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99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新军阀1909

正文 新军阀1909第74部分阅读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求,忘记了1918大流感时,中国对于西方的援助,忘记了他们曾经称呼华飞为救世主的岁月,忘记了他们与中国的军队在俄国的土地上并肩作战的昨日。m4xs.com

    从救世主到魔鬼,这是一封德国新闻报纸的评论,这位德国记者毫不掩饰他对于英法等国的讽刺和蔑视。坦言在彬彬有礼的绅士外表下,掩饰的全是强盗般赤裸裸的欲望。这名德国记者说,在自诩为文明的西方社会,是一群批着文明外衣,虚伪贪婪的野兽。而真正文明的社会,却是有着悠久历史文明的东方古国。那些自诩为文明的绅士们,翻翻你们的史书,在人家五千年的历史前,你们除了粗鲁,无知,虚伪,蛮横外,还能留下什么?

    德国与中国的关系历来紧密,虽然后来因为中国对德宣战而一度中断这种发展关系,但是当时在中的德国人都受到了极为善意的优待。许多德国人至今认为,中国对德宣战不能怪中国政府,而是因为把罪责归咎于英法等国的压迫。中国国力弱小,且又在日本国家的现实威胁下,这是一种无奈的选择,就似德国最终选择无奈的投降一般。

    这种论调在德国极为盛行,尤其是当战后德国经济陷入水深火热之际,中国政府宣布免除德国对中国的全面战争赔款,并且还提出一笔巨额的经济工业合作计划。不仅令德国的魏玛政府感激涕零,也博取了德国民众的极大好感。令德国成为如今在国际上中国坚实的支持者,这不得不说这个令人感叹的局面。只是可惜的是,如今的德国国际地位非常低,帮不了中国多大的忙。

    国际上德国帮不上多少忙,这让德国人感到无比的歉疚。于是类似于上面的这些评论在德国各地开花,忠实的德国人不知道如何报答中国朋友的帮助,只能用这种方法表达着他们的心愿。

    而这位德国记者的尖锐评论并没有在英法等国引起太多的转载。唯有美国国内的报纸,有不少通讯社进行了转载。同时还有不少美国民众也刊发了他们特有的绝对中立的客观评论。

    然而无论国外的评论如何,至少在澳门事件上,中国新生的临时中央再一次取得了巨大的民望,尤其是在国外的华人世界,引起了极大的轰动,又掀起一场声势浩大的回国返乡高潮。许多南洋乃至美国的工商企业家纷纷回国投资实业,成为新生中国外资的最大来源,并第一次超过进入的洋人资本,这倒是华飞所料未及的。

    澳门事件的最大好处就是向世界各国第一次严正地宣告了新的中国政府在外交上的立场,华飞并不打算触动所有各国的在华利益,但是你们要留在中国经商赚钱,就必须遵守新的规则。有些底线是绝对不能触碰的,你们谁要是触碰了,那么不好意思,就别怪我们不讲情面了。

    虽然各国的反应非常快,随后纷纷发布了在此事件上他们的抗议和不满。但是一个现实就是,无论是哪国,尤其是英法等国日后在中国的行为就要有所顾忌了。他们抗议是发了,但那也仅仅是情面上不得不发而已。如今他们真的采取行动,向当初联合八国军力再次进攻中国,别说实力上不允许,如今的中国,可不是昔日的清政府了。万一把那个琢磨不透的年轻总统惹恼了,一并把上海的租界给你收回来,你英法等国还不照样瞪大着双眼,能采取什么办法?

    英法可不是在杞人忧天,当初中国公警数次进入上海的租界抓人。如果不是顾忌着什么,恐怕他们早就似今天一般,把军队直接开进上海的公共租界,哪里还会与你多言。

    华盛顿关于澳门的谈判不得不中止,早在中国军队进攻澳门前三个小时,中国的谈判团就立即宣布中止一切谈判活动。当时各国就意识到事情有变,果然天一亮(美国时间),东方的香港就传来电报,澳门被攻占。

    留给葡萄牙政府的选择并不多了,要么接受既有事实,与中国进行善后谈判,把那些被俘的葡国人赎回来。或许还能捣鼓二个小钱,撑撑末日帝国的脸面。要么用武力解决问题,出兵澳门,洗刷耻辱,教训不知好歹的中国人。

    但是这看似是多项选择的选择题,实则留给葡萄牙人的选择,只有一个,那就是接受。如今对于英法这样的强国来说,让他们出兵中国,他们都会犹豫再三,别提葡萄牙这个区区小国了。

    另外还有一点极为重要,那就是葡萄牙的邻国西班牙的态度。虽然西方各国对于中国大都抱着批判的态度。但是整个西班牙国家可是受中国恩怨最多。现今还有许多中国的中医留在西班牙,并且让西班牙人极为信任。中医学校在西班牙更是开进几大大学中,报考者挤破门槛。

    没有一个国家如同西班牙那般,对着中国怀有救命恩人般的情怀。在当初大流感席卷西班牙的时候,连西班牙的国王都被感染。有人甚至预言,这场流感,将会灭亡整个西班牙民族。所以你可以想象,中国中医的介入,并治疗好大批的西班牙民众所带来的影响。许多人,直接就是在中国医生的救治下才从死亡线上活了过来,你们他们对中国,会有怎么样一种感觉。

    加上西班牙的主要殖民利益在美洲,所以西班牙人对于中国并没有根本上的利益冲突。西班牙国王与西班牙民众在此事件上的一致,令西班牙对葡萄牙采取严厉的外交警告和军事施压。葡萄牙或许还不惧怕中国的强大国防军的威胁,但是临近的西班牙强国的军事现实威胁,他们就不能视若无睹了。

    就在葡萄牙还未作出决定,事情发生的第二天,中国的大总统府新闻办公室发言人又发出一封令人目瞪口呆的公告。

    在此份公告上,中国政府宣称捷成事件中枪杀澳门民众的几名罪魁祸首,也是那份通缉名单上排名前几位的人物,皆都逃往香港。中国政府督促英国政府采取行动,尽快把在港的通缉犯移交给中国的司法部门,以尽快进行公开公正的审判。

    这份宣言,再次把西方沸腾的报纸新闻推向另一个高峰。许多人惊然大呼,难道中国军队出动十几万军队的根本目的并不是澳门,而是香港?他们的目标不是葡萄牙,而是英国?

