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99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大御医

正文 第十四章 桃花镇重遇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卯时初刻的时候,苓儿叫醒了青梅,婉儿端水,伺候梳洗了,一并去账房里点视。『雅*文*言*情*首*发』

    苓儿点数,婉儿看簿子,一个婆子早搬了一张方凳给青梅坐。

    青梅在旁瞧着,见其中既有年下的几件簇新衣裳,还有一盒子压岁锞子,四对茶盘,四对果盘,一应瓷器碗碟,祭祀的香蜡纸箔,金银供器。还有瓜果菜蔬,干货果品,鸡鸭鹅猪牛羊肉。

    粳米多少斤,杂粮多少斤,银丝骨炭,柴炭等等。

    这个婉儿,与她娘不同,说话极巧,脑子也挺清楚,两个配合的极好,打理的十分整齐。很让青梅欣赏。

    上次送信的人说青梅要去回老家,李正方只不干不湿的说了两句,却又让人驾了他的车回来让青梅乘坐。

    因古人出门都是出双不出单,于是翌日清早,青梅起来用过早餐,拜别了薛氏。

    早有小厮把昨夜的东西装上了一辆骡子车,三四个人押着,青梅自坐了中间的马车,苓儿婉儿并薛福家的坐后头的驴车,大队伍在腊月二十二这天浩浩荡荡的出城了。

    推开车窗一看,才知李宅在城西,老家淮阴县牡丹村在京城东面,少不得穿了差不多半个城,出东城门,上了一条宽阔平坦的土道,再走十几里,两旁就尽是白雪皑皑的农田了,又因地上积雪一暖一化,路也越发难走起来,故而走的极缓慢。

    被风吹的冷,便又关了窗子。

    车厢里装饰朴素,因孝中,还缠着几匹黑纱,靠左的车壁上嵌进去一个格子,打开柜门一看,满满插着书,最下层摆着一盏紫砂茶壶,一只茶杯并折扇毛巾等物。

    长路无聊,便翻找气那一堆书来,见都是些医书,也不按类别杂乱堆放着。一些较为经典的,诸如《黄帝内经》之《灵枢》九卷,《素问》九卷,《难经》,《针灸甲乙经》,《千金翼方》,《备急千金要方》,《脉经》,《伤寒杂病论》,《景略全书》,《金匮要略》,《神农本草经》,《唐本草》,《本草拾遗》,以及时下一些医案类著作。

    青梅便找了那本翻得最烂的书来看,掀开扉页,却原来是黄帝内经《素问》一册,书内各页上都或多或少写着注解,墨迹或新或旧,想来是翻看多遍的缘故。『雅*文*言*情*首*发』

    有点中医常识的人都知道,黄帝内经分素问灵枢二卷,金庸老先生笔下那个集百般怜惜为一身的程灵素小姐取的名字就是出自这两本书。

    这两本书,可以说是医学里的葵花宝典了,据史料记载,元朝名医朱(色色小说 http://WWW.Hxiaoshuo.net/duanpian/1.html丹溪,靠自学黄帝内经,治好了母亲的一种叫‘痞疼’的病,而这病请了许许多多大夫都治不好。

    此书采用的是对答性质的,记录黄帝和一个大臣的话,就是黄帝问这个这个现象是怎么回事呀?大臣答一下医理。然后黄帝再问治法,然后大臣再答一下。

    看这些医书,真正考验你的逻辑思维及理解能力,不然内外表里,辨证矛盾的就把你整晕乎了,哲学上先涉猎点最好,可巧的是,之前因为考研,青梅深刻的学习了马克思主义。

    便打开疏过五论部分,读道:圣人之治病也,必知天地阴阳,四时经济;五脏六腑,雌雄表里;刺灸砭石,毒药所主;从容人事,以明经道,贵贱贫富,各异品理,问年少长,勇怯之理;审于分部,知病本始,八证九侯,诊必副矣。

    即指,诊断疾病,要联系四时气候,地方水土,生活习惯,性情好恶等,与西医问触叩听相差不多。

    但是,《脉要经微论》里又说:切脉动静,而师精明,察五色,观五脏有余不足,六腑强弱,形之盛衰,以此参伍,决死生之分。

    说明中医最重视切脉与望诊,在如今的西医里,已经太过于依赖机器,核磁,X线,B超,提供更直观的依据。

    前世学医,并没有把西医学的很透。其实,预防医学是一门既重要又难学的学问,只是国内的预防事业起步较晚,从SAS过后才真正引起了中央的重视,再则,之前也实在是各条件不允许。

