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99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还珠之愉妃教子

正文 多事之春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清明才过,乾隆率领大队人马急匆匆地回了京。听闻这一消息,正在太后宫里说闲话的众妃嫔都纳了闷了,皇上怎么回来的这么迅速,前儿传回的消息不还在山东吗?怎么一眨眼的功夫,就进了京了?

    海愉心头暗笑,看来怨念过重,惹得乾隆等不及要开戏了,她话音才落,乾隆就配合的表演出从天而降,只不过乾隆回京的保密工作做得这么好,打得众人措手不及,是为了什么呢?

    “皇上遣奴才来给老佛爷报个吉祥,皇上一切安好,路上也平安,请老佛爷宽心。只是前朝有些事,皇上急着处理,先去了乾清宫,晚些时候再来跟老佛爷请安。”

    被乾隆派来的高无庸语速低缓的回着话,皇太后踏着节奏一点儿一点儿皱起眉。这高无庸此次并没有随驾出去,皇帝怎么就派了他过来呢?

    这般紧急的处理,连稍事休息都不得空,要说没事发生谁会相信。

    太后的焦虑,众人看得清楚,太后的心思,众人也明白。太后想要盘问事情的真相,可却不会在众宫妃的面前问,要是有一些不便对人言的事儿,那还是越少人知道越好。

    众位宫妃依依不舍,满含眷恋的在纯贵妃的带领下跪安,齐齐告退。

    出了慈宁宫,众人满腹狐疑,只以眼神悄悄传递一些询问的信息。海愉敏感的发现她和纯贵妃有意无意的被隔开了。

    纯贵妃的眉头一直未舒展过,面色凝重,也不与众人多言,快步向寝宫迈去。

    乾隆整出这样的大阵仗,少不得让不明所以的人悬着心。最让海愉揪心的是这样的举动会跟随行的皇子有关吗?看众人的表现,这似乎是大多数人的猜测,是以在不清楚的情况的时候,先隔离这两个有儿子随行的妃子。

    海愉慢慢走着,心里越来越慌,不当心时,脚步不稳,崴了脚。

    裁砚忙扶住海愉,拉着海愉在廊子的阑干上坐下,蹲下身查看海愉的伤势。

    “还好,没什么大碍。”

    海愉笑着摇摇头,拉着裁砚在对面坐下,叹了口气,犹自沉默。

    “娘娘在担心五阿哥,对吗?可要我说,娘娘尚不及愁到这儿,到底是个什么情况,谁也不清楚。皇上突然回京,定是有缘故,咱们留意些,也定能知晓,娘娘切不可此时乱了心。”

    裁砚的镇定,勾出了海愉的自嘲,她是关己则乱,在情况未明时,先学会了杞人忧天。可是乾隆突然回京,的确让人忍不住猜测。

    两天前传回的信,说还在曲阜,可仅仅两天,乾隆居然神不知鬼不觉的回了京,这样的迅速,海愉不禁怀疑传回的信是个假消息,要不然,乾隆怎么可能会在不惊动人的情况下悄然出现呢?

    海愉此时恨不得长出一双千里耳,听得到慈宁宫中高无庸向太后和皇后禀报了什么,可无奈的是,海愉只能静静等消息。

    最先传出消息的是众人忧心的焦点,乾清宫。

    乾隆一入京城,迅速宣召了各色王公大臣,当乾隆风尘仆仆的坐上龙椅,排列整齐的大臣们已经跪下身三呼万岁。

    乾隆一身明黄龙袍,衬得脸色愈发阴沉,随同回京的人众呆在各自的位置上,低着头,不说话。

    金碧辉煌的大殿略显沉闷,压抑的气氛笼罩其中。

    “谁负责京城治安?”

    一个年轻人款款走至中央,跪下道:“奴才福隆安,暂领九门提督一职。”

    乾隆微微沉默一会儿,说道:“你且退下,朕问之前负责京城治安的是何人?”