    什么“通缉犯”逃往香港,这分明就是借口。这才多长时间,你们怎么知道“通缉犯”逃跑了,而且还是逃往了香港。可是让许多记者们迷惑的是,既然中国的目标是英国人,为何不先动上海,而是千里迢迢跑往香港?不合乎道理啊。

    记者们纳闷不解,许多英国和法国乃至欧洲许多国家的少女们,那叫一个心花怒放。什么叫做大英雄,如同华飞这般的传奇人物的这样作为,才是大英雄的举措。竟然敢挑战世界霸主英国人,华飞真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啊。在这些少女的心目中,华飞就似一位勇敢的屠龙英雄,正式踏上了他的屠龙之旅。

    对于当初日本人占领东北,而华飞毫无动静的举措失望越来越小。看来,我们的英雄并不是胆怯懦弱了,他只是在下棋,下一盘很大的棋。是这样的,一定是这样的。

    英国人行动了,不仅迅速从本土增派十几艘海军军舰,还从澳洲和印度等殖民地调集三个师的军队和雇佣军增援香港。另外,法国在各地的军队,也在调兵遣将中。西班牙的军队暂时停止了调动,葡萄牙的军队也开始了调动,欧洲各国的外交官们一时间忙碌的连口水也喝不上。中国南京的外交司,更是车水马龙,人来人往。大批记者们聚集在外交司,第一内阁办公楼,总统府的大楼外,急切等等待着最新的消息。

    南方的唐继尧等人似乎看到了机会,也在开始调兵遣将,并对中央军事司令部的命令置若罔闻。日本人也蠢蠢欲动,本土第一主力舰队开始起航南下,开外台湾。如果再有一次八国联军进中国的场景,日本人不介意再次扮演一回主角。

    山雨欲来风满楼,海雨欲来浪滔天。西方许多报纸惊呼,第一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不久,这第二次世界大战难道又要开始了?此外,各国的民间人士却不愿为了所谓的帝国情面去支持政府的行为了。战争给他们带来了太多的痛楚,战争的伤痕还未抚平,他们实在不愿意为了几名枪杀游行民众的侩子手,而再次举国发动战争。

    那种子弟死亡,那种忍饥挨饿的场景,他们不愿意再次尝试了。凭什么国家要为几个侩子手而大动干戈,凭什么国家要为葡萄牙出头。中国只是讨要几名通缉犯,他们的军队既未包围香港,也没有攻打香港的意思,干什么立即就反应过敏,乃至迅速出兵?

    再说了,香港本来就是人家的土地,人家没有要回来,只是要去几名通缉犯,你们就要攻打人家。这打赢了还好说,但是中国如今 可也是东亚一强国,万一打输了,不仅会丢了香港,还要让国内民众支付大量的军火开支,便宜了那些军火商。

    这种论调不知怎么地迅速传播开去,并在英国民众内形成巨大的反应。许多英国人走出家门打出要工作不要战争,要面包不要死亡的口号,反对政府出兵香港。示威游行就似烈火燎原一般,在英国各地席卷开来。规模越来越大,声势越来越壮观。许多报纸上直接就说,百万民众大游行,抗议政府再次爆发战争为题。由此可以想见,这次游行示威的规模了。

    这次游行固然有着幕后推手的作用,但是综合起来,还是一战过后,民间厌战情绪的一次集体大爆发,和政府不顾民生的改善,持续发动战争的行为结果。这样的现状直接导致英国政府不得不宣布取消了几个师的军队调动,只是增派十几艘海军军舰去香港,以增加香港英国人的安全感和在突发事件后,在港英国人可以迅速撤离。

    英国政府并表示,愿意在此问题上,与中国政府进行沟通谈判。如果那些通缉犯真的在香港,英国政府愿意帮助中国政府,最终实现通缉嫌犯的引渡。

    英国政府不得不屈服,不是屈服在中国的强硬下,而是屈服在国内民众的抗议浪潮中,屈服在厌战的大环境氛围下。如果他们再不屈服,谁知道现届的英国政府会不会被愤怒的民众推翻,谁知道愤怒失控的民众,会走向何方。要知道如今共产主义运动在各国风起云涌,这次大游行,背后未尝没有他们的推动。

    英国人一萎缩,法国人立即软趴了。英法都萎缩了,葡萄牙人还敢搞出什么名堂?欧洲强国都最终却步了,日本人的主力舰队半途回家,只当是一次出海训练罢了。日本人可也不傻,欧洲强国都不出头了,他们当然不会把舰队开到台湾,刺激强硬而又敏感的中国南京政府,主动把对方的注意力吸引到台湾地区。

    日本人的鹰派虽然好战,但是战争的目的还是为了利益。如果没有利益可以贪图,就是没有鲜肉吸引的饿狼,哪里还会有啥动力?如今日本人占据了中国的大片土地,而与中国的关系反而变得安静下来。这让如今的日本政府诧异不已。继续动作吧,心有余而力不足。不动吧,眼看中国实力越来越强,这心中的忐忑一刻未曾停止。

    所有列强都偃旗息鼓了,这下轮到唐继尧等人傻眼了。要知道当初他们可是打算孤注一掷,联合洋人,借此机会,趁机发难。谁也没有想到,局势改变的如此之快,令人目不暇接,完全反应不过来。英法等国的军事行动,竟然因为国内的游行示威,而全部停止了。

    唐继尧傻眼了,陆荣廷痴呆了。当初中央军事司令部连发几封命令禁止他们擅自调动军队,但是有恃无恐的他们置若罔闻。这下好了,洋人走开了,中央司令部的怒火,恐怕就要撒在他们的头顶上了。

    正文 281 被调戏的英国水兵

    更新时间:2010…6…3 0:29:22 本章字数:5253

    唐继尧等人也是久经政治的老手,他们可不会坐以待毙,毫无应对措施。当天,唐继尧等人就迅速给司令部回电,申明他们本人由于过于担心香港等地的安全,所以对于司令部的电报完全没有看见。而所谓的军事调动,只是佯动,以给英法等列强以警告。

    如今看见司令部的电报,他们诚惶诚恐,罪责难辞,请求司令部给予处分。同时,唐继尧还递上了一份对下面军官的处置名单,声言这些人都是错误理解了他的命令,把军队调往不合适的地方。7k7k001.com

