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99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明朝时代——别样视角正论明朝三百年大历史

正文 第218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2012-07-0620:07:02

    义军的主力终于转移到了南方,尤其是昔日聚集流民的荆襄之地,到了这个时候,无论是杨鹤的主抚还是洪承畴的主剿都被宣布破产,帝国需要制定新的应对策略。

    针对农民军四处流窜,而各地镇抚推诿观望的现象,有人提出来必须设立平叛总督负责一切平叛事宜,在这种情况下,崇祯将延绥巡抚陈奇瑜升为兵部右侍郎,总督陕西、山西、河南、湖广、四川五省军务。陈奇瑜上任后即马上着手此事,他令陕西巡抚练国事驻陕西商洛,从西北方向围剿义军;郧阳巡抚卢象升驻湖北房县,从西南面围堵;河南巡抚玄默驻河南卢氏县,从东北面围剿;湖广巡抚唐晖驻湖北南漳从东南面围堵。

    在四路大军围堵的情况下,陈奇瑜亲率大军进攻荆襄之地,崇祯七年六月,陈奇瑜大军将高迎祥、张献忠、李自成的七万大军围困于陕西安康县的车厢峡达两月之久,期间阴雨连绵、山洪暴发,农民军减员过半,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李自成诈降而出。此举无疑将陈奇瑜四路围剿的计划毁灭,崇祯免去陈奇瑜五省总督之职,重新以洪承畴代之。

    崇祯八年,义军攻克中都凤阳,朱元璋的老家顿成一片火海,消息传来,举国哀悼。攻克凤阳后,义军分成两股,一股由高迎祥、李自成率领折回河南,另一股由张献忠率领转向南方。无论崇祯如何的恨农民起义军,此时还真是得静下心来好好应对。在任命洪承畴为五省总督的同时,崇祯又任命卢象升为五省总理,洪承畴在陕西,卢象升在河南,两人互为犄角。

    崇祯九年,继义军的头领王嘉胤战死后,义军的又一主要头领高迎祥被俘杀,但中原的流寇仍呈剿不灭的大势。崇祯十年三月,崇祯在平台召见杨鹤之子杨嗣昌,杨嗣昌向崇祯提出自己的“四正六隅,十面张网”策略。具体说就是以陕西、河南、湖广、江北四个地区为四正,作为围剿农民军的主战场;以延绥、山西、山东、江南、江西、四川为六隅,作为辅助战场,由这六个地方的巡抚协助围剿;“四正”加“六隅”构成“十面之网”,由总督、总理二臣重点进剿。“四正六隅,十面之网”策略对崇祯非常有吸引力,他似乎看到农民军被绞杀的希望,他任命杨嗣昌为五省总督,杨嗣昌又举荐熊文灿为五省平叛总理,杨嗣昌议兵十二万,由于户部无饷可拨,杨嗣昌又建议加征剿饷二百八十万两。

    杨嗣昌信誓旦旦的提出“下三个月苦死功夫,了十年不结之局”,所谓的“三个月苦功夫”就是以崇祯十年十二月到崇祯十一年二月之间的三个月为期。杨嗣昌提出的“十面张网”颇为大手笔,但它遭到了陕西巡抚孙传庭的反对。孙传庭认为各地边军已经抽调一空,再议兵十二万已是空谈;连年增派加饷已至穷尽,再若加饷必无法征齐,而且还会导致更大规模的民变。孙传庭认为应该集中兵力进攻陕西的李自成部,打歼灭战。到了此时,谁是谁非已经不是那么重要,无论是围还是剿,事实表明都难以奏效,也许根本没有人知道,下一步将会走向何方。

    2012-07-0620:08:06

    第四十一章杨嗣昌的“十面张网”

    被杨嗣昌寄以厚望的熊文灿上来就跟杨嗣昌对着干,在洪承畴、孙传庭、左良玉对农民军的进剿过程中,他却打起了招抚大旗,也许他仍是那么认为,天下的农民军是剿不尽的。在庐山的时候,熊文灿拜会了一位名僧,请求指点迷津。名僧说道:“吾料公必抚,然流寇非倭寇比,公宜慎之。”

