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99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醉回七九当农民

正文 第五卷 辉煌 第二百六十一章 恼人的数字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上的处理?!这个刘建荣省长,不是在暗示自己的汇报吗?!

    吴永成一脸郁闷地走出了刘建荣的办公室。

    不过,尽管心里有千般万般的不愿意,吴永成当时在省长办公室,可并没有就此事多说什么。

    因为在这个时候,无论是下面的县、乡、村,还是再往上一级的地市、省,在统计数据的上报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这这么一种现象。

    当时就流传着句顺口溜,专门讽刺这种现象:“村哄乡,乡哄县,一直哄到国务院。”

    按理说,统计数是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的客观反映,一向被视为经济工作的“晴雨表”,也是党和政府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笋,进行宏观管理调控的基取依据。

    可是,近年来由于种种原,在个别地方这一能够真主反映国民绍济发展状况的“精雨表”失灵了,而且失灵的统计数字,像病菌一样,迅速地在各行各业开始滋生蔓延……

    导致统计数字这种事关我国计划、收入再分配、调整各种经济关系的原则问题,也出现了弄虚作假的现象,这也是由于当时一种非常功利性的目的所驱使的。

    一些身为职的各级领导,为了顶戴上的“花翎”,为了自己的,或者是小团体的利益,这才不顾国家的利益,弄虚作假,甚至于虑报数字到了极为离谱地步。

    为了官职,有些人什么数字,都能根据需要,创造得出来,这也导致了统计数字的千奇百怪——上级部门要什么数字,下面就会投其所好地鼓捣出来什么数字,而对于事故、未破案件、计划生育等等那些丢脸、或可能受到批评的,则尽量瞒报或少报。对于脸上有光的事,能受上级领导高兴数字,可以出政绩的数字,大肆地灌水,大家接力“吹泡泡”。

    唉。现在这种数字出“绩”。数字出政绩、数字出前程地现象。不要说是在体制内地那些官员们心知肚明。就连下面地那些平头百姓。都是非常清楚地。因此老百姓们才会编出了那种顺口溜。而且还很快就在社会上流传开了。

    可见。这也严重了一种社会现象了。

    最近一段时期。统计数字地虚假现象。也屡屡出在媒体上。大家都感到不足为怪了。

    在吴永成地前世之。就有许多这方面地专家们。也曾经极力呼吁杜绝统计数据上地“浮夸”。也为此提出了种种“解决方法”。

    比如:统计人员垂直管理;加大监督;设立检查机构;改变“官出数字”。甚至于国家出台了《统计法》等等。

    就连国家统计局地局长。也在面对各地政府为了显示政绩。GDP数字注水地统计虚假现象。以及如何挽回公众对官方统计数字信任感地丧失。让统计具有独立性、公正性、中立性。破除统计改革中地诸多问题时。承认这是他这位局长眼前地一个最难地课题。而对于这个使命。他不无感慨地说:任重而道远。

    因为,这位国家统计局地局长,也非常明白:只要导致这种造假的根源不从根本上得到解决,这些“方法”地收效,都值得怀疑:因为你有政策,他有对策,你有千条计,他有万条路。就比如,按照大家的依据设想,地方的统计部门中地调查队,与中央部门合并后,人事、财权将收归中央。此外,在业务上也将对中央负责。

    而且在合并后,统计部门和地方政府的关系,更像是一种雇用关系,即地方出钱聘请调查队做事。在重要的数据发布方面,如GDP、统计公报等,都将上收一级。地方政府和这一级的统计部门,都不再有发布权。

    这样一来的话,根本矛盾还是得到更好的解决。

    因为统计工作地目地,是要一个完整统一的统计数字,但是队伍却还不是完整统一的,这就是个难处——地方调查队收归中央目的,是为了减少地方的干扰,如果在业务上还是依赖地方,那么地方的行政干扰,还是减少不了。

    国情的特殊性,就决定了这一招也还是不那么尽然管用。

    事实上也只有深究原因,才能有破解之策。

    首先,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在作怪。

    一些极少数的上级领导,在考察下级部门的政绩时,主要地依据又是看什么呢?上级领导高高在上,沉在“文山会海”之中,淹没于“酒池肉林”之中,纠缠于“官官相会”之中。

    这样的话,他们这些领导们,在“日理万机”、“公务缠身”之下,又哪来的精力,去到基层去实地搞调查研究呢?!