    这封回电简直就是睁着眼睛散扯淡,司令部的电报何等重要,那可是专线专人值守,你们能看不见?关心香港的安全,佯动部队。好吧,即使是算你们佯动部队,为何把军队全部调到粤赣边境,粤闽边境,粤湘桂边境?再说了,你们佯动部队,有那样带着大量火炮弹药,甚至把为数不多的飞机坦克都一并带上。这完全摆出的就是一副北上决战的架势,你非要说是南下佯动,对英国人施加压力,当其他人都是外行啊。

    虽然这封电报看上去漏洞百出,但是政治上的事情,讲究的是一个姿态。如果你非要打破沙锅问到底,当成辩论会,那可就贻笑大方了。唐继尧摆出了求饶的姿态,中央政府要么按照他提出的条件,对一部分军官进行处罚,就此了结此事。要么按照军规,罢免唐继尧等人的职位。那样就等于撕破脸皮,全面再次开始内战。或者中央重新下达处罚命令,如果唐继尧等人可以接受,那么他们也会哑巴吃黄连,打碎牙齿往肚内咽。

    出乎很多人,甚至包括是唐继尧本人的意料。在几天之后,司令部只是下达了一封轻飘飘的处理意见。对于唐继尧的失职行为给予警告处分,并处罚半年的军饷。关于唐继尧提出的处罚名单上,司令部撤去了大部分中低层的军官处罚,大多数只是警告处罚,对于底层军官,甚至完全没有处罚。对此司令部的解释是,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所以在他们没有收到更高一层的命令后,他们的行为并没有过错。

    而那份名单上的所有师以。上高级军官,则纷纷给与了降职的处分。中低层军官限于途径饿职责问题,可以免追责任。但是作为师级乃至军级军官,不仅因为玩忽职守,忽视了司令部的命令,而且在明显不合理的调动命令前,没有向更高一级的司令部请示确认,没有作为一名高级军官的基本军事素养和指挥素质,所以应当严加处罚。

    唐继尧不傻,他的幕僚们更不傻。。虽然对于唐继尧的处罚轻轻揭过,但是这个最终处罚意见却是一柄锋利的匕首,杀人不见血地刺进粤军和滇黔桂军的心脏。所有的过程,铁血军报上都可以全过程查阅。唐继尧出卖了他的底层军官,舍卒保车。而司令部则对那些严格服从命令的底层军官不乏表扬之词,根本未加处罚。一对比之下,谁更加得到下层军官的军心,高下立判,根本无需多言。而对高层军官的处罚,又从某种程度上削弱了唐继尧等人对于南方四省军队的控制。

    即使如此,唐继尧还不得不接。受,在北有十几万国防军大军,后有国防军十几万精锐的情况下,失去一切外部有利条件的他,根本没有办法在此时对抗中央。

    无论这是苦果还是毒果,唐继尧他们都不得不吞。下。因为这最终的果实,完全就是他们自己嫁接出来的。

    无论是民间人士,还是国内的老一代政治军事家。们,都逐渐发现,新生的南京中央政府,在一系列事件上,越来越彰显他们在处理手法和手段上的高明,再也没有当初自治区时期的稚嫩和生涩。无论是华飞逐渐成长起来,还是麾下有着越来越多的谋士智囊,眼观天下大势,数百年来,有谁第一次收回被洋人占据的土地?华飞!有谁可以有如此高的民望和支持率,华飞,有谁可以有如此巨大的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华飞。如果不出巨大的意外,南京中央政权的稳固,再无疑虑。

    南京中央在法理上的统一,甚至在军事事实上。的统一,都远远没有在民众,尤其是那些精英学者们的心中统一地位来得重要。如此结论,就会产生这样一个结果。那些在野的前政府乃至前清的官员,或许是不能,又或许是不愿参与到新政府中去。但其中的不少人,的确还是心怀国家的。如今他们可以通过时事评论报这个参与政事的开放式论坛,提出他们的政治主张和民生治理看法。这些人,许多人都在官场上摸爬滚打几十年。离开了官场的掣肘,失去了牵扯不断的利益因素,加上如今在地方,许多问题都是亲眼所闻,亲耳所听,所以提出的民生治理方案和一些弊政的解决方案,都非常专业和切实可行,极大地促进着国内内政的建设发展,同时也对现行政府实现着某种意义上的监督职能。

    英国人最终屈。服,但是他们目前毕竟还是世界老大,怂也要怂的有点老大的样子。十几艘军舰,包括一艘战列舰,一艘战列巡洋舰和二艘重型巡洋舰的舰队,实力也算不弱。但一来到南海,周围就游曳着几艘根本看不上眼的驱逐舰。但即使如此,那些应该军舰上的水兵们还是觉得非常不爽。打开水下听音器一听,好家伙,这海面下,至少游着十几艘的黑鱼啊。

    此时,这些英国水兵们,才终于感同身受地体会到他们当初的盟友,日本水兵的感觉了。也明白了日本海军与弱小的中国海军的几次交锋,为什么都取不得胜利,甚至还吃了几次大亏的原因所在了。同样是潜艇,德国人用来对付商船队。但是中国人,却悄悄地和水面舰队开出来,摆出一副待战的模样。真是大胆啊!但是英国人也怕啊,他们十几艘军舰的舰队规模虽然不弱,但其实真正的反潜力量根本不强,对付海下的潜艇,还真的不似在北海或者大西洋那般,那里可是主场作战啊。

    不过令英国佬更加头疼的事情还在后面,那就是飞机。随着距离海岸线越来越近,距离达到国防军空军的作战半径内,国防军空军的侦察机率先过来参观。转悠一大圈,拍照,招手,就差下去合影留念了。

    侦察机刚转屁股离开,战斗机又来了。战斗机倒好,没有拍照,也没有向英国佬招手致意。杀气腾腾地过来看几眼,见空中没有对手,扭头就回去了。直把军舰甲板上的英国水兵看得擦汗不已。

    不过这只是小汗而已,真正的大汗,瀑布汗还在后面。侦察机,战斗机都过来凑热闹,轰炸机也不能闲着啊。只见那些执行完轰炸澳门任务的轰炸机机群过来了,苍蝇一般嗡嗡嗡地过去了,鱼雷攻击机紧随其后。不过或许是这次任务对海作战不多,所以这鱼雷攻击机的数量,明显就要让人安心许多。

