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99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偷儿的穿越

正文 第 35 部分阅读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c夜里总是惊醒!”

    “就为了四贝勒府那个死了的丫环?”他仍然平淡着语气,可问出的话,却如同炸雷惊响。

    我一惊抬头,视线从自己泡在水里的手,上移到他的脸。

    “你怎么知道?”我问道。

    胤禟也许不知道原因,却很清楚那丫环的死对我是个不小的刺激。所以,这些天,他在我面前刻意不提起那天的事。我自己也刻意地不想。

    但白天不提不想的事,夜里却常常会不经意地入梦。总是看到青苗挂着鲜血和涕泪的脸在我眼前晃来晃去,中间夹杂着胤禟那双意味深长的眸子。

    一个凄厉的女声在耳边回响:没有,我没有偷那镯子,没有……

    另一个低沉的男声却道:既嫁进了帝王家,还是不要太多愁善感的好……

    两个声音交替出现,循环往复,缠缠绕绕,无止无休。

    这两天,连着被胤禟在夜里摇醒。他用衣袖擦着我额头的汗,问道:“梦见什么了?惊了一身的汗!”

    我紧抱着他的腰,窝在他的怀里,却一声不出。我要怎么告诉他,我该对青苗的死负责?

    虽然她的死不是我一个人造成的,除了我报复性的栽赃嫁祸,还有四福晋拿她当炮灰的指使,有八福晋的铁石心肠痛下杀手,也有她自己的嚣张和无知……,可毕竟我的栽赃才是导致她走上死路的最直接原因。

    我现在再感觉不到报复的快感,只有对双手沾上血腥的厌恶。这就是帝王之家的生活吗?嫉妒、仇恨、报复、黑暗和血腥!

    我畏惧了,我退却了,我,累了!

    商驭看了看我的神情,说道:“每个人都有各自的命,不要把什么事都往自己身上揽,没有你,也会有别人推她走上这条路。那丫环做过不少坏事,你没听说过‘多行不义必自毙’这句话?”

    我无力地一笑,摇头说道:“不对,没有我把镯子放在她身上,她就不会死。是我推她走上了死路!我手上沾了血腥,很肮脏,我回去拚命地洗,拚命地洗,但怎么也洗不掉。这辈子都洗不掉了!就算罗列出一千个理由,我也杀了人。正如我偷了别人的东西,就算我偷来做善事,那也是偷!我可以接受自己成为一个偷儿,却不能容忍自己成了杀人犯!我想离开这里,在这里,我不能保证自己不再杀人。而杀人,太可怕……”

    商驭用如清泉静流般温柔的眼神看着我,听着我的絮絮叨叨,久久的……

    最终,他点了点头,说道:“我明白了,我会帮你!”说这话时,他温雅的眼中满是坚定和令人信服的支持。

    我们制定了新的计划。我原有的计划时间跨度太长,我等不及。我要缩短时间,三个月内,我就要离开这里。

    新计划中要完成的第一个项目就是《雪景寒林图》,我跟商驭说了自己探查恭亲王府的结果,商驭也说了他白天探查的情况。与我的如出一辙,看来无论白天晚上,强攻这一招绝对行不通!

    强攻不成,只能智取!有什么可以智取的法子?这两天我想的都是这个问题,却一无所获。

    我想起了以前我和狼人常用的一个解决问题的法子。在一张白纸的中间划上一条竖线,把与事件有关的资料及影响因素都罗列在纸上。竖线左边填写有利因素,竖线右边写不利因素,然后进行分析。这种工作方法叫富兰克林法。

    我们两个归纳了各自搜集到的有关恭亲王常宁及他府邸的信息,我让商驭拿了纸笔填写了出来。

    线的左右都分别有五、六条信息。最重要有利因素有:常宁喜欢书画鉴赏,因此与林凤驰走得很近;我们会易容,可以以任何面目去见他;我们对他府里的地形很熟悉。重要的不利因素有:恭亲王府防守严密,没有主人允许无法接近藏书阁;恭亲王做事谨慎,生性多疑。

    我忽然想起那天在胤禟几兄弟的聚会中偶然听到的一个消息,恭亲王为还户部欠银,正在变卖一些值钱的东西。

    这一条我说不好应算有利因素,还是不利因素。商驭却把它填入了有利一项。他解释道:“恭亲王现在缺钱,人在缺钱焦急之时,贪婪之心易使他判察失误。这是他的一个弱点,对我们绝对有利!”

