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99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红色铁幕

正文 第八章:目标在东方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书记同志,娜塔莎是个很好的同志。这一点我敢保证,在出勤任务和平时训练时,娜塔莎都表现出一个无产阶级战士应有的态度和作风。思想觉悟也很高,她的妈妈可是我们卫国战争中的英雄啊……”还没走进党支部书记的办公室,谢尔盖和娜塔莎就听见队长米歇尔那滔滔不绝的说词。</p>

    “行了行了,米哈伊里诺维奇同志,从你们放假前你就一直念叨这个娜塔莎同志,直到现在我也没见过这位姑娘一面。”很显然,支部书记对米歇尔这腔陈词滥调都快烦透了。</p>

    快走进办公室的时候,娜塔莎突然停住脚步。谢尔盖抓抓脑袋问:“怎么了?”</p>

    “你看……我这样进去合适吗?”</p>

    “行了,我亲爱的姑娘,你已经够漂亮的了,快进去吧。”</p>

    在谢尔盖的鼓励下,娜塔莎深深地呼了一口气,随后大声在门外喊报告:“报告!国家安全委员会侦察技术局A部队中士柳德米拉·娜塔莎向党支部书记报告。”</p>

    米歇尔兴奋地看了看娜塔莎,转头对支部书记说:“看吧,她来了,刚刚你还说要见她一面。”</p>

    “是个不错的姑娘,人民的好战士。你们的队长都快把我烦死了,你的简历我已经看过了,并且在这段时间内支部召开了党员会议。在你们队长,德米特里的极力推荐下,多数党员认为你具备入党的资格。现在就等你来我这签个字,然后我再盖个章,这样这件事就妥了,明年你就可以和众多年轻后备党员一样,宣誓成为一名苏维埃共产党党员了。”</p>

    娜塔莎在兴奋之余,在支部书记的指导下顺利的在自己入党申请书和后备党员资料上签上自己的名字。在此期间娜塔莎发现,党员资料上连自己的半身像照片都贴上了,看来米歇尔还真花费了不少时间。</p>

    “这就对了,书记同志。”说完德米特里大摇大摆的走出办公室,后面的支部书记却提高嗓门提醒:“记住!你承诺送我一只西伯利亚雪橇犬(哈士奇)的事情可别忘记了!”</p>

    “放心吧!我一定不会忘记……”</p>

    不过在娜塔莎和谢尔盖看来,如果这位支部书记不一直追着队长要的话,他永远也得不到雪橇犬。队长同志就是个马克思嘴里经常说的无产阶级流氓派那一类人,只有他占好处的时候,但也决不允许有别人占他好处的时候。</p>

    入党的事情暂时告一段落,第二天深夜,当人们都还在睡梦中时,紧急集合哨突然在A部队营区吹响,不光是三个主力小分队在黑夜里摸着黑穿好衣服跑出营区集合,就连负责部队相关通讯任务,后勤任务的辅助部队也全都被这声集合哨给吹醒了。</p>

    “这是怎么了?”娜塔莎偷偷问旁边的谢尔盖,谢尔盖也摇摇头表示自己不知道。</p>

    过了一会儿,队长米歇尔来了。所有人都看见,队长的脸色是阴沉的,并且手里还拿着一个密封的&#25991件袋,显然又有什么大事发生了。</p>

    其他两个个小分队队长也是一样,拿着同样的&#25991件袋,一声不吭的走到自己队伍面前。“同志们,我们有任务了,跟我来。”</p>

    只是这一句话,队员们就跟在队长后面,上了卡车,一路向飞机场驶去。即便每次出勤任务时队长甚至是上级都不会透露任务究竟是什么,等到了目的地队员们才知道,久而久之,也没有人傻到去问每次的任务是什么。但从沉闷的空气中,娜塔莎嗅到了一丝不一样的气息,不光是娜塔莎,就连所有队员都是一样。</p>

