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99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明朝时代——别样视角正论明朝三百年大历史

正文 第191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百\|度\|搜\|經\|典\|小\|說\|更\|新\|最\|快】-2711:28:54

    门房的宦官看完了此疏便连忙将此疏转交给了魏忠贤,魏忠贤看完此疏大惊失色,他连忙拿着此疏找到内阁次辅韩爌,内阁首辅叶向高和次辅韩爌虽然也属于东林派系,但由于俩人位高权重,所以俩人也不敢跟底下的小臣走的太近,但魏忠贤认为老奸巨猾的叶向高不会替他说话,所以他就找到了韩爌,令他失望的是,韩爌根本就不买账。事情到了这个份上,魏忠贤只有去找皇帝解决。

    魏忠贤在天启面前大哭,天启看完奏疏不禁怒从心起,他知道这份奏疏就是对着他来的,魏忠贤是他用的人,现在杨涟弹劾魏忠贤实际上就是弹劾皇帝,这点已经很明显了。朱由校知道必须要保住魏忠贤,这是关系到他权力的问题,一旦在魏忠贤这里顶不住,那么他自己的结局只能是像他的祖父万历皇帝那样。

    皇帝降旨对杨涟进行了斥责,说杨涟捕风捉影、造谣中伤,无论杨涟弹劾魏忠贤的理由如何冠冕堂皇,这些都构不成皇帝丢弃魏忠贤的理由,天子处罚宦官的理由往往只有一个,那就是宦官结交外臣,很显然,魏忠贤在这个问题上并没有触犯天子的忌讳。

    东林党人一击不中,便希望叶向高能出头,叶向高作为首辅自然跟他们考虑的角度不同,叶向高反对廷臣们这种激烈的方式,这种方式不仅于事无补,反而使事情更加糟糕,这就是阁臣与廷臣总也谈不拢的原因。

    叶向高自有他的处事方式,叶向高说,魏忠贤并非像人们所认为的那般使坏,有一次皇帝要爬梯子抓鸟,魏忠贤没让他爬,还有一次皇帝要赏赐小太监衣物,魏忠贤认为这不符合规制,阻止了这件事情。叶氏的这番言论一旦打出,顿时舆论大哗,东林党人没有想到叶向高竟然说出此番言论,杨涟带头来到叶府上破口大骂。此时,继杨涟弹劾魏忠贤一事已经过去十天了,叶向高必须要表态了。

    六月十一日,叶向高上了一个折子,折子中没有对魏忠贤进行过分指责,只是提到目前舆情激愤,希望皇帝将魏忠贤免职了事。实际上此议跟杨涟说的要杀了魏忠贤并无什么区别,都是让皇帝折了一只臂膀,天启既然不满意,就下了一道旨意对叶向高此议否定了。

    叶向高才知道自己这次彻底失算了,自己的和稀泥不仅令东林党不满意,也令皇帝不满意,老谋深算的叶向高开始思索补救措施,他令人放出流言,说自己的上疏是受东林党人所逼,并非自己所愿。不管皇帝相信不相信叶向高的说辞,这件事情似乎已经过去了。

    这件事情根本就没有过去,投靠阉党的诸党分子和魏忠贤,以及司礼监掌印太监王体乾一致同意恢复自嘉靖朝以来中断的本朝旧制——梃杖,如何处理东林党,帝国已经达成了共识。

    工部郎中万燝负责朱常洛陵寝的营建工作,但是缺铜,有人告诉万燝说宫中的破铜烂器堆积如山。实际上并无此事,所以魏忠贤接到万燝请求拨给铜器的奏书后便没有理睬。魏忠贤的态度触怒了万燝,本来这个时候正是文官反对魏忠贤关键时刻,现在自己想要一些破铜烂铁也得不到满足,万燝一怒之下上了一道奏疏,大骂魏忠贤,这样一来,内廷精心准备的梃杖之刑首先对付到了万燝身上。

    天启下令将万燝杖责一百,这一百杖打得非常重,基本上就是往死里打,打完后,万燝还有一口气,回家四天后死去。

    这件事情没过去多久,又发生林汝翥事件。御史林汝翥是首辅叶向高的外甥,因为杖打了几个犯事的太监,被司礼监掌印王体乾和魏忠贤得知,两人命宦官去抓捕林汝翥,提前得知消息的林汝翥逃出了京城,宦官们找不到林汝翥,便包围了叶向高府,找叶向高要人,虽然这件事情最终以林汝翥回到京城而告终,但它却对叶向高的刺激很大。叶向高知道了自己这个首辅在皇帝心目中的位置,他更知道自己在东林人那里也沦为笑柄。

