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998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一个清朝,二个女人——一部女子私阅清史的最佳读本

正文 第124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2011-07-2715:38:24

    其时,朝堂上的臣僚们,每天喜上眉梢谈论的,俱是卢象升在中原的对敌大捷。

    温体仁很不开心。

    温体仁决定推荐卢象升到火炉上烤一烤。

    因此,温体仁在与崇祯议决宣大总督的人选时,故意叹了一口的气,轻轻地说:我知道,把卢象升放在宣大总督的位置,听上去是有一点的勉强。可是,现在,满朝的臣子,除了卢象升,还有谁比他更适合的呢?卢公自己不也是在圣上的屈意呵护下,一步步成长起来的吗?卢公这人性子有点拧,但不是什么了不得的问题。相信卢公是识大体懂事的,他在后面的具体公务中,应该会体谅到皇上的幽静的衷肠。

    如此,崇祯终于下定了决心,把卢象升挪用到攘外的战场上。

    当然,后面的时局发展证明,崇祯这一步棋是大错特错了。

    崇祯把对于边防军事一点都不熟悉的卢象升,放到宣大总督的位子,不仅害了卢象升那样一位国家的栋梁之材,也白白浪费了大西北战区的大好的军事形势。

    卢象升调走后,洪承畴、孙传庭顿失了一个有力的奥援。

    农民军得到一个起死回生的喘息机会。

    为此,后世的时事评论员,曾经点评崇祯的大西北战局:“(象升)既行,贼遂大逞,骎骁乎不可复制矣。”

    2011-07-2715:40:23

    4

    杨嗣昌的父亲三边总督杨鹤,剿匪不成,身死异乡。

    杨嗣昌对于朱由检之性情的薄凉,应该是有所了解。

    可是,杨嗣昌在接到朱由检夺情起用的圣旨之后,仍然从容而行,锋颖毕露地给崇祯参赞军务,最后,做到鞠躬尽瘁、吐血而死。因此,后人在评述杨嗣昌时,尽管觉得杨嗣昌的生平有种种的缺陷,但他人格中悲情的一面,仍然是令人觉得可悯可叹的。

    杨嗣昌,字文弱,湖南常德碴口坡人。出生于书香门第。父亲杨鹤,万历32年进士,诗文俱佳。杨嗣昌为万历38年进士。身逢乱世,杨鹤、杨嗣昌父子均投笔从戎,颇以知兵识人而闻于世。

    杨嗣昌最初的仕途,是平稳上升的。

    他起先做过杭州府教授、南京国子监博士、户部郎中这样的基础官员。

    天启三年,因不习惯当时东林与阉党间残酷内争的政治环境,一度称病辞职回到常德家乡。

    2011-07-2715:43:33

    崇祯元年(1628年),复起为河南副使,后升任右佥都御史,曾巡抚永平、山海关诸要隘,以哓哓能谈兵而知名于朝野。

    崇祯七年,始出任地方大员,以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衔,总督宣府、大同、山西三边军务。旋以其父母相继去世而回家丁忧。

    杨嗣昌的做人,大抵抱定了踏踏实实做事情的宗旨。他对于朝堂上热衷于蜗角虚名的阉党,或者吹箫伴侣的东林党一流人物,均不愿有很深的交谊。

    为此,杨嗣昌在朝堂中就得罪了大多数的官吏。

    他的施政理念也不能得到很好的执行。

    杨嗣昌此番上任兵部尚书,即给朱由检提出了走出死局的三大执政方针:第一,必先安内然后才能攘外;第二,必先足食然后才能足兵;第三,必先保民然后才能荡寇。

    在这之前,朱由检虽然也曾与身边的大臣们,断断续续地议论过类似的话题。但如此清晰简捷的执政理念,却是杨嗣昌首先提出来的。

    公平地说起来,杨嗣昌这人不仅口才好,文笔好,政治的思路也相当的敏捷有效。

    有关“安内方可攘外”的非常国策,杨嗣昌曾经在崇祯十年四月,交给朱由检的一封题为《敬陈安内第一要务疏》的施政大纲中,谡谡而谈:

    “窃以天下大势譬之人身,京师元首也,宣蓟诸边肩臂也,黄河以南、大江以北中原之地腹心也。人之一身,元首为重。边烽讧肩臂之外,乘之甚急;流寇祸腹心之内,中之甚深。急者诚不可缓图,而深者尤不可忽视也。诚使腹心乂安,脏腑无恙,则内输精血,外运肢骸,以仰戴元首而护卫风寒于肩臂之外,夫复何忧?今腹心流毒,脏腑溃痈,精血日就枯乾,肢骸徒有肤革,于以戴元首而卫肩臂,岂不可为慄慄危惧也哉!以故臣言必安内方可攘外,必足食然后足兵,必保民斯能荡寇,此实今日证治之切,根本之图。非敢缓言攘外也,求攘外之至急,不得不先安内耳……。”

    的确,大明与满清的军事对峙,从万历末年,经光宗、熹宗至崇祯,历经数十年,耗费了无数的银两,死了不少的人。有见识的战略家大抵已经看清:大明与满清的这一场相持,已经衍变成一种持久战了。争战的双方恐怕谁也难以迅速地占尽先机。

    因此,大明的最高统治者还不如暂且缓和、与满清的紧张局势。这样,可以腾出手来专心清理自己的后院。毕竟与强悍能战的满清八旗军相比较,农民军的战斗力稍逊。

    为此,杨嗣昌针对当时剿不胜剿的大西北战场形势,提出了“四正六隅十面张网”的具体军事方案:以陕西、河南、湖广、江北四巡抚,分剿而专防,是为四正;以延绥、山西、山东、江南、江西、四川六巡抚,分防而协剿,是为六隅;合之则为十面的天罗地网。

    这其实还是洪承畴、卢象升时期,“分区负责,重点进攻”军事思想的延伸与发展。

    可军事上的事情,讲究的是“人马未动,粮草先行”。

    军事上无论如何英明的军事家,缺乏了后勤财力的强大支援,三天之内就可能干瘪成为一只癞蛤蟆。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