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99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大院的孩子们

正文 第1节:“大字报”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第一章:大跃进</p>

    第1节:“大字报”</p>

    一直默不作声的夏红波说话了:“老高,我看可以试一试,孩子们当然不能写大字报,但是大班的孩子,已经认识不少字了,写标语口号,还是可以胜任的。一个孩子,一天写100张标语口号,100人,一天就有1万张,不可小看那!”</p>

    ——平山大侠        </p>

    </p>

    高启昌:江西省安源县人,井冈山老红军。1955年少将军衔,广东省军区副政委兼广州军区军政干校政委。&#25991革中被迫害致死。</p>

    夏红波:河北省平山县人, 1955年大校军衔。广东省军区参谋长兼广州军区军政干校校长。</p>

    郭成柱:(1912—1972年8月9日) 广州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后为副政委。&#25991革中被打成“&#25991郭相江陶”反党集团的2号人物。</p>

    郑  累:河南省杞县人,1955年中校军衔,广州军区军政干校政治处主任。</p>

    鲁大明:山西省榆社县人,1955年上校军衔,广州军区军政干校副政委。</p>

    徐长胜:山东省泰安县人,1955年上校军衔。广州军区军政干校副校长。</p>

    赖其寿:湖南省长沙市人,中共地下党员,国民党起义将领,1955年上校军衔。广州军区军政干校教务处长。</p>

    龚理顺:湖北省大悟县人,1955年中校军衔,广州军区军政干校后勤处长。</p>

    穆冰玉:吉林省长春市人,夏红波妻子,1955年大尉军衔。新华社驻广州军区分社通联部主任。</p>

    </p>

    1958年3月20日晚上,广州军区军政干校党委全体成员,正在会议室里召开会议。广东省军区副政委兼广州军区军政干校政委高启昌正在讲话:“同志们,为了支援广东省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广州军区党委3月8日发出号召,为建设广东省的第一座化肥厂,开展捐献运动,捐献指标为个人一个月工资的40%至50%。当天晚上,校党委召开了全校的动员大会,后勤处的同志们闻风而动、雷厉风行,经过一夜奋战,3月9日晨向各部门报捷并提出挑战,他们捐献的指标为,个人一个月工资的百分之百。教务处的同志们率先应战,捐献的数目为一个月工资的110%。接着政治处的同志们,又以一个月工资的130%,超过了教务处。</p>

    我和夏校长月工资都是300元,也各自捐了350元。这些都说明,同志们的政治觉悟都很高,群众也是积极支持我们的。不过话又说回来,我校有的同志家属没有工作,本来家庭负担就很重,但为了不落人后,也硬着头皮捐献了一个月的工资,这就出问题啦,总要吃饭吧……军区党委知道后,郭主任找我了解情况并指示,仍按原来规定的指标捐献,马上退回超过的数目。嗯,老郑啊,你是政治处主任,这事就交给你来办吧,记住,明天一定要清退完毕,一分钱也不能少!”</p>

    高启昌又转脸问干校副政委鲁大明:“老鲁哇,大字报一事进展如何?”</p>

    “嗨,别提啦!这捐献运动刚刚结束,马不停蹄便又转入大字报运动,校直也好,各个队也好,墙上、地下、院子里、房子里,到处都贴满了大字报,连茅房都有。”矮胖敦实的鲁大明述起苦来“我刚接到广州军区通报,到目前为止,55军每人平均写了360张,42军每人平均写了380张;我校每人平均才写267张。”</p>

    “这可不行啊!”人虽清瘦,但中气十足的高启昌,一只手的4只手指敲击着桌面,一脸焦急地神态“55军是由陈明仁长沙起义的国民党军改编而来,42军是野战军的主力,人家两个军的每个人,平均能超过300多张,我们干校这么多&#25991化人,为什么就不能超过他们?!”  </p>

    “写这么多大字报能有什么用,劳民伤财……”广州军区军政干校副校长徐长胜嘀咕了一句。</p>

    长着两条又短又粗扫帚眉的郑累马上说:“老徐,你这个态度可不对哟,大字报运动是对群众进行社会主义教育嘛,要积极热情。我提议,干校平均每人写400张。”</p>

    “这么多?那我倒要请教,你有什么高招?”徐长胜反唇相讥。</p>

    郑累却不慌不忙,胸有成竹地说:“干校有11个学员大队,其中5个&#25991化学员大队、5个政治学员大队,还有1个由原军委军事体育学校,改编的军事体育大队……”</p>

    广州军区军政干校教务处处长赖其寿插话:“这一期&#25991化学员大队的学员,基本上是全军区送来的校级军官,本来&#25991化基础就差,年龄又偏大,让他们写大字报,真是犯难呢!而体育大队训练任务很紧张,要代表我们军区参加全军八一比赛呢,黄司令(即黄永胜上将,广州军区司令员)说了,要力争冠军、保证亚军。”</p>

