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99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凿西域

正文 第五章:欲暖还寒时序,扑征路,凄风苦雨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第五章:欲暖还寒时序,扑征路,凄风苦雨

    副题:临机断使团大转徙

    多年以前,不满十岁的甘父从匈奴流落上京,自卖其身,先被城中商贾买为家奴,后被张骞收为义子,送到张瑾跟前习练武艺。 .随着年岁增长,甘父越发长得精悍而又文秀:血液里流淌着匈人的粗犷与豪放,有少年的血性冲动,英气勃发;自幼受张骞张瑾两位当朝文武大师熏陶浸染,又有成年的从容练达,沉凝冷静;不但武艺臻精,任狭仗义,而且温文儒雅,忠谨敦厚;既天赋灵智,又善于韬晦养性,这两种相抵牾的品性竟是如此完美地凝结在甘父身上。每从张骞张瑾爱怜的目光里,可以看出,从少年甘父那儿,他们各自找到了自己的影子。

    张骞端祥着甘父递来的十字双箭,微微笑着,听甘父讲完捡箭的过程,又和张瑾细细地合计了一番,吩咐说:“仲瑾传令起营。”张瑾“诺”地应声,转身出帐去。甘父也不敢怠慢,马上着手归拢铺盖用物,却还是有些不解地问:“非得要现在出发吗,大人?”张骞把简札放进箱箧,合上盖,轻拍了拍,说:“你们发现的,是使团密间沿途留下的信标,在召唤匈人。我估计今晚,最迟明早,匈兵就可赶到这儿。”“噢。那我们往哪儿走?”少年问。“往东南,拐到积石山前,沿山根向西,过黄河,进金城。”觉得少年可能没太弄明白,张骞补充说,“行路要尽量避开人烟繁盛的地方,以防遭遇匈奴逻骑。”

    “那为什么还要进金城?”

    “金城是羌人居地,人多耳杂,在那里*潢色小说 http://WWW.HXIAOSHUO.Net/duanpian/1.html宿营,匈兵不易偷袭。”

    “明白了。”少年说着,紧随张骞走出营帐。

    营地里人声鼎沸,篝火通明,一派纷忙景象。张瑾指挥着卫士拆迁搬装,脑中却在飞快地转着:汉平的决策很对啊,毕竟是识文断字的读书人,关键时候把持得住,拿捏得准;但这个留路标的细作是谁呢?瞅见张骞和少年走了过来,紧迎了两步,说:“汉平,收拾得差不多了。”“出发!”张骞果断下令。

    “传令:后护卫队在前,前护卫队殿后,走!”张瑾大声宣命,跃身上马。马队迤逦着走出门楼。张瑾赶到队首,找到甘屈罗,问:“老甘,你们派出斥候了没有?”甘屈罗右手抚胸躬身回答:“放心,大人。走百里多,天亮,就到山根。”“好,注意加强警戒,有情况,及时禀告。”张瑾叮嘱完,返回到马队中央,和张骞并排,走了一会儿,庆幸地说,“汉平,看来我们幸好是在陇西休整了三天,要不然,早就慌里慌张地和匈奴兵撞上了。”“是啊师父,义父在陇西的时候就猜到,我们的行踪可能暴露,所以,临时变更了出关时间。”随在后面的少年插了句。

    “一是,大家情绪比较低落;再个,这么一群人马,要封住消息很难啊,必须得打破常规行程。”张骞正打着盹,听少年讲完,才悠悠地说。“汉平说是士气不高吗?所以,到了陇西就作了那番精彩的论说?”张瑾回忆着说。“不敢说精彩,但确实发自肺腑。”张骞敦厚地笑笑。“话不多,但讲得确实管用,稳住了人心,振奋了士气。”张瑾由衷赞叹。“师父,现在看来,义父的决定是对的。”少年接了句。

    三人你一句我一句,边走边说,不觉东方泛白。翻下道丘坎,猛听后面有人惊呼:“火!”

    张瑾勒马冲回坎顶,就见西北天际一片绯红,像是块火烧云掉了下来。那不是太阳升起前的朝霞浸染,那是他们昨晚宿营的土著堡,已然成为火海!

    卫士们也随着张瑾爬回坎顶张望,马队中立时滚过一阵骚动。

    张瑾见张骞在向自己招手,驰下坎去,随张骞走到处僻静地。张骞说:“按昨晚的决定,调换李翦吧。想必匈骑兵过不多久就会知道我们的行踪尾追过来。要尽快离开现在的平川旷野,赶到山脚下,进入丘陵地带,我们才可能有机会消灭他们。必须消灭他们,否则,老让他们这么跟着,一不小心就会被咬。”“我这就安排。”张瑾拐马招唤还在坎顶上的卫士,“保持原有队形,赶在太阳出来前,到积石山脚下。走!”