    商驭不愧是一个成功的商人,对人们缺钱时的心态、表现了若指掌。

    我看着纸上这加进去的最后一条,反复琢磨商驭的话。他缺钱,正在变卖值钱的家产,焦急、判察失误,《雪景寒林图》……

    渐渐的,一个计划的雏形在脑中显现。我把它说给商驭听,一开始,他被我大胆的想法惊呆了。不过,片刻之后,他却“嚯”地站起身来,眼睛闪闪发光,口中大叫:妙,妙极!

    我们两个又商定了具体细节,反复推敲,把我脑中那个模糊的想法,变成了具体可行的计划。

    晚上的见面很有成效,给我这几天一直阴霾的心里注入一了丝光亮。临走时,我对商驭说道:“表哥,年过了这么久了,林凤驰也该从福建老家回来了!”

    商驭轻松地笑道:“谁说不是,他还要带着他倩儿表妹一起回来呢!”

    正文 79

    更新时间:2010…1…29 13:49:57 本章字数:3247

    夜半,我在睡梦中发出惊叫,又一次被胤禟摇醒,满头大汗。

    胤禟搂住处于半清醒状态还在微微颤抖的我,他一边替我擦拭着额头的汗,一边说道:“又做恶梦了?”

    我窝在他的怀里沉默不语,由着他给我拭汗帮我抚顺零乱的发丝。

    他叹息一声,说道:“看你处置王婆子时的干脆利索,还以为你是个心狠手辣的小东西,没想到,真让你下狠手,却是狠不起来的。原来,也是个心软的小丫头。”他用手轻抚着我的脸颊。

    嗯?什么意思?我疑惑地抬起头,看着他在朦胧的夜明珠的光芒照耀下显得愈发俊逸的脸。

    “还记得从四哥府里回来,爷跟你说过什么?”他用沉郁的眼眸注视着我,那里面似藏着很深的东西,我有些看不懂。

    他对我说的话?我天天在睡梦中听到,声音低沉乏味,却无止无休,如有人在耳边颂经,又怎么会不记得?

    我茫然地点了点头。

    他说道:“爷说过:既嫁入帝王家,还是不要太多愁善感的好!桃儿没有仔细听爷的话,才会每晚做恶梦,不得安宁。”

    我说道:“爷,桃儿有听,桃儿每晚梦里都听到……”还听到了那凄厉的女声,但我却没说出口。

    胤禟搂紧我,说道:“记着,生在皇家的人,该心狠时,就不能心软,不然,那只是折磨自己而已!”

    他是什么意思?难道他知道我因青苗的事,夜夜受尽内心的煎熬?他是在说,我的这种心软,只是在折磨自己,徒劳无益?

    难道他知道青苗的死跟我有关?我心中一惊,完全清醒过来。我刚才跟他说了梦中听见了话语,不得安宁之事,现在想想,真是太大意了。此事怎可对他说起,以他这么精明的头脑,没有线索的事都能猜得个七七八八,现在我自己说出了心里的惶恐和不安,他又会怎么想?

    我忙说道:“爷,桃儿从小生在小门小户之家,从没见过世族大家的日子是怎么过的。进了爷的府,一切对桃儿来说都既新鲜又陌生,桃儿常常感到害怕,有些事甚至令桃儿惊惧。”我想到刚来到清朝时的心情,说得很自然。

    抬头望了望他的脸,见他正一脸温柔地听着我的话,我便重新把头伏在他的胸前,继续说道:“那天青苗的事,就让桃儿惊惧惶恐。那是一条人命,只为了一对镯子说处死,便处死了。桃儿觉得处罚过重,人命似乎还重不过一对镯子。桃儿怕,怕有一天,桃儿也犯了大错,便被爷这么处死了……”

    “胡说什么?”我的话被胤禟突如其来地打断,他的语声中有着一丝严厉。“你怎能这么咒自己,那丫环的命能和你比么?”顿了顿,他叹了口气,又道:“桃儿是爷的心肝儿,难道桃儿自己不知道么?你只要不犯背叛爷的大错,无论做了什么,爷都会保着你,放你一马!”