    高启昌一锤定音:“干校平均每人写400张的任务绝不能少!怎么完成,你们想办法。”</p>

    众人面面相觑,一时鸦雀无声。</p>

    郑累端起茶杯,喝了一口茶,眼珠一转:“我有一个建议,老同志写大字报不容易,写标语口号总可以吧。”</p>

    “什么?写政治口号来凑数,亏你想得出来!”牛高马大的徐长胜叫起来。</p>

    “那你说怎么办?上面也没有明&#25991规定不能写标语口号,”郑累辩解道“再说这也不是我的首创发明,我昨天去省军区,看见院子里就贴有政治口号嘛。”</p>

    郑累又问后勤处长龚理顺:“龚大头,幼儿园大班有多少孩子?”</p>

    大脑袋的龚理顺不加思索地答道:“共有2个班,每个班50来人,百余人吧……怎么,你问这个做什么?难不成,你想让孩子们也去写大字报?”</p>

    郑累哈哈一笑:“正是此意!”</p>

    高启昌板起了脸:“严肃点,孩子们怎么能写大字报?现在不是开玩笑的时候。”</p>

    “政委,我没有开玩笑。”</p>

    郑累正要分辩,一直默不作声的夏红波说话了:“老高,我看可以试一试,孩子们当然不能写大字报,但是大班的孩子,已经认识不少字了,写标语口号,还是可以胜任的。一个孩子,一天写100张标语口号,100人,一天就有1万张,不可小看那!”</p>

    “对嘛,对嘛,我就是这个意思。还是夏校长高明!”郑累恭维着“夏校长的仿宋体书法端庄秀美,写几条做样板,让孩子们临摹,既完成了任务,又可以练书法,两全其美,何乐不为?!” </p>

    “好、好,只要能完成任务,就这么办吧。老郑,你给我抓紧喽!”</p>

    会散了,夜深了,夏红波回到家中书房,立刻研墨铺纸。妻子穆冰玉端着一杯热茶走了进来,关切地问:“老夏,这么晚了,你还折腾什?”</p>

    夏红波接过热茶,叹了口气,将原由告之。穆冰玉听了说:“好,我来磨墨,你赶紧写。” </p>

    夏红波喝了一口热茶,放下茶杯,卷起袖子,挥毫写下“共产党万岁”、“毛主席万岁”、“ 三面红旗万岁”、“拥护大跃进”、“拥护总路线”等几条标语口号。</p>

    “老夏呀,现在人们这是怎么了?都象是得了癔症似的,”政治敏感性很强的穆冰玉一边帮着在一旁铺纸,一边唠叨“2月份,全军区动员购买1958年建设公债。上面规定不超过本人一个月工资的27%,我们分社社长、副社长各认购了300元。其他部门领导各认购了一个月工资。领导一带头,全社人员积极响应,结果全社大大超过了规定的指标,受到军区党委的通报表扬。</p>

    3月7日,为了响应中央反浪费、反保守的指示,分社在全社工作人员和通讯员中进行了紧急动员,社长代表党委提出了‘全校大动员,彻底搞双反,奋战3日夜,全面大跃进’的口号。会后全社各部门又接连开会,奋战通宵,表示态度,订出规划。你还真别说,在大跃进的气势下,长期难予做到的事,一个夜晚就解决了。比如有人提出,由每天工作8小时增为10小时,取消误餐费、车船费、茶水费……工勤人员也提出不过星期日,每天工作10小时,当年不休假等等……</p>

    你说这一个运动接着一个运动,一个高潮接着一个高潮。人们在这些运动中,本职的工作都做不成,整天瞎忙豁,还被压得喘不过气来,晕头转向,随波逐流,不能自己……</p>

    我总觉得好象不大对劲,可是又弄不清那儿出了问题……我就是担心……我是不是觉悟太低,跟不上形势啊!”  </p>

    夏红波往笔托上搁下狼毫,深情地凝视着面前这位端庄秀丽的女人。出身满清没落王族的妻子,如今还不到30岁,不仅窈窕美丽,而且还是燕京大学&#25991学系的高才生。穆冰玉满腹经史、&#25991思敏捷、神采飞扬;更难能可贵的是,她秀外慧中、聪颖过人,对事物有着非凡的敏锐和感知能力,往往在别人还未有所察觉时,她便有了反应,常常提醒自己未雨绸缪、屡试不爽,真正成了贤内助。</p>

    夏红波缓缓道:“冰玉,别担心,火红的年代,自有火红的事业。如今是‘大跃进’的年代,全国都一样;我们共产党在群众中的威信很高,党的任何一个号召,人们都会积积响应的……”</p>

    第2天一大早,夏红波匆匆忙忙喝了一碗粥,随手抓了两个包子,拎着公&#25991包就赶往办公室。到了办公室他让秘书,把昨晚上写好的几条标语口号,给郑累送去。然后他将自己关在办公室里,埋头写大字报。写了一整天,只感觉腰酸背痛、头昏目眩,两手发麻。他清点了一下,也不过只写了百余张。他叹了一口气,走出办公室,往机关大楼各部门随意走走。所到之处,人们都在埋头苦写,没有人有功夫、有精力,去招呼打理他。</p>

    夏红波摇摇头,感到心情很烦躁,便走出办公大楼,来到广场一侧的篮球场,只见有人正往墙壁上贴纸,他定睛一看,不由张大了嘴,墙壁上贴的不是什么大字报,而是人头像、漫画!</p>

    “这是怎么回儿事?”夏红波厉声喝问。</p>

    几个正贴人头像、漫画的干部、战士急忙立正报告:“报告夏校长,能写的内容,我们都写了,实在是没有什么东西可写的了,只好画人头像、漫画,代替大字报。”</p>

    夏红波仔细一看,认出他们是政治处的人,遂讥讽道:“这又是你们郑主任的主意吧。”</p>

    政治处一带头,其他处室纷纷效法,甚至有人回家动员家属,而家属大多实在是没有多少&#25991化,不知是谁跑街上去,买回大捆的宣传画,贴在白纸上,也算一张大字报了。到3月25日一统计,全干校共写了近百万张大字报,每人平均400张,最多写了420张。</p>

    </p>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