    鱼雷机过去了,英国水兵们心想这下可以消停一会了。虽说他们的轰炸机都没有携带炸弹,但是这架势,让人紧张啊。尤其是那轰鸣的噪音,令许多人的午睡泡汤了。可没等这些英国大兵回舱室继续他们的午睡,远处又响起低鸣的轰隆声。又是轰炸机机群?这中国的空军,轰炸机实力比之大英空军,也丝毫不逊色啊。

    可是等天空中的机群近了,那些甲板上的英国水兵纷纷傻眼了。这是真的还是假的?中国人也太……太喜欢搞笑了吧。竟然是运输机,空降一个团过来的那队运输机机队也不甘寂寞,跑过来到此一游,留下标记。而且由于准备充分,有几架运输机的机腹下甚至打出英文横幅标语。欢迎你们来到中国!英国的同行们,你们辛苦啦!代表香港人民欢迎你!后面还有个更加令英国水兵吐血的话语,我们空军长官说了,你们军舰很大,适合轰炸,建议你们可以把军舰造小一点吗?轰炸机群的兄弟们说,他们看着心痒痒。

    如果不是头颅实在不是铁造甲板硬实,许多英国水兵恨不得一头钻进甲板内,眼不见为净啊。拜托啊,这军舰的大小,可不是我们这些小兵说话算的,那都是海军部的大佬们拍板的,你给我们建议,有个屁用啊!

    运输机机群离去了,这些英国水兵扳着手指头一数,心中大定,这下可以安生了,该来的都来了,应该不会再来重游一次吧。但是,今天的中国同行们犯倔啊,就是不给他们面子。英国水兵的耳朵内,又听见了飞机发动机的轰鸣声。

    天啦,有人就要疯了,侦察机来了,战斗机来了,轰炸机来了,运输机都不落趟,这次你总不会把客机也开来凑凑热闹吧。

    客机毕竟不属于军机,他们还没有权利进入处于战斗戒备的空域。这次来的飞机,连英国分舰队的舰队长约翰伯恩也分辨不出,这到底是何机种。

    如果没有看错,这应该是全金属机身制造。全金属机身的飞机虽然并不稀奇,但是由于技术的制约,他们还不能完全取代木制结构的飞机。而且这群飞机数量不多,也才十来架而已。但你说他们是战斗机吧,这机身也太大了。而且看其速度乃至外形设计,并不具备高速和灵巧的机动性。但你说他们是轰炸机吧,这机身也小了点,微型轰炸机?有何存在的意义?

    约翰伯恩可不敢发出嗤笑,因为全世界内行的军界人士都明白,中国当今的空军军力,那是谁也不敢小觑的。而他们之所以取得如此成绩,和他们的总司令,也就是当今中国政府的大总统华飞的战略眼光不无关系。当飞机刚刚诞生不久,在英法等国甚至还未成立空军这个军种时,华飞就率先成立空军。不仅设立了飞机制造厂,还开办了龙腾飞行学院。如今的龙腾飞行学院,已经世界闻名。不知培育了大量的精英王牌飞行员,被誉为王牌飞行员的摇篮。更为中国的航空工业培养着大量的航空设计等技术型人才。

    经过多年的发展和技术储备,以及吸收了多位知名的世界他国航空技术人才,令如今的中国航空工业体系,无论是设计技术,还是制造技术,乃至空军战斗实力,都在世界各国的综合实力排行中,绝对位居前三之列。

    这样的一个航空强国,你说约翰伯恩如何敢嗤笑他们建造的飞机,战斗机不像战斗机,轰炸机不像轰炸机。这样鸡肋似的设计,别说约翰伯恩这个海军外行都看不下去,更别提被誉为中国航空工业的开创者,华飞,可以批准生产了。

    这型飞机,和俯冲轰炸机有些类似啊。

    约翰伯恩的助手一句随口之言,令约翰伯恩心中豁然开朗。不错,这应该就是俯冲轰炸机,这绝对就是中国空军的俯冲轰炸机!

    俯冲轰炸战术并不稀奇,相反,这种战术还是由英国空军在一战时期开创的。后来美国海军陆战队飞行员海森桑德森中校在1919年的海地军事行动中提出建造俯冲轰炸机的要求设想,美国海军后来采纳。虽然后来美国空军使用精密的光学瞄准器水平轰炸了一艘德国试验战舰,但是海军还是坚持认为,对于小型的移动目标和规避巡航的战舰,使用水平轰炸是很难击中目标的。海军飞行员认为,使用精确俯冲轰炸加低空鱼雷攻击是对付敌方舰队最好的方法。

    不过就在这种争论还没有休声前,中国空军的俯冲轰炸机已经开始了试飞。这也是中国第一型计划全面列装部队的全金属飞机。中国航空工业进行全金属飞机的设计建造已经持续了很多年,储备了大量的技术,限于某些配套设备的制约,虽然全金属飞机的性能依然不够出色,但是俯冲轰炸机俯冲时的强大冲击力不是现在的半金属半木质结构的飞机所能胜任的。于是全金属飞机建造的俯冲轰炸机,被列上了中国航空工业的发展建造计划中。

    俯冲轰炸机对于小型目标,尤其是移动的战舰具有的优势显而易见,并在后来的二战时期发挥了巨大的影响和作用。中国的这批被命名为复仇者的俯冲轰炸机,仅仅是第一批刚刚装备部队的试验机型,还需经过实战的检验。这次被派来澳门,其目的就是如此。

    而联合司令部白凯军派出大批空军飞机从英国海军上空一一巡视,并非出于游戏的目的,而是为了示威和警告。言下之意非常明显,你们英国人派来这点军舰,那是不够用的。我们不需出动海军,只要空军上去,恐怕就能让你们永远留在南海,回不到英吉利老家去了。只是白凯军做梦也没有想到,他的这个示威的行动,给英国水兵心理带来了多么巨大的影响。有些人干脆直接在心中发誓,上帝为证,我,少尉吉姆宣誓,以后绝对不来南中国海执行任务了。我宁愿与德国佬真枪真刀地干仗,或者是把德国佬围在港口内狂轰滥炸,也不愿来到这里,受那些中国空军巡视的鸟气啊!

