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998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重生之打造幸福

正文 7差点出大事了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看书请到www.ik258.com

    赵芝芝三步两步跑下楼,推着自家老爸摆在楼梯间的自行车就跑。

    如果她没有记错,前世的今天发生了一件大事,一件足以影响到她全家人以后生活的大事。

    吴丽娟见似一阵风般跑出家门的女儿,心里更加不满了。这个死妮子,高烧刚退下来就往外跑,太不懂事了。心里恼火着,嘴上也就忍不住了:“老赵!老赵!瞧你惯的宝贝女儿,要吃午饭了还往外跑!”

    正在厨房摘菜的赵天宇听到妻子的吼声,把头伸出窗外,正看见芝芝推着他的单车往大院门口走去。

    “芝芝,有事吃完饭先。”赵天宇吼了一声。还好赵家住的楼层不算高,在三楼,所以芝芝清楚地听到了老爸的吼声。

    芝芝回过头摆了摆手大声说:“爸,我有事出去一会儿,中饭您和老妈先吃吧!”说完就骑上单车出了大院的门。

    这孩子,什么事这么急啊?火烧屁股似的。赵天宇有点纳闷,自家女儿什么时候学会骑单车的?要知道在那个年代单车可是不得了的物件,只有家庭环境比较好的才买的起。举例说吧!一部单车要二百七八十元,还要一张供销社发的内部供应票。赵天宇和吴丽娟虽然算是有点社会地位的人,弄张内部供应票没有问题,但是两人一个月的工资才两百元,一家人一个月不吃不喝还买不起一部单车。

    赵天宇的这部单车是单位给配置的,因为工作需要,赵天宇他们几个副手要经常骑着单车去县城周边的城镇指导工作,所以单位就给每个领导配了一部单车,为了节省修理费什么的后续开支,买单车的时候涂书记就说了:单位只管买,各人名下的单车自己保管,若有损坏自己负责,平时自家也可以用一用。赵芝芝生性胆小,大院里和她一样大的孩子前两年就学会骑了,她却老是怕摔不敢学。

    赵芝芝忘了以前十四岁的她可是不会骑单车的,不过就算是记得她也不在乎。她只希望自己还赶的及在老哥闯祸之前把老哥找回家。

    顺着马路一直往北,赵芝芝骑地飞快。这条路芝芝走过好多次,闭着眼睛都不会走错,而且每次走这条路的时候芝芝都是满心的快乐。这条路是从县城去芝芝外婆家的路,芝芝外婆有块地就在路边。

    芝芝外婆住在县城郊外的大王村,村里的居民以王姓为主。芝芝外公是个酿酒师傅,算是个手艺人,二十来岁时因为家里的一些原因由另外一个县搬到大王村居住,后来娶了芝芝外婆,就在大王村定居了下来。

    大王村的居民有点排外,看不起原本不姓王的外地人,芝芝外婆父母早亡,是大王村的本地住民。芝芝外婆王大娇是个实在人,在大王村的口碑一直很好。王大娇父母过世后,带着唯一的弟弟生活,就连嫁给芝芝外公时也只提了一个要求,就是要把弟弟带大直到他成家立业。芝芝外公也是个实在人,一直履行诺言带大了王小虎,还在王小虎二十岁时操持着帮他娶了媳妇。

    可惜芝芝外婆这么个能干而又善良的农村妇女,命却不算好。她在生芝芝老妈的时候伤了身子,生完女儿后就一直没有怀上,要知道农村的风俗没有儿子算是绝了香火了。芝芝外婆看的很开,在同村人拿着同情的眼光看她时,一直乐呵呵地信奉“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更加雪上加霜的是芝芝外公在女儿十三岁那年得了怪病,不久就过世了,芝芝外婆一个人带大了芝芝妈,家里家外的活都是自己一把抓。

    摊上这么个能干的老娘,芝芝老妈的日子可算是掉进糖罐里了。美中不足的就是芝芝外婆太能干了,什么事都舍不得女儿做,所以芝芝妈收获了同村好多同龄姑娘的羡慕嫉妒,外加没有什么闺蜜。谁让同村的女孩子基本上小学毕业都回村种地了,芝芝妈却在自家老妈的纵容下读完初中还读了师范,算是跳出了农门。

