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998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国体转型与共和之路——以新历史文化观解析近代史(连载)

正文 第687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2011-08-1522:10:43

    5、城市公社和乌托邦梦幻的破灭

    自1958年7月开始进入**的农村人民公社运动,在8-9月间已经冲进了城市,到9月底,率先完成农村公社化的河南省,全省9个省辖市共建立人民公社482个,其中,以街道为主的63个,以厂矿为主的218个,以大专学校为主的118个,以机关团体为主的42个,以郊区农业人口为主的41个,参加公社的人数占9市总人口的97%,【65】约240万人。

    尽管**从1958年底开始整顿公社(郑州会议),以抑制由于共产风肆虐而导致的社会混乱局势,但公社化运动并没有停止,反而在整顿之后由于担心人们对公社本身的否定,而在1959年间继续推动着公社的建设。

    这使得原先仅限于河南和四川的城市公社,在1960年重新得到发展。

    如广州的城市公社化在1960年4月进入**,成立了3800家公社工厂,职工约6.1万人。

    5月初,广东省委指示:“在建立城市人民公社的运动中,所有的居民……必须加入。每个人民公社必须有一定量的土地和一定数量的农民,……城市人民公社的农业生产必须适应人民生活的需要。”

    夏季结束时,广州所有的居民都加入了公社,作为楷模的越秀区人民公社,有9.2万名居民在食堂吃饭。【66】

    【注65】薄一波著,若干重大决策及事件的回顾(下),**党史出版社,2008年,第531页。

    【注66】傅高义著,高申鹏译,**下的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251页。

    2011-08-1522:12:29

    【续上】

    城市公社产生于中世纪欧洲部分地区的城市自治运动。

    而中国的城市公社则与城市自治完全无关,它更多地是为了解决日益短缺的城市副食品供应问题,因为1959年全国范围内的粮食减产和副食品储量急剧减少,使公社这一乌托邦式的自治组织,被当作是解决这一困境的灵丹妙药。

    但当导致这一问题的粮食供应问题暂时缓解之后,城市食堂渐渐无声地消失,城市公社的农作物种植也逐步停止,城市公社便也瓦解了,连同通过城市公社来消除城乡差别的乌托邦计划也一起消失。

    2011-08-1522:14:38

    【续上】

    但是,农村人民公社在经历阵痛之后,却成为乡村社会的基本行政单位并被坚持下来。傅高义对此的评价是:

    “如同许多神话的制度体系一样,在中国,承认政策的错误,不仅会使领导人的正确性受到怀疑,而且会对制度本身的基础形成挑战。私下里,领导人承认局势的严重性,但在公开场合,为了避免削弱他们的权力基础,他们想方设法掩饰困难,证明不成功的政策是成功的。虽然,事实上已经采取措施纠正‘大跃进’的错误,但表面上‘大跃进’一直到本书编写的时候(1969年)仍未结束,‘大跃进’、人民公社和过渡时期社会主义总路线一起,共同组成‘三面红旗’。在粮食必须实行更严格的定额供应时,政府声称正是由于公社取得了极大的成功,才有可能战胜巨大的自然灾害,因而避免了更严重的饥荒。没有制造产品可用时,工人们被称赞超额完成了生产,并被提醒要注意质量。炼钢的土高炉明明是失败了,工人却被告知,是因为他们的任务已经成功地完成了,不再需要他们了、高炉的主要任务已不是生产钢材,二是作为生产斗争中的‘铁人精神’。甚至陶铸也承认:‘报纸没有给读者一种讲真话的感觉。’【67】

    【注67】傅高义著,高申鹏译,**下的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252页。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