    崇祯十年十月,李自成进逼成都,洪承畴亲率大军入川进剿。崇祯十一年,洪承畴在潼关包围李自成部,李自成仅率十八人突围出去。与此同时,左良玉在南阳会战中击败张献忠,张献忠败退谷城。崇祯十一年四月,张献忠在谷城投降,十一月,罗汝才在均州投降,这意味着从崇祯四年神一魁二次反叛以来朝廷历经七年对农民军的围剿终于取得阶段性成功,天天吃不好饭,睡不好觉的朱由检似乎可以松口气了。

    虽然杨嗣昌最初也不同意熊文灿的主抚,但自己既然已经夸下“三月平贼”的海口,如今三月之期早就过了,杨嗣昌为了兑现当初的诺言,也就不管是剿还是抚了。对于崇祯来说,他也乐于见到这个局面,只要天下安定,他是不管采取何种措施,但招抚之路,崇祯四年已经走过,这已经证明不是一条解决问题的道路,因为朝廷无法给叛军提供令他们满意的生活待遇,这些饥民一旦走上反叛、劫掠的道路,他们也无法再停止下来。

    正当局势看起来稍稍安定之际,由于以黄道周为代表的儒臣强烈反对跟清廷议和,崇祯十一年九月,清军再次破关南下,攻入京畿之地。朝廷又急调参与平叛的陕西总督洪承畴、陕西巡抚孙传庭往辽东、保定,洪承畴随即发动锦州会战。

    在此期间,杨嗣昌又提出以九边为主练兵七十三万的计划,为此再加派练饷七百三十万,到了如今,人们已经觉得杨嗣昌脑子是不是进水了,这七百三十万两的加派能收的上来吗?而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崇祯皇帝居然答应了。

    崇祯十二年五月张献忠重举反叛大旗,这无疑惊醒了杨嗣昌、熊文灿,或许此时的朱由检对此已经麻木了。再次反叛的张献忠将进军目标锁定在官军统治力量薄弱的四川,张献忠在房县大败左良玉大军。八月,崇祯再次任命杨嗣昌为平叛总督,挂尚方宝剑南下平叛。

    崇祯十三年二月,左良玉、贺人龙于四川万源的玛瑙山大破张献忠,接着杨嗣昌移师重庆。由于农民军作战的流动性,官军常常找不到农民军的踪迹,加上四川境内多山谷,所以常常搞的官军疲惫不堪。由于官军已经进川,张献忠便开始率部出川。

    崇祯十四年(1641年)正月开县一战,农民军大败追击的左良玉,接着打下襄阳城,杀襄阳王朱翊铭。而在明军主力入川作战后,李自成也没有闲着,他从陕西进入河南,攻下洛阳,杀福王朱常洵,并打出“均田免粮”的口号,而张献忠部在南方也打出免征三年钱粮的口号,自此农民军已经具备了革命纲领,应者云集也就是这个时候的事情。

    崇祯十四年是那场农民起义的转折点,从此义军完全占据了中原战略据点,开始转向了反攻。二月三十日,杨嗣昌在湖北沙市徐园病死,随着杨嗣昌的合眼,“十面张网”计划,中原围剿,四川追击都已经成了梦中之梦。

    崇祯十一年无疑是这场平叛战争的转折点,在这一年,帝国第一次陷入两线作战的窘地。虽然“攘外必先安内”是至理明言,但“攘内必先安外”同样是至理明言,但是明王朝从上到下都没能放下高姿态跟外藩议和。当陈新甲跟满清议和泄密后,换来了举国的骂声,在这种情况下,连皇帝都被这种舆情所绑架,所有的决策一开始都是建立在不利的环境以及偏激与冲动的情绪下。

    .</b>,,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