    国外的预防医学并没有本科学位,只有硕士学位,而预防医学的硕士生,本科的学位却是临床,也就是说,国外的学生只有学完五年的临床,才能去学预防的硕士。

    而在国内,却是预防的分数比临床要低不少去,国内来说,营养这方面没有搞起来,而划分时却把营养学划归预防医学,但是,大部分医院的营养科,招的还是临床的学生,本科生根本没戏。

    正看着,突听见苓儿询问,现在到了桃花镇,车马已行了半日,是否歇息一下。青梅隔着帘子问还有多久的路程,小厮答还剩两三个时辰,青梅算了下,那就是四五个小时。

    于是推开车门撩开了帘子,问那小厮是否熟悉路途,路上可太平之类的,毕竟路上一延搁,再过四五个小时肯定要天黑了,又带着这么些东西,虽眼下还是太平盛世,难保没有抢财劫道的。

    大到生辰纲之杨痣,红楼梦里的薛蟠,总是能遇见,这治安太差劲了。

    小厮说路上过一架桥,过一个村庄,路是再熟悉不过,闭着眼也能摸到。这桃花镇是个大镇,镇上有几家铺子的店主还是相熟的,信得过。再者如今这个时节,来往串亲的正多。

    青梅只好让他们略略歇息,买些食物来吃,只不能喝酒。众人兴冲冲应了,将车停在一个巷子里,着两个人看着,三三两两进边上的酒馆里吃饭。

    苓儿想来也是初次出来,好奇的望着车外,婉儿就好些,青梅依旧窝在一边看书,突然听婉儿道:“姑娘,我妈来了。”

    青梅放下书看去,只见薛福媳妇儿捧着一个食盒过来,里面放了两样菜品、几个馒头,一小壶清酿,道:“知道姑娘未必习惯这里口味,只是我瞧着这两样子菜不错,挑了出来给姑娘略尝尝。”

    这薛福家的因见这几日青梅与薛氏关系不错,青梅在李府的威望也越发高,自家闺女又跟着她,越发巴结起来。

    青梅谢了,命苓儿赏些钱给她,折腾了半日,确实有点饿了,叫苓儿婉儿一起上车上吃了,苓儿已经被青梅调教的皮实了,婉儿倒推推搡搡,半天才肯。

    歇罢了,依旧套了车赶路,青梅这辆马车更为暖和宽敞些,就留婉儿和苓儿俩个同乘。

    婉儿一副受宠若惊的模样,换了别的主子,这是想都难想的事,况且,这马车可是老爷乘坐的,多有面子有光啊,搁现在,跟做了宾利似的,说起闲话给李青梅解闷来:“姑娘可知,这镇原叫做桃花镇,还有个典故呢。”

    “什么典故?”

    “话说,这镇本来叫红罗镇,镇上有一位大家的小姐,偶遇一位风流倜傥的公子,但是这位公子家境贫寒,小姐的家里就不肯了,难为这位公子若是能在大冬天里让桃树开花就答应把小姐嫁给公子,公子十分痛苦,这事让天上的桃花仙知道了,就违反天条,让全镇上的桃花一齐开放,这位员外没有办法,只好把女儿嫁了他。

    可天庭知道了这件事,狠狠的惩罚了桃花仙子,镇上的人感念桃花仙子的慈悲,就改叫桃花镇了。这镇上有间花神庙,听说是最灵验不过的,只要有情人去那里许愿,桃花仙子都能玉成好事。”

    青梅有一搭没一搭的听着,手里翻看着医书。苓儿却听的津津有味的样子,与婉儿扒着车窗往外看。

    青梅暗想,若是我再小个四五岁,说不定还会感点兴趣。当时不还迷恋了星座配对许久吗,还偷偷拿着自己的和易辰的配来配去。

    只听苓儿叫了一声:“小姐,快看,花神庙到了!”

    青梅有些无奈的抬起头,正想说这两个丫头几句,视线却穿过打开的车窗,落在迎面走来的一个男人身上,颀长的身板,再熟悉不过的脸,千年不变的笑容,眉毛,眼角,包括那一直微微勾起的唇角。

    眼角突然湿润了,易辰……

    两个丫鬟都傻了,唤了两声,青梅才清醒过来,急忙叫停车,小厮不明所以,以为听错了,后来又听见一声狮子吼,惊得一拉缰绳,马儿长嘶一声车子在路中央停了个稳当。

    -------------------------------------------------------------------------------------------------------------

    收推荐收藏,叫了这么长时间咋就是上不去呢?大家多支持啊,*就在不远处了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