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99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醉回七九当农民

正文 第五卷 辉煌 第一百九十一章 偷得浮生半日闲(下)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老胡,没有原则的话,你可不能瞎说。”吴永成笑着制止住了胡云珍:“你能来看我,这我心里感到很高兴。这样吧,老胡,时间也不早了,我也不多留你了,你明天还要工作,今天晚上咱们也就谈到这里吧。至于说,我这次回来的消息,还是我之前和你讲过的,你知道就行了,就别和任何同志再说了,特别是万明山同志和陈涛同志……”

    “吴主席,这个……”胡云珍有些不太甘心,还想再和吴永成争取一下。

    胡云珍那是知道吴永成和梁州地区这两位主要领导之间的关系的,他的想法是,借着吴永成这次回到永明县的机会,如果能把万明山和陈涛惊动下来的话,说不定无形中就会增加他在地委领导心目中的分量,这可是一次难得的好机会啊!

    吴永成脸色变得严肃了起来,正色对胡云珍再次重申道:“老胡,你不用多说了,这个事情没有商量的余地。我这次回来纯粹就是以私人的身份,回家看望父母的,惊扰了地方上的工作,绝对不是我的本心。如果你坚持要这样做的话,那是不欢迎我常回家来看看了?!”

    “嗨,吴主席,我老胡哪敢有那个心思呀!”胡云珍看见吴永成已经拿定了主意,只好放弃了自己的这个想法,一边站起身往外走着,一边陪着笑说道:“吴主席。既然你领导不让我们通知地委、行署地领导同志了,可县里你总得去一趟吧。这几年我们永明县的县城。还算是有一些变化地,不管怎么说,你老领导回到县里,不和你的这些老部下们见一见,那可就有点说不过去了!大家可是一直都惦记着你这位老县长的。”

    吴永成笑骂着说道:“老胡。有你这么说话的吗?!我今年才不过三十多岁,哪就敢担一个老字呢?!行了,行了,你也不用罗嗦了,有时间的话,我会考虑地。你也别回了县里给我大张旗鼓的瞎张扬。”

    吴永成之所以这么说,那是他想起了自己在去年回到县里的时候,收到了县里不少领导们送来的各种礼品,虽然那些东西不值几个钱,也都是烟酒之类的,他也转手让自己的二姐夫马林分给了村里地群众们,可那也是人家对自己的一片心意啊。他这次回到永明县,要是真不到县城转一转的话,那也未免做得有点太过分了,因此也就默许了胡云珍的这个提议。

    胡云珍也是个人精。哪能听不出来吴永成话中的含义,打着呵呵就告辞了。出到院子里的时候,还对正在院子里乘凉的文丽和吴永成地女儿小敏趁机发出邀请:“呵呵。文老师,我已经和吴主席说好了。让他有空的时候,带着你和女儿到我们县城去转一转。文老师,你还是在七、八年前去过我们永明县城吧,现在变化挺不小的。欢迎你们一家人到我家做客边的小敏听说又有地方可以去玩,马上就缠在文丽地身上:“妈,你什么时候去过永明县城的?你怎么不带我去呀?!明天我也要到县城去玩。”

    吴家妈妈闻言,笑着把自己地孙女搂在怀里,用手指头一点小敏的鼻子说道:“呵呵,小敏啊,七、八年前地时候,你还没有来到这个世界呢,你妈妈怎么带你到县城去

    好了、好了,到了明天的时候,就让你爸爸带着你们一家人,去看看县城去,那可是你爸爸工作过地地方啊!着急天啊,正是县里一年一度的古会,转到了县城那边,县城这几天啊,可热闹呢!”

    小敏扭过身子问奶奶:“奶奶、奶奶,古会是什么呀?哪里有什么好玩的没有?!”

    吴家妈妈笑着对孙女说道:“古会啊。就是有好多人拿着东西到街上去卖。还有很多人去买呀!那里可热闹了。有耍猴地、有唱戏地、有练武术地。还有各种各样地小吃

    小孩们对美食诱惑力地面前。那是没有一个能经得住考验地。饶是小敏这个已经上了小学一年级地、从首都来到这个小山村地小学生。也是一样。她还没有等吴家妈妈把话说完。就拍着小手叫了起来:“啊呀。太好了、太好了。明天咱们就一起赶古会、去看耍猴。我还要把没吃过地小吃。统统地吃一遍。”

    小敏天真可爱地娇态。把院子里乘凉地吴家两位老人、吴永成地大姐、二姐等其他人。逗得呵呵大笑起来。

    这时候。吴永成已经把胡云珍送出大门外返了回来。听到吴家妈妈和小敏地对话。也凑趣问道:“爹。咱们永明县什么时候有了古会了?我这个曾经当过县长地。怎么还不知道有这一回事呢?!这个古会是源于什么时候地事啊?”

