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99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海涛法师

正文 慈悲 是一切善行的根本 1-2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慈悲是一切善行的根本—一海涛辑

    1.佛教的实践展开为社会伦理时,基本原则就是慈悲与平等心。

    2.众生该想的唯@黄色小说 http://WWW.hxiaoshuo.NET/duanpian/1.html有以慈与悲及于一切众生,不要想瞋恚或害意。

    3.在佛陀时代,生物不可虐待,不可伤害,不可刀杖众生。这种「无伤害」的理想,极受尊重——不害一切众生。

    4.在慈悲及于禽兽的精神下,不杀生物自然是一件重要的事。这种思想在原始佛教最初的时期就很强调。在原始圣典中说「其它任何东西都不可害」,就是这样的意思。

    5.慈悲是一切美德之基础。一切声闻、缘觉、菩萨、诸佛如来的善根,皆以慈为根本。

    6.此慈悲诸善中王,一切众生所归依处,如日照昼,如月照夜。为人导师,为人父母,为人兄弟,同归道场,为真知识。

    7.我们须培养关怀一切有情的心:修行得愈好,我们的心愈是慈悲;环境愈差,我们对众生的责任感愈强,于是我们修行也愈容易进步。

    8.因此我们应借着各种机会,生起更强大的愿力,希望自己愈加精进以服务众生!

    9.迈向慈悲心之路的第一步,首先要培养对他人的同理心或亲密感。这份亲密不是肉体或情感上的亲近,而是对一个人的关切与责任感。

    10.在经典里曾经提到过,我们所遇见的乞讨乞丐或是让你悲悯的老病狗,可能都是诸佛、菩萨所化现的,在你的修行之路上示现,要来帮助你增长慈悲心,迈向成佛之路。

    11.我们生存的本质必须依靠他人的合作与慈悲,我们愈是关心致力于别人的福祉,我们自己所得到的利益也愈多。你愈是自私、以自我为中心,你就变得愈孤单可怜。

    12.当一个孩子看到别人的善意,以微笑和爱对他表达关怀,孩子自然感到高兴和安全;相反的,当孩子看到别人的恶意,意图伤害他,他就被恐惧所笼罩,对于孩子的发展会造成伤害。

    慈悲是一切善行的根本—二海涛辑

    1.大悲心就是不忍一切众生受苦而欲拔除痛苦、给予安乐的心态。之所以为「大」,是因为「如来于一有情起大悲时,与一切有情而无有异」。如果没有这个「不舍一切众生」的

    心态,就不是大悲心。

    2.大悲心可说是一切佛法的根本。因为佛是从菩萨生的,而菩萨的菩提心是依据大悲心生起的——大悲心是菩提心之因。

    3.月称著作http://

    http://

    http://

    http://

    《入中论》时,在礼敬赞里提到,大悲心是诸佛的种子,在成佛道上开始、中途、最后都须修学、长养。

    4.「大悲心是菩提心之本」,将来能够成就佛陀的一切功德,全都依大悲心的修习而来。

    5.慈悲的善巧与空性的智慧,应永不分离,犹如鸟的双翼,缺一不可。

    6.徒具悲心不足成佛,仅靠瞭悟空性亦无法得证。菩提心能息除一切逆缘,能圆满自、他一切心愿。

    7.菩提心有两个面向:一是为了一切众生,二是智慧的开展。菩提心是智慧的开展,证悟空性是为了利益众生而成佛。

    8.菩提心是为了一切众生福祉,企望成就完全证悟的利他心态。

    9.菩提心绝不会因为有人不承认它而感到苦恼。

    10.世界上最快乐的事,就是为菩提心而奋斗。

    11.在发出慈悲与爱的同时加上领悟空性的智慧,是十分有效的。

    12.既然发菩提心——为造福众生而求觉悟的利他心,就必须修四无量心:也就是慈、悲、喜、舍。

    13.慈无量、悲无量、喜无量、舍无量乃是引发菩提心的重要动力,对激励利他精神有很大助益。

    14.努力想通是什么在阻碍自己真正成为佛,进而发现,阻碍在于有爱恨心的情绪起伏不定。为了克服爱恨的情绪影响,所以要修慈悲喜舍。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