    英国人也不傻,白凯军的巡视虽然达到了战术上削弱对方士气的目的,但对于英国政府的最终决策,可是产生不了多大的影响。

    英国人干脆直接把他们的特使派往南京,要求与华飞直接谈判。南京方面以外交不对等为由,拒绝了英国人的要求。既然英国人都跑来南京谈判,那么在华盛顿的中国外交官们也没有必要继续滞留下去。该返回的返回,该去其他国家继续担任公使任务的继续他们的任务。

    而顾维钧和施肇基这二位外交官当然是回国了,不仅是因为国内的谈判需要他们,新组建的南京外交学院也需要他们授课啊!

    英国人刁啊,他们虽然答应遣返几名中国的通缉犯,但是这几人却都是葡国国籍,英国政府要求交由香港中立法院进行审理。同时,葡萄牙政府也终于发表声明,就捷成事件中澳门军警向游行群众开枪的事件向澳门民众和中国人民道歉,并表示一定严惩相关责任人。但是葡萄牙政府也认为,此事件因为涉及两国问题,乃是国际事件,理应交由国联下设机构,国际常设裁判法院审理,或者交由第三中立国,例如英国在香港的法庭审理,而不是由中国自己的法院进行审理,以免失去公正性!

    而中国则坚持认为,澳门虽为葡萄牙租界,但其却是中国的土地。租借给葡萄牙,但其所有权当属中国无疑。此外,被害的民众皆为澳门民众,国籍属于中国,而凶手虽为葡萄牙人,但是这是一起洋人在中国的国土上,杀害中国人的事件,理应属于中国内政,属于中国独立的司法事务,而不应交由国家裁判法院审理。

    正文 282 被英国佬摆了一道

    更新时间:2010…6…3 0:29:34 本章字数:5253

    葡萄牙与英国人最终都选择了谈判,对于他们来说,这也是最后唯一的选择。葡萄牙虽然曾经风光一时,借助地理大发现时期在西方世界率先崛起,但那已是昨日黄花,地域和疆界的限制注定了他们的辉煌只会是昙花一现。别说是遥远的中国,他们自己本身,还要提防着西班牙会不会趁火打劫。

    英国人或许是最有实力的,也能纠合起所谓的八国联军。但是如今的中国不仅发生了深刻的改变,中国军队在一战时期在欧洲的表现,英法等国的同行们亲眼所见,感触当然很深。如果英国真的要与中国宣战,最终的结局不仅会丧失香港,恐怕上海的租界也会丧失。而英国商人在中国的利益将会全部丧失。但英国人要想打赢这场战争,至少要动员一百万左右的陆军。

    一百万的联军,对比常备军为一百万,短期内可以动员二百万甚至更多军队的中国,都还没有多少胜算。这还不是在法国,只要渡个英吉利海峡就行。而是要远赴重洋,军官们愿意吗?士兵们愿意吗?民众愿意吗?后勤补给如何实现?

    没有人看好这场战争,原因很简单,无论是胜败,都得不偿失。而且不提英国还能不能组织起这样规模的战争,胜利更是渺茫。

    既然对方选择了谈判,那么剩下的事情就不是华飞需要操心的。其实这个结果也在华飞的意料之中,从某种程度上,西方列强颇有欺软怕硬的性格。只要你没有触及到他们根本的核心利益,他们是不会与你玩死命的。应为即使在英法美这些盟国之间,也是存在竞争的。

    华飞又全身心投向他关注。的社会基建,民生,教育,重工业领域。政府的事情有内阁办公室那帮人处理,他们在许多方面都比华飞专业,所以华飞很放心。

    基建,民生,教育等方面都是政府。永远的重点,而在华飞的设想中,这些建设都需要大量的资金。资金的发展需要依靠税收等财政收入,而这一切都建立在工业的高速发展基础上。

    目前中国的工业发展格局为。二元并重发展模式,轻工业方面,政府大力倡导民族资本家快速发展,在税收和政策以及资金上给予许多扶持。而在重工业方面,则主要是以华飞名下的资本进行运作。政府也会参与重工业的资金投入,但是不做控股,不做管理经营。

    重工业领域也不限制民营资本进入,而华飞名下。的资本也会进军相关重要的轻工业领域,银河投资的主要功能就是如此。此外诸如运输公司,贸易公司,百货零售集团,酒店,康民粮行等。

    这些领域有些是一开始就进入的,逐渐经营壮大,。有些则是华飞有目的的战略进入,例如康民粮行。作为一个国家统治的根本粮食,是任何一位统治者不可忽视的存在。而作为一种战略物资,华飞可是在数次投机运动中,深刻地意识到粮食的重要性。

    康明粮行不仅是一个粮食销售连锁店,更是一。个大型的粮食收储集团,更是在各地购置了大片的农场,从源头自主生产粮食。有着垦荒兵团生产巨量源源不断的粮食供应,使得康民粮行一跃成为国内最大的良好。此外在下游,康民粮行还经营各种粮食深加工行业,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打造出一架粮食企业航母。

    此外,在前不久。的澳门事件中,英法等国为了对中国施加压力,大量减少中国进口的必须物资,令国内的各种工矿原料价格大涨,各种工厂立感无比紧张。所幸国内各种原料都有供应,通过扩大生产,统筹调集,才让市场变得稳定起来。

    自从入主自治区不久后,华飞一直以来奉行各类工业生产物资以进口为主,以国内的开采为辅的政策。这样虽然令当前的工业生产成本有所提高,但是却从侧面带动了航运和运输等其他行业的发展。而且从更远的历史来看,各类能源矿产的储量毕竟是有限的,在这个能源和矿产价格还非常低廉的时代,为国内多储存一些资源,是有利的。

    这样的工业生产模式让华飞很快意识到,战略资源的储备不能仅仅限于粮食上,还应扩大到能源和矿产上。在华飞的主持下,一份秘密的战略物资储备方案出台。

    这份战略储备的核心关键词就是深挖洞,广储粮。不仅在全国各地广挖山洞,储备粮食,还要同时储备巨量的能源和矿产资源。要保证整个国家即使在全面绝收的情况下,储备的粮食要足够全体国民吃上三年。要保证进口渠道全面中断后,储备的能源和矿产要足够使用半年以上,保证市场的价格稳定,保证工业的有序生产,保证国内的工矿能源企业能够有充足的时间扩大生产,满足后续的需求。

