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998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国体转型与共和之路——以新历史文化观解析近代史(连载)

正文 第691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2011-08-1621:35:04

    【续上】

    我们实在不能明白毕达哥拉斯这个天才,依据什么想出这些禁忌的事项出来,就如同资本主义世界惊恐地弄不明白1958年的中国,到底在干什么一样。

    但我们知道,在毕达哥拉斯之前约1600年,中国人就已经按照天下为公的理念,创建了井田制这一以平等为原则的土地经济制度——每个人可以耕种同样多的田地,但你不能占有它,在60岁或死亡之后必须还田于公。

    这样的社会经济制度,在孔子时代陷入了麻烦,所以孔子以及其后的孟子,才不惜荣辱和劳苦,去劝告人们要保护和坚守井田制。

    王莽的新政尽管短暂,却是在井田制被破坏近300年后,企图重新恢复的一次重要尝试,结果便是魏晋之后代替井田制的均田制的兴起。

    即使在井田制被废弃的这约500多年间,平等主义思想也没有离开中国人的襟怀,陈涉凭借高喊一声“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而将废井田的嬴氏政权予以推翻。

    而张角和黄巢推翻汉室和李家政权的力量,正蕴涵在太平道一类以平等为宗旨的民间自发组织中。

    再就官方来看,建官惟贤、位事惟能的原则,是不避出身的,为奴出身的百里溪可担当相责,寒门弟子凭借智力成就可**权力之巅;使这一切成为可能的,始终是对平等主义原则和平等精神的坚持。

    这种精神,也孕育了各民族平等共存的思想。

    正是这种彻底的平等主义精神,使东亚平原上的人民,可以包容天下之不平,同时以强大的道德力量,去融合一切待我不平等之民族。

    2011-08-1621:37:40

    【续上】

    而西风东渐之后,这种平等的精神,蛰伏于欧洲商业力量带来的巨大冲击所形成的认识孽障中。

    一体化的城乡开始出现差别,乡村生活共同体开始分化于乡村士绅对城市的向往中;

    也由于城市功能的转换,和工商业势力的兴起,而使本不存在的工农差别,突出为社会身份的差别;

    同时,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之间原本同源的关系,被阶级和身份的原罪概念所分野。

    如此这般的演化,使中国文明体系中的实质性平等,成为欧洲世界中政治平等误解下的“伪装”,也使工农差别、城乡差别、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差别,被赋予了政治意义。

    这些差别不仅代表着不平等的罪恶,也成为重建平等关系的巨大障碍。

    2011-08-1621:39:20

    【续上】

    蒋中正政权对这些差别,采取的是顺其自然的策略,尽管这个政权也企图通过将国民党的基层组织部署在区一级(县党部之下的区党部),来改变帝制倾覆之后地方与中央政权之间几乎要断裂的政治关系,但它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了对城市、工商业和军事的控制上,因此给**留下了在乡村进行革命的广大空间。

    问题是,旧社会的精英,也跟随着蒋中正政权,而将自己的人生目标,由乡村向城市转移,同时转移的还有除土地之外的社会财富,这突显并加重了乡村的贫穷和城市的繁荣,而城市教育的西化特点,不仅将乡村的优秀青年吸引到城市中来,也让他们除了将祖宗的茔地留在乡村之外,完全投入到由新知识和新生活共同组成的欧洲化的新生活方式中。

    就这样,欧洲化,在旧中国的土地上,以不同于其他地区的方式改变着中国的社会关系。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