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99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铁汉子

正文 201 【既用又防】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最新最快的文字版更新尽在免费vip小说钟声悠悠,磬音袅袅,香火气息隔着偌大的花园,从贤良寺的北院飘到西跨院中所谓跨院,乃是破中国传统的中轴线建筑格局,以西院一隅延伸到中轴线上,形成中、西两院合为一体,为整个建筑群的中心原本的王府不是这个格局,自从围墙隔出寺院之后造就出“西跨院”为中心的局面

    大学士,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以及随员们占据了贤良寺西跨院,还在此设了电报房,以便随时与各方联络实际上,赋闲的李中堂并未闲着,虽然回任直督已然无望,可北洋的重要事务都要得到恩相大人的点头能推动否则,即便是皇命难违被迫而行,大多也是磨洋工,出工不出力

    皇帝转来杨格的奏折,要求海军出力运输移民,那,朝廷得给海军银,烧煤要钱买,舰船维护也要银,海军本就是烧银的,没银开不动舰船各省督抚前年报效老佛爷的万寿金没使完,以海军经费的名义分别存在洋人的银行里,总数有两百多万两这钱,李鸿章得“替老佛爷”看牢了,轻易不会动用

    所谓“轻易“显然没有把杨格的要求包括在内

    榆关急电,杨格要银支应移民实边好,支!李中堂虽然不在任上了,可淮军、北洋的势力却借着移民实边从直隶延伸到了威京,移民们扎根关外,第一军、淮军的后备军也就扎根关外对此,李鸿章看得很清楚,不就是银嘛?给,痛快的给!啥叫痛快呢?要二十万两,给三十万两,这叫痛快!总不能眼睁睁地看着杨格被太后老佛爷卡脖吧?

    “恩相,伍光鉴大人求见”

    端坐凉亭之内的李鸿章回头,向前来通禀的李逢春道:“噢,是昭俄来了?快请,就在这里见吧”

    “辄”

    李鸿章捻须看着李逢春匆匆离去”心中又斟酌了一回召见伍光鉴时的辞对杨格的支持就是今后回任直督的保证,但是,支持不是只讲付出,还得做到可以把控几个月时间来,中堂大人与视为淮系衣钵传人的杨格还未曾谋面,虽然杨格的电每每以“职”、“卑职”、“职部”自称,却不能有一丁点的大意

    一个人的地位升高到一定的地步,就会对主人的地位产生威胁杨格与李鸿章之间的关系即是如此

    支持杨格移民实边扩大北洋力量是一回事,在移民实边的具体执行中,特别是在洋务办理的过程中,老中堂必须把军队的命脉—一财源抓在里在此基础上,银,有的是!人,老中堂夹袋里多的是!伍光鉴就是其中一位

    时年二十八岁的伍光鉴在李鸿章眼里是年轻一辈中的干之士,更是其一培养出来的新式人广东新会人,十五岁考入北洋水师学堂,名列第一学成后派往英国格林威治海军大学,后转伦敦大学,学习数学、格致和西方成回国,现任北洋水师学堂助教

    杨格要用海军运输船送移民,那么至少要确保营口和锦西能够停靠运输船,因为海上驳载人员的风险极大,一个浪头来就会闹出人命故而,整理港口是当务之急

    伍光鉴的使命不仅仅是率领一班人去整理港口,杨格和张翼要开发本溪湖的煤矿,得有人:杨格要开银行,得有人:杨格要在大凌河口一带办盐场,得有人:杨格要办报纸开学堂,得有人:杨格要…老中堂的夹袋里都能使出人去,甚至连气愤朝廷不过的嗣李经方也可以从上海撵到榆关去

    实际上,李鸿章是需要杨格在朝廷和关外地方出面,北洋众人去实干,干出成绩了,杨格得面,老中堂得里杨格只需把军队整理好,训练好,坐稳他的位置就得啦!

