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99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太极演义

正文 第一章 背景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本故事纯属虚构,本故事并非神话抗战调侃为民族尊严流血牺牲的勇士,相反是为纪念抗战时期那些战斗在敌后隐蔽战线的无名英雄们)

    第一章背景

    1923年9月1日11时58分日本神奈川县(经纬度N35.2°E139.3°)7.9级大地震,共造成伤亡约25万人,史称关东大地震。

    虽然中国人刚在日本人的刺刀下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地震发生后,依然在中国政,工,商界掀起了一场“生命无国界”的抗震救灾援日运动。

    关东大地震的发生,让日本天皇也受到了震动,皇族成员死了三个,两百年以来的江户文化化为灰烬。日本人大感国土之狭小,国土自然灾害频发,因此要开拓生存空间。

    吞并朝鲜以后,日本瞄上了近邻,大而孱弱的中国,关东大地震后,日本为缓和国内压力,弥补国内的资源不足,制定了一系列侵华策略,“欲先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并且把眼光瞄准了中国东三省。因此,巴结东北军阀张作霖,妄图染指中国东北。

    侵华战争爆发以后,东北被日军占领,溥仪成立伪满洲国。受日本人操控,日本妄图奴化中国人,先后建立了不少移民村,使大批日本人迁移到中国东北。

    1927年,鹰派田中义一上台,日本确定了对外扩张的基本方针政策。

    1939年,日本拟定了两个作战取向,分别为“南下”“北上”两个作战计划。日本起初看重苏联丰富的战争资源,拟定了入侵苏联,占领西伯利亚.

    1939年5月至9月,日本按计划,向位于中蒙边境海拉尔以南200公里的诺门罕地区的苏蒙联军发动了大规模试探性战略进攻。

    双方动用了数十万精锐部队和先进军事装备,在杂草丛生、沙丘连绵起伏的荒原上进行了一场长达4个多月激烈的交锋。日本由于军事思想和战术技术落后,遭到了自日俄战争以来首次最惨重的失败。

    北上吃了败仗,随后苏德又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进攻苏联占领西伯利亚的梦想化为泡影,日本掉头策划“南下”,夺取更大的战争资源,以便日后吞并世界储备后继资源。

    1939年9月,德国法西斯突袭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德国利用闪电战战术,迅速席卷欧洲,短短一年时间,整个欧洲,只剩下大西洋彼岸的英国。

    1941年6月22日,德国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在北起波罗的海、南至黑海的1800多公里的漫长战线上分为北方、中央、南方3个集团军向苏联发动突然袭击。德军分调部分进攻莫斯科的中央集团军主力进攻南方的基辅,以占领苏联的粮仓——乌克兰。

    基辅战役从盛夏打到秋初,苏军在基辅防御战中严重失利,不仅损失了前沿兵力,而且用于这个方向上的预备队也消耗殆尽,部署在基辅地域上的两个方面军中,有6个集团军被合围,西南方面军几乎全部阵亡,尚有几个集团军的司令被俘,德军围歼苏军66万人。

    7月底,德军打开苏联首都门户斯摩棱斯克,莫斯科暴露在德军的坦克火力之下,苏联倾全国军力与德军僵持在莫斯科-斯大林格勒一线。

    同年,德意日改《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为《德意日轴心国战争同盟条约》,此时日本凭借优势兵力已占领亚洲大部分地区,与中国僵持在湖南--山西一线。

    德意日三国首脑经《慕尼黑会议》后,日本彻底抛弃旧思想,刚上任的日本首相东条英机下台,叫嚣“欲先征服世界,必先征服苏联”的荒木贞夫上台。1941年12月7日,日本海军司令山本五十六率领6艘航空母舰千里奔袭偷袭苏联太平洋舰队基地苏维埃港,苏联海军主力基本被消灭,百万关东军占领西伯利亚后从北起库尔斯克,南起海参崴漫长的海岸线分北,南,东三路开进莫斯科。

    1942年10月,德日盟军发起斯大林格勒—莫斯科战役,同年12月,战役结束,苏联首都莫斯科沦陷,朱可夫战死,斯大林带领残兵退入中蒙边境坚持敌后游击。

    中国战场自最大重工业基地武汉沦陷,滇缅公路被切断后,已无力发起大规模反攻,在美国国内依然在为是否参战争论不休的时候,亚欧战场已成定局。

    1943年3月,百万关东军带着好像永远用不完的战略物资入关,中国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

    话分两头,1937年07月08日,正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求学的中国青年吕尚听闻日本在中国发起了全面侵华战争,决定回国,用自己学到的知识,为自己的国家尽忠,为自己的民族尽孝。

    回国前,他要去见自己的恩师爱因斯坦也许的最后一面。吕尚走出校园,他知道出了校园就是一条大街,在街尾转角就是一个水果超市,他打算去买一篮水果,这条路他再熟悉不过了,然而今天气氛却有所不同,到处是喊着世界新闻的号外,他随手买了一份《纽约时报》,报纸第一页是卢沟桥事变标志着中日战争全面爆发的新闻。

