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99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明茧

正文 第八章 闲谈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徐相从没有觉得如此窘迫过——一口茶水“噗”地喷到桌子上,散得遍地都是。而且还有些茶水不小心流入了气管。呛得徐相“咳咳”地直咳嗽……

    一直以来,徐相做人做事都是奉行“好整以暇”的态度,无论做些什么都给人一种从容不迫,甚至于庸懒的感觉。能让徐相都为之失态的事情,决明从小到大都没有见过超过十回。

    因此,等到徐相抚着胸口难过得咳嗽了好几下后,决明这才如梦方醒地前去帮助徐相拍打后背,把气抚顺了。

    “果然不愧是将来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明武宗朱厚照,能说出如此强大的话语的家伙,也就只有这个奇葩了。”徐相虽然被呛得很难受,但是心中却愈发笃定地如此想到。

    没错,以徐相的推测来看,这对父子应该便是此时大明帝国的最高统治者——明孝宗弘治皇帝朱佑樘和将来的明武宗正德皇帝朱厚照两父子了。只不过,不知这两位为何如此有兴致,竟然真如戏&#25991中所讲的那样,真玩了一出微服出游的戏码……

    对于朱厚照这番没心没肺的奇葩发言,其实最为尴尬和羞恼的便是弘治帝了。毕竟,不但被自己儿子无意间骂了句狗,更在在外人面前丢了个大丑:儿子如此无礼无知,岂不是说明自己教子无方?!!

    “那个~,徐公子,你没事吧。犬子年幼,不大懂得人情礼仪。徐公子,请多多包涵!”弘治甚为尴尬,颇为手足无措地问道。

    “咳咳~~,没事,没事。咳~,小公子只是童言无忌而已,不防事。”徐相缓了口气,摇了摇手说道。

    两人十分明智地回避了这一件事,毕竟,若按现今的宗法制来看,朱厚照此举可谓大不孝,在伦理上算是个大罪;偏生这小子懵懵懂懂的,啥都不明白,也不好过于责备他。

    弘治叹了口气,饱含无奈和宠溺地看了看儿子,感慨道:“吾只此一子,所以,对他自幼娇惯了许多。可他如今已有八岁了,还是如此懵懵懂懂的。看来是我做错了。”

    “哦~,小公子竟是家中独子吗?这倒是少见。”徐相明知故问,故意配合地问道。

    弘治点点头,看着正在被老仆张永解释“‘犬子’和‘狗儿子’的区别的”的朱厚照,像是倒苦水一般朝着徐相说道:“原本照儿倒是还有一个弟弟和一个妹妹。可惜了,福薄,都夭折了。只剩下照儿一个。所以,吾与拙荆二人都宠着他。唉……”

    古时,由于医疗条件的限制,婴儿的夭折率极高,连皇室也不能幸免。

    “原来如此。没想到,以先生的这般家世,子嗣也会如此艰难!”

    “这又有何办法,都是命啊!我与拙荆福缘不足,上天不yù给你,老夫又能如何?!!”看来弘治对此也的确很介意,都口不择言地埋怨起“父亲”来了。

    徐相小心翼翼地试探道:“哦~,既然与此。难道~,先生就没想过纳妾吗?”

    听到徐相这么一说,弘治的脸上突然变得有些尴尬和羞恼:“这~~,这如何……”,那样子,真是说不出的窘迫。

    “哦~,明白了,可是家有河东狮?先生?”徐相故意使坏,如此调笑道。心中同时暗道:能够如此明目张胆地当折皇帝的面前调侃帝后,我也算是古今一牛人了!这感觉真是——说不出的愉悦啊!

    站在一边旁的张永顿时目瞪口呆:这小子,居然敢如此调侃皇后娘娘!

    见到了徐相嘴角的那一抹坏笑,弘治也顿时明白了眼前的这小子没有什么恶意,只是说笑而已。便苦笑着说了句:“和徐公子一样,劝我纳妾的家中亲友也有不少,甚至连拙荆也常常劝我纳一两人,为我家开枝散叶。可是,越这样我越不能如此做。徐公子,你是不知,我与拙荆,乃患难夫妻。自成婚之rì起,便一直相濡以沫,感情深厚。所以,我不yù伤她。”

    “原来如此,贤伉俪竟然如此情深意重,相佩服至极。抱歉,张先生,刚才是我孟浪了。”徐相正了正sè,严肃地说道。

    真不愧是历史上有名的仁君,闻名不如见面。论尊重女xìng,明孝宗大概可以在古代君王中排第一了。徐相心中暗暗道。

    弘治见到徐相的反应,也愣了愣,似乎是没有预料到徐相会突然道歉。手里握着茶杯,愣愣地盯着徐相。

    徐相见弘治直愣愣地瞧着自己,诧异地问道:“先生,可是在下有甚不妥,为何如此看我?”

    经这一问,弘治回过神来:“咳咳~,没甚事。”随即,摸着自己的胡须,似是在回忆地说道:“我只是有些感慨而已……刚才的那番说辞,我也讲过给不少人听,可是大多数时候,都被人骂地体无完肤,哑口无言……唯有徐公子,竟能够理解我啊!今rì终得一知己,吾甚是欣慰。”

    “这样啊,看来先生的朋友多是些刻板的老先生啊。没事,他们不理解是他们的事情。只要先生和尊妻过得愉快。又何必在乎他人的眼光?!”