    人群中走出一人,身材中等,面目平庸,举止拖沓,毫无气概,看的乾隆心生不喜。

    “启禀皇上,奴才镶白旗副都统云保,原负责京城军务。”

    听到这个熟悉的名字,乾隆总算记起了这张面孔,那一日大闹御花园他也在,他还出现在了礼单名字上,因此,他的九门提督一职被免,又由都统贬至副职。

    忆起前因,乾隆对下面跪着的人又生出十二万分的不满,冷冷的哼笑出声。

    “云保,你好啊,你可真好,京城治安由你负责,可真是找对了人。京城繁华之景,你功不可没啊。”

    赞美的语句,被乾隆从牙缝里挤出来,云保再笨,也听出里边隐含的狠。

    “奴才惶恐,奴才有罪,恳请皇上责罚。”

    “责罚?从何谈起。为了京城的稳定,你可真是兢兢业业,‘丧尽天良’。”

    被乾隆着重强调的四个字一出,云保慌张的磕起头,闷重的响声在大厅里回荡。

    不久,地上已经是湿漉漉一片,血水混着汗水淌了云保满脸。

    “够了。”

    乾隆嫌恶的收回目光,在大厅里扫了一圈,缓缓开口道:“众位爱卿,近日可曾出过城?”

    闻言,堂上多位大臣神情骤变,由疑惑变为了然,由了然生出惶恐。乾隆见状,心里也就明白了,点点头,笑了。

    “看来诸位卿家皆于国事上用心,清明踏春之事也无了兴致。”乾隆顿了下,接着笑说道:“不过,朕有兴致,前两日,朕便带着几个阿哥在京城郊外转了转,所见之景,一生难忘。永琪,你来讲讲所见之奇景。”

    “是,皇阿玛。”永琪答应着走出行列,面向群臣说道:“京城郊外,几多百姓,衣衫褴褛,兼之尸横遍野,野火焚尸之景,称其人间炼狱,尚不能描其一二。”

    沉默时间拉长许久,乾隆才仿佛找回了说话的力气,喃喃说道:“触目惊心,云保,你可曾亲见过那样的场景?”

    “奴才......不曾。”

    “你当然不曾,因为你不敢。”

    乾隆猛然怒吼出声,似要将方才的压抑一同爆发出去,“朕还知道,不单你不敢,你两旁站着的通通不敢。”

    “扑通”数声响,两旁已经没有站的人了。

    “好好好。”乾隆怒笑,转而说道:“看来你们都很清楚,倒是比朕消息灵通。”

    底下自然一片安静,乾隆不满独自唱出独角戏,偏要拉出人作陪。

    “纪晓岚,你平日话不是很多吗?今个儿不说上两句。”

    纪晓岚挺直腰板,不卑不亢的说道:“京城郊外,乃是伤寒疫症蔓延之地。此症发于年初,至今,只京城一带,便有上万人不治。”

    乾隆呼出口气,说道:“都起来吧。朕知道不该怪你们,这件事儿想来你们也曾提过,可自年初,大大小小的事儿就没消停过,朕也是把这件事儿给忽略了,竟至如今这般境地,哎。”

    乾隆看向仍保持跪立姿势的云保,这人倒也知趣。

    “云保,京都地区由你负责,可郊外疫症频发,你干了什么?你把他们驱逐在外,粉饰太平,你的所作所为,可真是让人叹为观止。”

    “奴才知罪,可这伤寒症传染性极大,又极难治愈,奴才不敢轻易放人进城,求皇上明察啊。”

    “那么结果呢,疫症控制住了吗?”

    云保支支吾吾,低下头,闭上了嘴。乾隆冷哼一声,说道:“如今疫症已蔓延至直隶,河南,山东,甚至远至湖北,这是你控制的结果?”

    云保此时来了精神,眼睛闪闪发光,语速极快的说道:“皇上,疫症并非由京城传出,而是由外地传入啊。去岁年尾,有一批身染重症的人自湖北来京,奴才见他们已是病入膏肓,故而力拒他们进城,这才有了今日之事。”

    乾隆原来并不知还有这样内情,病症出自湖北,可递来的折子却从未提及,是两湖总督失察,还是有意欺瞒?

    “查,用心查,把这件事查的水落石出。”

    乾隆下达命令后,解散了静默半日的众臣,在例会结束前一刻,乾隆还是把云保给收监了,草菅人命,当值失察等等罪名压下来,入狱接受调查是必然的。

    从乾清宫出来,永琪择了一条少人走的路,快速奔回景阳宫。一进房门,便见着了在桌旁等待的海愉。

    “额娘。”永琪惊喜的叫着,往前赶了两步,突然脚步一顿,又向后退去,“额娘,恕儿子无礼,不过还是请额娘快些离开,儿子收拾些细软,也要搬回阿哥所住几日。”

    海愉本就心法意乱,又见永琪躲躲闪闪,一时顾不上其他,向前拉住永琪,按到椅子上。

    “你先跟额娘说清楚,究竟是发生了什么事。”

