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998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张家口堡武城说

历史上的张家口堡是一座武城军堡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历史上的张家口堡是一座武城军堡,其历史定位的主要依据是其建设的历史背景、建筑格局、兵源、装备配置及建成后的功能几个方面。

    张家口堡的规模在九边重镇宣府镇的辖区内属第三等级的小军堡,是万全卫下辖五堡之一,是宣府西北防线的桥头堡。据相关资料记载,张家口堡最高军事长官是守备官。守备统辖官兵一千多名,相当于今天的师级干部。按照当时的防备情况,张家口堡还应该有相当数量的“民兵”,即屯田卫所将士的家属子弟。

    《万全县志》断断续续有张家口堡明代守备的记载:弘治四年(1491年)梁恺任;弘治八年(1495年)陈勋任;弘治十七年(1504年)田锜任;正德三年(1508年)刘钟任;正德七年(1512年)江桓任;正德十二年(1517年)魏祥任;正德十五年(1520年)侯玘任;嘉靖二年(1523年)马永任;嘉靖七年(1528年)张珍任;嘉靖十四年(1535年)赵镗任;嘉靖十七年(1538年)张润任;嘉靖二十年(1541年)窦淮任;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王臣任;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夏杲任;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李国珍任;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丁淳任;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张楷任。

    张家口堡的建筑规划格局是依战事需要布置的。城堡堡围四里十三步,城四周建有高达二丈的城墙。因筑墙取土,环城四周自然形成了可用于防御的湟(无水的护城河)。现在的武城街、东关街、西关街、西夹道、北关街都低于堡子里,这几条街实际上都是护城河河道。

    城墙之上,四角及西北城墙中段,后来又增筑有嘹望、屯兵和御敌的角楼、箭楼。城堡东边开永镇门,南边开承恩门,西北面对游牧民族突袭的方向没有设门。尽管在建堡一百年后开了北门,但仍开得很小,而且设置了防备骑兵突然袭击的挡马栏杆。

    城堡内建筑布局也不同于一般城堡。即使到了清代,小小的城堡内还有守备署、协标署、中营署三处屯兵营房及军用粮仓、草场等。而现存的玉皇阁、文昌阁及大批民居,均建于明中后期及清代,而且像玉皇阁等还有着明显防御功能。从堡子里的整体建筑布局和建筑形制来看,堡子里就是一座用于防御的武城,就是一座军堡,一座大营房。明代中期,俄国东正教第十三届驻北京传教士团监护官叶戈尔.彼得罗维奇.科瓦列夫斯基来到过张家口,进入过张家口堡。他说:张家口“城市分两个部分――外城和内城,内城有自己专门的小要塞。里边住着副都统,是察哈尔军团统领的助手。”这内城小要塞指的就是下堡张家口堡。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