    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所要考核地依据,也只能是靠听取汇报,查阅数字来进行了——由是成了“下级骗上级,层层掺水,水到渠成。”

    由于领导干部不深入调查了解,即使下级报一个“天文数字”,他们也无法分辩是真是假,由于层层看数

    于中层的一些人明知是假,甚至暗示造假上报,也图绩”。

    其次,是违法成本低,效果好,立竿见影。

    在官场上,有许多的官员们,不是把当官放在“为人民服务”上,而是把精力放在“步步高升”上。因此,行贿受贿、跑官要官、买官卖官等丑恶现象,在不少地方泛滥,把“升官”放在“第一要务”上。

    大家都知道,行贿、买官要钱,跑官要精力,且一旦东窗事发,还轻则处分丢官,重则坐牢杀头,风险可谓大焉!

    但就在这种情况下,但还是大有人为。

    而既然数字就出官,只需要坐在办公室里,三下五除二可以出政绩,又何乐而不为呢?

    比如说,在实际工作中,要:到人均收入提高一个百分点,那得花多少地精力、多大的力气啊?!可在办公室里,只要笔头一动,不要说是一个百分点,就是十个、二十个百分点的增长,那也是举手之劳、不费吹灰之力呀,又何必在真抓实干呢?

    即使了问题,具体承办人是“替罪羊”,领导毫无风险。

    这种无风、“收益”又高的事,只有傻子才不想干呢!

    而下面一些直接负责统计人员,不花一分钱,就能讨得领导的欢心,当然也乐此不疲了,一旦出了问题,大不了受个处分,等风平浪静之时,又能重新提拔重用。

    所以,违法地成本低,是造成虚假数字之根源。

    而今天像刘建省长这样级别的领导,都在暗示吴永成搞这样的动作,吴永成也能理解,他绝不是为了要升官、保位子这样的事情,那只能是说明:刘建荣省长他被这几年G省的经济发展局势,已经头疼到了极点,否则的话,他又焉能出此下策呢?!

    可自己这时该怎么办呢?!

    虽然说,自己也知道,刘建荣省长能这么暗示自己,实在是到了没有办法的时候了。

    吴永成也知道,G省已经连续三年名落全国各省市经济排名榜的垫底位置了,今年如果还不再有所改观的话,那是难以向中央交账了。

    难啊,要是在桓毕地区的经济指标数地统计数据上,搞一点小动作吧,那也不是什么原则性很大的错误,可这么一来的话,自己这位桓毕地区的专员,到了桓毕地区,还没有来得及为人家做出什么政绩来,就先搞弄虚作假的这一套了,这实在是有点太不象话了,也有悖于自己的那一点小小的原则。

    可要是实事求是、如实反映桓毕地区的经济状况吧,拖了全省经济发展的后腿不说,自己也把这位G省地省长刘建荣得罪狠了——人家那么大的领导,开这么一次口容易吗?!这可是鼓励、默许下级弄虚作假哪!教唆犯的名义就是那么好担当的吗?!

    头疼啊,实在是头疼!

    “吴书记,刚才省委办公厅来电话,让你省政府这边的事结束之后,马上到李光亮书记的办公室。”

    永成黑沉着脸,来到自己的小车旁边的时候,秘书刘晓峰拿着自己的手机,走过来急切地向他汇报道。

    “嗯?光亮书记要找我谈话?!”吴永成眉头一竖,惊讶地问道:“是谁通知的?他没有,光亮书记找我要谈什么事情吗?!”

    刘晓峰看见吴永成满脸地黑线,以为他在政府刘建荣省长这边挨了批评,小心翼翼地回答:“好像是李光亮书记的秘书秦谈顺吧。电话中他也没有多说什么,只是说光亮书记在办公室等着呢!”

    吴永成抬起头,望了望天色:唉,这到了冬天啊,就是时间过得快,这才下午五点多一点,天色就暗了下来了!不知道李光亮书记要找自己谈些什么事情呢?!会不会刘茂之那些家伙们,把自己捅到了省纪检委,李光亮书记也和自话呢?!

    哼,真是荒谬,说什么自己在桓毕地区独断专行、搞一言堂的家长制作风!他们有没有搞错啊,自己单枪独马地,来到G省只不过一个多月的时间,下面地、县没有什么派系,上面省里又没有一定地靠山,凭借什么资本来搞一言堂和独断专行哪?!那也是需要雄厚的资本,在后面支撑着地呀!自己又没有烧坏了大脑,脑残到了那种狂妄的地步!

    “走,马上到省委。”

    不管是什么事情,还是先到省委见到领导再说吧,应该来地,就是想躲、那也不可能躲过去的!

    再说了,自己才来到G省几天的时间,许多的工作都还没有正式展开,哪能靠当缩头乌龟躲一辈子呢?!那何时才是一个头呀!

    更何况,单凭刘茂之、马庆正那几个嫖娼分子上窜下跳地,他吴永成还真没有把他们放在眼里!

