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99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红色铁幕

正文 第六章:莫斯科的夜晚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临近傍晚,柳德米拉母女被学校热情的挽留下来观看由低年级学生们组成表演的&#25991艺节目。他们被安排在学校礼堂最前面的座位,与少先队大队长,学校校长,教育部主任并排坐在一起。</p>

    节目一开始就是由校学生队合唱团演唱的《苏联少年先锋队进行曲》(主旋律与我国《共产主义少年儿童团团歌》相同),在音乐老师的指挥下,这些合唱团的小成员们整齐的排列着,唱响歌曲:</p>

    燃烧吧,营火,蓝色的夜晚,</p>

    我们全都是少年先锋队员。</p>

    光辉的时代,今天已来到,</p>

    我们的口号:“永远准备好!”</p>

    勇敢又年轻,友爱的一群,</p>

    我们准备去劳动和斗争。</p>

    我们要永远站立在前哨,</p>

    我们的口号:“永远准备好!” </p>

    挺起了胸膛,嘹亮地歌唱,</p>

    我们的队旗在前面飞扬。</p>

    光辉的时代,今天已来到, </p>

    我们的口号:“永远准备好!”</p>

    大踏步前进,快乐地招手,</p>

    全世界儿童,我们的朋友。</p>

    我们要永远站立在前哨,</p>

    我们的口号:“永远准备好!”</p>

    高高地举起鲜红的旗帜,</p>

    我们全都是工农的孩子。</p>

    光辉的时代,今天已来到,</p>

    我们的口号:“永远准备好!”</p>

    随后在老师们的指挥下,一系列生动而可爱的节目悉数在舞台上出现,夜幕降临时,当谢幕的时候,柳德米拉母女被少先队员们簇拥在一起,被鲜花包围着,每个队员们脸上都露出洋溢着的笑容。直到他们走出校门口的时候,队员和老师们才向他们挥手告别。</p>

    “我想走着路回去。”帕夫利琴科在即将走到公交车站时说,娜塔莎什么也没说,只是跟随母亲的步伐走在后面。</p>

    夜晚的莫斯科如同屹立在俄罗斯西部丘陵地带的宝石一样闪亮,在稀稀疏疏的白桦林印衬下显得格外优美而神圣。临近克里姆林宫和红场的特维尔大街被五光十色的荧虹灯包裹着,有闪着红光的小星星,有泛着黄光的工农锤子镰刀图标,有五颜六色的喷泉彩灯,也有彻夜通明巨大的CCCP灯牌。整个公路上依然行驶着川流不息的各种车辆,整个莫斯科是一片安详,和平,强大的容貌。</p>

    长久以来,俄国和其它欧洲国家相比,在经济发展上都处于弱势地位。沙皇统治下的俄罗斯帝国带有很浓重的封建军事主义色彩,落后的农奴生产关系直接阻碍了国家农业的发展。封建贵族与资产阶级的互相碰撞更是让俄罗斯这样一个土地面积广阔的国家工业产值还不足西欧英国的十分之一。</p>

    然而正是在这样一个工农业都很落后的国家,沙皇却保持着一支欧洲最为庞大的军队。人民的权利几乎被剥夺得一干二净,封建势力和资产阶级的联合压迫最终导致人民起来反抗。</p>

    由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列宁主张,于1922年宣布成立的苏联因为采用其西方帝国主义最为痛恨的社会主义制度,从而导致在苏联建国的最初几年里。在十四国联合武装干涉的背景下,中央苏维埃政府仅仅保留着莫斯科周边一小部分地区。然而无论是图哈切夫斯基那天才般的指挥艺术让整个红军反败为胜,在收复苏联诸多失地后一直高歌到华沙城下,还是斯大林在察里津的顽强抵抗,都没有从真正意义上解决苏联所面临的困境。</p>

    满目疮痍的苏联不是需要像托洛茨基那样主张的一直对外输出革命,最后导致苏联的经济崩溃,而是需要工农业的跨越式发展,以求得苏联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p>

    可事实上苏联的经济发展面临着世界上所有国家都不曾有过的困难,三十年代西邻的德国及东邻的日本极右主义的兴起,英法的绥靖政策及美国的孤立主义均使苏联在国际上处于一个真空时代。</p>

    如果不是美国红色资本家哈默率先联合美国数十家企业到苏联投资建厂,以及世界金融危机沉重打击了西方世界的话,新经济政策也不可能顺利的展开,美国福特汽车公司总经理就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除非苏联废除现有的意识形态和生产关系,不然我们连一个螺丝钉都不会运到苏联去。”</p>

    正是在这种国际环境下,苏联的忧患意识才逐步加强。苏联希望增长自己的经济实力以应付外部威胁的思想越来越强烈。</p>

    1929年,对于苏联来说是最重要的一年,这一年来开始,苏联的工业化道路正式起步。也是这一年,苏联高尔基汽车制造厂正式开始建设。“我们比先进国家落后于50或100年。我们必须在十年内赶上这个差距。我们必须要做到这一点,否则我们会被摧毁。”在斯大林说过这样一句话后,全苏联在布尔什维克的带领下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工业化建设。</p>

    1929年直1933年,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全国实现了集体农庄。这一年,苏联终于实现了农业大丰收,国民生产总值急剧攀升到450亿卢布,基本消灭了全世界国家普遍存在的赌博,卖淫,黑帮等现象,犯罪率下降到13%,受教育程度也从不足12%迅速提高到95%,这在全世界也是没有过的人类奇迹。</p>

    从1933年到1939年,苏联第二个五年计划完成,苏联重工业产值增长了120%,轻工业增长了100%,国民收入增长了109%,工资福利增长了1.5倍。在莫斯科中央执行委员会标注的地图上,五彩缤纷的小彩灯从列宁格勒一直延伸到乌拉尔山脉。一大批工业城市在西伯利亚,顿河,基辅建立起来。至此,世界上所有国家都不得不面临强大苏联时代的来临。</p>

    “知道吗?我亲爱的女儿,我们的国家能取得今天建设成果和千万劳动人民的努力分不开。我们要的不是资本主义式的那种徒有虚表的繁荣,而是人民的真正繁荣。”当柳德米拉·帕夫利琴科走到红场边上,意味深长的看了一眼马克思纪念碑。</p>

    “世界上一切的旧势力必将被烧毁,历史证明,阻碍人民发展的东西一定会被毁灭的。”娜塔莎搀扶着母亲回答。</p>

    “孩子,岁月让你不再年轻,让你失去了天真和活力,但随着时间的逝去,你留下的又是智慧。”</p>

    娜塔莎始终不明白母亲这句话的含义,或许当自己倒了妈妈这个年龄时,一切都会明白了吧。娜塔莎这样想到,当漫步回军事辅助委员会时,工作人员都已经安然入睡了。值班人员从厨房里端来两份鱼汤和红茶,土豆,面包。匆匆吃过简单晚饭后,娜塔莎就和母亲一道回宿舍睡觉了。</p>

    </p>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