    他这算是给了我安全的保证吗?可我却不能保证不背叛他,若是离开他也算是背叛他的话。

    沉默了一会儿,他又说道:“你现在既已是皇家的人,就要习惯这种事,处死青苗,并不是人命比不上一对镯子,而是人命比不过规矩。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皇家的人管的不仅仅是一府的下人,而是整个大清,这么多的人,若是没有规矩,或规矩执行不严,还不天下大乱?”

    嗯?我从没想过这一层。

    胤禟继续道:“所以,我们从小就被教导要重规矩、要立规矩,还要严格执行规矩。皇阿玛常用“一室不扫,何以扫天下”来提点我们兄弟,自己府里的事都管不好,就不要提管好天下了!四哥是个胸怀大

    c志的,自然就对皇阿玛说过的话特别上心,他管起自己的府里的人和事,也就特别严!其实八嫂也是如此,虽然她是个女人,但胸怀不比男人小!”

    胤禟是要告诉我,那天这两人一个下令,一个推动,最终处死了青苗,是要维护规矩,好给康熙一个严格执行规矩的印象,让康熙把他们当成理想的接班人?

    那么,那天青苗的死也并不是我一手造成的,而是多人故意推动的结果?太可怕了!我心中渗上一股透骨的寒意。

    四阿哥就这么想当皇上,连自己宠幸过的女人也不相护?八福晋就这么想做皇后,不惜当众驳了自己男人的面子、落个心狠手辣的名声?

    一个小小丫环的命竟与那终级大事相关?处死青苗和他们心中的大志真的有必然联系?不懂,一向对政治搞不懂,那太复杂,也太令人头痛!

    我说道:“爷,桃儿明天想回家看看我娘!自从大年初二回了趟娘家,这么长时间,桃儿还没回去过呢!”

    大年初二,照旧例,出了嫁的女儿都要带着姑爷回娘家的。但胤禟是皇子,府里一堆女人,初二都要回娘家,他可陪不过来,所以,这府里的女人都是自己回娘家。

    回娘家那天一大早,秦管家就带人给我送来了一大堆东西,大包小包的,都是适合回娘家带的礼品。男人、女人、大人、孩子的都有。他说这是九爷特别吩咐的。

    东西是送得不少,但我回去的次数却因胤禟不让我随意出府而越来越少。

    我提出了要求,不知胤禟会不会同意,心里惴惴的。胤禟却毫不犹豫地点头答应了。他说:“回去看看也好,你这段日子心神不宁的,多出去散散心也好!”

    后半夜睡得还不错,也许胤禟的安抚真的起了作用。

    我虽不是真的刘春桃,但与刘春桃的娘接触多了,她每次看着我的眼神就和我妈妈的一样,也就自然产生了亲近感。

    我把给她带来的燕窝递到她手里,她微笑地接过去,让我坐在她身边的床塌上。

    我来前,她正在给小弟秋风缝一件衣服。她叹道:“这半大的小子,正是长个子的时候,一年两身的做,都不够他穿的。”

    这情景有些温馨,有些熟悉,正像妈妈当年给我缝制夏天穿的短裙一般。别人的裙子大多是买的,而我的大多是妈妈自己缝的。因为,这样可以省一点钱。

    门被推开了,刘春桃的二哥和小弟夹着一股寒气从外面进来。二哥一见我,便道:“妹子回来了?可有一阵子没见了,最近过得可好?”

    他很自然地跟我打着招呼,一边毫不拘礼地把他手上拿着的一匹布往我的身边一放,说道:“这布一会儿要送到隔壁张婶家的,她家的女儿下月出嫁,所以让我给她选上一匹好布,给女儿做嫁妆。”

    小弟跑到我面前,睁着黑白分明的大眼睛端详了我一阵,说道:“姐姐比过年时瘦了,一定有不开心的事!”

    这小鬼头,眼睛又毒,脑子又灵,这么小的年纪,就什么都看得出来,长大了可怎么得了?

    我捏了捏他圆滚滚的脸蛋,说道:“你当姐姐跟你一样,整天胡吃海塞地想长大个子,胖点也不要紧?姐姐可是要保持苗条才好看!”

