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99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人命关天

正文 第31集 遗书揭秘(上)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01)</p>

    (特写)一本硬皮精装袖珍《日记》。被拿在沈韵手里。</p>

    次日白天。医院家属院,沈韵孤身独家小院客厅。警官冯晓同屋主人沈韵隔茶几对面而坐。两人边饮茶边谈心。</p>

    沈韵似已从昨夜惊恐中镇静下来;她拍着手中的《日记》认真解释说:“冯警官,不是俺有意识要把这本《日记》私自拿回藏匿;因为它涉及到俺的隐私和声誉。”</p>

    冯晓:“我理解,理解。”沈韵:“为执行公务,您可能经常在这医院出进;是否无意识间也曾听说过,俺和郑院长年轻时的那段往事?”冯晓点头说:“也就是这次前来堪查郑院出事现场时,才偶而听个别医院老人提起此事。”沈韵继续说:“但因那毕竟是发生于30年前,年代久远的事;经过岁月洗礼,和许许多多大事小情的冲击,此事也许早已退出了历史,和即便本单位人们的记忆;我本人虽始终难以忘怀,但为了老郑的事业发展和他们家庭的稳定;俺勉强自己将此事深埋心底;表面一直装作若无其事。”</p>

    冯晓:“您的自我牺牲精神着实令人钦敬。”沈韵苦笑说:“但谁料到会发生老郑突兀自杀事件?从而将我俩那段不堪回首的旧事重提?不瞒您说,这个《日记》本,还是当年我俩热恋时,俺特以买来送他的;也许为了补偿他有负于俺的愧疚,抑或为表达对我俩那段旧情的珍视,他不仅从此养成了记日记的习惯,还把我俩当年交往的点点滴滴记录下来。您知道这些年,津水医院亦像县直不少营利单位一样内耗厉害;某些人早对他院长之位虎视眈眈------”</p>

    冯晓严肃地:“那些人岂只是对院长之位虎视眈眈?他们的胃口通大着哩!”</p>

    沈韵强调说:“为不使这些公私事外传,造成意外后果和不良影响,俺才不顾人们的非议和曲解,决心把《日记》拿回来;却没料到------”</p>

    冯晓紧接地:“没料到会给自己招来凭大麻烦。我们会认真审理蒙面人,让其供出幕后支使者,以掌握团夥更多犯罪证据。”</p>

    沈韵:“只要蒙面人老实交待幕后支使者,也不会太严厉惩罚他吧?毕竟他只是为点钱财,鬼迷心窍才铤而走险的;他当时就表态‘不是图财害命,只为拿走《日记》’。”</p>

    冯晓:“可你想过没有?如果他拿不到《日记》,你俩发生激烈争执的话,狗急跳墙,他很可能将你误伤;这样的案例以往发生过不少。”沈韵再次感激说:“谢天谢地!幸亏你们及时赶到。现在好了,有公安保护,再强大的犯罪团夥俺也不怕了;为防止贼心不死,俺现就把这《日记》交您;这一是交公安俺才放心;这二呢?这证物也许对你们破案有用。”边说边将《日记》郑重交冯晓手里。冯晓接过,却并未轻易翻看;而是似认真掂了掂份量,又思索片刻,这才认真建议说:“沈医生,《日记》虽为物证,也得到过当事人交警方的授意;但毕竟属公民个人‘隐私’;知道内容者愈少愈好;我建议您还是亲手交我局覃炎局长为妥。”边说边当即原物奉还。</p>

    (特写)仍是那本袖珍《日记》。它被平放在办公案上。这是当日上午。公安局机关,覃炎办公室。覃炎、徐雷、甄黎、肖纯、春亮、冯晓等,“连环医案”专案组主要成员,正齐聚这里开会研究案情。</p>

    徐雷严肃地:“同志们,在研究‘《日记》内容该由谁来揭谜才合适’的讨论之前,我先说点题前话。截止目前,我们的‘连环医案’侦查实践活动,不仅取得了较大进展和侦查成果,且锻练提高了大家的政治业务水平。我们高兴看到,一些年轻同志,尤其女同胞,更是巾帼不让须眉。女干警冯晓同志,昨晚同战友在医院家属住宅执行任务中,不仅以自己的勇敢无畏,当场擒获了窃贼;更以极大耐心和政策水平,教育说服了女医生沈韵,主动将重要证物交给我们。更要特别提出的是,该同志看到证物——《日记》后,并不因其好奇而先睹为快;而是动员当事人亲手送交局党组;从而在群众心目中树起我公安良好形象;体现干警较高组织原则和法治政策观念。”</p>

