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99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明朝时代——别样视角正论明朝三百年大历史

正文 第170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百\|度\|搜\|經\|典\|小\|說\|更\|新\|最\|快】-2108:49:12

    朱东吉:“可不是嘛,《忧危疏》表面上看起来是忠肝义胆,实际上是装模作样。”

    另一人:“我见《忧危疏》中说了很多事情,单单不提国本问题。”

    朱东吉:“你怎么才发现呢?人们越是想得到的东西越是忌讳提及,很多事情只能意会,不能言明,他吕坤还不知道这些吗?”

    另一人:“唉!吕先生写此书可能也是有苦衷,我们应该体谅他。”

    由于这个时候皇帝还没有立太子,文官们借着写匿名大字报的方式将郑贵妃编书的目的揭露出来,那就是郑贵妃自比明德皇后,想担任皇后,其目的还是为了让自己的儿子继太子位,这份《忧危竑议》表面上是打吕坤,实际上是打郑贵妃。

    《忧危竑议》一出,吕坤就知道惊涛骇浪即将来到,他便提前辞去了职务。

    果然,一位叫戴士衡的吏科给事中上疏弹劾吕坤包藏祸心,说他先写了一本《闺范图说》替郑贵妃抬轿,然后又上了一道《忧危疏》来替自己解脱。事实上,郑贵妃只是将吕坤的《闺范》进行二次加工而已,并不关吕坤任何事情,但是由于它是畅销书,而郑妃又将自己列进《闺范图说》之中,这自然有利于扩大郑贵妃的影响。

    戴士衡的上书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郑贵妃反而哭诉说《忧危竑议》这份大字报出自戴士衡之手,万历便将戴士衡充军广东了事。万历的确跟郑贵妃夫妻情深,他亲自出来替贵妃解释,说《闺范图说》是朕赐给贵妃看的,大家不要在这个事情上再挑事了。

    《忧危竑议》明显是人微言轻的低级官僚之手笔,既具有八卦性质,又具备恶毒的政治攻击性质。

    万历二十九年,皇帝册立了太子,但福王迟迟不去藩国就藩,群臣的心依然无法安宁。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京城又现妖书,而此次妖书案明显是高级官僚在参与,不仅涉及国本问题,更涉及到党争问题。

    十一月份,京城家家门口出现一份小册子,册子上的题目为《续忧危竑议》,看其样子是万历二十六年的续集,其内容是说郑贵妃想让皇帝废掉太子,改立福王为太子,而且还将内阁首辅朱赓牵扯进来,内容仍然是采取一问一答方式,虚拟了一个叫郑福成的人,署名是吏科给事中项应祥编撰,御史乔应甲手书。

    一人问郑福成:“今天下太平,太子也立了,你还有什么好担忧的?”

    郑福成答:“怎么能这样说呢?当今的形势好比将火种放在材薪之下。”

    一人问:“你的话太危言耸听了吧,难道太子的位置不稳吗?”

    郑福成:“是的。虽然皇帝立皇长子为太子,但是东宫至今一个官吏都没有配备,怎么能够说天下就太平了呢?因为沈一贯的请求,皇帝才立的东宫,但是现在却不配官,就是为了将来改立东宫。”

    【百\|度\|搜\|經\|典\|小\|說\|更\|新\|最\|快】-2108:50:18

    一人问:“改立谁?”

    郑福成:“当然是福王了。”

    一人问:“你怎么知道?”

    郑福成:“满朝那么多人,为什么要用朱赓,‘赓’者‘更’也,就是要将来更立太子。”

    一人问:“有道理。但用朱赓难道就能改立太子吗?不怕大家反对吗?”

    郑福成:“这个你就不知道了。天下趋炎附势的人多了去了,皇长子能立为太子,难道次子就不能立吗。”

    一人问:“这些趋炎附势的人都是谁?你能说出来吗?”

    郑福成:“这有何不可说的。王世扬、孙玮、李汶、张养志、王之祯、陈汝忠、王名世、王承恩、郑国贤、郑贵妃,此其十乱也。”

    一人问:“沈一贯难道就不出来说话吗?”

    郑福成:“沈一贯为人阴贼,他只会趋利避祸,让他出来说话,没门。”

    从这段对话我们可以看出,写此书的人明显是针对皇帝不配备东宫官吏而来的,这是对皇帝的警告,撰写此书的人希望能以此逼迫皇帝从速给东宫配备官吏,从而将未来可能发生的不确定性因素消于无形,从这方面来讲,这份匿名大字报无疑具有极强的正面意义。

    但此书又涉及浓厚的党争色彩,编写之人除了要达到警告皇帝的目的,还要打击沈一贯和朱赓。我们知道申时行、王锡爵、沈一贯这些阁臣都是因为在国本问题上没有逼迫皇帝太急而遭到小臣的唾骂,但阁臣和小臣由于所处的位置不同,所以考虑的角度不同,阁臣是从全局考虑,他不可能像小臣那样激烈,那样的话只能让皇帝与大臣之间失去缓冲,将事情弄糟。这些小臣们不理解,也不需要理解,事实上,也正是申时行、王锡爵、沈一贯的力争才使得“国本之争”获取最后的胜利,当然了,在这个过程中小臣发挥的作用也是不可忽略。

    我们还要提及从万历二十一年的京察开始,朝野反对阁臣的小臣逐渐形成一个团体——东林党,而在万历二十一年的京察中,这个团体的人遭受重创,所以,此次匿名大字报事件明显带有党争的色彩。

    而妖书中提到的十乱分别是:兵部尚书王世扬、保定巡抚孙玮、三边总制李汶、光禄寺少卿张养志、锦衣卫左都督王之祯、京营都督佥事陈汝忠、锦衣卫千户王名世、王承恩、锦衣卫指挥佥事郑国贤,以及郑贵妃。这十人都是在国本之争中倾向于皇帝和沈一贯一边的文官和武官。

    神宗接到妖书事件的奏报后,立刻命东厂陈炬查察此事,由于沈一贯跟内阁沈鲤一直有隙,加上沈鲤跟东林党人走的较近,所以沈一贯说妖书是沈鲤的学生——礼部侍郎郭正域——所作,为此沈一贯派人将与郭正域有关的人全部抓捕归案,进行严刑逼供,逼供的结果并不理想,还打死了一些人,看来沈鲤跟此事并不关联。

    .</b>,,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