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99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明朝时代——别样视角正论明朝三百年大历史

正文 第237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XX网站 www.xxx.com)(XX网站 www.xxx.com)(XX网站 www.xxx.com)    2012-07-0621:20:14

    几乎从崇祯朝一开始,西北的民变就已经发生了,其根源仍然是持续北半球长达70年冰河期的打击,温度比常温要低两度,导致河流、湖泊蒸发量下降,空气中的水份子含量下降,降雨自然要减少,这样土地的干旱也是必然的结果。XX网站 www.xXx.com。这种灾害没有办法躲过,但是要将它解释成明朝灭亡的原因也说不通,因为它只是一个诱因而已。

    无论当时采取何种措施对付流寇都是无济于事,因为朝廷财政已经破产,早已经是无力平叛,而这个时候朝廷仍旧奉行僵硬的对外政策,一些意志薄弱的分子已经看到王朝将要亡了,他们早就开始了改换门庭的准备。

    南明的弘光王朝党争依然在继续,甚至比前面几朝更加激烈,温体仁、钱谦益、阮大铖成了帝国的三个大活宝。弘光王朝值得我们关注的一个现象就是失去了文官系统驾驭的武将是可怕的,所谓的江北四镇包括左良玉的军队都成了不受朝廷节制的藩镇,如果他们仍旧处在朝廷的调配下,南明的御清形势也不会如此不堪一击。藩镇形成的根本原因还是朝廷拿不出钱来供养他们,只得让他们自筹自支。

    明王朝跟宋朝一样,奉行儒家体制,而且是一种极端保守、压抑人性的儒家体制,先秦的那种血性、张扬的儒家文化已经被阉割的不成样子。朱元璋时代,帝国由大大小小几百万个乡村组成,朱元璋实行乡村自治的原则,禁止官吏下乡,由村中长老治理一切事物。X X 网 站 w-w-w.-x-Xx.c-o-m。黄仁宇在《万历十五年》中写道:“中国二千年来,以道德代替法制,至明代而极,这就是一切问题的症结。”

    黄的这种观点具备不可原谅之错误,中国的历史跟欧洲不一样,欧洲的气候、河流、多山的地理决定了这是一个商业文明盛行的地方,从公元前的希腊、罗马时期这里就产生了错综复杂的商业关联和借贷纠纷,所以它需要成熟而完备的律法来调节民事和经济纠纷。而中国则不一样,中国作为一个农耕帝国,全国由那么多散居各地大大小小的乡村组成,农业人口一直占据帝国的绝大多数,当帝国管理不过来的时候只有让所有的乡村实行自制,而对于这么多大面积散居的乡村如何治理则是一个问题。用单纯的法制治理乡村已经是不现实,因为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每个人的步调又不一致,单纯的法律治国不仅会带来低效率,也会使官员们疲于奔命,更有可能会导致大规模抗法行为的发生。

    基于这种现实考量,在秦王嬴政没有统一中国之前,我们的先知圣人就开始制定礼法来建立少数人统治多数人的原则,用道德来约束人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用道德代替法律会使得我们这个国家更安定,会使统治者花费较少的精力来维系社会的稳定,起到了四两拨千金的作用,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用道德代替法律不仅不是两千年来问题之症结,而且是我们这个国家治国的优越典范。(XX网站 www.xxx.com)在这方面,西方人也有相同的看法。

    他们说:“中国人用道德代替神学,他们的法律不仅惩恶而且扬善,这个帝国的悠久历史使一切统治者都明白了,要使国家历久不衰,必须仰赖道德。”西方人的看法可谓一针见血,我想这就是中国为什么用儒家治国的根本原因吧。国情不同,必须选择一种有效的治理模式。