    “卑职参见中堂大人”伍光鉴在凉亭外行了廷参大礼,李鸿章摆示意,微笑道:“昭依,快进来,外面日头毒,进来喝杯凉茶,咱们话”

    伍光鉴乖乖的进了亭,侧坐在李鸿章对面,只见恩相面前是热茶,自己面前却是凉茶嗯,恩相知道五月的京城日头毒,匆匆应召而来的属下又热又渴:恩相老了,却不能喝凉茶了

    喝了一口凉意、香味沁人心脾的凉茶后,伍光鉴恭敬的欠身道:“有何吩咐请恩相示下”

    “昭依,先歇一歇,听老夫一话”李鸿章脸上带着笑意,并没有半分赋闲的郁闷之色,反倒比以往更显得神采奕奕起来“移民实边,开发威京,乃是大清当下之国策,武毅先锋军统领杨格会办其事,实则乃是主持之人杨格叠次电报过来,移民实边,开办洋务,资金、人、经验俱都欠缺,急需支持,故而,老夫拟由出任榆关总镇营务处帮办,率一般干前往榆关相助于杨格只是,榆关乃至关外不比直隶、山东这般繁华,乃是荒凉之地是否愿意出关办理差事,还想问问个人的意见”

    伍光鉴想了想,躬身:“恩相,卑职听闻威大人正在天津筹办西学学堂,本想请恩相准允去协办此事

    关外…也不知移民实边能否成功?”

    年轻人有顾虑呐!

    略通大清国政治的人都不太看好移民实边,都将这桩利国利民的事儿看做是帝、后争权的产物在两股大势力的彼此厮杀纠缠中,移民实边是举步维艰,走得跌跌撞撞关内各省州县捏着报备迟迟不交、户部shi郎绵桓以夏解未至、筹措赔款尚且不足为由,拒绝调拨银给威京将军衙门,转付给榆关、锦州两处要害皇帝要调$淫荡小说 http://WWW.Hxiaoshuo.Net/duanpian/1.html兵船,太后暗示李某人借推托,李某人也想借机敲皇帝一下,拖着不办

    试想,与萨民实边主导者杨格有互相依存关系,甚至是衣钵传承关系的李中堂尚且如此,谁敢看好移民实边呢?

    “们多多襄助,移民实边自然能成派去,就是要勘察锦西、营口水道,兴建运输船靠泊码头的杨格所为的移民实边,正是老夫要在暗中大力协助的定国之大计昭峨,无需多虑,出关赴任,前程光明呐!看看跟随杨格征战的那些年轻人如今副将、参将、游击一大把,他们的年纪大多比还三两岁他们的学识呢?比差得多咧老夫请去榆关帮办营务就是要当好杨格的诸葛亮”

    诸葛亮?!杨格是刘禅?!恩相的这个比喻有些不对头

    略微往深处一想,伍光鉴明白了,恩相此次是当真重用自己呢!有些话不能得太明白,即便是在仅有二人的凉亭里在伍光鉴看来自己就是从学识出发给杨格以参佐决策,其他的事儿自有他人去办,他们身负的使命如何?自己不能听也无需理会

    “卑职愿往”

    “好好,今晚就在贤良寺住下明日会齐京城中所选之前往天津,再汇合北洋衙署挑选之干,出关去吧!”

    “辄!卑职告退”退出凉亭,伍光鉴突然想起一事,又向前走了两步,千禀报:“恩相,方经过督办军务处时,看到袁道台从内里出来”

    “知道了,去吧,好生休息,明日还要赶路”李鸿章神色如常,杨格的电报里已经过袁世凯进京的事儿,但是袁某人迟迟没有在贤良寺出现,“哼哼…那督办军务处里,除了六鬼就只有荣禄,其他人,犯得着袁某人去拜见吗?看来,袁世凯不是准备投效皇帝就是投效老佛爷,准备与淮系划清界限了

    督办军务处,哈哈,这个战时机构变成常设机构,还在靠近杨格宅的南河沿胡同口堂而皇之的设了衙门,真以为能仿效德意志帝国成什么“大清帝国国防军参谋总部”?那杨格在第一军搞出军令部来作甚?!鬼六鬼则鬼矣,惜乎对军事知之甚少,对西洋各国的国防体制也知之甚少,浑然不知被杨格使了个障眼法!

