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99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甲午出将

正文 第五章 落实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第五章  落实</p>

    宋司令,赵参谋第二天如期而至。进行深入的了解。也不让领导在整个的办公楼里,上上下下的奔波了,地点就设在了一楼,科研一室的大办公室里。各部门集中到这里来进行汇报。各个部门是尽遣强将,锦上添花。生怕自己的部分受到冷落。</p>

    </p>

    三两天的时间,就得刮目相看。昨天,龙大校的整理汇报的资料,还都是&#25991字说明。今天已经有不少部门,都设计了动画演示草图。更加清楚的展示了运行过程和细节。宋司令对于大大的,错落有致的中段坞舱的设计,印象深刻,期待良多。长长的,左右整体通透的坞舱,全长120米。呈凹字型,中间60米的部分,舱门高度达8米,有两米是在水线以下。前后各30米的部分,高3米,其甲板位置在水线上一米的地方。三组舱门同时开启后,倒是像一个巨大的‘中’字。如此布置,可以装载多艘的气垫船,或者是侧壁式气垫船,投放迅速。前后部还连接着仓储部分,能够实现滚装作业。补给装载,优势异常。单单是前后两段高舱,就能够停放卡车,运兵车60多辆。前后两扇各30米宽的舱壁门开间,最宽的高速公路,才几条车道。看着眼前的演示画面,宋司令浮想联翩。</p>

    </p>

    我们的投送能力,是一个瓶颈问题。现在的后坞舱方式,也使得出击过程缓慢异常。一辆辆鱼贯而出,再集结突击,瞬息万变的事态,危险丛生。采用这个方式,舱门一开,突击车即可倾巢而动,整队出击。一反一正的优势,不言自明。再加上这些气垫船,对于坦克等重型装备,以及作战人员的运输投送,一副瞬间展开的,气势如虹的进攻场面呈现在眼前。一路的听下来,真正的是好戏不断,精彩连连。宋司令是惊喜连连,大喜过望。</p>

    </p>

    整体的舰船尺寸,由于中舱的设计,较之同吨位的舰船大了一些。48000吨的排水量,300米的舰长,宽40米,高49米。前后各两座背负式炮塔。炮塔长15米,宽10米。两座紧邻炮塔间相隔10米。2号炮塔后是导弹发射井,10米。4号炮塔距离舰尾90米,伸出的炮管下是30米的机库后60米是2400平的停机坪。前后双舰岛,使整个中部上层建筑,像是两座清秀挺拔的驼峰。中间的低矮扁平,正是因为下面的通透。</p>

    </p>

    在这艘庞然大物的设计中,充分采用了传统的梁的概念。水下部分有弧形圈梁。左右对称扣起,形成一个枣核体结构,支持并包裹着动力舱等重要设施。第二部分圈梁在中舱上部,也是同样的结构,但是中间设计了从舰艏至舰尾的,‘丰’字形整体横梁结构。目的是一方面加强对于巨型炮塔的支撑,另一方面,便于在中间的坞舱,以及前后的仓储部位,布设吊装系统,提高自身装卸处理能力。第三部分的梁结构,类似于真正的‘弓’型。垂直设置,起于下部圈梁的首尾部分,中间的部分着力与中间的横梁部分。重点还是在于对冲击力的分散减缓。</p>

    </p>

    建造程序也是与众不同。并不是采用模块拼装方式。而是依照舰体结构特点,对建造流程进行了全新的设计。采用拼装模式的造船方式,适用于舰体结构强度低的舰船,大多就是大多发射。我们则是要把两三吨重的巨型炮弹,以极高的速度发射出去,因而我们的船体需要承受非常高的冲击力,这对舰体结构强度的要求不同寻常。龙骨设计为‘人’字型。</p>

    </p>

    建造的过程是这样安排的。首先,龙骨和三个梁结构搭建起来;第二步,在整体框架结构内,按需安装相关的支撑梁,并同步安装一切相应的总线系统,第三步,安装整体舱室单元,并连接对应的管线等等。始终以总线为指引,按部就班,依次而建,完成船体内部结构和上层建筑。四座主炮也在这个过程中,完成安装。第四步骤,在完成内部结构以后,开始建造船壳部分。</p>

