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99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明茧

正文 第四章 出名要趁早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就这样,小美人鱼最终化为了一串串泡沫……”徐相用低沉的嗓音讲完了这则《海的女儿》。

    看着底下几个哭得泣不成声的小萝莉,徐相顿时觉得自己挺有讲故事的天赋的,不知怎的,胸中居然涌出一股难以名状的成就感。

    啊?为什么是有好几个小萝莉?

    那是因为菟丝子从来都不是个吃独食的人。徐相曾经给她讲过的故事,她都跟和她关系比较好的小姐妹讲过。于是乎,“三少爷会讲好听的故事”的名声在国公府不胫而走。

    这一回,“三少爷又要但当众讲故事”的风声传出去没多久。“刷刷”,徐相的小院子里就挤满了人。五妹,九妹,十妹,甚至连十一弟都来了,呃~,好吧十一弟尚在襁褓,他是陪他娘一起来的。

    当然,还有他们的rǔ娘和贴身丫鬟,与贴身丫鬟交好的丫鬟。没法子,徐相一向很好说话,只要是没有什么事情触到的底线,一般来说,徐相是个极好相处的人,所以家里的仆人们都挺喜欢他,当然也不太怕他。这不,墙头还趴着两个园丁呢!

    于是,就在这闹哄哄地环境下,对着几个眨巴着眼睛的萌萝莉,徐相很是体验了把幼儿园阿姨的感觉。

    《海的女儿》是一则虽然悲伤,但极为动听的故事。连抱着十一郎的三婶娘辛氏听完后,也抹着眼泪说了句:“相哥儿,此故事虽然哀伤,但是却是极好的。”

    同时,十一郎也表示赞同。

    呃~,十一郎还不会说话,这个意思是他娘代为转述的。

    当然,真正完全沉浸在这则故事里的人,大约只有五妹和菟丝子了。其他人要不就是太大,比如三婶娘,为这故事感伤一下是正常的,但不会真的有什么想法;要么就是太小,比如九妹,十妹,十一郎,完全是懵懵懂懂的,还不太听得懂这故事,只是看到别人在哭,她们也就跟着其一起哭而已罢了。

    菟丝子抽抽噎噎地拖着哭腔说道:“呜~~,哥哥……呜~哥哥坏,呜~,让小鱼……鱼变成了……呜呜~,泡~~呜~,泡泡……”

    五妹也一直抱着我的胳膊直撒娇,“三哥,三哥,你把结局改了吧,求求你了!好不好嘛~。不然,我天天吵你,闹你……”好吧,五妹比较剽悍,直接由撒娇改成了威胁。

    一边的菟丝子也在旁边附议,“对~呜~,哥哥,哥哥,改故事。小鱼鱼不要死,呜~要小鱼鱼和王子。”

    不过这下,五妹又不同意了,“什么王子?!那家伙有什么好的!明明就是个负心汉,不要他!”

    徐相很想吐槽:不要王子?王子是男主角好嘛!不要王子?那讲什么?难道讲人鱼公主和女巫百合吗?还有,这则故事里明明王子其实什么都不知道好吗?负心汉?只能说,王子你躺着也中枪啊!

    当然这些话徐相也不好说出口,再说说出了也没人听得懂。徐相只得温言安抚两个小萝莉,并且,发誓下个故事里一定让王子和公主在一起,开开心心,快快乐乐。这才哄好了俩小丫头……

    菟丝子不哭了,可是却突然间又给徐相出了难题:“哥哥,哥哥,为什么白马王子突然变的不乖了?”

    呃~,可能是徐相的错误教育,在菟丝子幼小的心灵里:乖等于好,不乖就是坏。

    不过,这一点的确算是徐相的故事里的硬伤。由于没有太在意,徐相把所有童话里的无名王子,一律称作了白马王子。所以导致了菟丝子把其他故事里,比如《白雪公主》里的王子和《海的女儿》里的王子当成了同一人。所以,菟丝子困惑是有来由的。

    “呃~……”徐相有些苦恼,不能直接说,这俩不是一人。否则菟丝子就会更加困惑:不是一个人,为什么要叫一个名字呢?就好像,哥哥和菟菟的名字就不一样。嗯~五姐姐和菟菟也不一样。

    正此时,徐相灵光一现,说道:“这怪哥哥,是哥哥没讲清楚。昨天哥哥讲的是白马三王子,是三哥;今天的讲的是白马大王子,是大哥,他俩不一样。三哥乖,大哥不乖,菟丝子,记住了吗?”

    菟丝子恍然大悟地点了点头:“嗯~!”

    这时,一个幽怨的粗嗓音传到了我的耳朵了:“三弟~,你就不能编排点好的吗?!瞧你给菟丝子都灌输了些什么!”

    我循着声音,转头一看,大哥徐光祚正坐在角落里,神情有些忧郁,眼睛还有些红了。

    等等?眼睛红了?