    芝芝妈一直没有兄弟姐妹的对比,在自家老妈的娇惯下一直脾气很大。当年赵天宇求娶芝芝妈的时候,芝芝妈其实不是很满意赵家的家境和一大堆的兄弟姐妹,芝芝外婆却看中了赵天宇脾气好,头脑灵活,加上赵天宇在老太太面前承诺会一辈子惯着吴丽娟才同意女儿嫁过去。要不然像他们家这种只有一个女儿的农村家庭,多半是要找个女婿上门养老的。

    赵芝芝把车子蹬的飞快也减轻不了满心的焦躁,眼看着再转一个大弯就快到外婆家,却还没看到自家老哥的影子。这个不着调的老哥,到底去哪儿了呢?

    这时,路边的玉米地里传出了一阵悉悉索索的声响,如果是以前的赵芝芝可能就忽略过去了。可是现在的赵芝芝耳朵灵的不得了,她又急着找自家老哥,所以停下了单车,冲着玉米地大吼一声:“我看见你们了,还不快点出来!”

    又是一阵悉悉索索的声响,从玉米地里陆陆续续地钻出来几个十五六岁的小子,正是芝芝的哥哥赵成和大院里涂家的小胖子,还有两个芝芝不是很熟悉,一个好像是整天跟着涂小胖屁股后面晃悠的,另一个人芝芝没见过。

    赵成白色的短袖衬衣上满是泥土,另外几个的形象也没好到哪里去。几个人的手上都抓着几只还包着绿色皮的嫩玉米。

    “你们在干啥?”赵芝芝一阵头疼。这几个混小子,在家呆腻了,竟然跑到地里祸害庄稼来了。要知道那时候的农村,大家都舍不得在玉米未成熟时掰下来尝尝鲜。在农村人的眼里,吃嫩玉米简直是祸害庄稼。

    “嘿嘿。。。。。。嘿嘿。。。。。。”赵成讨好地冲自家妹妹笑了几声,至于涂小胖,在赵芝芝杀人的眼光下自动缩到了别人身后。

    “那个。。。。。。赵家小妹,我们只是听说了现在大城市的人都喜欢吃青玉米,所以来掰几个回去尝尝。”涂小胖身边的狗腿,好像是叫小华的男孩讨好地和芝芝解释。

    “没问你!”赵芝芝狠狠地瞪了小华一眼说。不知怎的,她一看见这个叫小华的男孩,心里就觉得很厌恶。

    “是的是的。”赵成急忙接嘴:“小胖家来了个客人,说是想尝尝咱们玉山县的农家嫩玉米。咱外婆家不是刚好有种玉米嘛!所以我就带他们来了。‘

    这时,站在涂小胖身前的男孩开口了:“都怪我,如果不是我说嫩玉米好吃,成子也不会想起他外婆家种了玉米,我们就不会到这里。。。。。。”

    赵芝芝打量了一下说话的男孩,发现他的装扮确实不是本地人的打扮。八十年代的玉山县,县城男孩夏天的打扮基本上是的确良的短袖衬衣加上肥大的短裤。眼前的男孩却穿了一件前面印着足球图案的针织polo领t恤,这种t恤要在九十年代初才会在玉山县兴起。

    “这是廖清。”赵成兴奋地和妹妹介绍着今天刚认识的小伙伴:“省城人,到涂小胖家做客的。”

    看着傻乎乎兴高采烈的哥哥,赵芝芝觉得自己很头痛。他知不知道这一次小小的心血来潮的掰玉米行动,如果没有她追上来制止的话会酿成多大的灾祸。

    果然,缩在廖清后面的涂小胖直起了身子,提了个脑残的建议:“要不,咱们到玉米地里烤玉米吃怎么样?那里玉米杆子高,外面的人瞧不见我们。”

    一听涂小胖说起烤玉米吃,同行的几个男孩子都觉得肚子饿的“咕咕”叫了起来。为了陪廖清跑到大王村来掰玉米,赵成被涂小胖从被窝里叫起来到现在还没吃过东西呢!