    </p>

    建造过程中,巨大的通透的中舱的优势,再次显现了出来。庞大的动力系统,能够实现随时安装。不会因为他的研制调试等因素,影响整体的建造进度。更甚一步说就算是将来反应堆的拆除也是非常的方便。打开中舱甲板,吊开动力舱防护盖,即可搞定。安装更简单。强大的自身吊装能力,可以发挥出优势。任何500吨以下的部件,只要运进中舱,都不在话下,吊运自如。</p>

    </p>

    目前,主要的问题是两个。一是500毫米滑膛炮管的制造,二是核动力的落实。500毫米滑膛炮的问题,虽然不是什么艰难险阻,但是,也不是简单的按比例放大。可以依靠我们先进的火炮技术,进行重新设计,减轻重量,提高自动程度,提高自身威力。船用核动力方面,国家已立项进行了研究,新一代的反应堆,已经对于不同的需要,完成了几个设计方案,就是还没有开始建堆实验。</p>

    </p>

    对于整个规划工作,以及对未来的预期,宋司令都是非常满意的。眼下的这两件事情,也不是什么不可逾越的鸿沟。滑膛炮方面,只是为了精益求精的问题。按刘长礼的思路,炮弹本身就是四位一体的东西,对发射的要求并不是太高。而且真正价值的体现,在于无人机系统的充分运用。无人机系统又是注重简便,轻量,小型化。何况这个刘长礼说,就算是用汽油桶接起一根炮管,也能实现50%的设计目标。</p>

    </p>

    核动力方面,只是早晚的事情,用在这艘船上,与用在别的什么船上都是一样的。何况这艘船的中舱设计,所带来的方便性,是别的任何船只,都无法比拟的,就算是单单作为一个核动力的实验平台,也是值得的,也是非常有意义的。单单是排水量方面,设计中就为整个的动力系统预留出了15000吨的冗余。空间上更是巨大无比,容得下他们尽情发挥。</p>

    </p>

    船厂的建造能力,也是毋容置疑的。如果能够把建造反应堆的地点,设在这里,让反应堆的设计建造队伍搬过来,直接在船厂生产反应堆组件,就地组装,就地装料,直接安装上船的话,那整个过程的,在协调组织方面,在运输方面,在调试方面,在沟通方面,好处是不言自明。</p>

    </p>

    宋司令当场拍板,确定以建造这艘现代思维的战列舰为项目方案。今后的工作就在战列舰的平台基础上,去展开,去深入,去细化。同时,宋司令也提出了自己的理念,开放性,扁平化。这个问题要体现两个方面的提高,一方面是物理建设,一方面是运作思维。</p>

    </p>

    物理建设方面。宋司令指出,要提高各个功能单元的自身能力,在设备体系中,尽量减少瓶颈的产生,尽量的做到能力分散。避免断一根电线,全体受影响;一个动力单元受损,全船瞎火的情况。</p>

    </p>

    在运作思维方面,首先,加强各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信息产生后,要进行多方位的传递。不仅仅是向上,还要及时传递的其它的相关单元去,以方便提前做出应对准备,提高整体运作效能;第二,加强舰队之间的通信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充分发挥作为信息平台,战斗平台的能力。如舰队中其它小型舰艇,发现目标,但没有能力进行攻击时,我们应该具有及时获取并处理信息,及时实施打击或防御的能力。实现了这一点,舰队的整体能力将会有翻天覆地的提升,将会真正的建立起大区域的铜墙铁壁。</p>

    </p>

    运作思维方面的第三个要求,也是最重要的要求,实验探索彻底的,根本性的改变信息传递的内容。变详细的描述详细,为简单的描述信息,和最直接可行的应对方案。当获得目标信息后,如果要让决策者明了目标的确切情况,再做出切实的行动判断,是炮击,还是枪打,还是用水炮驱离就能解决问题,这需要大量的信息传递。一线的人员对于目标的信息,已经是全面掌握,他们应该有能力做出最适合的,最简洁的处理判断。指挥部门的功能改变为及时的协调与保障实施。这将大大提高系统反应时间。而且前面已经提到过,信息的平行传递问题,综合考量,这个反应时间的提高,将是成倍显现的。</p>

