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99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明朝时代——别样视角正论明朝三百年大历史

正文 第235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2012-07-0621:18:17

    第五十二章风云激荡的明朝时代

    也许有许多人会有这样的疑问,你为什么要研究明朝?因为明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很有特点的朝代,这里有成熟的文官政治、极端右翼化的儒家文化、反对儒家伦理纲常的异端思想、繁荣昌盛的商业文明、意志决绝的士大夫、自由而思辨的言论观点。

    当盛唐在经历安史之乱轰然倒塌之后,随后建立的宋、明两朝就像缠上裹脚布的小脚女人裹足不前,虽然它们也曾是汉文明的辉煌期,但在那种官僚制度下,无论是中枢还是底层都被压制的令人沮丧而又无味。压制人性的理学成为两朝的指导思想,前几朝所发生的外族入侵事件成了明王朝所发展的桎梏,它既要大踏步前进,又无法甩掉历史包袱,最终却在1645年轰然倒塌。我们对于明王朝的研究都是在这种受到极端压制的前提下进行,但它依然具备令人振奋的东西,正像我们一直要提醒读者的是,虽然它的民间一直是波澜壮阔,但中枢却始终保守。

    安史之乱暴露出了旨在影响后世近千年的许多问题,比如它的藩镇问题、武将问题、民族问题,所有这些问题将不得不让宋、明两朝为它埋单。当宋朝建立后,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帝国费尽了脑筋,结果是导致了一个规模庞大的官僚集团,而这也就是宋朝积贫积弱的开始;为了防范武将,宋、明都实行文官制度,到了明代,甚至实行军户制度,事实证明,实行文官制度的确保持了帝国的稳定;但对少数民族的防范又提高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仇视、歧视、打压使帝国付出了巨大的维稳资源。

    朱元璋建立明朝后,他还给天下一个极其自律而又注重道德,外加廉洁的自耕农社会,为了能对这个社会进行单调管理,他对职业进行了严格的分类限制,在这里我们要着重提到军户制度。朱元璋为什么要实行军户制?因为军户是世袭的,士兵不从属于某个个人,他从属于这个国家,这样的话就避免了武将作乱的局面。

    但是军户制度也产生一个问题,这些士兵既要耕种又要训练,他们的战斗力无法保证,而且当他们的土地被上级军官兼并后,失去土地的军户将会成为流民。

    现在看来朱元璋建立的很多制度都保证了这个王朝的安定,成年皇子必须离京,以文驭武,皇室只能跟平民联姻,遍布帝国的御史分巡道制度,乃至洪武年内阁的雏形,这些都无疑是为了这个国家的安定而设计。

    到了永乐年,由于皇帝出身外藩,继位不正,为了显示他的正统性,这位皇帝将国家折腾得山穷水尽,洪武年间积累的财富消耗殆尽,所以从洪熙年间起帝国开始处于守势。正像所有人都认为的那样,宣德时期虽然只给了帝国十年时间,但那的确是明朝的黄金时期,既没有前面那种皇帝对官僚的压制,也没有后面君主对官僚的仇恨。

    当帝国进入正统年后一切都跟以前不一样了,政务决策的程序渐渐的滑入官僚的手中,帝国不再是依靠君主乾坤独断,而是依靠一套完整的程序。成化年无疑是整个明代的转折年,成化年标志着文官政治的成熟,思想文化领域也开始松动,商业开始活跃,帝国终于又沿着宋元的那种模式向前走。

    成化过后是弘治时期,弘治皇帝虽然被认为是最符合儒家行为规范的皇帝,但那都是装出来的,皇帝是个小时候就受压抑的孩子,压抑的他将自己的一切兴趣与自由都埋藏起来,他非常在乎文官对他的评价,究是这样他也无法得到完全的好评。事实上,只要舆论权掌握在文官手中,无论什么样的皇帝,都不能得到十全十美的评价。正因为这是一位受到压抑的皇帝,所以他对自己的儿子显得十分溺爱,他的儿子叫正德。正德决不是一个荒诞的皇帝,他只是儒家礼制的反对者,他还是大明帝国史上最后一位带兵作战的皇帝,不过他的声誉并不好,官员们看不起他,他也看不起官员。

    嘉靖王朝标志着帝国进入一个新时期,打这以后皇帝算是将文官看透了,他们不再信任任何官僚,但还要依赖他们做事,但是无论多么勤劳的官僚也换不起皇帝对他们的赞许,无论多么恶劣的官僚也换不来皇帝对他们的鄙视,帝国的一切都成了交易。

    .</b>,,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