    覃炎激动地:“就是桌上这本小小的袖珍《日记》,竟牵动着不少人的心:《日记》主人临死相荐,期望我们通过他的《日记》,不仅了解他自杀原因;更提供团夥犯罪证据;女医生沈韵为保隐私竟冒险私拿《日记》,却险而为此受害;团夥骨干为销毁罪证,竟派窃贼铤而走险。如今沈韵医生既把它主动献出,我们亦该慎重对待。冯晓同志能恪守组织原则,并不先睹为快;我意见大家公推一位合适的‘揭谜人’,当场将《日记》交他(或她),集中审阅;其他人应远离三舍。”</p>

    徐雷:“为争取时间,早得收获;大家就勇跃发言吧。”甄黎哂笑说:“披阅《日记》者固要合适,但又不是选人民代表,也没必要强调那么民主吧?以我看不是覃局长便是徐政委,非您二位莫属。”春亮不假思索说:“我赞成甄组长意见。领导同志站的高,看得远,如此重要‘&#25991件’,自然领导看着最合适;又何必推来让去?难道能推给那个邱副局?”</p>

    徐政委首先摇头推辞说:“首先声明我不合适;这一嘛,我虽也是专案组成员,但侦案却是外行;若让我‘破谜’事必走背工路。”春亮:“反正您俩领导,不是您徐政委便是他覃局长。”</p>

    覃炎笑着摇头说:“我也不合适。侦案虽是俺老本行;负责一次破案,也许能高屋建瓴运筹帷幄;但却不善于举一反三缜密分析;郑智省这些知识分子,平时同其对话就很吃力,往往话不投机;更何况&#25991字东西?肯定是&#25991诌诌既酸又臭;这任务我完成不了。”春亮发急地:“您二位都说自己不合适,却又不能推给那个邱副局;那究竟咋办哩?肖组长,您咋不发言哩?还有你冯晓同志。”</p>

    肖纯沉思地:“俺还没考虑成熟哩。”冯晓顺腿搓绳说:“俺也是。”徐政委哂笑地:“别发愁大于同志。有能力也最合适审阅《日记》,并能准确破解内中隐秘的人选,不正在你身边坐着吗?”春亮转脸看着甄黎,似有所悟地:“您是说甄组长?政委,您还别说,细想想在咱这几个人中,也许只有甄组长最合适呢。俺刚才咋没想到呢?还是做政治工作的领导认人看问题准确。”</p>

    冯晓讥讽说:“你哪是没想到?你只顾拍领导马屁哩。”覃炎玩笑地:“谁知不小心拍着了马蹄子。嘿,嘿!我也认为小甄合适。”肖纯亦点头赞许地:“俺刚才没及时发言,也正是在考虑这事。纵合各种因素,我也认为甄黎是最佳人选。”</p>

    冯晓:“俺举双手拥护黎姐担此重任。”覃炎:“既然大家意见眼光一致;小甄,你已责无旁贷;那就快接战旗——《日记》吧。”</p>

    (02)</p>

    迭印:夜晚。医院公住房院,谭皎月(甄黎)独住房间;谭皎月(甄黎)初阅《日记》,充满好奇的情景;清晨,谭皎月(甄黎)继续翻阅《日记》,显然已被深深吸引,情绪激动的情景;又是夜晚,谭皎月(甄黎)再读《日记》,更被深深触动,显出感情复杂的情景;不禁掩卷凝思(特写)------她的画外音:嗨!这哪是本个人《日记》?分明是作者本人“心路历程史”嘛!《日记》字里行间,充溢着他的心酸血泪和冤情满腹;既是自己大彻大悟后,掏肝掏肺的反省忏悔;又是对犯罪团夥的无情控诉!无怪引来敌、我、友各方严重关注。我必须尽快捋出头续,以供专案组制定最后歼敌方略。</p>

    三天后,某日白天。仍在公安局机关院,覃炎办公室。仍是覃炎、徐雷、甄黎、肖纯、春亮、冯晓等专案组诸人,在听取甄黎披阅《日记》,破解内中隐秘。徐雷关心地:“小甄哪,这么厚厚一本《日记》,最少三、二拾万字吧?是一个中年干部几十年的经历汇总;你仅用三天时间就看完了?我知道以你眼下的境况,白天还要上班,干那么重的活,累得鼻塌咀歪;为了赶任务,大概夜晚不睡觉,才终于看完了吧?”</p>

    覃炎亦心疼地:“是呀小甄,你完全没必要那么拼命;咱哪天说‘侦案工作要抓紧,就是同犯罪团夥抢时间’;那是就整体侦案工作相对而言;我知道脑力劳动,需要细嚼慢咽,是来不得性急的;性一急累出病咋办?你住在虎口边上,战友们又无力照顾你。”</p>