    小鬼头眨了眨机灵的大眼睛说道:“九爷喜欢看姐姐瘦么?我怎么听说九爷喜欢姐姐长胖点,像个小肥猪?”

    啊?连这小鬼头都知道了?平时胤禟总希望我多吃点,若是哪天吃得少了,胤禟就会找来厨子训斥一番,说他们没有尽心做出合了我口的菜。府里的厨子便整天变着样儿地给我做菜,还跑到满汉楼里跟那里的厨子一起研究菜式。九爷喜欢我胖一点的话大概就是这么传出去的。

    “小鬼头,大人的事也是你插嘴的?”我半真半假地训着他,却从怀里拿出一窜铜钱给他。

    与刘春桃的二哥和小弟见的次数多,已相当熟捻。刘春桃的二哥刘夏雨混得不错,已经成了他所在的绸缎庄的副掌柜了。小弟刘秋枫,一年中也长高了不少,过了年就到胤禟的满汉楼跟这里的大厨做了学徒。这可是个难得的机会,满汉楼的大厨,行业地位都高着呢,可不是什么人都收的。

    这里一定有胤禟的关照。虽然我从来没跟他提起家里的人和事,但,胤禟还是照顾了他们。

    我不提家里的人事,就是不希望他们受到胤禟的特别关照。并不是因为我不是真正的刘春桃,没有那份亲情,而是因为不知什么时候我就会从胤禟的身边消失,那时,若是躁怒的胤禟想起刘春桃的家人,把对我的怨恨报复到他们身上,那,我现在对他们的照顾,就等于是害了他们。

    可,事情总是不以某一人的意志为转移。我不提,不代表那个想凭着女儿飞上枝头自己也跟着飞黄腾达的刘大也不提。

    他来府里找过秦管家的事,我是知道的。只不过,胤禟不提,秦管家也不说,我就装作没这事罢了。

    人各有命,并不都是别人帮得了的!

    正文 80

    更新时间:2010…1…29 13:50:05 本章字数:3441

    与刘春桃的家人聊了两句,就匆匆出来了,我今天还有更重要的事要做。

    我让小五把车停在小白茶社门口,并让他午时再来接我。

    我上了楼。这个时候的茶社很清静,没有几个客人。楼梯边一个甬道前立着一块茶客止步的牌子。我走入甬道,转过一个弯,推开了左手的第二个门。

    商驭,不,林凤驰正坐在屋里等我。

    我看了看他那无懈可击的化装,笑道:“表哥回来了,又轰动京城了吧?”

    他也哈哈一笑,说道:“好说,好说。表妹也已经随同我一起进京了。”

    她说的表妹,是我们找来的另一个替身女孩。她的身材和样貌很适合化妆成林倩儿。因为我的自由受限,有的时候不能出来,我们便想出了这么个办法,在不太重要的场合,或者只需要个傀儡的时候,就让这个女孩代替我化妆成林倩儿掩人耳目。

    我坐在屋里唯一的一张梳妆台前,打开随身带来的一些所需物品,开始化妆。

    我一边化妆,一边问林凤驰:“恭亲王现在的态度如何?”

    林凤驰坐在我身后,从镜子中看着我化妆的动作,说道:“我去了他的府里两次,他跟我说了想变卖一些书画的意思,我便对他那幅《雪景寒林图》表示了兴趣。他跟我要价二十五万,我告诉他,价格倒好商量,但这幅画从宋灭后,就下落不明,现在忽然出现,不知真假,我要请个懂行的人好好给我鉴定一番。”

    “于是你就请了安某我来帮你鉴定它的真伪?”我把两撇假胡子贴在唇上说道。

    是的,今天我要扮演著名收藏家安麓村来鉴定这幅画的真伪。安麓村,单名一个歧字,字仪周,原本是朝鲜人。他的父亲安尚义,康熙年间随高丽贡使到北京,后来入了旗人籍,留在朝廷重臣明珠家中做起了家臣。借助明珠的势力,安家在天津、扬州两地经营食盐,数年之间便成为富甲一方的大盐商。到安岐这一代更是靠经营食盐做经济后盾,以收藏之富、鉴赏之精而闻名。