    那个叫小华的男孩从口袋里掏出一盒火柴说:“正好我这还带着火呢!成子,给你点火吧!”

    “烤什么玉米?还跑到玉米地里烤玉米?你脑残啊?”赵芝芝火冒三丈地拍掉小华手里的火柴,用脚碾成粉碎,然后转过头骂涂小胖:“你不知道水火无情吗?烧烤一定要在空旷的地方好不好?还跑到玉米地里去?不怕没烤成玉米变成大烤活人啊?”

    涂小胖缩了缩脖子不出声了。赵成的妹妹真讨厌,长得不漂亮不说,还这么凶巴巴的。等会儿回去肯定要和成子说道说道,让他好好管管自己的妹妹。大院里有哪家的妹妹像成子妹妹这样的?他家的姐姐,他让往东绝对不敢往西。

    赵芝芝才不管眼神闪烁的涂小胖怎么看她,她很庆幸自己今天总算赶在几个熊孩子闯祸前把他们截住了。要知道上一世大王村附近庄稼地里的火,可是整整烧了百来亩地的玉米,而她赵芝芝的哥哥赵成,也被一起捣蛋的几个孩子指认是亲手点的火。后来赵成因为没满十八岁,而且不是故意纵火不用判刑,但是也成了一个身背着污点的人,没有了去当兵的资格。要知道赵成的学习成绩虽然不算好,但是脑子却很灵活,电风扇电视机什么的坏了需要修理,只要给他拆出来看上一遍就会了。因为赵天宇的缘故,赵成从小就喜欢军人,也打算高中毕业考不上大学就去当兵,这在当时来说也算一条不错的出路。

    可是这一切都被一场大火给毁了。没考上大学又没了当兵资格的赵成,成了各个单位唯恐避之不及的祸害,后来在赵天宇的努力下进了一间纺织厂,虽然有一手的修理机车手艺,但是因为他的污点整天被人指指点点。沉闷了一段时间,赵成终于颓废在了麻将桌上,而且这个一颓废就混着过了大半辈子。

    而作为副县长和赵成家长的赵天宇,因为这件事头上顶着个教子无方的帽子,仕途也止步于此。

    涂胖子的老爸涂大胖是县委书记,是赵天宇的顶头上司。涂大胖真名涂远山,他虽然长得胖,但是绝对不是个心宽体胖的人,反而是个睚眦必报的主,而且特别护短。在他的眼中,自家孩子涂小胖绝对是个憨厚乖巧的孩子。也不看看他家涂小胖的心赶上他了,和憨厚一点都不沾边。出了这么大的事,涂大胖揍了涂小胖一顿,但也相信了涂小胖说的是赵成带头闯祸的说辞,加上涂小胖的狗腿子杨华在一旁煽风点火信誓旦旦,涂大胖先入为主地认为一切都是赵家小子的错,说不定里面还有赵天宇的影子呢!不得不说涂大胖自己阴谋搞得多,所以阴谋论了。

    悲催的赵天宇就这样成了涂大胖的眼中钉,在涂大胖似有若无的打压下如履薄冰地过了几年,这几年中有几个升迁的机会都给涂大胖给搅和了。

    三年后涂大胖找到机会升迁调去了省城,赵天宇才松了一口气。可惜赵天宇的这口气松的太早了。赵天宇是军人出身,是部队复员到地方才进入到公务员队伍的。当然,因为赵家孩子多,生活困苦,赵天宇为了照顾下面的三个弟妹,也没读多少书,勉勉强强只能是小学毕业。

    九十年代后,z国开始了大步伐的改革开放,最主要的是公务员领导队伍的年轻化和知识化。一句话,那时的提拨不看个人的工作能力,而是要有一张高学历&#25991凭以及年龄的优势,超过四十五岁的公务员基本上只能在原地踏步,做的再好也不符合提拨的标准。

    那时的赵天宇却已经满四十五岁了。。.。

    请记住本站网址www.ik258.com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