    2012-07-0621:21:09

    我们回过头来看明王朝,它在中国大历史中处于一种什么样的位置?当秦王统一中土后,就标志着东方汉人所制造出来的文化就处于一种死亡的状态,此后汉人国度无论如何演进,它在文化上已死。春秋战国可以看作东方汉人文明的第一世纪,汉唐可以看作第二世纪,宋明可以看作第三世纪。春秋战国是一个充满大争的血性时期,同时也是一个文化昌盛的年代;而汉唐是文明的巅峰时代,它自由、活跃、包容、开放而又显得高瞻远瞩、信心满怀;到了宋、明时期,那种理学思想使得一切都压抑起来,它开始防范一起,封闭一切。但明朝依然有着许多的亮点,它跟宋代一样结束了贵族政治,通过科举考试迎来了文官政治的时代。虽然理学依然禁锢人们的思想,但是启蒙思想却裂土而出,还有它那蓬勃发展的商品经济直接带来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和无产阶级工人运动,所有这些都是不同于前朝的亮点。

    如果非要指出明王朝的主要特色,那么只能说到它的文官政治和儒家文化。那么究竟什么是文官政治?文官政治是依靠大量通过科举胜出的文人来进行政务的决策与执行,它所依靠的是程序,是一种文牍主义,一种任何人都必须遵循的程式,即使是皇帝也要遵循这套程序,这种文官政治尽可能减少一切不稳定因素,它杜绝了军阀割据、杜绝了外戚专权、杜绝了女人政治和宦官政治,但是他依然有着弊端,他削弱了君主的权力导致政治结构的不平衡,它推诿、扯皮、党争,这些都是帝国面临的必然选项,对于此,君主也是无可奈何,而且它还有着阻碍一切变革的惯性,帝国的决策也变得着眼于局部而非整体。虽然这样,文官政治还是中国封建王朝最优越的政治制度,对于此,我们无疑是要充分肯定和赞誉的。

    除了文官政治外,还有它的儒家文化。正像前面所说的那样,中国的大国特点以及幅员的辽阔还有众多难以协调一致的人口都决定了依靠儒家道德是治国的最好方式。但帝国的儒家思想已经脱离了儒学的本来面目,无论是理学、心学都陷入了类似道学、禅学以心灵体验为主的诡辩境地,这点连西方的传教士都一眼看了出来,所以,他们引进的先秦儒家,而非提倡禅宗的理学、心学。这种儒教治国同样是双重的,它一方面有利于通过道德来对全社会起到一种纽带作用,另一方面它也跟法家思想一样让它的信奉者陷入一种桎梏当中,一种道德的桎梏。帝国所有违背儒家宪法的行为都为世俗所不容,所有人都深陷其中,当整个国家都被束缚手脚的时候,它就会显得步履蹒跚,最终会由于步履不稳而轰然倒下。

    在此之外,明朝的启蒙思想也是我们所需要关注的方面。这种启蒙思想是从正德年间开始由王艮传播的反对儒家等级的异端思想,由于这种思想是世界历史上真正的民本思想,所以从这一刻,自原始社会结束后,人与人平等的思想再次出现,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王艮无疑是伟大的。但是在儒家等级仍旧森严的明朝社会,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民本思想呢?它难道真的是由王艮个人所带来的历史偏差吗?我想唯一合理的解释就是此时的商品经济已经开始向社会底层渗透。这些底层民众也广泛参与到了商品经济中来,他们不再是不可知的群体,正因为这样,在王艮开讲后有那么多凡夫俗子奔来,这个阶层也开始有了诉求,但这种诉求是经济层面的,而非政治层面的,究是如此,这也是华夏文明史上最伟大的时代。

    还有明代思想家王廷相早西方生物学家达尔文300年提出丛林法则和进化论,以及明代思想家陆楫提出奢靡能够创造经济增长,浪费能够给穷人创造财富这样惊世骇俗而又具备市场经济观点的主张。还有为了反对李东阳、王世贞这些文坛上的复古派,一批16世纪的文学家、诗人,诸如唐伯虎、归有光、徐渭、冯梦龙、汤显祖、公安三袁主张在文学上强调“性灵”的思想,这些无疑推动了明王朝伟大的文艺复兴运动。

    .</b>,,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