    “吴书记,刚才咱们地委马秀书长打来电话,她让我转告您,今天《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登了评论员文章,内容是有关总书记三讲的指示。她请您留意一下。”

    车上之后,坐在前面副驾驶座上的刘晓峰,观测着神情,向他汇报了这个消息,他认为这个消息,对于吴永成来说,也应该算是一个振奋人心的好消息了。

    果然,吴永成听到这个信息,萎靡不振的神态为之一振:“嗯,具体说到了什么没有?!”

    吴永成在这段时间里,可以说,一直就在等着有关**总书记“三讲教育”指示地进一步发展,这对于目前他在桓毕地区搞的这个活动来说,那可不亚于一针强心剂啊!

    刘晓峰早就准备好了当天的这张报纸,这也是他接到秀电话之后,从附近政府大楼内的一个办公室讨来的,现在见吴永成这副神态,也知道自己这个秘书的直觉,还是挺准确的,于是就从公文包中,拿出了那张仔细折叠起来的报纸,递给了后排的吴永成:“吴书记,这就是今天的《人民日报》。”

    吴永成一目十行地快速浏览了一遍其中地内容,之后才闭起眼睛陷入了沉思:怪不得刘建荣省长今天对自己这么客气哪,看来这张报纸也在其中起了一定的作用啊!要是这样的话,李光亮书记今天找自己谈话,那也就不会是有什么坏消息等着自己了。

    他们这几个省主要领导,可以说都是在政治上嗅觉非常敏感的人物,哪还能在这个关键时刻,嗅不出其中的一些气味呢?!

    今天《人民日报》上的这篇论员文章,可是点题点得够相当地明确了,如果连这一点也参透不清楚的话,那他们这种级别领导的政治敏感度,那可就太值得令人怀疑了——政治无小事啊!

    ……

    “呵呵,:成同志,一直想到你们地区去跑一跑,看看你们的那个‘三讲教育’,具体是这么一回事,可也一直抽不出时间,今天正好你到了省里,我也就临时动议,想和你谈一谈。听不少老同志们反映,目前你们地这个活动,搞得挺热闹的啊!”

    正如吴永事前所猜测的,他到了李光亮书记的办公室之后,李光亮书记对他的态度是极为热情的。

    吴永成苦笑着说道:“李记,说到这一点,我也非常地惭愧。自从我到了桓毕地区任职之后,对于全区的经济工作,就没有做出多大的成绩,刚才在建荣省长那里,还做了半天的自我检讨。我的工作没有做到位,辜负了领导们地信任啊!”

    李光亮大手一挥:“这事情省委也有责任的,李德安同志离开了桓毕地区之后,由于种种原因,省委也一直没有能~时地为你配齐班子里的成员,你一个人地精力是有限的,哪能做到面面俱到哪?!

    建荣省长他主地经济工作,这马上又就要总结一年的工作了,他心里有点着急上火地,你也要理解他嘛!”

    吴永成连连点头:“刘省长并没有就这个事情,多批评我,可我自己也觉得心里内疚啊,桓毕地区的经济一个多月,也没有什么大地起色,这主要是我的责任。”

    “呵呵,责任不责任的,现在咱们暂时也不谈它。永成同志,今天我们几个领导初步有个考虑,想让路兴同志重新回到桓毕地区,担任行署专员和你搭档,你有什么意见没有?!”

    么,路兴民又要回来?!

    吴永成被这个消息一下子震惊了:这丫的在王素珍的案件上,就有些不明不白的,虽然说自己并没有什么直接的,能证明他参与其中,但嫌疑是绝对少不了他的啊!

    这好不容易才赶走了刘茂之这个搅屎棍,现在路兴民又回到桓毕地区,那算是个什么事?!

    一下子,吴永成的脑海里,就像那到了沸点的水一样,一个劲儿地折腾开了:这个路兴民要回到桓毕地区的事情,不知道到底其中有什么奥秘在里面,省委领导们到底有什么企图?!这是路兴民自己有着个想法,然后鼓动兰关新先提出来的,还是说,这是以李光亮等为首的省委主要领导们,在全盘统筹考虑的前提下,得出来的这么一个结论呢?!为什么自己刚才在刘建荣省长办公室的时候,他却一点风声也没有向自己透露呢?!

    李光亮看出了吴永成脸上阴晴不定的神色,奇怪地问他:“怎么,永成同志,你对路兴民同志重新回到桓毕地区,有什么不同意见吗?!”

    “李书记,要是在这个桓毕地区行署专员的人选上,征求我个人意见的话,我觉得路兴民同志,在这个时候,是并不适合回到桓毕地区去工作的。

    虽然说,我和他个人之间,并不存在着一点的矛盾。”

    (老西尊重多数大大们的意见,已经就变更书名的事情,和编辑做了沟通,新的合约也已经寄出,要是顺利的话,估计一周之后就见分晓了。鞠躬谢谢大家的无私支持!)(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diancomm,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