    认真的表情,让永琪知道他额娘不了解情况是不会死心的,也就不推攘,抓紧时间把事情说给了海愉。

    当日在山东,西北传来捷报,说是伊犁已被收复。乾隆心情大好,带上几个皇子,亲近大臣微服踏青去了。

    可事有凑巧,在郊外,一个病怏怏的人恰巧倒在了他们的马车前面。乾隆心情不错,也就有了助人的念头,在喂了些食物后,那人慢慢转醒。

    在他们你来我往的互动中,得知此人来自京城,在他的形容下,京城早已不是人呆的地方。那人的描述,像是当面甩了乾隆一巴掌,在他的眼皮子底下,居然会发生这样的事。

    如此,乾隆坐不住了,派人回去说了个信儿,让大队人马两日后返回京城。乾隆自己,就带着随行的几个人,连夜往京城赶去,途经直隶,所见已然是哀鸿遍野,直至京城郊外,所见堪称触目惊心。

    “额娘,就是这样了。”

    永琪说话间,疲惫之色尽显,海愉缓声说道:“你没出什么事儿就好,可是这伤寒,会不会伤着你?”

    “就是说啊,额娘,你赶快回去,把这身衣服烧了,再好好清洗,别让儿子担心。我已经跟皇阿玛说过了,这几日搬回阿哥所,跟兄弟们一起住,有没有事儿,呆个十天也就清楚了,额娘,你快些回去吧。”

    永琪站到门处,一脸忧虑催着海愉走。

    海愉拽紧了帕子,一咬牙,径自回了永和宫。

    有关伤寒症的言论在皇宫迅速开展起来,其传播速度与伤寒症的蔓延程度有一拼。宫外回来的人都很有自觉地自我隔离,轻易不进内宫。乾隆日日宿在养心殿,众位阿哥呆在其宿处,日常学习全靠其自主性。

    后宫里多出几分忙乱,在太后的主持下,由太医调配的消毒水分派到各个宫室,日日要清理,时时要洗手,消毒要进行到每一个角落。

    宫里的预防工作开展的如火如荼之时,宫外的大清理程序也在火热进行中。乾隆一声令下,原散落于京城郊区各地的病症患者通通转移至西山,有专人在京城内搜寻,有患病者,要劝服其落户西山,等待朝廷派专人治疗。而其余各省,也紧急下达通知,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务必将疫情的态势控制住。

    焦急等待混杂混乱忙碌,半个月很快过去了。在有可能是伤寒症潜伏期的时间里,从宫外回来的人并没有出现发病症状,最初的紧张也慢慢平复下来,众人说话时也不那么防备,不再是一副“你有传染病,离我远点”的面孔。

    这一天清晨,紫禁城照例有数千道门打开,宫妃们照例给皇后请安,照例由皇后带着来到了慈宁宫,可有点儿区别的是,数日未见得乾隆也出现在了众人面前。

    养了这么些天后,乾隆的气色还是不错的,神情也端正,至少海愉没从他脸上看出欲求不满的痕迹。

    在嘘寒问暖,几番客气后,乾隆终于说出了一个让海愉感兴趣的话题。

    “皇额娘,怒大海奏报,他携了端亲王世子还有新月格格,下个月初就可进京。”

    对于这个时间来说,这可不是个好消息。因为疫症,宫里早已经是戒严的状态,许久不进外人了。

    端亲王死于荆州民乱,其事迹是要拿来作为忠君爱国的典型案例的,更何况,端亲王作为一个有封地的亲王,多少旧部关注着他们的小世子呢,所以这两个孩子必须得安排好。可是,这时候让他们进宫,众人心里都是不舒服的。

    皇太后,自然也是不同意的,就算是忠臣之后,也绝比不上自家骨肉,宫里头那么多的小格格,小阿哥,要是出个什么好歹可怎么办。而且,那对姐弟来自荆州,这一次伤寒症的发病地恰是湖北,他们身上带没带着病,就算在家没得病,可这上京的一路,都是重病区,染没染上,谁说的准?

    太后深思熟虑后,静静开口:“这对姐弟吃了这么许多苦,我倒想着让他们清闲了,不为规矩所累,皇帝,你多留些心,给这对姐弟一个舒适的环境。”

    多和善的话,海愉渐渐发现,冠冕堂皇从来都是那么美丽。</p>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