    吕尚加快了脚步,他在超市买了一篮子梨回到学校,来到爱因斯坦的宿舍,吕尚轻轻的敲了一下房门,出来的是爱因斯坦的私人医生巴斯特。

    巴斯特看见是吕尚说道:“教授最近不舒服,不便打搅”。

    吕尚微微抬高手中的水果篮说道:“麻烦你转告一下教授先生,吕尚来向他辞行”

    巴斯特犹豫了一下,转身向屋内走去,不多久巴斯特出来说道:“请跟我来”。

    然后就带着吕尚穿过客厅,来到书房,爱因斯坦正躺在一张类似中国摇椅的藤椅上,几个月不见,教授似乎苍老了许多,吕尚将水果篮子和报纸一起放在书桌上,爱因斯坦双手撑着藤椅边,巴斯特赶紧上前扶着爱因斯坦起来,吕尚看见也快步上前。

    爱因斯坦吃力的抬起左手摇了一下,然后附在巴斯特的耳边轻声的说了一下,特斯特从旁边衣橱里拿出一张毛毯放在藤椅边,就带着客厅坐着的另外两名工作人员出门去了。

    虽然搞科学的对礼节说话都不是那么拘谨,吕尚还是很礼貌的说道:“学生本不该来打搅老师的,只是国难当前,学生不得不回国,只是这一去......。”

    爱因斯坦抬手打断了吕尚的话:“灭族亡种的悲痛我比谁都刻骨铭心,其实我也想见你一面,本来我们搞科学的应该不问政治,也许能救你我的民族于水火,也许我们都能问心无愧了,你回去吧。”说着,爱因斯坦从保险柜里拿出一本书,说那是一本书,其实只是用粗线缝起来的手写稿。

    爱因斯坦轻轻的抚摸着书的封面然后开始讲:“相对论是我毕生的心血,里面实际上涉及的是质量与能量,速度,时间的关系,当今世上只有12个人能看懂,然而直到最近我才发现,有太多太多的问题不能解决,宇宙能大到什么程度,物质能小到什么程度,是不是真的只是小到质子中子和电子,如果能量足够大,这些物质是否能够再被分解成更小的物质,分解的时候是否能够释放出远远高于原子裂变所释放的能量,坐在火车上的人和站在地上的人时间速度为什么会不一样......等等。直到去年我在哈佛大学遇见了刚获得诺贝尔奖的脑神经学专家亨瑞.哈里特,他在医学领域遇到了跟我一样的问题,然而一个偶然的机会,他接触到了你们中国的上古神话《山海经》,《周易》,然后提出了《结果论》,现代人总是用科学的发现和发展去解释研究问题,去发明和创造,但是当科技还没有发展到足够的高度的时候,往往就会遇到很多无法解决的问题,然后人们就会去否定前人用结果总结出来的结果,亨瑞.哈里特用《结果论》去解释他在医学上遇到的难题后,只要科技发展到足够高度,他遇到的难题都被一一解开了。”

    爱因斯坦端起书桌上的茶,慢慢的坐下藤椅,示意吕尚也坐下,爱因斯坦接着说:“《结果论》也就是结果是结果,当把科技发展想象到足够高度,然后去解释结果,这样的论证虽然很抽象,甚至被人们驱除出科学家的行列,被认为是空想的预言家,但是却能够为科学发展指明方向,而且能够说明结果是真实的,也是存在的,当时他给我举了个例子,人是否能够长生不死,随着医学的不断进步,人的平均寿命在不断提高,每个人因为个人经历和养生的不同,已有真实的例子人活到了130岁,随着科学和实际经验的总结,人们逐渐总结出一套能够不断提高生命上限的生活方式,照此结果论,人就可以无限的提高寿命,最终达到长生不死,从医学角度说,随着人年龄的增长,各个器官和脑细胞在不断的老化,但是随着医学的进步,可以无限地通过医学手段延缓其衰老,从而达到长生不死的结果,从宏观角度说,将人比作一部不断运转的机器,照此理论,每一种疾病都是可以有一种方法去医治的,当某一器官衰老到无法承担其生理机能的时候,也可以通过器官移植的方法解决,从而达到长生不死的结果,人体器官是由细胞组成的,如果有一种器皿或者食物,能够让人体细胞不断重生,你们中国的上古神器或者灵芝仙草能让人长生不死也并不是不可能的。”