    袁某人野心勃勃,放着聂士成举荐的第一军司令部军政部总监不当,巴巴的跑回京师来走门路,这回算是投错问了!

    京师里眼线众多的李鸿章很清楚,袁世凯在踏进督办军务处大门之前,还去过翁中堂府邸,却被李某人的老政敌翁同和当做“jian细“毫不客气的撵了出去这种人,活该背时呐!

    “恩相,花翎督汉纳根大人来了”

    随着李逢春的禀报,李鸿章的副官汉纳根已经大步流星的走到凉亭边,略一立正敬礼就步入凉亭,又转为鞠半躬再行一礼,顺着李鸿章的势坐下

    “中堂大人,鄙人刚刚从督办军务处得到消息,朝廷决定统一各机器局所造武器制式,以裙年式步枪和弹为标准,蕊是一单大买卖各机器局要采办七九口径之制枪机器和无烟火药原材料,其中硝酸、铜皮诸项,若按照大清国新整编军队三十万,常年备弹三万万发计算,需求量惊人呐!”

    “这事儿成不了”汉纳根兴致勃勃的一番算账,换来的却是兜头一盆凉水

    李鸿章心里有算计,杨格给恩相的电呈与给督办军务处的电呈不同也不能是不同,而是杨格所言和奕浙所期望的办成统一制式枪械的时限和最佳时间有所差异奕祈巴不得立即就办成,如此,朝廷就卡住各地督抚的脖,整编军队就轻而易举了可是,鬼六没有算清楚账,各机器局要改变枪械制式需要更换机器的银最少在千万两之数,朝廷拿的出来吗?

    杨格的看法是以北洋机器局为主,随着移民实边的进度逐步扩大军工产能,在鞍山、本溪的煤铁资源开发成功,原材料的基础之上,再选定相宜的步枪制式,以绝对的产能优势压倒别的机器局,然后以第一军和今后整编各军采购天津局,而使得别的机器局没了军队采购或者朝廷、地方财政支持此时,就是天津局出兼并各地机器局的良机,也是统一军械制式之最佳时机

    按照杨格的估计,应该是在五年之内完成此事

    年轻人,能有杨格这般大局观和操控能力者,不多!目前而言,老中堂也是仅见一个一—杨格

    衣钵传人,虽然要防他“功高震主“也要慢慢放权让他在决策层面上主导北洋,这个矛盾,老中堂自觉能够协调,能够操控别人嘛,做不来的!此时跟汉纳根也不明白,还是让他去一趟榆关好了

    “大尉,此时老夫做不了主,去榆关与杨致之商议着办理即可”

    汉纳根有些不在然,对老中堂既用又防的段,他很清楚,也因此并不认为花翎总兵杨格足以与花翎督汉纳根对话

    “老大人一句话就行了,何须与杨格商议?”

    “胡炳集的定武军都归杨格了,他一句话,军事方面的事儿朝廷多半是会答应的统一军械制式,正是杨格议的反倒是老夫,如今皇帝身边都是老夫的政敌,老夫贸然出面去,杨格会很为难大尉,应该明白其中窍要的”

    汉纳根对杨格实在有几分敌意正是杨格让编练十万新军的计划泡了汤,又是杨格把定武军接受了、混编了,而今,又是杨格主持着大清制改良的事儿,咄咄逼人呐,让汉纳根在大清国皇帝、老佛爷和李中堂眼里,变得越来越不重要了,有着被边缘化的迹象

    大清国陆军的装备即将从黑火药时代全面迈向无烟药时代,对商人汉纳根来,是一个发大财的良机!只要给杨格足够的好处,消大清国自行大规模制造无烟药的想法,汉纳根就能从军火商和大清朝廷之间,得到大笔大笔的银两进项嗯…算啦,看在可爱的银面上,花翎督就屈尊走一趟榆关,拜会二品总兵阁下吧!

    汉纳根告辞离去,李鸿章看着副官的背影,不由自主的把这个德官与杨格加以比较,越比较,他越安觉得还是杨格要可靠得多,有能耐的多

    <请书友记住本站free97搜索来的书友请收藏本站哦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