    安麓村是京中名人,恭亲王见过他。所以扮演他,首先要在形貌上没有任何纰漏。去年作为林倩儿出席各府宴请时,我曾见过安麓村。

    他个子不高,形容黑瘦,一点也不像个养尊处优的富商大户。不过此人出口成章,学识渊博,更绝的是一手鉴赏书画的本事。若不是要隐瞒身份,我倒是愿意和他交个朋友切磋切磋。

    对他感兴趣,就多观察了他两眼,这两眼观察来的细节现在倒用上了。

    我看了看镜中的形像,已经有九成像了。在细节方面再稍加修饰即可。安麓村的左眉高于右眉,我在左眉上又贴上了几根头发剪成的假眉毛。他在右鬓处有一小块暗红色的胎记,我用胭脂调入一些其它颜料,涂在了右鬓处。眼角处的鱼尾纹需要再加深些……

    最后瞧了镜中一眼,我转身面对林凤驰。“表哥,你看怎么样?”

    林凤驰一挑眉,说道:“表妹的化妆术有如神来之笔,维妙维肖,表哥佩服!”他戏谑地两手一拱,一揖到地。

    恭亲王府紧邻九阿哥府,两府的后门只隔着一条小胡同,斜斜相对。但,除了那两次夜探,我却没有正式踏入过恭亲王府。

    我和林凤驰在府门前下了车,早有守候的下人迎了我们进去。藏书阁在恭亲王府前院和后院之间,门口只四个侍卫把守,但在墙壁的四个拐角等不起眼处还有多人把守。那只德国黑背被栓在藏书阁内靠门的位置,这个位置想投毒都不成。那天我夜探时,狂吠引起侍卫注意的就是它。

    藏书阁是个两层的小阁楼。第一层放了一排排的书架,书架上放满了各种各样的书籍。与第一层的雍满不同,第二层则十分空旷。只有房间的中间摆放了一张超大的书桌,书桌后是一个一人多高的多宝格,上面摆放着一些用于装饰的文物珍宝。除此之外,空空如也,只有满墙的名人字画。

    我的目光被字画吸引,董其昌的书,唐寅的画,赵孟畹淖郑吹纳剿总赖摹。伤凳橇绽怕俊?br />

    这恭亲王还真是个爱书画之人,也是个会享受书画之人。

    一般人藏书画,是把这些书画束之高阁,平时根本想不起来看,只有偶尔才附庸风雅地拿出来玩赏一番。而恭亲王却全都挂出来,随时都可观赏一番。

    恭亲王正坐在桌前,手里拿着支毛笔,临写欧阳荀的《九成宫醴泉铭》。这是初学书法之人的必临的字帖,没想到恭亲王现在仍在临他的这幅字帖,可见他对书法用功之极。

    他见我们进来,放下笔。 等我们两个给他行了礼,他才站起来让了坐。谨慎之人,连架子都摆了个十足严谨。

    恭亲王是个年近五旬的中年人,皮肤保养还算不错,但一双眼睛却已有些混沌。这个年纪在现代还是年富力强之时,而在这医疗条件落后的古代,就已经算是步入老龄阶段了。

    他看到我时,并没表现出任何异样,说明我的化装还是成功的,起码到现在,还没让他看出任何破绽。我放了心。

    恭亲王首先开了口。他说道:“凤驰和仪周都是精通雅韵之人,凤驰诗词、音律、书画样样皆通,而仪周更是书画鉴赏名家。”开场先把我们两人夸奖一番,不愧为朝堂翻滚多年的政客。

    他转向我,说道:“想必凤驰已经跟你说了今天请你来的目的。”见我点头,他继续道:“我这里有幅范宽的画,想请仪周鉴赏个真伪。”

    我在椅子上欠了欠身,又拱了拱手,用努力练习过多遍的男声说道:“王爷雅擅丹青书画,收藏之富名闻大清,今日有幸得观王爷的收藏,实乃仪周之幸!幸甚、幸甚!”