    此条战略储备是秘密制定的,了解详细内容的人并不多。而这个看似平淡无奇的秘密方案,必将产巨大的战略效果,连华飞也没有想到,这个看似随心的举动,将会产生多么大的效益。

    一切的发展建立在国家的安全之上,而国家的安全就是保证国家在遭受武装威胁时,可以打赢战争,至少也不能让敌人侵入国土。而战争,打的的就是工业技术和工业实力。这点,不仅华飞深深明白,国防军的许多军官都明白这点。国防军之所以百战百胜,至今没有遭遇一次败绩,固然有国防军战士悍不畏死,训练有素,但未尝没有另一个原因,那就是国防军的后面,有着强大的军火工业的支持。无论是单兵步枪武器还是手雷,火炮,乃至坦克这样的武器,哪样不比当时国内其他军阀略胜一筹,乃至领先一大段距离。

    后来与日本的多次交锋,虽说海军方面没有取得决定性的胜利,但是在实力绝对低弱的情况下,还是让日本海军付出了极大的代价。这不是说中国海军的水兵战士在技能或者其他方面就比日本人差上许多,究其根本,还是因为工业水平和造船技术的制约。而在这种实力不对等的情况下,中国海军还能保持不败,也是凭借飞机和潜艇等方面的技术绝对领先。从而才有了不对称的战术运用的可能性。

    说来说去,一个核心的根本就是工业技术和工业实力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意义,那是怎么样夸大,也毫不过分。中国虽然自鸦片战争后就开始大量发展西方工业,而洋务运动更是掀起了一个高潮。直到后来,华飞更是在重工业上不遗余力地进行投资发展,并借用一战的机遇,锻炼出大量的熟练技术工人和扩大了自己的重工业,取得了许多成绩。但是整个国家的整体工业技术和工业实力和西方发达国家还是有着不小的差距。尤其致命的弱点是,由于华飞只是个外行,当初发展重工业时缺乏规划,只捡他认为重要的方面进行投资发展。所以虽然打造出几个实力已经不弱的企业,但是国内配套工业严重滞后,形不成一个完整的工业体系,还是要受制于人。

    随着大量留学生的回归,许多学习工业的留学生都向华飞提出了这个问题。而华飞也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随即开始了准备方案。对于现在的中国来说,其实还是有着很大的机会,那就是德国。

    一战后,德国经济受到巨大的打击,各行各业都遭到毁灭性的打击。但是德国人的技术并没有因此失去,在他们顽强的民族性格下,德国的工业奇迹般的迅速恢复,并在短短的二十余年间,再次发动一场空前的战争,不能不令人惊叹德国的国家力量。

    华飞曾多次与德国进行工业方面的合作谈判,但是德国新败,国内混乱,充满了沮丧的意味。新政府也忙于处理战后事宜,对华飞的提议根本无力顾及。

    后来,随着德国在战争废墟上逐渐恢复重建,几年的休整,也让德国终于喘了口气。华飞的政府当机立断,每当德国偿还战争赔款遇到困难的时候,他总是宣布免除这笔钱。以至到后来,免除了德国全面的战争赔款,那可是几十亿的德国马克啊。你说德国政府如何能不感激涕零,而德国魏玛政府感激的最直接表示就是在国内大肆宣传。有德国政府高官甚至曾在公开场合宣称道,整个世界上,真正可以做德国人的朋友,唯有中国人!

    德国上至政府,下至民间,对于中国的态度一时间无比的亲昵。这从澳门事件中,德国国内媒体的反应可以看出。所以华飞认为,此时重开与德国全面的工业合作,时机已经成熟。

    22年夏末,华飞派出了一支庞大的代表团访问德国。代表团中,不仅有政府高层官员,还有军方人士以及中国国内各方的工商企业家。代表团受到了德国政府以及民间的热情接待,令代表团一行成员都感到不相信。代表团中,许多人多次出国,与洋人打交道的次数不可谓不多。但如这次受到的礼遇,可是让他们在惊讶之余,还有点小小的不相信。随后而来的,却是自豪,那种发自内心,不可抑制的自豪。这种自豪,是国家强大的自豪,是在付出赔款后,受到的回礼的骄傲。

    代表团在德国滞留十天,随行的政府官员与德国政府签下了大量的合作协议。军方代表也与德国军方签订了互派军官学习和交流的意见。随行的工商企业家更是与德国同行们进行了多次的会议,签下了大量的合同。德意志帝国大总统弗里德里希。艾伯特更是向华飞发出邀请函,邀请华飞在合适的时候,访问德国。

    令世界媒目瞪口呆的是,在代表团回国三天后,中国南京总统府新闻办公室就宣布,应德意志帝国大总统弗里德里希。艾伯特之遥,华飞决定在十月份访问德国。新闻发言人声称华飞此行将会签署大批的协议,催动中德的合作。实则许多记者都看出,华飞此去的目的,还是为了亲自推动一些代表团没有完成的任务,把已经达成的协议进一步深入。

    西方国家,尤其是法国震惊了。法国媒体用一个极度吸引人眼球的标题刊发评论员文章。我们的盟友离我们而去,投入德国佬的怀抱。

    这篇文章简述了中法联合作战,在一战中对抗德国的努力。后重点介绍这次中德签署的协议,并在最后结论认为,虽然中德没有签署同盟协议,但只要这些协议落实,中德将成为没有签署盟约的盟友,利益将空前地达成联合。而中国此举,固然有对工业技术需求的缘故,更重要的还是因为对之前英法在澳门事件的立场上的报复。此名法国评论员认为,法国政府要么运用外交力量,联合英美等国,制止这次的合作。要么加强与中国的合作,避免中国完全倒向德国,损害法国在亚洲的利益。

    没有想到,这篇文章造成的影响还极为轰动,直接导致第三共和国的大总统米勒蓝也在一周后向中国发出邀请函,邀请华飞再次访问法国。

    华飞担任临时大总统后还从未出国访问过,而在此之前,他也只是去美国和在签署凡尔赛和约时去了趟法国。所以你可以想象华飞成为中华**共和国临时大总统后,第一站就是访问德国,对于邻国法国的震撼有多么强烈了。

    一周后,总统府新闻办公室再次宣布,华飞应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总统米勒蓝的邀请,将在访问德国后,访问法国。