    </p>

    龙大校他们一干人听得宋司令的指示,当真是醍醐灌顶,茅塞顿开。这个理念的落实,一个简单的,根本性的变化,将是使一艘船,改变了一个舰队。战列舰足够提供远距离的攻击与防护能力。整个船队中,每艘船只,不论大小功能,在这种模式下,都具有了同样的作战能力。巡逻艇遇到了巡洋舰,攻击它,也是分分钟的事情。这一理论的提出,结合着战列舰提供的廉价的,持续不断的,远距离及时打击能力,将对舰队的攻防能力,产生颠覆性的变革。一千公里范围内,每艘船都是战列舰,每艘船都有无限强劲的攻击力。这还没有考虑到,完全能够实现的,炮射两吨半的长剑-10 ,它的作战距离。</p>

    </p>

    大家更加的信心满满,热血沸腾,情绪高涨。威武漂亮的舰型设计,更让人产生了无限的急迫的期待。信息传递到了张翔洲方面。他们的反应也是同样如此。四座巨大的炮塔,每座只有700吨重,最大不超过750吨,四座才3000吨;8座200毫米双联炮塔,也不过2400吨,如果液体发射得以实现,重量就将达到1200吨以下;整套052D的探测及导弹武器装备,总共也不过2000吨;就算是动力系统部分,确实用去15000吨,必要的物资装备,再占用一些,这还足以留下20000吨的排水量。巨大的空间,足够给他们发挥的了。讨论研究之下他们又加载了一些奇妙的设计,更加的锦上添花,如虎添翼。</p>

    </p>

    方案定下来了,战舰也有了漂亮的初步轮廓。龙大校的组织协调之下,各项工作,行将展开,但是一次会面,让战舰的漂亮外形,有了些许的改变。事情传到了“海龙”号研制团队。在他们的副总工程师尹师聚的带领下,几个不安分的家伙组团,过来参观了一通,说是来开开眼界。回去研究了两天,给威海舰提出了两条新的设计。</p>

    </p>

    此时的‘蛟龙’号,设计制造已经完成,接下来的工作,就是一步步的深海实验。一次次的循序渐进,一次次的逐渐突破。虽然表面上的一个个纪录,屡屡被打破。但是实际工作中创新的事情,却几乎没有。特别是对于设计制造的人员来说,可以说是无所事事。人家都是感觉脑子不够用,他们倒是好,一个个高智商的脑袋,愁得没有地方解闷发泄。听说了这个项目,这些个不安分的家伙们,就像是又发现了新大陆,又发现了新的目标,兴奋了起来,跃跃欲试了起来。</p>

    </p>

    尹师聚他们提出了两个设计意见,第一个设计安置在水下,虽然也是功能强大,意义深远,但是水面上看不见,对舰型算是没有影响,且不去说它。精彩的是第二个设计意见,他们给这漂亮的战舰,一边加了六个大大的圆锥体。两米的直径,近一米半的高度,顶端还有一段20厘米长,外径10厘米,内径5厘米的疑似炮管。整个看去,怎么看怎么像一个大乳房。一边的甲板位置安排了四个,高处前后舰岛上两个,两侧一共12个。</p>

    </p>

    原本漂亮的舰身上,突兀的加载上了这两排高高低低,错落有致的,圆润无比,惊艳无比的东西,让龙大校以及他领导手下们,登时颜色大变,一个个口眼歪斜,目瞪口呆,瞠目结舌。一时间大家是议论纷纷,且不论功能如何,单单对于这个奇特的外形,反对意见是接踵而至,此起彼伏。激动的场面,一时失去了控制,连珠炮似的讨伐,持续了好长的一段时间。</p>

    </p>

    龙大校费劲九牛二虎之力,总算是控制了大家激动的情绪。决定给‘蛟龙’的研究团队一个说明的机会,让他们对自己的设计进行详细的解释。要说他们也是不一般,别人是水平高,他们则是学问深,道理深,简直是深不可测。立马开始,对龙大校的这些精英手下进行科普培训。一周的科普下来,从原理到方案,从应用到推广,大家是久旱甘霖,豁然开朗。有几个研究小组已经筹划引入‘蛟龙’的技术,对自己的课题进行重新的修订。</p>

    </p>

    方案就这样阴阳互补,乾坤互显的确定了下来。水下的部分由周&#25991勇副所长负责,他前期给方案增加了四个水下挂件,因此水线下的部分,由他负责领导,协调安排。设计工作到此告一段落。那边的资金等等也是万事俱备。地方上还表示,资金可以追加。现在的一切一切就是研制建造。众志成城,蓄势待发,一切必是那雷霆万钧,势如破竹。</p>

    </p>

    </p>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