    吴有德老汉磕了磕旱烟锅。慢条斯理地说道:“你咱咱县里工作地时候。这个古会还没有正式恢复呢!你怎么能知道呢?!

    要说起咱县里七月地这个古会呀。那可有段时间了。我记得老人们讲过。古会是从很久很久以前流传下来地,那时候老百姓们们成年耕作。很少有时间走亲戚,只有在农闲时。才能顾得上出去走走。

    咱这里的这个古会,基本上是从隔河那边的SX省流传过来的。时间一般是从农历的六月初六,一直到八月初四。

    老早以前的时候,这个古会是以村庄为单位过的,比如,张村六月初六,王村七月十五,李村八月初四.最集中的时间是六月十五至七月二十五这四十天里,有时候一天四、五个村子同时过会。

    那为什么一定要放到农历六,七月份呢,说起来。这里边还有些道道呢,

    一是这个时候麦子收完了,晒干了,秋苗也安上了,就是种地秋季作物苗定了,梁加了,肥上了,就是忙罢了,闲下来了走走亲亲,拉拉家常,看看朋友,到了亲亲家里以后。相互问问今年夏粮收成咋样,一亩地能打多少斤啦,秋庄稼长相如何啊,等等,分享以下丰收的快乐.所以这个古会也叫忙罢会.

    二是过去,村里地老百姓们家家户户的,基本上是钱、食都紧张,走亲亲是要带礼物的,这时候夏粮丰收了,用新麦子麽的面,蒸或烙上十几个馍(我们这里一般是十五个),五、六毛钱再买上一斤点心,那就是一份礼了。

    这个送馍那也是有讲究的。比如说,晚辈给长辈送呢,就要送蒸地馍,叫油塔馍再添上一份点心;

    长辈给晚辈就送烙的馍,叫坨坨馍,再买点水果。

    送礼用的家伙。那都是用竹子编的长方形的竹笼。

    就这点礼物下午回去时,礼笼内还得返回两三个馍,几个水果,叫礼尚往来,不能空

    那时候待客也比较简单,两顿饭,早上吃长安臊子面,下午炒几个菜蒸几个馍,晚上生产队包上一场电影,收成好的年头,唱一两天大戏.那时候待客一家有几块钱就够了,条件好地户主们,最多也就是十几块,那好还是烟、酒的价钱贵。

    到了文化大革命开始以后,这个古会也就被当作四旧给打到了。你哪能知道有怎么一回事啊!”

    吴家妈妈也深有感触地接口道:“是啊,这个古会也是近四五年的工夫,才又时兴起来。

    自打中央的政策好了以后,咱们农村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些个以前的老乡俗也就慢慢地恢复了,古会也跟上了形势。

    这些年人们出门走个亲戚什么的,早就都不拿馍了,都变成了烟酒,水果,营养品了。

    过去,咱老百姓们走亲戚。大多数人都是靠两条腿走路,最多也就是骑个自行车现在你看看,那个村过会,一街两行停地全是大车、小车、摩托车的。”

    吴永成的大姐年纪比较大一点,她也对过去的那些事情有些印象,此时也插话道:“是啊,这现在地古会和过去的意义一样,可是里面地内容就变化很大了。

    在过去的时候,人们一见面。说地也就是各家的柴米油盐什么地,可现在大家见面,都是问今年能打多少粮食、来年准备盖几间房什么的。

    说到待客。那就更不用说了,有的村在早上五、六点卖东西的就把摊子摆到了村子中间,跟赶大集一样,卖菜的、卖肉的,卖油盐酱醋的,待客的东西,所用应有尽有。不出村就能办整齐一席好酒席,这在过去那敢想啊!”。

    吴永成默默地点了点头:是啊。从一个简简单单的古会,也能反映出农村这几年生活的变化,看得出农民素质的提高,也体现了党的富民政策,在农村得到了一定的落实。

    “爸爸、爸爸,明天我也要赶会去,我也要赶会去。”

    吴永成的女儿小敏,哪能听懂大人们说的是些什么呀,她只知道他们说了半天,这赶会呀有好吃的、还有好玩的。所以见吴永成在那里愣神,连忙从奶奶的怀里挣脱了出来,跑到吴永成跟前,抬起头拉着他的手,摇晃着央求道:“去吧,啊,咱也去赶会去。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个作业,让我们写暑假见闻呢,我正发愁没有内容呢!”