    “徐公子这话有些刻薄了。不过,吾听着倒是挺痛快。不过,我的之情况比较复杂,你不懂……算了。不说这些了。且饮,且饮。”

    ……

    不知怎的,许相与弘治两人年纪虽然相差很大,但是却意外地投缘,两人越聊越起劲,气氛也变得越发容恰。

    “不知徐公子对如今的朝廷怎么看?”当两人谈论的话题从家庭逐渐转移到朝政时,弘治突然提出来了这么一个问题。

    有明一代,除了前期朱元璋,朱棣父子俩对言论控制的比较严格外,历代君主,无论是昏庸的还是英明的,其实都对国中的言论是比较包容的。所以,明朝中后期,明朝民间的议政之风很是盛行。弘治突然提出这个问题,在当时人看来,其实不算突兀。

    徐相仔细地瞧了瞧对面的弘治帝,发现他的神情中,带着些不可名状的期待。心中微微一笑:是想知道别人对自己和自己的事业的评价吗?从这点来看,皇帝也是凡人哪。

    徐相摸着下巴,故作思考地沉吟了片刻。这才笑言道:“张先生,我年幼识浅。我随便说说,你也随便听听,有不当之处,可莫要当真啊。”

    “徐公子说笑了,我看得出来,尽管徐公子你年纪小,但是眼光毒辣,见识绝对不凡。可莫要敷衍我啊。”

    “那好吧,在我看来,当今天子登基后,驱除jiān佞,任用贤良,肃清吏治,废除苛法,力行节俭,轻徭薄赋与民生息。一扫宪庙时的乌烟瘴气,重塑了朝廷的威信。朝中刘李谢三辅,具是不下与永乐朝之三杨的贤臣。弘治中兴之说,并不夸大。”

    对于徐相这番话,虽然与平常朝臣们所说的差不多,但不知为什么,弘治却觉得,听到徐相如此评价,特别有说服力。心里也暗暗有些高兴。不过,弘治本人想要的却不是这个,他的目的是别人的一些真正有价值的看法。

    不知为什么,弘治觉得,眼前的少年可以给他想要的答案。

    “徐公子,这些冠冕堂皇的说辞,就不要再说了。可还有些别的见解?”

    “张先生的意思是?”

    “我的意思是……比如说吧,这次,闹得沸沸扬扬的科场舞弊的案子。不知徐公子对于朝廷的处理的看法是什么?是否觉得朝廷有欠公允?处理妥当否?”

    还不待徐相回应,弘治自己便捋了捋胡子,似是自言自语地说道:“据说民间对此事一直颇有些非议……我听闻了后,也觉着礼部右侍郎程敏政和那个吴县举子唐寅似乎是量刑过重了一点……”

    徐相狐疑地瞧了一眼弘治,心道:皇帝真的是这么想的吗?还是想故意引导我说出实话?

    随即,徐相又自嘲地一笑:他又不知道我是谁?为何要这样做。而且,无论是历史记载,还是目前给人的感觉,弘治dì dū不能说是一个心机深沉之辈。只恐怕是真心受到了些自己放出去的那些“民间舆论”的影响了吧。

    想到这里,徐相心里定了定神,又抿了口茶水说道:“这件事上,我和先生的观点倒是有些相左——我恰恰认为朝廷的处理是比较妥当的。”

    “哦~,愿闻高论。”

    “关于此事,我觉着朝廷起码有三个地方做着不错。其一,处置及时;此事爆发后,朝廷当即立断,短短的几天就已经完全处理了此事,避免了留言的进一步扩散,否则,若是任流言传播,真是不知会闹到什么地步。惹人不安生。”

    随后,徐相伸处第二根手指,说道:“其二,处置公正,没有牵连。想必,先生也清楚,这件事闹到后来,已经不是单纯的科场舞弊了。反而是成了一个朝中当同伐异借口,不同的派系都想利用这件事情做&#25991章。结果,朝廷只处置了程敏政和华眿,算是各大几下板子,就平息了此事。一定程度上避免更严重的事态发生,同时维护了朝廷的权威。”

    最后,徐相把第三根手指伸出来,继续道:“其三,处置从严。科举考试乃我皇明选拔人才的大典,是国家最为重大的事情之一。虽说,科举自创立以来,作弊之事层出不穷,可闹到会试这一层的,还是不多的。尤其事涉官员,举子合谋,更是莫大的丑闻。那怕程敏政,唐寅他们真心是挺冤枉的,也得要下重手,否则,朝廷的威信何在?

    弘治听了,点点头,心里好受了不少。可还是有些不安,“可如此,程~大人,和唐举人不就真是如市井所言,受了委屈吗?”

    “委屈?不见得。从这件事情了就能看出,程敏政遇事糊涂;唐寅为人狂傲。说实在的,两人的xìng格都不太适合官场。说不定,对他们来说,此事不见得就是坏事。”

    “倒……也是。”弘治思索了片刻,认同了徐相的话……

    ;</dd>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