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99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别装了,再装——潜规则了你

正文 第250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2011-06-1123:01:23——

    做生意做买卖,不能都兼顾。虽说比如做玉器的大行家,说看瓷器青铜,多少也能懂点,兼点,但毕竟不精,而且,什么都学什么都周转的话,精力财力根本来不了。有些阶段细到,你做瓷器中的唐三彩,就专跑洛阳西安那条线,你做瓷器中的龙泉,就转跑浙江,做建窑,就专跑江西福建一路……当然,这都是早年的事了。现在又是现在的格局。

    就说这瓷器吧。

    明清的瓷器和元以前的高古器比。无非是二十几朝,几百个品种,以景德镇这一个窑口为主,加之德化石湾那些,真赝鉴别和评价体系相对还是比较系统。入行摸上个十年八年,肯下功夫花力气,摸到个基本,并不是太困难。

    当然,说达到看一角纹饰便能立断,甚至连明清中后期那些偏门的压花款都能说准,那就是个高端的境界了,另一面,涉及到最高端的品种,比如珐琅彩,就不单是个眼力的问题,而是个接触层面和圈子的问题了。总而言之,遗留的器物多系统,前人总结研究经验也较多,学起来并不是太困难。

    而,元以前的高古器就比较麻烦了。尤其晋以来经魏晋南北朝至隋唐五代两宋,全国各地窑口遍地林立,工艺互相交叉,后代又多有仿制,留下的资料系统的又少,很多**型的东西分辨起来的确很难。而且,中国的历代文人,都比较会YY,明清以来留下来的淫词骚诗溢美之词之类的文字资料,有几成的实在?还是地方的保护主义,‘谁不说咱家乡好’,YY的多?所以,很多人,如果没有很好的方法和渠道,光一个系的窑口的脉络,就够他摸的了。书上说的是那回事,真拿几件东西给你看,又傻眼。

    要说我师傅他们干这行没挣到钱,也不对,但是挣的钱呢?唉,又都交了学费了。有的时候真的是为了周转而周转,也不知道是赚了还是亏了。而最大的获益者,或许就是我吧。不管是赚还是亏,我过眼了这么多东西,已经是赚了,大大的赚了。

    像我师傅他们这种夹在藏家和铲子之间的二手商,是这行业内最懂货的。但这个懂货,也是慢慢熬着,不断‘吃药’吃出来的——

    2011-06-1123:14:25——

    所谓‘吃药’,就是有的东西打眼了,买错了;有的,是对价值等级判断失误;有的是为了维持下线的货路,明知道东西不对,或者价值不符,也不得不忍着吞下来。

    有个段子,当年的张伯驹先生,行家下线送东西给他,他明知道东西不对,或者要价高了,但还是笑着收下来。有人以为他是走眼了,其实不然。张先生心里清楚着呢。他自己说:“我知道东西不对,但是不对的我不帮他们收下来,养着他们,以后有好的对的,他们不会给我看了。”

    但这‘药’,少量的能治病,过量能死人的。这行里混到现在有头脸的,哪个不是被药得几番死去活来,硬挺过来的?行行都这样。你站在岸上围观,不豁出去把一切都压上,完完全全的投入,永远都只是个外行。

    我师傅他们这种,是穷跑货的行家,靠眼力路子周转的那点辛苦钱真不够交学费的。至于拍卖行的那些成交额,其实那种精品,行家往往都过手过,甚至更好的都有。但那是那种的游戏规则,不能比的。有些藏家大财东就是要那个排场,那个背后所谓‘名门出身’的背景。而正当行家手里更好的东西,可能连个零头都卖不过。而他们这种行家,往往又都独具眼力,个性很强,未必愿意去和资本扎堆,沦为工具的。

    但是你没有大把大把的现金维持着,曾经那些六朝的精美的石雕残件,洛阳坑口大墓出来的绚烂无比的唐三彩,江西浙江福建大墓出来的陪葬的两宋吉盏建盏,湖南湖北顶级水坑出来的青铜器……这些真正的好东西,你连知道消息,看一眼的份都没有。

    所以,能混到被大财东赏识,混到给他们觅货,是无数普通的行家苦苦追求的机会。这跟小公司争取到一个大项目是一样的道理。但往往,这样的机会,又是客大欺店。就是有幸争取到了,也未必吃得消。其实这样说也未必客观。因为这个行业很容易被看成是极易因个人价值因素判断而左右价值的。

    再者,同样一件东西,在几个行家眼力,OK,不错,开门对的,但是对于其价值的判断,往往并不统一。这跟个人的修为,眼力,阅历,甚至个人的喜好都有关。至于价格,交易价格,往往更是说不清。尤其是越稀缺的品种,越高端的东西,越是这样。所以古董这种买卖,难以统一一个价值价格,不可控制的因素太多。很难混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