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99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明朝时代——别样视角正论明朝三百年大历史

正文 第199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百\|度\|搜\|經\|典\|小\|說\|更\|新\|最\|快】-3010:42:02

    毛一鹭将五人判死,行刑那天,五人意气扬扬、谈笑生死,引颈就戮,真是“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这是华夏文明史上的荣耀,这是华夏文明史上的骄傲。事后有人出五十金买下五人头颅,将五人全尸合葬在苏州城外虎丘山上。崇祯元年(1628年),复社领袖张溥写了纪念五人的碑文,名叫《五人墓碑记》。

    张溥写道:“时值阉党惑乱天下,天下缙绅能够保持独立操守的能有几人,而这五个人身份低微,没受过圣人教诲,却能如此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他们的英勇行为令那些身份高贵之人何其羞愧。他们五人死的其所,正是他们的死使得阉党有所顾忌,最终保护了苏州百姓。”天启六年的第二场苏州市民运动由于厂卫开读圣旨后开始动手,所以也被称作“开读之变”。

    天启命令抓捕的那七人除了高攀龙在家自缢外,其他六人分别由厂卫或者地方官押送进京,在狱中折磨致死。天启五年死的那六个人被称为“六子”,天启六年死的东林党这七人被后世人称为“七子”。

    从天启四年到天启六年,经过天启的血腥清洗,并毁禁天下书院,帝国正式结束了波澜壮阔的东林时代,历史进入小东林时代,也就是复社时代,并且在下一个朝代继续影响着政局。

    【百\|度\|搜\|經\|典\|小\|說\|更\|新\|最\|快】-3010:43:21

    第三十二章意志决绝的天启王朝

    天启皇帝比他的大多数祖辈都要有手段的多,在“移宫案”中他明显站在李选侍一边,显示出了令人匪夷所思的独立性。父亲的突然死亡,宫廷乱糟糟的局面并没有让这个孩子内心乱了分寸,他反而迅速冷静下来,扛起了这副重担。

    天启最初寄希望于东林党人,他希望他们能够帮助他治理天下,但他很快发现这些人的特点,那就是喜欢无事生非,因为他们抓住三任皇帝早已定性的三案不放。一群对别人不宽容的人,一群从不自我批评的人,指望他们能给这个国家和人民带来什么?

    无论是方从哲,还是叶向高,这些天启倚重的内阁首辅都遭到了东林人的攻击,从天启元年开始,这位年轻的皇帝对未来似乎已经有了一个清晰的谋划。那就是逐步换掉现有的文官班子,另组建一套班子,为了达到这个目的,首要的就是除掉跟东林党人勾结的内侍王安。

    除此之外,皇帝还要找到一个可靠的帮手,这个人必须心恨手辣,必须有着超强的个人手腕,必须能顶住文臣疯狂的攻击,他找到了魏忠贤。

    魏忠贤作为一名市井人士,为生活所迫,进入宫里。从万历年至天启年,魏忠贤一直在底层混日子,已经50多岁的魏忠贤,在他的人生最后几年结识了皇帝的**母客氏,他的际遇来了,同时他的死期也来了。客氏对魏忠贤颇有好感,自愿在宫中跟魏忠贤生活在一起,正是这个原因,天启将魏忠贤升为司礼监秉笔太监,因为皇帝用人也要考虑到他的支持基础。此时的司礼监掌印太监是王体乾,虽然体乾跟外廷的文官也互为敌手,但王体乾并不具备充当打手的能力。皇帝最终还是找到了魏忠贤,虽然50多岁的魏忠贤已经经历了人世的沧桑,但他仍然显得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他也曾试图跟包括王安、杨涟在内的所有人搞好关系,但明显并没有人买他的账。当他受到杨涟猛烈弹劾的时候,他甚至吓得**发软,跑到天启面前哭泣,但是这位还不到20岁的年轻皇帝只是微微一笑。他虽然长于两个妇人之手,但他已经将魏忠贤内心深处的阴鹜看的清清楚楚,他知道这个人敢干、敢于担待。的确,在风起云涌的晚明时代,这样的人已经很难找了,但天启找到了,他找到了一个跟王振、刘瑾、严嵩、张居正一样辣手的人物,一个可以对付文官的人物。在这主仆二人的运作下,终于向无人敢招惹的东林党吹响了战斗号角。就这样,一个意志决绝的天启王朝呈现在我们面前。

    为了修建关宁锦防线,已经被取消的辽饷又重新征收;为了解决财政危机,已经被泰昌罢免的商业税又重新征收;从嘉靖年间起废除的太监监军制度又重新拾起;洪武年间对言路的高压政策在帝国又重新运转起来。帝国似乎又重新回到**时代,但这无疑是回光返照而已,因为此时的中国已经失去了任何的**土壤,所谓的强权政治的出现,不过是一个强势的君主和一个愿意替他卖命的宦官在帝国的暂时主政而已。

    .</b>,,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