    哭过?

    不会吧!??

    徐相突然觉得有些惊悚:“大哥,你何时来的?”

    “我一直都在啊!只是你没在意而已。话说,这故事真是极好的,我都差点掉眼泪了。”

    还真差点哭了。徐相有些苦笑不得:“大哥,这故事比较适合女人和孩子,你一大老爷们,坐在一堆妇孺中间听这故事,是不是有点……渗得慌。”

    “何谓‘这故事只适合孩子和女人’?这故事真的蛮好听的,情节婉转,引人入胜。明明是难得一见的佳作好嘛!再者,我听了后,就能回去讲给宝儿听了。”呃~差点忘说了,这货早就成了亲,还有了一个女儿——宝儿。

    当然宝儿现在听不听得懂,那就不是他管着着的了。估计——还是让宝儿她娘帮着听吧。

    就连站在徐相身旁的香薷也一直点头在附和道:“少爷,大少爷说的没错,这则《海的女儿》的番邦故事,真的是好听极了。婢子长这么大,还从来没有听过这么好听的故事。”

    徐相有些惊讶了,这故事真有这么好?虽然说是世界名著,但这是低幼向的作品啊!能唬住菟丝子,五妹这样的小萝莉,徐相一点也不奇怪。可是大哥徐光祚和贴身侍女香薷也这么赞这则童话,这就有些出乎徐相的意料了。

    摸着无毛的下巴想了片刻,徐相才隐隐抓到了些原因——时代代沟。不同于徐相这个来自后世信息大爆炸时代的妖孽,这个时代的大明人们的&#25991学欣赏水平还是很低的。虽然已经出现了《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名著。但是能普遍流传的,也就仅仅这些了。更何况,其中《水浒传》还是门**。

    《西游记》,以及各种通俗演义,不少才子佳人的传奇话本,乃至于《**梅》,都还没有出世。大明朝的雕刻出版业最辉煌的时期,还得过几十年,到嘉靖,万历的年代才行。没有了大量通俗书籍的熏陶,大量被徐相认为是烂俗,狗血的剧情,其实这个还是相当新颖且有吸引力的。

    突然间听见《海的女儿》这么充满异域风情,情节有跌宕婉转的小故事,徐光祚他们顿时惊为天人也就不稀奇了。

    香薷看着陷入思考的徐相的侧脸,脸蛋微红,突然好像想到了什么扭扭捏捏地说道:“少爷,如果,少爷允许的话,奴奴想要把少爷的故事记下来,整理成册。传给姐妹们看看,可好吗?”

    “哦,整理成册?出书吗?”徐相听到香薷的话,突然眼前一亮!对啊,我可以出书啊。我有后世那么多点子,再加上这几年学习古&#25991得来的&#25991笔,不写点什么,不就太浪费了吗?

    大明朝,或者说整个东方社会,从古到今,其实一直是个权威社会。人们会不自觉的去服从权威的认识。有了名人的光环,做任何事倒要方便许多。

    出名越早,也就越有利。尤其是大明朝还是一个相当推崇神童的年代。就自己的年龄而言,很有优势。

    当然,写些什么也是有讲究的,现在人们最推崇的神童,自然是科举上的了。比如,十六岁就中举的张居正。

    写书人的中间,也是各种经学大师,名宿老儒地位最高。

    但是经学的研究不是一撮而就的。即使徐相拥有许多后世新颖的观点,也不敢过于深入这个“水深”的领域。贸贸然进入这个领域,除非像rì后的王守仁一样已经拥有了一套完整的哲学观点。否则,原本会成为亮点的年龄,就会马上变chéng rén们的攻击火力点。什么“狂妄自大!”,“区区小儿辈,也敢染指经艺!”,“竖子可笑!”之类的评价一定会落在身上。

    所以只好退而求其次,做一下唐伯虎那样的“**才子”了。这样的话,写话本就是目前徐相最好的选择了。

    当然,选择写些什么也是有讲究的。现如今,看话本的主力大约就是些年轻男女,尤其是闺阁少女居多。所以,话本要带点言情是必要的。才子佳人最好,但是有《西厢记》珠玉在前,也就不好再在这上面使劲了。

    另外还得带点武元素,这个时期的&#25991人好谈兵事。所以,不少年轻&#25991人其实挺向往一些武人的东西。可以看作是一个时期的集体叛逆吧。

    有言情,有武事,这么看来,嗯~结果很明显了。

    徐相决定论了,没错,就写这个。

    于是,赶忙吩咐道:“香薷,去,侍候笔墨!少爷我要写话本了!”

    香薷高兴地应承了,随即,和徐相一起来到书房,铺纸,研墨,并看着徐相在纸上写下了——“shè雕英雄传”几个斗大的楷字。

    徐相心中歉意地一笑:金大大,对不起了,借你的作品一用。

    ……

    ;</dd>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