    卫士们纷纷冲下丘坎。大地轰鸣,像是天际滚过的沉雷渐行渐去。“邢玉堂!”张瑾从按序在眼前驰过的队伍中唤出个三十来岁的汉子,让他留在身边,当殿在最后的李翦过来,又招手拦住了李翦和他的护卫队,便对李翦说,“考虑到当前情势紧急,为保护好大人安全,换你到中队去。”

    李翦小眼睛眨了眨,没有吭声,也没有挪身。

    “去吧。大人是我们整个马队的生命。他安全不安全,关系到马队的存亡。你到甘父那儿应差,听从他的指派。”张瑾压低了声音,态度硬朗。“诺,大人。”李翦答应着打马前去。

    张瑾指指身旁的邢玉堂转对其他卫士说:“这是邢玉堂。李护卫长因为另有要务,由邢玉堂接任你们的护卫长。今后一切行动听从邢护卫长指挥。”向卫士们宣布完,张瑾简单地向邢玉堂交待了几句,打马追向前去。

    卫士们来自不同行伍,经过二十多天的厮磨接触,彼此都有了熟悉了解。尤其是对张骞和张瑾身边左右的几个重要人物,如甘父是近身侍卫;邢玉堂、王文英是帐前侍卫;另外还有司仪、司务、司刍、通译、司医等一干人,大伙对他们都很尊重。邢玉堂接任左前护卫队护卫长,也很快得到了卫士们的欢迎,没有人流露出什么抵触情绪。带着本队人马追上已去远了的马队,邢玉堂和右队护卫长合计,分别派出搜卒,两人一组,分三组沿路向队后搜索。

    嫩黄色的草原在卫士们的身后渐渐退去,马队逐渐进入沙碛、戈壁和丘陵地带。当走进积石山坡前冲积区后,马队缓下步来,向正西拐去。

    太阳从身后跃出在山脉脊顶上,从层叠的乌云下,射出耀眼的光,给云层镀上了金灿灿的缘饰。阳光暖融融的,让人觉得亲切温馨。

    张瑾呢?在马背上跌了个盹,张骞猛然醒觉,前后看了看,王文英在前,甘父紧随在后,李翦走在马队的另侧,独不见了张瑾:也难为了他,跑前颠后的。

    “汉平,”张瑾这时跑过来把张骞叫出队列,又递上枝十字双箭,悄声说:“汉平,这是邢玉堂他们发现的。估计匈兵很快就会追上来。”张骞接过十字双箭,翻转着看了看,说:“这在我们预料之中。按昨晚商量的办,先不要惊动他们,只要引匈兵过来就好,万不要打草惊蛇。”张骞把十字双箭递还张瑾,又问:“还有什么情况吗?”“眼下没有了。”张瑾把十字双箭交给身边卫士,交代说,“把这个放回原处。”“仲瑾,”卫士去后,张骞挽辔和张瑾同行,“昨天的这个时候,我们出了陇西关,到现在短短的一天时间,觉得像是过了一年,又像是耗去了毕生。”“事情接连不断,漫长的一天啊。”张瑾感慨着,“不知道又会有什么事呢?”“是啊,仲瑾。调换李翦,还仅仅是因为怀疑,不能肯定细作就是他。把邢玉堂调过去,也是为了进一步查访。细作不应该只有一人。”张骞沉思着说。“汉平认为还有其他人?”虽是发问,张瑾也点头表示赞同。“只是猜测。”张骞若有所思,欲言又止。“噢。”张瑾似懂非懂,摇了摇头,又点了点头。“密间的事要多注意观察,心中有数就行,万不可声张,以免造成恐慌。保持马队的整体稳定,在目前是第一位的。”张骞说的好像也正是自己所想的,张瑾又点了点头。“仲瑾要注意休息啊。”张骞转头看着张瑾又关心地说,“甘儿年少可以坚持,你操心的事多,要抓紧休息,不要硬撑着。”“放心吧,汉平,马背上过活已经习惯了。马背可以说是我的第二个家,困了就打个盹。这我知道。”张瑾笑笑。

    在山冈中隐没的马队蜿蜒着走进两峰夹峙的山谷狭道,两边是遮天掩地的悬崖陡壁。太阳从山顶上时隐时现,洒下斑驳的光。谷道并不长,不一会儿就走了出去。看看临近正午,听前面又发起喊来。原来,谷道向前延展成为盘山的羊肠小道,半山腰处一岩尖凸,似狼嘴状悬空卓立;窄狭的山道从嘴缝盘过,上覆巨崖,下临绝壁,仅容一人躬身才得过去,稍不小心就有坠崖的危险。驮运货物的马匹因为体态臃肿,要卸下些货物,匀派到其他卫士的战马上。人马便在这半山腰的狼嘴前挤做一堆。好在张瑾调度有方,让甘屈罗先带本部护卫队穿过狼嘴,向前散出斥候,安放警戒,接着安排运载货物的马匹逐一通过。若在狼嘴道稍作逗留,可见前后上下盘旋的山道上,马队在缓缓地有条不紊地挪动着。

    最后一波搜卒急驰过来,向殿在最后的张瑾报告:“报大人,八十里外发现有匈奴千余骑兵,一个时辰后就会到这里。”

    “他们来得倒挺快。”张瑾轻声嘀咕。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