    吴永成亲热地抚摸着女儿的小辫子:“行,小敏,明天爸爸带着你和妈妈,和爷爷、奶奶一起到县城去赶会。”

    好几年没有在家陪着老人们一起生活了,明天到县城赶会,这也算是一次尽孝的机会成和吴家两位老人。快点收拾——她可是一刻也不想等待了,她想看一看这个大人们口中所说的古会到底是怎么一回事,等回到北京地时候,也可以向小同学们夸耀、夸耀啊!

    由于吴永成的二姐夫马林还没有回到村里,吴永成又只带了一辆车回来。他又不想惊动县里和鱼湾区的干部们,因此,今天进城去赶会,他也只能带着吴家两位老人、文丽和女儿小敏一起前往了。

    他们是九点多吃过早饭的时候,从鱼湾村动身前往县城的。

    在这期间,吴永成女儿小敏地嘴巴。早就不耐烦地撅得能挂上一只小油瓶了——小家伙实在是心里等得着急啊!

    一上车,小敏的脸色就变成了多云转晴了,她趴在车窗旁,惊喜地望着路过的一切景物,包括大路两旁田野里尚未收割的、那一望无际的庄稼,还有在草地上悠闲地甩着尾巴吃草的老黄牛……

    上午十点多一点地时候,吴永成带着他的这一家人。进了永明县的县城。

    此时,古会还没有正式开始,街上并没有多少行人,只是街道上众多的商贩们。已经开始陆陆续续地摆放自己的商品了。

    吴永成找了一个僻静的地方,先把车子放好。才带着一家老少四口,悠悠闲闲地顺着永明县的街道逛了起来。

    “吴永成。你不是先到县委、见你地那些老部下吗?!”文丽打趣吴永成道:“你这次回来,可是衣锦还乡啊。这么低调。可是有点衣锦夜行了啊!”

    “嗨,我算是什么狗屁衣锦还乡哪?!不就是一个没有一点实权的政协副主席吗?!这我还真没有放在眼里呢!”吴永成自我解嘲地笑道:“这会儿能安安静静地陪着父母、妻儿,随随便便地到处逛一逛,那才是我心中最乐意的事情哪!这日子过得多惬意他:“奥,我明白了,原来是我们的吴大副主席,今天要微服私访、与民同乐呀!

    嗯,这个调调玩得不错,有点品位。”

    吴永成有点哭笑不得了:“我说丽丽,你今天是怎么了?我可没有得罪你啊,微服私访?!你真以为你老公是康熙皇帝呐?!还搞什么微服私访、与民同乐地?!”

    吴家两位老人牵着孙女小敏的手,走在前面,听着背后小两口嬉闹地声音,也不去管他们了,脸上露出了心满意足的神态。

    “咦,那前面不是吴县长

    吴永成和文丽走过一处店铺地时候,突然听到有个人低声呢喃着,他们两个人也都没有吭气,只是继续往前走着,文丽低声对吴永成说道:“你听到了没有,刚才看是有人认出了你了!呵呵,看来你在永明县干得不错啊,走了七、八年了,还有人能记得你啊!”

    吴永成微微一笑,还没有回答文丽的话,就听见后面有人一边小跑着、一边喊到:“吴县长、吴县长……”

    到了这个时候吴永成再装听不见,那可就有点实在说不过去了,他只好扭过头,往后望去:他倒想看一看来人到底是谁。

    可让吴永成感到纳闷地是,小跑着气喘吁吁地追过来的人,他并不十分熟悉。

    “我说嘛,这看着就像是吴县长嘛。”来人一边憨厚地笑着,一边从口袋里掏出一包烟抽出一支,双手捧着递到了吴永成的面前。

    吴永成下意识地伸手一挡,望着眼前这位穿着一身旧西装(西装上到处沾满了大大小小的油点子)、满脸堆笑的中年人,不禁有些疑惑地问道:“你是……”

    那位估计也是穿着西装觉得有些不太习惯,一只手拘谨地使劲拽了一下西装的下摆,使得衣服整个都扭曲了,有点结巴地解释道:“吴、吴县长,你、您可能不记得我了。我是咱县里开府镇的刘成旺呀,就是开府镇刘湾村的刘成旺。那一年因为我家计划生育的事情,你还和我们当时开府镇的刘宝生书记,一起到过我家呢!你还掏出自己地钱。给了我一百块钱哪!”