    爱因斯坦说着慢慢的闭上眼睛,吕尚赶紧将藤椅边的毛毯盖在爱因斯坦身上,爱因斯坦摇摇手,打算继续说下去,不知吕尚想到了什么,一向坚强的他眼眶瞬间噙满泪水。

    爱因斯坦接着说道:“当时亨瑞.哈里特还举了个关于灵魂的问题,灵魂附体,灵魂出窍,假如科技发展到一定高度,能够将一个人的记忆细胞移植到另外一个人的脑中,又或者是将一个人的记忆信息复制然后储存起来,然后复制到另外一个人的脑细胞中又会是怎么的结果呢?如果一个人有了另外一个人的全部记忆,能不能说成是灵魂附体呢,如果你们《山海经》里说的真的有这么一个神器能够做到,那也不是没有可能的。有很多伟大的科学家到自己晚年都开始研究神学,最后为世人所不齿,但是他们依然坚持自己的观点,在自己认为对的科学发展的道路上走下去,他们能有这样的毅力,是对科学发自内心的执着,不是因为人们所说的一个伟大的科学家研究到最后有太多太多无法解决的问题而走进了死胡同,相反是因为突破某一领域科技瓶颈有太多太多突然能够解决的问题,发展到了为世人所不能理解的高度。”

    爱因斯坦睁开眼睛,缓缓的站起身来,慢慢的翻开手中的书,接着说道:“从狭义相对论到广义相对论,一直都停留在理论阶段,提出狭义相对论的时候根据牛顿力学Ek=1/2mv^2,也就是动能等于质量乘以速度的平方的一半,然而离子的速度接近光速的时候,这个能量是非常巨大的,后来我发现能量,速度,时间,空间,力之间存在着某些联系,经过探索,提出了广义相对论,这能够解释现实中人们发现和知道的问题,但是对于我,依然有许多无法解释的东西,于是这些年,我辞去公职,不见外人,躲在这里潜心研究,依然没有进展,直到遇见亨瑞.哈里特。根据对《结果论》和《周易》的研究,我发现,坐在火车上的人和站在平地上的人会有时间差,也就是说,速度能够影响时间,而且速度越快,时间差越大,当速度大到接近光速的时候,人就可以穿梭过去,回到未来,当然这只是停留在理论上的,当人体达到光速的时候,生命体是否还能够存活依然#性爱小说 http://www.Hxiaoshuo.Net/duanpian/1.html是一个当今科学无法克服的难题。根据广义相对论,宇宙间最快的速度是光速,然而从《结果论》来说,原子裂变成中子,释放出的能量是Ek=1/2mv^2,这里的速度是光速,然而核变依然无法分裂中子,那中子是由什么组成的呢,在《结果论》中当能量达到足够的时候中子是能够被分裂的,当中子被分裂的时候,释放的能量就是远远大于原子被分裂时候的能量,根据此能量公式,这个速度也应该是远远大于光速的。只要人类能够掌握这项技术,理论上就能穿梭未来,回到过去的任何一个时间段。”

    爱因斯坦说完,将书又放回书桌,然后转身向客厅走去,侧身慢慢的坐在茶几边,边沏茶,边说道:“最近喜欢上了中式茶艺,当我思绪烦乱的时候,就坐在这里喝茶,来陪我喝会茶。”

    吕尚走过去,靠窗坐下,几次想开口说点什么都总是咽了下去,总觉得在这个时候,任何的理由借口都是一己之私,地球不光属于哪个国家或者民族,甚至不只是属于全人类的,而是属于地球上的每一个生命。

    爱因斯坦微笑着看了吕尚一眼,好像知道吕尚想的什么一样接着说道:“如今核裂变已经被科学界普遍认为可行,美,英,德,苏,日都开始了原子弹的研究,我虽不懂政治军事,但是中国已经失去大片土地,而且失去了制空权,中国已经没有了合适的实验场所,美国人虽然走在前面,但是一直都没有对德日宣战,中国人也许只有靠自己的努力去争取机会,而且一旦泄密德日先一步试爆成功,亚欧大陆要再扭转战局,怕是回天乏术了。”

    爱因斯坦用镊子夹起茶杯,然后倒上第一轮,然后倒掉,接着上第二道茶,放到吕尚面前,吕尚赶紧起身弯腰去接,爱因斯坦示意吕尚坐下,接着说:“我一生追求科学真理,然而……。”

    爱因斯坦起身走回书房,拿起书桌上那本还没有名字的书看着,半响,爱因斯坦将书递给吕尚,然后说道:“你我师生一场,也许你能帮我走完剩下的路,最后老师有句话送给你,当你将来难以抉择的时候,记得你我的一生都只属于科学,属于全人类,属于地球上的每一个生灵。”

    吕尚接过书想说点什么,爱因斯坦坐下,闭上眼睛摇了摇手“你走吧”。

    吕尚跪下哭道:“尚自幼父母双亡,浪迹江湖,国破山河碎,流亡海外,遇恩师待我如子,授我学识,教我做人,然学成之年却无一德以报亲,此一去天各一方,教授珍重。”吕尚说完,对着恩师磕了个头,不舍的离开了这个熟悉的宿舍,他曾经多少次揣着满脑子的疑问来到这里,然后满心收获的离开,每当想到这里他的心里就有了底气,而马上他就要离开这里去到一个熟悉却更陌生的国家,在那里,他不再是一个博学的科学家,他在那里一直都是一个没长大的孩子。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