    这样之乎者也、咬文嚼字地说话真累。不过,要扮演安麓村却不得不如此。幸亏以前就熟悉古代文言,穿越后,又常听人之乎者也地说话,多少也记了一些。

    恭亲王站起身,把桌上的刚刚在写的字和字帖向旁归拢了一下,又转身从后面的多宝格上拿下了一个卷轴。

    他打开卷轴,把它平铺在桌上,我和林凤驰都站起身围拢了过去。

    当卷轴完全铺平了后,一幅雪景寒林之景展现眼前。这是一个三拼绢大立幅,图中描绘了北方壮美的雪山景色。画中雪峰屏立,山势高耸,白雪皑皑。深谷寒林间,萧寺掩映,流水无波,峰峦沟壑间云气万千。其山取盘桓向上高远之势,其水造平静冷凝之态,其树画深郁寒峭之意。

    我站在桌前观看此画,但觉一股寒意扑面而来,此画深谷寒林间,山势高耸,境界深远,竟给人一种身临其境之感。 不愧为范宽的绝代名作。

    我的目光瞄向画中显著处的那丛寒林,最前面的那株树干上用极淡的墨色写的范宽两字隐于枯糙的树斡中,由于年代久远,字迹漫漶,已经几不可见。若不是后世因此引发了争议,我也不会去注意看。

    字迹如此浅淡,难怪林凤驰第一次来此观看此画后,竟没看到这两字,经我提醒,第二次来观此画,才注意到它们。经过林凤驰的旁敲侧击,发现即便是常常赏鉴此画的恭亲王,也不知此间竟隐了两个字。

    我抬头,发现恭亲王正看着我,神情中竟有一丝丝紧张。他在等着我的鉴定结果么?可没那么容易让他如愿!

    我故作潇洒地哈哈一笑,说道:“王爷的收藏真是丰富啊,范宽、李成、赵孟睢⑻埔徊仄渲幸环烂鳎鸵咽侵丈伊耍跻词樟烁銎肴疑酢⑿疑醢。 ?br />

    我再一次用了安仪周的口头禅“幸甚、幸甚”,这样,他才不会怀疑我是假冒的安仪周。

    随着说话,我走向他那一墙的名作,指着那幅李成的《读碑窠石图》,我说道:“范宽师从李成,却自成一家,与李成风格颇为不同。李成、范宽的山水图可称为一文一武。”

    听我如此说,恭亲王颇感兴趣地走过来。他问道:“哦?何以一文一武?”

    我侧了侧身,让他站到画前,这样,他就正好背对林凤驰和书桌。

    我指着墙上的画说道:“李成之山水气象萧疏,烟林清旷;而观范宽之画却气势磅礴、雄浑壮伟,此其一。而观两人之墨法,李成毫锋颖脱,惜墨如金,多用淡墨皴波;而范宽用墨却浓重润泽、层次分明,皴擦、渲染并用,此其二。”

    我看了看恭亲王的反应,只见他频频点头,捋须微笑,听得十分专注。眼角余光向书桌处扫去,林凤驰正背对我们,手臂微动。从这个角度看不到他在做什么,但我心里却很清楚。

    “再观他们笔法的不同,”我用手指点着图上山石之处,继续说道:“李成画山石好用卷云皴,米芾称其为‘淡墨如梦雾中,石如云动’;而范宽则多用细密的雨点皴,勾勒山石线条粗壮,突出其质感,此其三。再看两人画中之意境,李成之笔,近视如千里之远;范宽之笔,远望不离座外也。此其四……”

    我对着满墙书画侃侃而谈,从李成和范宽,到赵佶和唐寅,从丹青画作到书法习字,竟说了个滔滔不绝、口沫横飞。直到林凤驰从书桌那边给我比了个OK的手势,我才匆匆结束。

    引领着恭亲王回到桌前,重新面对着这幅雪景寒林图。我摇头叹息:“好一幅制作精良、颇承原画神韵的赝品啊!”

    正文 81

    更新时间:2010…1…29 13:50:17 本章字数:2573

    “什么?你说什么?”恭亲王站在桌前,惊疑地看着我。他被我的话惊到了吧?

    我微微一笑,声音沉稳地又说了一句:“我是说,这是幅制作精良、颇承原画神韵的赝品!”

    恭亲王惊怒地瞪大了那双微显浑沌的眼睛,他指着我说道:“你胡说!这怎么会是赝品?许多名儒学士都来观赏过此画,人人都对此画赞不绝口!”

    我迎着他满带怒意的双眼,不避不让,仍然不慌不忙地说道:“那是因为他们都没有发现此处的纰漏!”我用手指着原来只写着“范宽”两字而现在却变成四个字的树干。说道: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