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99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明朝时代——别样视角正论明朝三百年大历史

正文 第202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2012-07-0210:59:08

    天启的死和崇祯的上台对于受苦受难的东林党人来说无疑是一种福音,他们期盼着局势能有改观,但这也不是举手之间的事情,阉党势力已经渗透到各个行业、各个部门,事情仍旧是需要步步为营。

    当崇祯继位后一切仍是照旧,王体乾、魏忠贤这两个宦官依旧大权在握,崇祯还不断询问他们前朝的政事安排,或者向他们咨询。崇祯继位后,一切都是有条不紊进行,也显得很安静,可是这种安静却令魏忠贤感到不安。按理说,作为自己死对头的朱由检上台后,应该清算自己才对,可是一切照旧,这的确太不正常了。魏忠贤的分析是对的,越是不正常的事情越令人担心,因为你看不见未来的结局。

    为了试探崇祯皇帝,魏忠贤开始主动出击,九月,他向皇帝提出辞去东厂提督一职,崇祯皇帝不仅没有答应,反而劝慰一番。崇祯的此番举动令魏忠贤悬着的心更悬了,他决定继续试探。魏忠贤又上疏请求免去宫中治丧香蜡上的三万两花费,崇祯这次准了。这样一来,魏忠贤心里又在忐忑不安,皇帝同意减免天启的治丧费用,意味着对前朝旧事并非完全留恋,但是却又对自己一再挽留,魏忠贤摸不透皇帝的心思。

    眼见自己试探不出来个所以然,魏忠贤便让掌印王体乾去试探,因为从崇祯对王体乾的态度就可以看出崇祯对自己的态度。在香蜡事件后的第二天,王体乾就上疏请辞,崇祯同样是宽慰一番,没有答应。接着,魏忠贤第三次出马试探,他要求各地停止修建自己的生祠。面对这番请求,崇祯给予批准。崇祯答应了魏忠贤的这番请求,正是以安其心,如果对于停建生祠的请求皇帝不批准,反而显得皇帝在防范他,因为修建生祠的确跟规制不符。

    魏忠贤的几番试探都被崇祯化解,但他仍然没有看出个所以然,他又让江西巡抚和巡按分别上疏请求为他建生祠,以试探皇帝的进一步反应。到了这个时候,皇帝仍然有耐心陪他继续玩下去。面对江西巡抚和巡按的上疏,崇祯以“前番已有旨意”糊弄过去。

    为了撤底打消魏忠贤的疑虑,崇祯开始对阉党成员大加封赏,赏钱、赏物、赏名号、赏官职,经过崇祯皇帝不厌其反的表演,魏忠贤的疑虑虽然没有完全打消,但心也稍稍安了下来。

    魏忠贤这边歇了下来,但是皇帝并没有歇下来。从天启七年底,崇祯就将原信王府的太监调入宫中担任自己的近侍,又将跟自己关系亲密的徐应元调入司礼监,接着将跟魏忠贤关系密切的宦官纷纷斥退到南京,就这样,皇帝不动声色的将内廷悄悄地控制在手中。皇帝这边在跟魏忠贤过招,天下的臣僚也望在眼里,这里除了有失势的东林党,但更多的却是阉党文官,他们大多是官场上的投机分子,他们在揣摩这位新皇帝的心思,随时准备跟上皇上的脉路。

    事实证明,阉党就是一个松散的联盟,皇帝还没有动手,这个党派就已经开始互相咬了起来。天启七年十月份,都察院云南道御史杨维垣大概嗅到了什么味道,他便上疏弹劾阉党骨干分子,兵部尚书崔呈秀。杨维垣属于阉党成员,虽然在对“三案”重新定性中出力不少,但长期得不到重用,现今政治气候陡然生变,杨维垣便产生了改头换面的想法。

    杨维垣的上疏并没有使崇祯皇帝表现出过多的兴奋,他对杨的奏疏置之不理。杨维垣接着又第二次上疏,对崔呈秀进行更加激烈的弹劾,这回皇帝受理了杨维垣的上疏,勒令崔呈修回家。崇祯此举无疑是向外廷释放出一个强烈的信号,天下官僚终于摸准了皇帝的旨意,弹劾阉党的奏疏纷纷飞进乾清宫,而且矛头逐渐指向魏忠贤。

    .</b>,,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