    万历四年,叶向高已经失去了舆论的同情,七月,叶向高离开朝堂回到家乡,皇帝赐予路费,还派专人护送,虽是如此,叶向高内心依然是波涛起伏,他仍旧在纠结于朝堂之上的是是非非。历史发展到了这里,这种飘忽的体制已经使得首辅的任何调和统统归结于失败,它只能在血淋淋的冲杀中才能获得重生。

    【百\|度\|搜\|經\|典\|小\|說\|更\|新\|最\|快】-2711:30:55

    叶向高的致仕对于东林人来说就是一个明确的信号,他们终于发现这个年轻的皇帝不是一个和善的主,但他们绝不甘心就此放弃权力归隐山林。在接下来的廷臣会推中,东林党人仍旧是从团体内选拔,这惹怒了天启皇帝,他在给廷臣的旨意中以“朋党”定义东林党,此举基本上给这个团体定了性。大明朝的舆论似乎第一次向君主倾斜。

    叶向高离职后,韩爌接任了首辅,但内阁三辅顾秉谦、四辅魏广微都是阉党分子,紧接着,朱由校又发布了一道诏书,以更激烈的言辞来斥责东林党,皇帝指责他们“内外连结、呼吸答应、盘踞要地、把持通津、念在营私、事图颠倒、朋比为奸、恣行愈甚、将使朕孤立无与而后快”,天启的话有如一通暴风雨一样,“噼里啪啦”将东林人士打懵了,无论杨涟等人如何善辩,此刻似乎再也无话可说,高攀龙、**星愤而辞职,这样东林人士控制的部门只剩下吏部和都察院,由于吏部尚书**星,都察院左都御史高攀龙已经离职,所以吏部便会推吏部侍郎陈于廷担任吏部尚书,都察院副都御史杨涟担任都察院左都御史,报上来的结果又令天启愤怒,因为这对于他来说仍旧是东林党引用私人,他干脆将陈于廷、杨涟以及参加会推的其他东林党官员一股脑免职了事,此时留在朝堂上的东林党只剩下内阁首辅韩爌一人。事实表明,东林党人的阵地不在庙堂,而在民间,在民间,他们可以通过煽动市民起来抵抗皇权,但如果皇帝煽动了更底层的民众起来,那么结果又该如何呢?但我们在17世纪的中国并没有看到这一现象。

    此时的内阁阁臣有首辅韩爌、次辅朱国桢、三辅顾秉谦、四辅魏广微,韩爌是东林党人,朱国桢属于中间派,顾、魏两人是阉党的骨干。从嘉靖以后,由于权归内阁,所以首辅开始位高权重,票拟权基本上都控制在首辅手中,其他阁臣基本上只有建议权而没有决策权,如今韩爌既为首辅,他的票拟也多数不对朱由校的心思,朱由校便下了一道旨意,要求韩爌在拟票的时候跟其他阁臣共同商议,如此以来就是通过顾、魏二人架空韩爌。韩爌看到自己也得不到皇帝的信任,阉党那种逼人的态势一天比一天强烈,他似乎也明白了叶阁老的处境,便在天启四年秋天离开了朝堂。对于韩爌的离职,天启丝毫没有挽留,反而催促他快点离职,这些阁臣跟藩王一样,一旦到了离开的时点,则是半天也不得停留。政治的势力与冷漠,人情的冷暖都在这一刻显露无疑,可是谁又不是置身其中呢?

    韩爌走后,按照轮序的原则,次辅朱国桢接替了首辅,他吸取韩爌的教训,对政务不管不问,完全交给顾秉谦、魏广微去折腾,但这也不能使其独善其身。在天启朝的内阁中,任何人想尸位素餐是不可能的,朱国桢终于明白了,自己跟叶向高、韩爌相比,并不比他们高明多少,在天启四年的年底,朱国桢便也致仕了。

    天启四年的这场轰轰烈烈的斗争以东林党的全面失败而告终,但它远远还没有到结束的时候。

    .</b>,,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