    当到达了飞机场时,由苏联尹柳申航空联合体(Сергей Владимирович Ильюшин )研制并于1958年开始列装部队的伊尔—18喷气式大型运输机已经早早的在等待他们了。在空中管制塔楼的授权下,伊尔-18机翼上四台大功率涡浆发动机开始发出尖锐的嘶吼声。在嵌入式机场跑道灯的指引下,体积瘫大的运输机沿着混凝土跑道慢慢滑跑着,最后歪歪扭扭的窜上了夜空,消失在茫茫星辰里。</p>

    这时候米歇尔才有权利拆开一直从作战室里领出来,密封的&#25991件袋。当米歇尔第一眼看到目的地是位于远东的哈巴罗夫斯克时,他一切都明白了。</p>

    目的地:哈巴罗夫斯克</p>

    任务:面对一切可能出现的紧急状况并采取果断措施防止事态的进一步扩大。</p>

    苏维埃最高部长会议授予苏联远东军区合理指挥并在有利时期投入苏联最为精锐的特别武装力量,侦查技术局直辖部队,以保卫苏联国家利益。</p>

    苏维埃最高主席议会团,1968年9月12日。</p>

    “好了,同志们,放轻松,放轻松,或许我们不一定真的是去作战……也有可能是一次有惊无险的旅游。”米歇尔仍然在极力安慰着队员们,但气氛依然是那么的沉闷。谁都知道自己被投放的地点就在乌苏里江的东岸,而黑龙江的另一边,则是另一个红色社会主义大国——中国。</p>

    所以这次任务即便&#25991件上写的不清不楚,但队员们还是心知肚明。现在整个中国都已经陷入了疯狂的动乱,国民经济停滞不前,甚至还有倒退的趋势,党政纪关,军事科技领域几乎处于瘫痪阶段,国民的思想日益激烈,国家机器几乎处于崩溃的边缘。</p>

    不光是美国的卫星一直窥探着这个东方大国的一举一动,苏联也是一样,已经被红色革命火焰燃烧的中国并不可怕。但令白宫和克里姆林宫最为害怕的是,中国的这股力量最终失去控制,人民打着输出革命的旗号将整个亚洲染成红色,对于把注意力全集中在欧洲的美苏两大国家来说,如果亚洲动乱了,那么后果不是莫斯科和华盛顿能预料的。</p>

    然而对于苏联来说,对中国有着难以说清的感情,两国既有昔日的战友情谊,也有现在极度冷淡的格局,在广阔的中苏边境线上,苏联集中着西伯利亚军区和远东军区数千万支军队,贯穿整个苏联的军用单线型西伯利亚铁路大动脉上行驶最多的列车就是装载着军用物资的军列,虽然苏联的远东部队并不是苏联最为精锐的部队,且这些苏联二流部队的武器装备和驻欧洲的红军比差了不止一个档次。</p>

    中国却采取针锋相对的措施,在“深挖洞,广积粮”的口号下,中国军队却在东北,内蒙甚至是西北地区构建了坚固,庞大,复杂的国防工事,而每年包括北京军区,沈阳军区,济南军区在内的诸多中国大军区都会举行不同形式的以苏联为假想敌的对抗演习。这让两国关系更是雪上加霜。但无论怎么样,作为军人,以国家利益为主,在国家利益上,意志形态则被军人永远放在第二位。</p>

    “中苏的人民是永久弟兄,两大民族的友谊团结紧,纯朴的人民并肩站起来,纯朴的人民欢唱向前进。……伏尔加河边听到长江水声,中国人民仰望克里姆林红星。我们不怕任何战争威胁,人民的意志是强大无敌。……从没有这样牢固友情,咱们的行列充满欢腾,行进的大队苏维埃联盟,坚强的大队苏维埃联盟。并肩前进的是新中国!新中国!新中国!……为光辉劳动,为持久和平,在自由旗帜下前进!”不知是谁在这沉闷的环境里忽然小声唱起这首曾经两次获得过斯大林&#25991艺奖的《莫斯科北京》。</p>

    黑黝黝的天际中,依然响彻着伊尔—18那粗犷的飞机引擎声。</p>

    </p>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