    又接受了,对于出国访问一直不感冒的华飞,竟然又答应了法国人的邀请。这下,国内媒体的风向标开始转动了,许多人都在热议着大总统即将开始的欧洲之行。这些欢快的民众们仿佛都化身为外交战略家,在报纸上评头论足,分析着这次访问的各种缘由和最终结果。虽然有些评论很是浅白,但却是对全国民众的一种宣传,加速中国民众的国际化意识。

    就在华飞准备着出访事宜,并给自己放三天假,好趁此机会休息休息,陪陪妻女,养足精神。戚海晨大步奔来,手上拿着一封还未解密的电报。看电报的基本代码,却是秘密调查局第一局发来的电报,来源地,香港。

    华飞一愣,迅速交给戚海晨去解密,心中却皱起眉头,思索着香港那里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澳门事件的谈判已经接近尾声,据前几天的谈判团电报,英国人最终答应遣返多名逃往香港的通缉嫌犯。而中国也作出了让步,允许英国和葡萄牙派出代表,旁听全程审判过程,并允许英葡代请律师。

    同时,葡萄牙也在澳门的问题上作出了让步,同意废除澳门的相关协议,承认中国对于澳门的主权,并就此共识,签署了相关法律文书。而中国也作出保证葡萄牙人在澳门的一切财产利益,保证葡国商人的在华经商权益,释放封锁在澳门的葡国公民。

    怎么看这结果都算是皆大欢喜,与中国来说,还是对葡萄牙来说,都是最好的一个结果。但是为何在这个时候,潜伏在香港的秘密情报人员发来电报,而且还是等级较高的紧急电报。

    戚海晨的速度非常快,他这个级别还不能查阅这类的机密电报。在他回来的身后,已经跟着两名警卫军士兵。

    华飞打开一看,心中简直是掀起一阵阵巨*。没有词语可以形容华飞此时的心情,愤怒?沮丧?失望?痛苦?恼怒?怨气?自责?似乎都有,又似乎都不是。

    这封电报很简单,那就是在通缉名单上排名前三位的嫌犯已经离开香港,脱离了这些情报人员的监控。他们已经努力寻找,但是一无所获。相信,这三个人,恐怕已经离开香港。至于去了哪里,没有人知道。

    华飞没有放纵脾气暴怒,缓缓放下手中的电报沉思起来。他这样的行为,反而让戚海晨纳闷不已,不明白如此紧急的电报看完后,总统脸色的表情是那样的变幻莫测,最终却似无事人一般坐下。

    由于谈判进行的非常顺利,加上华飞不久后即将去欧洲访问。所以为了缓和与英国和葡萄牙的关系,华飞对于香港的监控有所放松。前些天,来到香港的英国舰队离开香港,没有多说什么。华飞认为这是英国人最终选择妥协,那么舰队留在这里就没有必要了。加上那些通缉犯都在情报人员的监控下,所以就放任那支舰队的离去。现在看来,英国人耍了诡计啊,玩了招金蝉脱壳啊。那三名通缉犯定是与英国的舰队一同离去的,而这个时候,英国舰队恐怕早就驶过马六甲海峡,进入印度洋了。这三名通缉犯,全是葡萄牙国籍的葡萄牙人,也是澳门军警队的主要军官和下令开枪的责任人。

    正文 283 誓不辱命

    更新时间:2010…6…3 0:29:49 本章字数:5343

    那些非裔军警的死活,葡萄牙并不关心。只要那三名葡萄牙裔军警安全逃离,那么对于葡萄牙来说,至少也能挽回点颜面,减轻国内的压力。而对于英国来说,也是轻轻地给中国一个教训。他们在故意示好麻痹中国的时候,在中国情报人员的松懈下,玩了这招瞒天过海。在外人看来,那三名通缉犯在中国重兵的包围下逃离。在中国的国民看来,罪魁祸首的三名通缉犯都没有缉拿,那么你的审判怎么进行?你大总统还如何向国民交代?

    这件事情看似简单,但是如果运用机会,手段使用得当,不仅会打击新生中国政府的国际威信,也会使得华飞的声誉受损,对他铁血强硬的形象,是个不大不小的打击。

    华飞把电报销毁,负手走出总统府,漫不经心地漫步在南京的大街上,许多警卫自动便装四面警戒保卫起来。跟随华飞愈久,他们就越了解华飞的这个习惯。每当遇到极大的困难或难以取舍的问题时,华飞总是这样出门散心。不过名为散心,实则还是用这种方式在加快自己在某件问题上的决断。

    在人多的地方,自然会加大安全保卫的力度。尤其是当这个习惯被敌对分子掌握,那么他们的刺杀就将更加有目的计划性。所幸华飞并未让警卫军为难,每次出府散步的街道总是较为偏僻,不是去那种闹市区。

    这件事情复杂倒不复杂,问题的关键还是下定决心。华飞在犹豫的是,如果他真的决定这么做,所要承担的国际影响和后果。更为深远的,是整个国家的国家形象问题。

    “我们的家乡,稻黄麦香大河长……”

    远处传来的是小学堂内学。生们的歌唱声,自从华飞的几首军歌在军中传唱以来,那种节奏活跃,富于变化,曲调轻快、流畅,充满旺盛的活力,具有鲜明的现代歌曲风格让整个中国的所有百姓一下子就被深深的吸引。各种类型相似的歌曲相继涌现,有不少高校的音乐学者得知这些歌词都是出自华飞之手,许多人还曾特地上门拜访请教呢。

    这些小学生们正在上音乐课,课。上唱的歌曲就是如今的音乐家们自创的歌曲,都带有某些后代歌曲的风格元素。华飞浑身一震,就似醍醐灌顶,瞬间得到了明悟。

    作为一名雇佣军人,华飞虽然。非常喜欢军歌。但是他一个非常要好的兄弟的父亲,却在当年移民美国的时候,带去了许多大陆的红色歌曲。其中华飞最最喜欢的歌曲有两首,一首是《我的祖国》,另一首是《歌唱祖国》。这二首歌有许多核心相似之处,而身为军人的华飞,却对歌词中的几句话特别有感触。一句是,朋友来了有好酒,若是那豺狼来了,迎接它的有猎枪。另一句是,我们爱和平,我们爱家乡,谁敢侵犯我们就叫他灭亡!

