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99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明朝时代——别样视角正论明朝三百年大历史

正文 第133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百\|度\|搜\|經\|典\|小\|說\|更\|新\|最\|快】-0910:31:37

    第四章万历新政

    我们这一章主要讲述元辅张居正的十年执政策略。在这十年中,张居正在旧有的体制下,使帝国的运行效率达到了极致,这种运作的特点是依靠人事任免和文牍主义,而不是军事**,此时国家似乎又重回洪武之治的局面,但张居正的改革只是对旧有体制的弥补,他没有立法权,立法权在洪武皇帝手中,但是即便是一种弥补,也使得帝国积累的粮食和白银数年用不完。所以,如果使国家的税制更合理一些,而不至于让少数人将资源占据,再辅以高效率的行政体制,那么这个国家将会何其强大,但是在惯性的作用下,这一切都显得那么不可能。

    张居正首先搞的一个名堂叫考成法。我们都知道官场上的官僚习气乃是一种正常现象,因为人们都有惰性,但这种官僚积习绝不意味着什么事情都可以拖拉,所以即便是这种积习也能够保持政治的平稳运转。一旦上面的压力施加下来,那么会导致所有官员忙碌起来,并处于一种紧张之中,他们会将自身的这种压力分摊给治下的官吏,再由治下的官吏分摊给帝国的全体国民,并最终使整个帝国处于一种紧张与忙碌状态之中。张居正的考证法就是这么一个东西。

    张居正将行政系统和监察系统合二为一,内阁下面是六科,六科下面是六部、都察院,部院下面是督抚,督抚下面是府州县。每个衙门有三本帐,一本帐留底,一本帐在内阁存底,第三本帐在自己的上级部门那里。府州县对督抚负责,督抚对部院负责,部院对六科负责,六科对内阁负责。各个衙门将每个月完成的任务写在帐册上,每个月上级衙门都要亲自检查,然后核销,将核销的结果上报内阁,内阁再予以最终核销。在这种直线中,六科是关键,它拥有检查整个帝国的权力,以免出现弄虚作假的情况。

    六科是洪武皇帝的独创,它是按条线成立的跟六部相对应的六个部门,它的给事中是正七品,但它有封驳帝国一切行政命令的权力,洪武皇帝喜欢用这种位卑权重的部门制衡一切。本朝的监察系统较前代比是最完备的,也是最厉害的,除了谈到的六科,还有遍布天下的御史。洪武皇帝甚至鼓励官员之间互相告发、诘奸,所以身为帝国一份子的官员可以弹劾任何人,包括皇帝。一旦有官员遭到弹劾,无论他是什么级别,都要回避,等待皇帝任命的调查组作出独立的调查,在这个过程中被弹劾的官员甚至还要做出解释,一旦遭遇到激烈的和群体性的弹劾,即便是毫无错误的官员,也会因此而辞职,隆庆元年的高拱就是例子。

    在这个监察系统和纠劾系统空前完备的王朝,可能会杜绝**和渎职,但也会束缚官员的手脚,使得他们不敢实心用事。而张居正在他的考成法中将行政、监察合并成一条线,无疑是废除了洪武皇帝制定的权力的分权与制衡原则,这更是对秦代以来建立的丞相与御史台分权制度的打破,在这方面,张本人**到了极点,这说明他的**程度比前代的丞相更加强烈,而这所有的行为都是对宪法空前的违背。

    【百\|度\|搜\|經\|典\|小\|說\|更\|新\|最\|快】-0910:38:13

    张的这一改革措施顿时使帝国所有的官员忙碌起来,行政效率大大提高,积压几十年的奏章也都得到迅速处理,从这方面可以看出张的这一改革措施具备了法家思想。法家思想的问题就在于制度的僵硬性,没有回旋的余地。陈胜、吴广起义是因为他们运送花石冈由于下雨泥泞误了日期,按照法律当斩,既然逃不出一死,那还不如造反。而考成法的僵硬性在这里也显露无疑,此法运行一段时间后,各级官吏为了限期完成任务都开始层层摊派,最终摊派到百姓头上,导致了基层的混乱,冲击了正常的农业生产,最后导致流民的出现,所以,在张居正死后,这一不合时宜的考成法迅速被废除掉。如果继续坚持下去,只能是导致官员罢官、农民罢产,帝国顿时大乱,任何一项改革措施都要经受实践的检验,经受不起检验的,无论它的理论如何完美,理由如何冠冕堂皇,到头来只能是空中楼阁、花丛点缀。

    张居正第二项改革是被称作一条鞭法。明代的赋役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以实物缴纳的物品,你从事何种生产,就缴纳你生产出来的产品,另一部分是无偿服徭役,也就是干活,这种措施能够稳定农业生产,将农民束缚在土地之上,也有利于基本农田水利建设的推进。但当帝国进入中年以后,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白银流入的增加,白银在交易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帝国对银子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这一切都使得实物税跟这个时代已经不合拍了。

    前面说过,在宣德年间皇帝派周忱去江南处理官田税赋过重的问题,为了给农户减负,同意以银子、棉花充当粮食缴纳,而嘉靖年间由于财政危机,为了增加收入,严嵩开始在江南推行一条鞭法,也就是将实物赋税和徭役全部折成银两,按田亩多少征收。这样一来使税收的征收变简洁化,农户也不必再受力役之苦,也不用再负担税粮的运输,更为重要的是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虽然看起来是这样,但对于农耕帝国来说却是灾难性的。关于这点我们在后面关于明朝灭亡原因的章节再详细论述。

    虽然嘉靖年间在江南开始推行一条鞭法,但也只是小范围内进行,真正大规模进行还是在万历年间张居正主政时期,帝国开始从南到北系统的推行一条鞭法,从此带来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的转变。无田的农民不必再交纳税款,地主也无法再逃脱税款,对于税银的官收官解也避免了里甲、胥吏的盘剥。政府对于劳力的使用不再是无偿,而是需要付银子,这也促进了工匠劳动积极性的提高和劳动力市场的繁荣。

    除了这两项改革外,第三项值得一提的就是对全国土地进行清丈。由于新开垦的土地、被整理的土地、被兼并的土地、以及自耕农挂在士绅名下的土地,这些土地都会被从鱼鳞图册上去掉,所以历代改革无不将清理土地作为查察的重点。在本朝刘瑾、张璁都将清查土地作为他们革除利弊首当其冲的事情,但由于他们将清查的矛头对准皇庄和军屯,所以最终无终而果,刘瑾甚至因此而引发兵变,最终落的个凌迟处死的下场。

    .</b>,,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