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99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明朝时代——别样视角正论明朝三百年大历史

正文 第138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百\|度\|搜\|經\|典\|小\|說\|更\|新\|最\|快】-1009:32:50

    海瑞何尝不知张居正儿子张嗣修在皇帝的干预下肯定会高中,因为张嗣修本身就具备才华,但海瑞写那封信的目的是什么,他是对张居正擅权的不满?他是对张居正为了让自己儿子高中而大造声势的不满?更为准确的说他是为了捍卫律法的公正性。

    万历十年当张居正死去,大明朝迎来了一个新的阶段,一个从此没有权臣的时代。吏部这时候开始考虑海瑞的安排,但皇帝有他的考虑,海瑞不能够授以实差,一旦授以实差则会搞的当地鸡飞狗跳,所以皇帝让69岁的海瑞出任南京右佥都御史,后升任南京吏部右侍郎。南京作为帝国的陪都,安置的都是一些闲散的官员,或者不被中枢喜爱的官员,但这些官员自有自己的生活乐趣,这里节奏缓慢,气候温和,没有勾心斗角,整个南京官场显得浮华而慵懒,海瑞对这种现状深恶痛绝。在家赋闲16年的海瑞早就憋坏了,他给皇帝上了一道奏疏,要求恢复洪武宪法,对贪污的官吏剥皮实草,不久,因为一名御史在家中请优伶唱歌,海瑞得知后说按照洪武祖制应该对这为御史予以杖责。所有这一切,无不令官员们感到莫名其妙和好笑。

    1586年海瑞升任南京都察院右都御史,正二品,皇帝希望通过海瑞树立一个榜样,虽然不寄希望于官员们向海瑞学习,但是至少能够表明一种方向。但是不久一位来南方巡视的御史竟然弹劾起海瑞,说海瑞既骄且伪,莅官无一善状,一言一论无不为士论所笑。

    这位御史的攻击顿时引起了轩然大波,它最终导致一场关于海瑞的大讨论,这场关于海瑞的讨论实际上是对我们中华文明的一种反思,对三代的清治、秦汉法制、宋明儒治的一种反思,我们这个社会究竟是应该奉行法治,还是阴阳调和,这都没有一个明确答案。

    争论已经越发激烈,早已超出对海瑞本人的评价,最后竟然需要皇上充担最后的仲裁者,皇帝对海瑞的评价是“虽当局任事,恐非所长,而用以镇雅俗、励颓风,未为无补”。

    这几乎是对海瑞的盖棺定论,海瑞无疑是被当头一棒,自己一辈子追求理想,到头来只能用来抵制坏的风气,我们这位海青天似乎也动摇了,不懂得和光同尘的他无论走到哪里都成了别人的负担,但他不知道这其实就是皇帝对他最大的表扬、最大的肯定,能让整个帝国将你作为楷模供奉起来,在明王朝的277年里无出其右者。

    万历十五年,72岁的海瑞在郁抑中死去,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不必再为这位模范人士费心安排了。海瑞在69岁出山的时候精神矍铄,如果他能够获取施展能力的舞台,他一定能够高歌猛进十年,但是这一切都在万历十五年戛然而止,从此帝国除了后来出现的那个老太监外再也找不到如此分明的人,所有的人都因循苟且。

    【百\|度\|搜\|經\|典\|小\|說\|更\|新\|最\|快】-1009:33:47

    万历对海瑞的评价本身反映了我们这个帝国的矛盾性,一方面承认海瑞镇雅俗、励颓风的应该性,另一方面又明确指出故弄风雅的习俗和颓废的风气自有它存在的理由,不能给海瑞授以实缺让它消失,海瑞只能镇、励,而不能灭了它。

    这其实反映了治国和处事的变通性,既要确立规则,又要考虑人性本身的抵制性。制度过于僵硬,个体受不了;制度过于松散,又无法形成合力,如何保持一个平衡点已经不仅仅是能力和水平了,而且是艺术了。

    海瑞失败的总纪录已经表明洪武时代的僵硬法律已经不适宜16世纪晚期的中国,但它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我们这个帝国已经滑向无法挽救的深渊。

    .</b>,,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