    是啊,并非我们不爱和平。但是,你若是豺狼,你若敢。侵犯中国人民的利益。那么身为军人的任务和使命,就是要叫你灭亡!

    就要叫他灭亡!华飞心情大畅,情不自禁地大踏步。走回总统府,一边走一边引吭高歌,歌唱伟大的祖国,歌唱伟大的民族,歌唱善良勇敢的百姓。那些在周围警戒的警卫军们也被华飞的歌声所感染,在听完一遍后,不知道是谁被吸引,随后高声附和起来。歌声越来越大,吸引了许多过路的路人,也引得更多的人旁听和合唱。

    当华飞走进总统府,那些刚才还欢欣鼓舞地唱。歌的民众突然间醒悟过来,“你们说,刚才那位昂首阔步的先生,是不是就是大总统?”

    “大总统?谁有纸。笔?总统又出新歌曲了,快拿纸笔,趁着我还没有忘记歌词!”

    “啧啧,大总统不愧为文武全才啊!这仗打得比岳武穆还牛,这诗歌写的,更合咱老百姓的胃口啊!服了,服了!”

    “李四啊,据说你家的闺女长的很是漂亮。如能嫁给华总统做小妾,你就不需整日对着总统府的大门长叹你的仰慕之情了。”

    “哪里,哪里!”那名李四一身青衫,落魄儒生的装扮。在众人嘲弄的语气下也丝毫不生气,“小女如何能高攀的上,听说连沪上名家朱家的大小姐,我们的大总统都看不上,小女那点姿色,如何入得法眼!”

    “所谓青菜萝卜,各有所爱。如果大总统有一天公开选妃纳妾,我看你的女儿真的有机会,可千万不能嫁出去啊!”

    说到这里,路边的众人顿时哈哈大笑起来。原来这李四家有一女,颇有学识,而且姿色素有名气。在思想已经较为开通的南京,这种新式女青年自然大受欢迎。但是那些求亲者李四都看不上,一一拒之门外。在一次酒楼喝高的时候,李四叹眼,取婿当取华大将军。这句话自此传开,并未街坊传为笑言。而李四家的女儿如今年已二十有二,在这个年代,已算是高龄剩女了。

    不提外面的这些热闹,由于民间舆论极为宽松,只要不是造谣生事,只要不是鼓动分裂,鼓吹犯罪等非法言论,诸如言句中提及华飞的名讳,甚至是开玩笑,都没有太大的关系。

    【哈哈,实在没办法,夹在中间特此说明,本文首发,唯一最新首发网站。不是我不更新或者太监了啊,弟兄们!】

    华飞回到总统府内,提笔就唰唰唰地写下他刚刚记起的二首歌的歌词,交给戚海晨道,“把这个拿到教育司和新闻宣传司,让教育部在全国各大高校和新闻宣传司推广这二首歌曲!找几名最好的作曲家来,我会把这二首歌清唱一遍,让他们谱曲,并在广播上播放!”

    这二首歌的推广的最大好处还是能提高民众的一种爱国情怀,尤其是在青少年学生中推广,对于他们的爱国教育,不可或缺。

    随后,华飞又在纸上唰唰唰地写下一段话,密封后交给戚海晨道,“把这个交给孙板,让他亲自送去给方容!”

    那二首歌词戚海晨能查看到,但是随后密封的信件,戚海晨就不知道了。但身为华飞身边的机要秘书,他还是知道不少机密的。例如方容乃是毒人特战队的队长,难道总统要使用毒人?戚海晨心中虽有好奇,但这种好奇心并不强烈,而他也能随时控制住自己的情绪。

    一个小时后,方容就迅速赶到总统府。算算时间,这已是最大的时间极限了,不愧为毒人特战部队,即使在这个细节上,他们也是如此的出色。这个方容当初是那样的稚嫩,并且还被华飞多次训斥。但在国防军成长的过程中,方容也跟上了国防军扩大的脚步,毒人已经完全不需要华飞担心,一切训练和运行都进入了正轨。

    “总统,按照你的要求,带来三个人。”经过这些年的风霜磨砺,如今的方容已不复当初的青涩。在华飞的身前一战,那种沉稳,那种令人感到不安,似乎带有血腥味的气质,以让方容脱胎换骨,变成了完全不同的一个人。只要此刻在华飞的面前,他的这种冷漠的气质才稍稍收敛,眼中也会露出不易察觉的敬畏和崇拜。

    “三个人?你认为可以完成任务吗?”三个目标,按照华飞的设想,至少需要九个人才能完成任务。毕竟这三个目标不可能聚集在一起,最好的办法就是在他们疏于防范的情况下,大致时间内同时发动刺杀。而且刺杀可不是打靶,只要枪法精准就行,而是需要情报,跟踪,刺杀,安全撤退等等许多方面的配合。三个人完成任务?即使华飞对毒人非常有信心,还是忍不住问出声。

    “可以!”方容毫不犹豫,“他们是最优秀的,只要三个人就足够。多了,还会堕了我毒人的名头!”

    虽然华飞对方容的自大有些担心,但还是很高兴他的这种傲气。身为毒人,就是要目空一切,要无所畏惧。如果没有这种气魄,那么毒人绝对不适合他。

    三个人走了进来,从外表上和感觉上,他们平淡无奇。其中一人看上去仅仅只有三十来岁,但是头上的头发却稀稀疏疏,数不出几根。无论是衣服还是站姿,有一人一进来,甚至还咧着嘴朝华飞傻傻地笑着。但华飞灵敏的警觉和身为军人的特质,还是能从他们的眼中和一举一动中察觉到压力。能让华飞感到压力,就是方容也做不到。看来多天不去毒人,毒人特战队里又出现了优异的人才。看来,方容这些天来,的确做了许多的努力。

    “李文军,二十一岁,五年前入选毒人特战队,二年前入台湾,先后刺杀日本军方校级军官三人,尉级军官七人,台湾日本伪政府文官十七人。奉命结束台湾的任务,回国待命已有一年!”

    李文军华飞知道,当初去台湾执行任务的报告中,经常提到这个名字。这个年轻人才二十一岁?看上去却远远比二十一岁要成熟,和方容看上去都一般大小。尤其是他额头上一道触目惊心的疤痕?</p>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