    刘成旺这么一提醒,吴永成马上就有印象了。他的眼前马上就浮现出当年地那个情景:他记得,当年刘成旺家,是住在一眼靠山而挖的土窑洞。

    那天,他带着时任开府镇党委书记刘宝生到他家的时候,虽然正是大中午的。可窑洞中却一片漆黑(那是常年穷得买不起大白粉、导致窑洞被烟熏黑的结果),屋子当中放一个黑粗瓷地大尿盆,臭气熏天的,屋子里面也没有任何家具摆设,只有几个原来盛放化肥的尼龙袋子,估计里面放的就是粮食和衣物。

    那个时候。刘成旺的婆姨头上扎一块分辨不出来颜色的围巾,病恹恹地躺在只铺着一块破烂油布地炕上,怀里还抱着一个好像还不到一周岁的婴儿。

    而炕沿边,一排溜地、从大到小站着七个衣衫褴褛的小女孩,每人怀中抱着一个黑磁大碗,一个年龄大约在十四五岁的小姑娘,正从一口大锅中。夹出一块块煮熟的山药蛋,放到七个妹妹的碗中,不时间,还有人因为自己分的山药蛋太小而叫喊着——那就是她们地中午饭。

    吴永成恍然大悟。指着刘成旺失声地叫了起来:“对、对、对,我记起来了。你就是那个九仙女他爹刘成旺啊!呵、呵、呵,这么多年不见。你可是变化不小他来了,有些激动地涨红了脸。两只手下意识地揉搓着自己衣服的衣襟:“嘿嘿,吴县长,咱一个老百姓的,那会儿也不懂得什么,给领导们添麻烦了。吴县长你是个好人哪,当时不但不嫌弃我们这些计划生育钉子户,还掏出自己的钱救济我们,我们一家人一辈子也忘不了啊!”

    吴永成手一摆,笑着说道:“呵呵,那都是过去地事情了,也不值得一提,咱就不说他了。

    对了,那个刘、刘成旺,怎么你今天这么早就来赶会了?!这是不是有点太早了?你家里不是负担挺重的吗?你还有闲心来赶会?!”

    刘成旺听到吴永成这么一问,骄傲地抬起头说道:“吴县长,我不是来赶会地。我在县城里开了一个香油铺进城当了老板了。嗯,不错、不错。”吴永成感到有些意外地重新开始打量眼前的这个昔日地“超生钉子户”,关切地问道:“刘成旺,你是什么时候搞起这个买卖的?你家里小孩那么多,你到县城来搞买卖,家里能走得开吗?有什么困难没有啊?”

    刘成旺有些感激地说道:“吴县长,要说起我搞香油铺子,那还是您当年支持我地结果,没有当初您的支持,我刘成旺哪能有今天啊!”

    吴永成不禁感到有些愕然了:“咦,不对呀,刘成旺,我什么时候给你支持了?我怎么不记得呀!”

    “吴县长,就是您当初到我家给了我一百块钱以后,我和我婆姨在你们走后,抱着哭了一顿,觉得生娃的事情,再也不能瞎干了,还是振作起来,好好地挣几个钱吧,要不然这一家老小的,连稀饭煮山药蛋也吃不饱。”刘成旺说到这里的时候,好像又记起了他当年的这个穷光景,不由得抬起衣袖,擦了擦眼中流出来的几滴泪:“您在临走的时候,跟我讲过,让我把自己会榨油的手艺,好好地发挥出来,我就听了您的话,用那一百块钱做本钱,当年就开始了买设备、收原料榨油,慢慢的,这生意就做大了,我就到县城里,租了那边的那一个门店……”

    随着刘成旺的手指,吴永成的目光投向了他所指的那个地方,只见身后一个小门店上方,挂着一块书写着:“刘瘸子香油铺”的招牌。

    “呵呵,刘成旺,你不瘸不拐的,怎么给自己的门店起了这么一个名字啊?!”吴永成望着那个招牌,不禁有些发笑。

    刘成旺有些不好意思地解释:“吴县长,我爷爷当年是咱梁州地区最好的香油把式,他是个瘸子,只要是上了年纪的人,提起来刘瘸子香油,没有人不知道的。所以,我就……”

    “哈哈哈,好,不错,刘成旺你很有经商头脑嘛,这样吧,你有时间的话,到省城去祥农公司找一下那里的总经理赵平贵,就说我让你去的,让他找人给你好好地策划、策划,我看你这个香油,要是运作好了的话,打出咱们梁州地区,那也不是个什么难事

    (老西实在汗颜:七月是岳母病逝耽误<a href="http://www.913xs.com" target="_blank">校花的贴身高手</a>;八月底、九月初是小孩上学又怠工,太不像话啊!好在杂事基本完毕,老西也没有偷懒的借口了,大大们就原谅老西吧——人到中年不容易啊。小孩上学也扔了不少钱,唉,还存在方言授课、小孩听不懂的问题。烦哪!鞠躬求票。)

    提示:以上废话不要钱的,谢谢大大们听老西发牢骚。敬礼!(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qidian.com,章节更多,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