具,然后购买大批的麦种,分别送到沿边各军事据点里,下旨将领们招募士卒,拨给士卒们荒废的田地,命令他们用牛垦荒耕地。

    朝廷与将士们约定,明年小麦收割后,加倍偿还租借的麦种。剩下的粮食,按照市价,再增加五分之一的价格,由政府全部收购。

    第二年,春季小麦收割以后,继种杂粮,办法与此相同。

    关中土地肥沃,而荒废的时间又久,定会获得丰收;边防士卒有利可图,愿意开荒垦田的人定会增多。

    边疆地广人稀,士卒军粮又由政府供给,开荒垦田所得的粮食没有地方可卖,价格一定便宜。所以政府收购时,价钱虽然提高了五分之一,事实上,政府的开支要比今年减少许多。”

    李适越听越兴奋,不由得跃跃欲试起来。他欣喜地拍拍大腿,高兴地说道:“先生的主意,实在是好极了!先生不愧是朕的智多星。朕会立即下旨执行的。请问先生,你还有什么好的建议?”

    “好的,既然陛下如此坦诚虚心地接受臣的建议,臣就放胆说出自己的建议。陛下,边疆地区,如今官吏缺少,臣建议朝廷举行一次公开拍卖,鼓励人民缴纳粮食,换取官位,则今年的粮食,就能充足。”李泌接着趁热打铁。

    “先生,真是太好了。朕正为今年的粮食问题发愁呢!你的建议真是及时,朕会立即施行的。先生,你还说过,连征兵制度也可以建立。不知到底是什么办法啊?”李适很是性急。

    “陛下,是这样的。这件事与前面那件事的联系非常地紧密。”见皇上痛快地接受了自己的建议,李泌也很高兴,他的谈性也越发浓烈,“边防军士卒因开垦土地而累积了财富,他们势将热爱自己开发的这片土地,不愿意他迁,也不愿再回自己的故乡了。依照朝廷现行的规定:边防军士卒每三年一次轮调。等到三年期满,朝廷派人调查,愿意继续留下的将士,就把他所开垦的田地,永久地归他所有;家人愿意迁来同住定居的,就由本籍县政府,发给他们特别通行证,由沿途地方政府供应粮食,打发士卒们的家人上路与士卒团聚。

    把愿意留下的士卒人数和名单,分别通知他们所来的战区。下次派遣秋防部队时,就扣减这个数目。这样的话,即令是河朔各战区,也可以免除派军接防的麻烦,而皆大欢喜。

    只要轮调几次,边防军士卒就全部都会在当地安家落户,落地生根了。那时候朝廷再推行征兵制度,就可以把穷苦疲累的关中,变成富强无比了。”

    李适越发地欣喜:“先生,照你的设计,那就会天下太平。永远再没有战事了!”

    “陛下,还达不到那种地步啊!不过,臣却有办法,根本不用朝廷直接出动军队,就能够使吐蕃王国自陷危境,陷入四面作战的境地。”李泌故作神秘地说道,更是激发了李适的强烈的好奇心。

    “先生,你还有什么妙计呢?赶快给朕说来听听吧!朕真有些迫不及待了!”李适更加喜形于色。

    “陛下,原谅老臣卖个关子吧!臣现在还不能开口谈论这件事情。必须等到开垦政策受到了奇效,然后才可以深入讨论这个问题。”李泌欲言又止。

    “先生,你赶快告诉朕吧!朕迫切希望知道爱卿的计策啊!希望你不要拒绝朕的请求。”李适又恢复了急躁的老毛病。

    “陛下,不是老臣不愿意告诉你,而是现在讨论这件事情为时过早,欲速则不达。只有等到开垦政策受到效果后,才有实施的基础和价值。否则,都只能是纸上谈兵,没有任何价值。陛下,办任何事情都心急不得啊!你不要太着急筹办未来之事,否则,这当前的第一步也会走不好的!”李泌恳切地劝慰李适,然后就打算行礼离开延英殿。

    李适也不再坚持,他也知道自己的性子有时太急,脾气也不太好。况且,他也深深了解李泌-这位祖父和父亲的布衣之交的老臣的倔脾气。

    李适不久就派人到边防军中去调查士卒的情况,结果愿意申请留下来垦荒的士卒,占了十分之五六还有余。

    皇上召见结束以后,李泌心里很是兴奋,他回家去想了很久很久。那些与皇上详谈的事情,其实早已在李泌的心中酝酿了很久很久,今日终于能够有恰当的机会与皇上认真地摆谈出来,并且使皇上终于认可了并决定立即实施这些措施。

    李泌想道,如果朝廷的政策照此施行下去,是一定会收到克敌制胜,治国安邦的神效的。

    只是有些计划,李泌还不能现在就立即提出来。比如李泌计划,打算联合回纥汗国,大食王国,南诏王国,共同牵制吐蕃王国,使吐蕃王国陷入几面作战的困境之中。

    李泌知道,皇上李适一向十分痛恨回纥汗国,他对回纥汗国早年曾经给予他的那些羞辱,一直耿耿于怀,不能释怀。恐怕他听到这些建议后,会很不高兴。那么,连武装屯田的建议,也可能会被皇帝下旨废止,那就会前功尽弃。

    欲速则不达,李泌非常明白这些道理。李泌很是审慎地没有贸然地过早提出以上的那些建议。

    .</b>,,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