    甄黎故表轻松说:“两位领导说得未免太邪乎了吧?俺不是傻瓜,才没那么拼命哩;不过是为赶任务,每晚迟睡一会,次晨早起一会儿罢了。再说哩,近几个月那些人想治俺,调了俺的工作,这坏事反而变好事了:通过艰苦劳动锻练,俺练就一副好身板;不夸大的说,别说现时加仨俩班,若是工作需要,三天三夜不吃不喝不睡觉也能坚持。”</p>

    徐雷点头地:“我相信。看你现时精气神真比去夏才下来时强健多了。”覃炎:“好吧,既然甄黎同志为赶任务起早贪黑加班,终于把这块硬骨头啃完,咱也就不再多说闲话耽误时间了;让她喝杯水润润嗓子,书归正传吧。”冯晓挺识眼窍的当即送过来一杯茶,顺势坐在甄黎近前。</p>

    甄黎坐在办公案旁,《日记》平放在桌上。她从袖珍《日记》中抽出几张写满字的稿纸,直接交覃局手上;尔后严肃地:“这哪是本《日记》?它分明是郑院长个人的血泪史和控诉犯罪团夥的‘起诉书’;认真翻阅《日记》后,经过梳理,我将其分为三部份:一是郑院自己凄美的爱情故事;二是对犯罪团夥的‘起诉书’;三是解答了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30年前,无名氏从津水汇给西山民政局的20万元现款和弃民政局大门前的女婴。覃局,那份‘起诉书’您和政委随后看,俺现先讲郑院的爱情史,也许在座的年轻人会更感兴趣。”于是,她两眼平视,透过敞开的窗子,遥望着远方------解说员画外音:似穿越时空,同《日记》中主人公一起,回到30年前,那个改革开放之初的津水县城。</p>

    她在娓娓讲述说:“那应是距今30年前,八十年代初期的事。那时别说一个小小的津水医院,即便整个县直系统,也没有多少大学毕业高级知识分子;却又正赶上中央强调各单位职工队伍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所以,当县医院老院长黄时宜,操心费力,花钱托关系‘开后门’,终于从本市西山县‘挖’回一个,不仅是医大本科毕业的高级知识分子,且还是个曾主刀做过至少10例以上、成功手术的年轻外科医生时,在偌大的津水医院,刹时掀</p>

    起了人人关注到处热议的轰动效应。”</p>

    闪回:30年前。当时陈旧、落后、狭窄的津水医院。迭印:青年时代的郑智省,被老院长黄时宜专车接来津水医院,二人下车后受到全院员工在前院列队热烈欢迎的情景;郑智省着白罩衣在门诊处“外科诊疗室”(一排小平房东头两间)上班,求医患者涌门的情景;某晚全院员工在会议室(中院三间旧式出前檐房)开会,老院长黄时宜在会上着力赞扬郑智省业绩,郑谦虚地站起,连连致谢的情景------甄黎画外音:要说嘛,这老院长黄时宜还真是爱才呢!不仅不远数百里亲将郑智省引进接回;当即授于“外科主任”要职;且还当了解郑智省刚刚失恋情绪不高时,就有意将自己独生女儿嫁他为妻------</p>

    数月后。某日傍晚医院下班前。黄时宜背抄手,装作很随意的来到“外科诊疗室”门前。</p>

    室内。郑智省正为一腿疮患者诊病;女护士小秦发现门前的老院长;当即凑郑耳边低语几句。郑随即出门趋近老院长,恭敬地问:“院长,您有啥事吗?去不去屋里坐?”</p>

    黄时宜故作淡然地说:“正上着班屋里还有患者,我就不进屋了;给你说件事:说话间你调来咱院已两、仨月了;我家你王姨已说了好几次,让请你去家里吃顿便饭,顺便也认认门;今晚是最佳时间;等会下班让马师傅开车送咱们;你王姨已提前下班在家准备晚饭。”郑智省既意外又显得受宠若惊说:“到您家去吃饭?黄院长,我看就免了吧;您和姨是长辈,按情理俺该先请您二老才对。好吧,遇机会,比如您或姨谁过生日什么的;让俺在街上饭店请您全家的客。”</p>

    黄时宜:“那是以后的事;今天就让你姨俺俩先表表心意吧。”迭印:卫生局家属院前排中间,老院长独家小院。老院长带郑智省坐车来至自家门前,下车进院,黄妻王姨腰扎水裙出厨房热情欢迎情景;王姨从厨房向客厅端菜,郑见状欲进厨房相帮,被王姨谢绝推让进客厅情景;主宾入席即将开宴,大门外车铃响,黄女玉秀推车进院、进屋,王姨向玉秀介绍郑智省,二人四目相对,顿皆意外惊讶,礼貌的相对尴尬鞠躬情景------</p>

    (03)</p>

    </p>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