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998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国体转型与共和之路——以新历史文化观解析近代史(连载)

正文 第367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2011-05-0800:29:15

    (续上)

    按照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学说,去研究资本主义社会,便会发现,资本主义有一个规律性的现象,时而萧条时而繁荣的周期性经济振荡,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贸易竞争的一种必然。

    而周期性的经济危机,总是带来政治上的直接影响,当经济出现危机时,无产阶级的革命将会出现,1847年的经济不景气被理解为是1848年革命的前奏【23】,一次次的危机导致一次次的革命,最后必然是总危机的爆发和革命的到来。

    同所有理论家一样,马克思将自己对工人阶级和社会低层劳动者的深刻同情,建立在对受压迫民众的被压迫实例和反抗压迫事例的类推演绎逻辑上,因而提供了对历史变迁的更精致、更完整的科学化解释——比如财产私有制是社会的万恶之源,要铲出由财产带来的社会罪恶,就要将私有财产化私为公。

    如果认真阅读马克思的著作,便不难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其实马克思并没有对他的历史理论的核心概念“阶级”进行过满意的界定【23】;也从未尝试过去猜测,社会主义可以在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家——这样的国家中资产阶级并不是主要的社会力量和统治者——成为可能。

    所以,质疑者会认为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建立在臆想而不是社会分析的基础上,因为他从来没有能够为自己的理论,提供出不是基于逻辑演绎而是历史事实的理性依据【23】;

    而支持者特别是革命者,会修正马克思的理论,以便使其历史唯物主义的学说,可以为自己所赞赏或赞同的社会革命提供理论依据。

    【23】[英]彼得-卡尔佛特著,张长东等译,革命与反革命,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年

    2011-05-0800:31:40

    (续上)

    了解了以上这些涉及马克思有关社会主义的最基本理论问题后,再来理解中国人接受社会主义思想时,便会明白,最初赞同社会主义思想的人,如李大钊、陈独秀等,实际上是按照自己所理解的社会主义,而与中国正在进行的社会革命作思想联系的。

    马克思的社会主义理论到底是什么,或许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如何根据对马克思社会主义思想的自我理解,而为中国的社会革命找出一个新的方向。

    2011-05-0801:18:30

    (续上)

    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大概在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那几年。

    1903年上海广智书局出版了由日文转译的《近世社会主义》一书。此书提到了1847年的**同盟代表大会,并介绍了大会的宣言《**宣言》及作者马克思。

    此后,中国较早理解和热心于社会主义的人,恐怕非孙文莫属。

    1905年11月,孙文在《民报》发刊词上首倡民族、民权、民生三主义,其中民生主义,被孙称为擅扬于二十世纪的时代主义【24】。

    一年后,在《民报》创刊周年大会上,孙文更进一步将民生主义理解为欧洲社会党倡导的设法挽救贫富不均的主义,且流派甚多,“有主张废资本家归诸国有的,有主张均分于民的,有主张归诸公有的”。

    而在1905年筹组中国同盟会之际,他曾以“中国社会主义者”的名义走访总部设于布鲁塞尔的第二国际,要求加入这个各国社会党联合组织,并预言中国将于数年内实行社会主义。

    如果对照孙文在担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前后公开宣称自己是“完全社会主义家”、担任临时大总统时曾“原计画以社会主义的理想来建设中国”、卸任总统后表示“此后中国将采取社会主义”等来看,孙文的民生主义实际上就是孙文的社会主义。

    孙文在1919年阐释三民主义时表示:“民生主义者,即社会主义也。”

    1921年又说:“民生主义就是社会主义”,“民生主义即时下底社会主义。……兄弟将‘社会主义’原文译为‘民生主义’,较为允当。”

    1924年在有关三民主义的演讲中,又重申“中国国民党的民生主义,就是外国的社会主义。”

    【24】翦伯赞等编,中国通史参考资料(近代部分下册)孙文之《民报发刊词》篇,中华书局,1985年。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